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故事丨安平曾有这样一所女子师范!

白色恐怖下的安平女子师范党组织

安平县女子师范起始于安平县师范教育,清光绪30年(1904年11月)安平县开办了速成师范传习所,是安平县最早的师范教育。

衡水故事丨安平曾有这样一所女子师范!

1906年师范传习所改建为初级师范,每年招收学员近百人,大都是男生,学习时间为一至三年不等。

1923年后,由于李锡九(1922年,在北京经李大钊介绍入党)的家乡任庄村和弓仲韬(1923年4月,在北京经李大钊介绍加入共产党,并回家乡台城村创立了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所在的台城村建立了女子小学,在这两个村的影响和带动下,有些大村也相继建立了女子小学。

衡水故事丨安平曾有这样一所女子师范!

1924年中共安平县委建立后,考虑到在全县教师中需要配备女教师,因此在民国13年(1924年)冬,在安平县北关高小校长李少楼(中共党员、安平县委早期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安平县第一任宣传委员)的倡导下,设立了女子师范讲习所,招生女学生20人。

民国19年(1930年)女子师范讲习所改名为女子乡村师范班(以下简称女子师范),招收女学生40人。女子师范仍设在北关高小,由校长李少楼领导。女子师范在李少楼的领导下很快建立了中共女子师范党支部,支部书记由弓仲韬的女儿弓乃如担任,先后发展崔孟弼、孙武、弓东占、张林川等为中共党员。

党组织成立后,女子师范的中共党员在反动政府的仇视和抓捕下,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开展党的活动。多次组织学生,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开展反封建势力、反压迫等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时为安平县锤炼和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干部。

衡水故事丨安平曾有这样一所女子师范!

1933年6月,安平县公立女子师范第二期学生即将毕业了,但教育局以各村女子小学还没建立起来为由,对学生不进行分配,38名毕业生极为气愤。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宣传委员马金生代表县委到弓仲韬家中,向女师党支部书记弓乃如布置了在女师学生中发动学生开展要求就业斗争的任务。经女师党支部研究决定,由学生会出面领导这场斗争。为此充实了学生会领导,由弓乃如任主席,靳玉藏等三人任副主席。为了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共同奋斗,大家互赠纪念品,印制了同学录。7月下旬女师开始罢课。教育局为瓦解这次斗争提前放了假。在放假时,学生会号召同学们回家,各自做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支持这次斗争,同时印发传单进行宣传,争取社会舆论的声援。放假期间,学生会组织30多名女师学生,集合到城里南街张春沾家开会,讨论研究开展就业斗争的问题,推选出了弓乃如、安菊、张凤举、谢沛波、李淑和、何清溪等在放秋假时,聚在一起开会,找到教育局长交涉,最终实现了一人一校,取得了斗争的彻底胜利。这一胜利对安平县女子小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全县新建女子小学30多所。

安平女子师范由于建党较早,党组织坚强有力,大批毕业学员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担任领导职务。她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努力。(李建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