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宁晋走向辉煌先进模范人物——张苹

助推宁晋走向辉煌先进模范人物——张苹

助推宁晋走向辉煌先进模范人物

张 苹

助推宁晋走向辉煌先进模范人物——张苹

张苹(1896——1986),男,字馪生,宁晋县北丁曹村人。幼年丧父,孤儿寡母倍受艰辛。1915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在校期间结识了在该校附设之“留法班”同学张新贤(宁晋籍)、刘少奇、李富春、安子文等,开始接受进步思想。

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于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被当局逮捕。1920年进入北京大学国文系,成为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沈伊默、胡适、鲁迅等国学大师的学生,又兼修了李大钊主讲的经济系专业课程,1925年毕业,获文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学位。放弃留学任教的机会,回宁。

助推宁晋走向辉煌先进模范人物——张苹

他先后受聘于河北省立第七中学(正定)、第十五中学(赵县)任国文教员。1930年春,出任宁晋县教育局长,在任期间积极提倡简化汉字,出版简化汉字的《教育界》刊物;为乡民编写《土音字捡》、为小学教师编纂《应急字捡》字典,石印后,办班教其使用;创办了北白豆完全小学、宁晋县女子学校;为补县教育经费不足,变卖了家中20亩良田资助县教育。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县义务主编《抗日新闻简报》,宣传抗日。是年10月7日,日机轰炸宁晋后,国民党县政府人员逃跑,他不甘当亡国奴,次日避难河南许昌,应“国立一中”聘,到淅川上集任教,在该校12年。当时面对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现状,为鼓舞斗志,他在学校操场对面北墙上,奋笔写了16个6尺见方、遒劲有力的大字:“挺起胸膛,竖起脊梁,立定脚跟,抬起头来”。同时创作了《国立一中校歌》:“我校建立在抗战前线,保育者八百新青年······任重道远,努力向前!”1943年,洛阳沦陷后,时值抗战最艰难困苦时期,他携其长子要求入伍参战,因年事高,没被批准,送长子引龙入伍参战。

当时张苹七口之家,收入微薄,生活十分艰难,但对远离家乡和父母、流亡在外的学生却关怀备至,在经济和生活上倾其所有,给予关怀和照顾。对北上延安寻求革命的学生拿出工资、倾囊相助,如宁晋籍学生陆申、闫培素等。1945年,国立一中迁往陕西城固。

解放后,张苹受聘于四川遂宁中学、广元师范任教,1953年呈请调回宁晋。期间两次辞去北大任教的邀请;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动员二女儿廴婵参军入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三次荣立三等功。

受五四运动“学术救国”思想影响,张苹终生以研究汉字、改革文字为奋斗方向。穷一生心血研创出新文字——华音拼字,既可作为文字单独使用,也可为汉字注音使用。1957年3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分会代表大会”上作了《汉字改革用哪个体系好》重点发言,全文2万余字,刊登在当年5月30日《河北日报》第五版。后将《华音拼字》修订稿寄《中国语文》杂志社,杂志社将稿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后来信称:“在修改汉语拼音方案时,曾参考过你的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的成功,是有你的贡献在里头”。在我国公布的第一、第二批简字中,有很多采用了他创造的简化字。

“文革”期间,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他受到不公正待遇。虽然陷入困境,但研究文字志向未变。1982年落实政策后,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字研究。1985年,他将60年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定名为《国际共通语》准备发表。1986年1月20日因病去世,未能如愿。

助推宁晋走向辉煌先进模范人物——张苹

张苹熟谙音乐、诗词、京胡、戏曲、书法,著有《釐字》四册、《音根韵检》等字词工具书。入《河北省近现代历史人物辞典》《河北省著名教育家名录》。

助推宁晋走向辉煌先进模范人物——张苹
助推宁晋走向辉煌先进模范人物——张苹

承办单位:

县档案馆、党史办、方志办、融媒体中心、政协文史委。

助推宁晋走向辉煌先进模范人物——张苹

编审李三虎 朱丽娜

助推宁晋走向辉煌先进模范人物——张苹助推宁晋走向辉煌先进模范人物——张苹
助推宁晋走向辉煌先进模范人物——张苹

你正“在看”,就是对我的最大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