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們該陪讀嗎?

用戶4474642174


身為教育者首先要糾正一個觀念:就是把教育完全看作是學校的工作,而家長的作用僅僅是配合學校,或者是額外的“加餐”,可有可無。

這是一種完全錯誤過時的觀念。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與學校教育同樣重要的。

在教育學理論中,家庭教育定義是趙雨林學者於2008年提出,即為生之道,為人之道,為學之道。簡稱為“3M”。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自然要扮演主要角色。

可能有人覺得,學校畢竟是專業教育機構,而家長一般都不是專業教育者,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研究,何必還要插上一腳?

的確如果孩子到了中學階段,大部分家長確實幫不上太多忙。但是在小學階段,孩子需要提高的是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學習訓練,這個時候大部分家長,還是可以應付的。家庭教育就變得更外重要。


為什麼光靠學校教育不行?簡單來說,時間不夠。雖然我們學校的教育水平,越來越發達。但我們不要覺得,現代學校教育,就一定比古代私塾水平高。反而某些方面,可能效率更低。因為現代學校,是普及化的集體教育,一個老師對著四五十個孩子,必然只能顧及平均水平,而沒法做到因材施教,解決每個人的學習問題。老師只能統一管理,沒法去充分關心每個人的狀態。

但家長不同,在家庭裡我們通過陪讀孩子學習,可以有充分的時間精力跟孩子交流,關注他的優點和不足。同時也可以身體力行,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樂趣。還可以交流感情,促進他們的人格發展。

對於那些比較超前的孩子,家長也可以幫助他們拓展眼界,學習一些學校以外的拓展知識,當然對於學習困難的孩子,家長也應該耐心輔導,認識到孩子的問題障礙,幫助他們去理解,鼓勵他們追上去。


我們要強調:家長不僅僅是配合老師的教學任務。任何教學任務,都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而設計的。而目前我們的學校教育還是停留在應試化教育的模式上,尤其是對於小學生來說,學習任務數量重,但效率不高,缺乏創造性、啟發性。


正是由於學校大班制教育的不足,才需要我們的家長,通過家庭教育,通過個性化、生活化的方式加以補充。雖然我們家長不是專業教育者,但要認識到,教育的本質,並不僅僅是專業性學習,而是人的全面成長和人格不斷完善。這些都離不開家長的關心和陪伴。


綜上我們應該認識到,家長該不該陪讀這個問題,取決於孩子的學習水平和性格習慣,並不是一定要求家長,放棄休息全程陪讀,甚至監視。但家長絕不能在教育問題上當甩手掌櫃子,只會看分數看成績,毫不關心孩子的自身進展。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關鍵期,孩子的閱讀,書寫,思維訓練,都需要不斷指導才能成熟。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多多關注。


蘋果樹下的沉思


我覺得可以陪讀,應該多一點關注,因為一年級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段,好習慣就是一個好老師。

第一培養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習慣,讓孩子坐得定。我身邊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作業拖拉,做作業過程一會上廁所,一會喝水,一會摸一下玩具,幾道題磨磨蹭蹭一個小時。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 。最好是家長不玩手機在旁邊陪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定時,定量,例如開始可以規定每次作業十五分鐘,這十五分鐘不能做其他事情。以後可以慢慢增加到三十分鐘。

第二培養規範書寫習慣。從第一次作業起規範書寫格式,這個有益終身。

第三培養課外閱讀積累的習慣。陪孩子積累,懂得持之以恆。

陪伴孩子做這些有益的習慣培養才是最好的陪讀 。當習慣養成了,你就不必要陪讀了。低年級可以陪讀。




向陽十里


我認為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家長,不是該不該陪讀,而是一年級學生剛上學,家長必須陪讀,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長就可以放手不陪讀了。

一年級學生剛上學,還認識不了多少字,這時間家長陪讀是有必要的。當孩子做練習冊時,對於一些題目要求不認識字,就不明白怎麼去做,如果家長不及時的給孩子以指導,那孩子根本就讀不懂要求,孩子怎麼去做題?怎麼能把作業寫好?隨著孩子的識字量增多,見的題型多了,有經驗積累了,會讀題了,那家長就可以逐漸地放手,讓孩子獨立做作業了。畢竟一直陪著孩子寫作業不是辦法,孩子會有依賴性,會把家長當做寫作業、讀書的柺杖,那考試時怎麼辦?家長還能陪伴嗎?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得教給孩子怎樣去審題?怎樣去讀要求,怎樣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包括檢查作業也是如此,剛開始家長給孩子檢查,時間長了,得讓孩子自己學會檢查作業,不然考試時孩子不會檢查試卷,有可能會失掉分數。

其實,從另一方面裡說,家長能陪伴孩子寫作業,也是一件幸福的事,看著孩子的識字量一天天增多,學習一點點進步,這裡面有自己的功勞,作為家長該有多自豪。家長不能說,孩子上學了,學習上的事就是老師的,與自己無關。孩子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將來。老師每天面對的是全體學生,不可能面面都能輔導到,如果孩子學習上有疑問,家長在陪伴孩子寫作業時,能及時地發現問題,並給予孩子幫助解決,更有利於孩子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家校合一共同來教育孩子,更有利於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

因此,只要孩子在寫作業、讀書時,需要家長的幫助,家長應盡最大的力量幫助孩子,使孩子順利度過識字量有限的初始期,但不能大包大攬。隨著孩子識字量增多,知識面擴大,認知理解能力增強,那時,家長就可以放手了。


憶夢月華


家長你好,目前陪讀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孩子的競爭壓力往往從孃胎裡就開始產生,上小學後,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專心讀書,選擇犧牲自己的工作和時間,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陪讀當中。甚至有很多家長到了孩子初高中,還特地租房子陪讀。


但這樣陪讀真的能給孩子帶來學習的提升嗎?作為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有沒有必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去陪讀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陪讀到底是陪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大部分家長可能會回答:陪讀就是要辭掉工作,照顧孩子上下學,陪他一起寫作業。但這樣的陪讀,在本質上是一種“鉗制式”的教育,想要通過照顧起居和監督學習把孩子控制住。並不能起到提升孩子成績的效果。


嚴重的會讓孩子對父母形成依賴,不僅作業靠父母,還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最怕的是那種,覺得自己已經犧牲一切陪讀,而孩子成績沒起色,就對孩子又吼又叫的家長。父母不斷的發火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自尊,尤其是在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造成的影響是不可逆轉的。


真正的陪讀,應該是在孩子還沒自制力和學習能力的時候,陪孩子一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他養成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自尊自信。

陪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小學一二年級,正是孩子發展的一個較大的轉折點,突然從玩耍的幼兒園轉變到課業嚴肅壓力大的學習環境當中。這個時候父母適當的陪讀是非常有效的。


1.首先,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不要獨自玩手機,而是選擇看書之類的,給孩子營造一個學習氛圍,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專注力。


2.其次,孩子作業寫不完、亂寫、寫得潦草的時候,千萬不要用吼叫批評,而是嚴肅的告訴他,作業是他的事情,做成什麼樣都沒關係,但是第二天要自己和老師解釋作業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適當的承擔後果,可以讓他明白學習是為自己,而不是別人。


3.孩子成績沒起色的時候,切記不要拿他和別人做對比。學習能力可能是天生的,只要和別人比,就一定會失望。所以在孩子失落失望的時候,要保護好他的自信心,並和他一起尋找問題,在下次考試中提升成績。


4.最後,就是父母一定要保持耐心,別看網上發出的“輔導作業氣心梗”的消息,就覺得孩子都是特別難教的。很多時候都是父母自己太過強求,自己把自己氣的。要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孩子,然後有針對的幫助他。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榜樣和支持,希望家長能夠用長遠的眼光,來塑造孩子的人格。不是隻有成績好的孩子才有出息,每個孩子都可以有自己發光的方式~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議,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我是河小象,200萬家長的選擇,專注於3-12歲少兒素質教育。歡迎一起來探討教育問題~


河小象


對於該問題,我主要以孩子在回家後的作業和學習上的家長陪讀來做解答。由於一年級新生的特殊性,家長可以陪讀,但是對“陪讀”要有理智的態度,不要成為孩子的“影子老師”。

陪讀中“影子老師”的含義:

家長包辦孩子的一切,做作業時總是陪在旁邊,所有準備工作都由家長來做,遇到問題家長馬上解決,一直盯著孩子做作業,做完作業家長檢查,讓孩子總是感覺有一隻眼睛盯著自己,不時的看看家長的臉色,造成走神、注意力不集中,長時間還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70%以上的家長都在孩子一年級時候選擇陪讀

以我孩子小學為例,學校專門做了統計,一年級新生家長在孩子回家後陪讀比例高達75%,這種情況也反應出小學一年級的情況特殊性。

一年級孩子剛進入啟蒙階段,除了學校老師的常規教導外,還需要家長在陪讀中引導,幫助孩子獲得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家長對一年級學生進行陪讀的原因分析

01

孩子年齡小,家長不放心,通過適當陪讀讓孩子慢慢走上學習習慣的正規。

  1. 孩子小,記不住作業。
  2. 不看著他,他就不寫作業。

以上兩方面是擺在大多數家長面前的現實,而且家長對這種情況也無可奈何,為了承擔起對孩子的責任,就必須陪著孩子一起完成作業,慢慢養成他寫作業的習慣。

02

一年級孩子的學習能力較差,需要家長適當指導和幫助。

以語文為例,漢語拼音對於一年級孩子而言是比較抽象和枯燥的,聲母、韻母等對於他們感覺很難學,家長在陪讀中及時陪練和糾正,才能避免影響第二天新的知識點累積學習。

包括筆畫、古詩的閱讀、漢子的認識都需要家長指導。

一年級陪讀顯然很有必要,但是家長要知道如何陪讀,如何高質量的陪讀才是非常關鍵的。我覺得可以採取“中庸之道”:著重培養孩子學習習慣,不做孩子的“監工”。



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告訴孩子有不明白的可以先做標記,同時家長可以選擇在孩子旁邊看書、寫作,避免陪讀中玩手機、電視開著吵鬧、家庭另外成員的問這問那,一切影響孩子注意力的負面因素都儘量避免。

控制好作業的時間,並鼓勵孩子做好書本、作業本的整潔,不亂塗亂畫,寫作業時候的坐姿正確要求。



幫助孩子學會學習

對於標記的地方,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檢查,家長根據題目的內容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孩子及時掌握;掌握後讓孩子出一些類似題目反過來考考家長,讓孩子當老師糾正家長的錯。

方法很多,主要的是能以吸引孩子興趣的方法,讓他在作業的學習中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總結

一年級學生,家長還是有必要陪讀的,但是必須做到高質量陪讀,不要做陪讀中的“影子老師”,通過陪讀讓孩子獲得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通過陪讀讓家長從陪讀中來,又及早的從陪讀中解放出來。


我是小紅人教育先生,願做您的朋友,歡迎關注留言。


小紅人教育先生


一年級家長陪讀輔導是有必要的。不只是為了幫孩子完成作業,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家長輔導作業,首先是因為孩子不會審題,如果家長不根據老師的進度給孩子輔導,基礎不牢固,接下來的語文他會學得很辛苦。

家長輔導作業,更主要的是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決定孩子成績,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什麼呢?會不會預習,會不會複習,有沒有按時高效地完成作業以及會不會把書本和老師講的內容學以致用等等。

對於一年級學生,適應老師上課的節奏需要時間,獨立完成作業需要摸索和鍛鍊,在孩子尚未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時,家長的輔導必不可少。你要教他審題,他明白題目的意思,才會完成作業。你要教他規劃做作業時間,他才能保證在考試時間內答完試卷。你要監督他把字寫好,一手好字對於成績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你在輔導的過程中,才能瞭解孩子是否跟得上老師上課的節奏,如果他跟不上,原因在哪裡?知道了原因,你才能對症下藥,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讀書從長遠來看,是適合大多數孩子最為保險的一條路,也是回報最大的一條路,而這條路的開頭,你需要幫他打好基礎。基礎打牢固了,他的學習之路才會走得更穩,你也才能慢慢地放手。


京師書苑


作為一個過來人的家長,我認為小學一年級的家長應該陪讀,一年級的孩子由於年齡小,處在好動的階段,沒有那麼強的自制能力,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加以引導,陪伴,引導和陪伴包括對孩子看不懂的內容及時的講解,對孩子感興趣內容及時發現並加以引導,創造了好的讀書環境,再加上合理的引導和陪伴,孩子讀書的興趣就有了,以後隨著年齡增大和知識面的擴大,我們慢慢再放手,我家孩子現在五年級了,特別愛好看書,這和她小時候我的陪讀是分不開的。


笑著去奔跑


首先就這個問題,這位家長沒有說清楚陪讀,怎麼個陪讀法,她(他)對的陪讀定義又是什麼?

陪讀:我們簡單理解就是陪孩子讀書。但是從廣義上來講,就是家長從生活到學習全程參與的一種方式。而狹義上的陪讀,就是孩子放學後家長陪同孩子寫作業並給予指導。

如今,陪讀已經蔚然成風,家長的陪讀相互攀比和盲從也越來越多。

那麼針對問題一年級的孩子,家長要不要陪讀那?我們從兩方面來說。

1. 廣義上的陪讀。

一年級的小朋友也不小了,而且一年級也是相對重要的時刻,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孩子在小學以前多數都是以玩著學的方式進行,那麼到了一年級以後就開始學習文化課知識,這個時候也是孩子打開好奇心探索文化知識領域的時刻。一旦孩子沒有學習的興趣,那就會很糟糕,學習的進度就會緩慢。因此,家長的陪讀就顯得十分的重要。幫助孩子去建立信心,建立學習的興趣。從生活到學習全方位的陪讀。

但是陪讀也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家裡兩個人肯定要犧牲掉一個人的工作,來照顧孩子和陪讀。前提是如果兩個家長有一個可以走開不用去工作,另一個人可以養家,這種是建議陪讀的。

如果兩個人資本不豐厚,少了一個人,家裡的壓力會更大。如今學區房,各種輔導班一年下來也要個十幾二十萬,家長的壓抑對孩子而言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需要三思而後行。

2. 狹義上的陪讀。

上面說了,一年級是孩子的啟點,也是關鍵的時刻,所以孩子的作業輔導必不可少,但也不用看的過重,讓孩子開心的建立學習的興趣,不要壓得太緊,讓孩子太早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最後頭疼的還是家長。一年級可以陪讀,但是不要過於高壓。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從探索中得來的,要讓孩子學著去試錯,去改正,家長合理的引導即可。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家長把孩子的學習太當回事,太給自己壓力,那麼就會忽略掉兩口子之間的生活情調,一直圍著孩子轉,從小學到高中,這是一個死循環。很多的家長有了孩子以後,就生活全是孩子了,沒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間和激情。這也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高考後離魂的一大原因。

所以,一年級可以陪讀,但是不要看的過重,總是跟別人比,那是你的孩子不是你攀比的工具。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Dragon大龍教練


作為家長首先要明確的是,孩子開啟上學模式,是一場十二年學習過程的長跑,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的事情。尤其是小學一年級,不要指望孩子什麼都懂、什麼都會,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還需要去上學嗎?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適應過程,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強,有點適應慢,不同的孩子必然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要因為自己孩子適應慢而焦慮。小學階段,根據孩子的能力,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同時,可以適當的去拓展課外活動,比如閱讀課外書、英語課外輔導、繪畫等等……強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重點。


張衛超北京


正確表述不叫“陪讀”?應該叫關心或照顧。一年級學生角色轉換,好像公園裡花卉一樣,含苞欲放,開放花期不盡相同,難免不習慣、不適應、不同步,家長是孩子身邊第一老師,盡一點義務和責任也是公序良俗。 家長學一點激勵教育、正確引導、以身作則,值得提倡與借鑑。請注意您形象,坐在孩子身邊別分散學習注意力,不玩弄手機,不編結毛衣,可以拿張報紙、書刊閱讀,營造互動學習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