从逃难农家女到性别学学者

我的妇联岁月 | 从逃难农家女到性别学学者

从逃难农家女到性别学学者

■刘旭金

我的妇联岁月 | 从逃难农家女到性别学学者

刘旭金(中)深入基层开展妇女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个时代。我既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又是时代成长亲历者和参与者。回首70年,庆幸自己能与国家命运同生共存,与时代的脉搏相伴相长,能与祖国同甘共苦,一起长大、变老。

01 2次逃难、10载求学、37年工作、13年科研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1937年我呱呱堕地之时,正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的一年,中华民族陷入空前的灾难之中。历史决定了我童年的苦难。小的时候,我跟父母逃过荒、挨过饿,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离颠沛的生活。

8岁那年,日本侵略者在投降之前垂死挣扎,来到我的家乡打砸抢烧杀,父母只好带着一家五口逃到10多里外的夹宝老家。

全国解放前夕,父亲外出挖矿谋生,哥哥出外师范求学,家里留下了常年患哮喘病的母亲以及我和妹妹三人,耕种着租来的10多亩水田过日子。自古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被逼休学,一方面照顾患病的母亲,一方面和妹妹一起包揽了全家所有的家务,砍柴、担水、洗衣、做饭、挑秧、插田、割谷,我们姐妹俩样样都是母亲的好帮手。

12岁那年,国民党大势已去,但我的家乡还没有解放,白崇禧的部队还盘踞在广西的不少地方,而我家门前的公路是南宁到梧州、广州的主要通道,国民党的部队来来往往反复践踏。我们母女三人惊恐万分,母亲只好抱病带着我和妹妹再次躲避到夹宝老家。两次逃难的惊恐和贫病交加、缺医少药、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至今仍历历在目。

1949年12月,解放军来了,我们的家乡解放了,我经历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少年人生。

我的父母勤劳、朴实、开明。虽然是世代的农民,但在刘氏家族浓厚的读书氛围中,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不惜举债让我们兄妹三人读书。他们认为“男女都一样”“男女都应当读书”,具有朴素的男女平权思想。这为我们三兄妹日后从政、从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经过两次休学的我小学毕业,在读初中无望,陷入可能再次失学的彷徨和迷茫中时,岑溪县中学开设了初师班。父母马上张罗让我报考,我顺利被录取,这为我打开了10年师范学习的幸运之门。初师毕业后我被保送升中师,中师毕业又以5%的指标被保送升大学。我在学校入了团、入了党,当过班干、团干。在党的培养下,10年坚实的师范教育,使自己从容不迫地实现了从农家女到教师、从教师到教育工作管理者、从物理专业向妇女性别学学者的大转变。

1962年大学毕业,到退休前总共工作37年。这37年中,我有17年进入党政群团机关工作,20年从事中学、技工、妇女干部教育工作。面对时代的变化、工作变动,自己无怨无悔迎难而上,不忘师范生的初心,不忘党和人民的培养。我在教育岗位上特别是妇女干部教育和研究的岁月里,坚持教学相长,既教育了学生也教育着自己,既研究了妇女也研究了自己、认识了自己。

1999年5月我正式退休。我自己申请,得到自治区妇联领导卢玉娟、蒋培兰的支持,专门从事广西妇女理论研究会的工作,直至2012年。13年来,先后独编或合编专著,教材、科普知识等书籍7本共140多万字。除了完成自治区妇联交给的第一、第二次广西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以及以及其他6项课题外,还牵头申报有关妇女/性别研究的课题项目10多项,争取经费100多万元,推动广西15所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课程、对高校学生开展性别平等和谐发展教育。推动高校成立女子研究中心,开展高校校园性别文化建设,凝聚数十名教师加入妇女学科的建设,形成了党校(妇干校)、社科界、高校、妇联四位一体的妇女理论研究的组织网络。广西妇女理论研究会5次获得广西社科联先进学会,10名会员获得先进个人。

02 无意中和妇联结下不解之缘

1973年,我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身份,代表县委参加了由梧州地委书记张容林掛帅、地委部委办局工青妇负责人等40多人组成的工作队,在苍梧新地题甫大队蹲点。在两年多的农村三同(吃、住、劳动)工作中,认识了梧州地区妇联的谢日妹、欧家琼及小邓、小李等干部,在朝夕相处中,她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农村妇女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令自认为是“知识分子”的我很是惭愧,又很是佩服。从此,我与妇联开始结下了缘分。

万万没有想到在1980年底,接到地委的调令:任命我为自治区妇联驻梧州办事处主任。当时我已从县委宣传部调到广西第二粮食技工学校担任首任校长刚满两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学校发展很快,正当各项工作走上正轨的时候,我却离开学校,不情愿地进入了当时被人们嘲笑为“苦菜花”的妇联工作。由于在心理上有些无奈和被动,加上对群团工作陌生,面对工作人员少、经费缺乏、工作面广线长、党的中心任务重的局面,非常烦闷,一愁莫展。正在自己苦苦追寻解决办法时,得到自治区妇联主任赵明坚、副主任刘碧清等一批老大姐的言传身教,她们手把手地帮助和指导我如何维护妇女权利益、促进男女平等。在工作方法上她们教我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找准妇女工作的位置和结合点,主动配合;学会协调、联合,抓典型,树样板,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妇女工作。

刘碧清大姐还亲自带领我们去广东高州县、我区博白县等地参观考察开展“五好”家庭创建的经验,在维权工作中指导我如何配合公检法司做好维护妇女人身权益、打击拐卖妇女犯罪、解救受害妇女工作。在党中央将少年儿童工作作为妇联工作重点后,大姐们又及时指导我们做好全区托幼园所建立和发展等工作。这使我很快熟悉了妇联工作特点,并亲自到乡镇蹲点,搞好“五好”家庭建设。

1983年5月,在妇联工作刚刚站稳脚跟的时候,地委又一次调我到富川县科委工作。当年冬天,刘碧清大姐到富川县参加瑶族自治县成立大会,县委派我去接待她。她还是那样乐观、热诚、平易近人,关切地问寒问暖,与我促膝谈心,鼓励我发挥物理学的专业知识做好科委的工作,我感到非常温暖。

03 落足妇女教育 梦圆教师梦想

2019年春节前,我去看望90多岁高龄的程月桂大姐,她十分高兴地把我拉到身边说:“你是我推荐给区妇联党组来办妇干校的。”这让我非常意外,过去我只知道她是自治区妇联妇干班的班主任,妇干校是在她退休前开始筹办的,没有想到我到妇干校还和她有关。

原来,1982年,我还在自治区妇联驻梧州办事处工作时,曾带领梧州地区八个县的妇联主任到自治区党校参加由自治区妇联举办的妇联干部培训班,学习时间三个半月。除了党校老师外,我还聆听到来自全国妇联的罗琼大姐讲解妇女解放理论和妇女运动史。我对学习特别有兴趣,在培训班上很认真又很活跃,讨论时积极发言,引起了当时担任班主任的程月桂的注意。1985年自治区妇联筹办广西妇女干部学校,她第一个想到了我,并推荐给了自治区妇联党组,得到了党组支持。1985年5月,我再次走进学校大门,这时我已经48岁了,梦圆教育的初心由此再次被唤醒。

当时的情况是“粮草未备,兵马已到”:参加妇干脱产大专班学习的100多名各级妇联干部已经在广西民大成人教育处补习文化课,准备参加6月的全国成人高考,但这时一无确定办学的地址,二缺妇女专业课的教师,三无学历大专的教材及教辅资料,四无充足办学经费。我很焦急,积极谋划,根据学办的经验、规律和妇女干部成人教育的特点,了解广西妇干教育的历史沿革和人、财、物、时间、空间的现状,在赵明坚、刘碧清两位老领导和自治区妇联同仁的支持鼓励下,我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终于圆满完成这次大专班教学组织任务。

我的妇联岁月 | 从逃难农家女到性别学学者

刘旭金为妇干校女学员授课

1988年,自治区妇联党组决定任命我为妇干校的校长。我和大家以“一靠、二请、三送、四写”的办法,开展妇干校的各项工作。

“一靠”,就是紧紧依靠自治区妇联党组和自治区党校双重领导。我们签定了妇干校办在自治区党校内的协议,理顺了关系,制定了教学计划。从此妇干校就成了“两个婆婆管的媳妇”,一直沿用至今。

30多年来,广西妇干教育从脱产大专班到业余大专,从专科到本科,从妇联干部培训到女领导干部、少数民族女领导干部培训,从妇联干部岗位培训到一般女干部培训,虽经不少变化,但自治区党校、自治区妇联始终视妇女干部教育工作为己任,妇女干部共享区党校教育资源与自治区妇联为女干部创造学习条件的初心没有变。

“二请”,就是请进全国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广西妇干校大专班讲课。如邀请湖南省妇干校教师贺正时和全国妇研所所长陶春芳讲妇女学及妇女理论,邀请全国妇干院教师张李玺讲婚姻家庭社会学、孙晓梅讲妇运史,邀请河南省妇干校教授梁军讲女性人才成长及人生道路,邀请武汉大学教授罗萍讲“妇女生活方式”,让学员听到高水平的妇女学专业课。

“三送”,就是把老师送出去参加全国进修和各类研讨会,建立一支既能教学、又能研究的“双料”专业师资队伍。为了帮助不同专业的老师转型,学校把教师送到全国及外省区妇干校进修学习,让她们参加全国、各省市区的妇女理论研讨会,开拓视野,收纳新的知识,树立新教育观念,实现各自专业知识转型到妇女学科上来。几十年来,妇干校教师学习研讨的足迹踏遍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每位老师不但能上好一门大专班的课程,还有多个专题精品课程,适应多层次的各级务类妇女干部教育的需要,妇干校教师的教学足迹遍布广西各地,而且获得大家的好评。

“四写”,就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编写教材。从1987年起,广西妇干校先后与云南、贵州、四川的专家学者联合编写《妇女理论》《妇女历史》《婚姻家庭社会学》。1989年,与湖南、江西、福建、安徽的学者编写《妇女学基础理论》《中国妇女运动史》《妇女心理学》《妇女工作管理》;1993年与全国妇研所和浙江、江苏、全国妇联妇干培训基地,编写《毛泽东妇女思想研究》《婚姻家庭新编》《妇女参政导论》《新时期妇女工作》等。

1993年,我与自治区党校教授李光炎编著了全国第一本《女性领导论》,成为全国19个省市妇干校的培训教材。1994年由我和赵玲雪、周佩玲主编的第一期《广西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正式出版。至今妇干校已担任了三期广西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出版三部著作共约100多万字。据不完全统计,妇女课题、项目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二等奖3项。

审核:黄永壮

我的妇联岁月 | 从逃难农家女到性别学学者我的妇联岁月 | 从逃难农家女到性别学学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