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廣西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達人,比如9妹、小六和桂平光哥等,你怎麼看?

MiDi哥


其實做三農自媒體的人很多,來自國內很多地方的。只是有的人粉絲比較少,沒有什麼影響力,也就沒人在意。像我就屬於那種碌碌無為的三農自媒體人,但是學到很多東西,其實也是一種進步,一種快樂。廣西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達人,比如9妹、小六和桂平光哥等,這種現象也是正常的。

9妹和桂平光哥也曾經留意過,粉絲都是比較多的,也是三農自媒體達人,屬於做得比較好的人。這取決於他們抓住了今日頭條平臺的風口,那時在頭條做自媒體競爭還不算大,而且他們抓住了短視頻的機會,長期堅持下來才有今天的成就。九妹的視頻也是圍繞農村的一些生活細節來拍,比如做飯摘果子等。桂平光哥則是對歌詞稍作改動,雖然比不上專業歌手,但是作為娛樂欣賞還是可以,畢竟是草根歌手。

一個地方出現多個三農自媒體達人也算正常,因為人都是互相影響的,廣西這個地方農業也是第一產業,種植糧食為主,果園面積也大,做三農自媒體也很適合。至於有人說他們不懂農業,是二道販子之類的暫且不論。不過他們確實利用自媒體平臺,實現自身影響力,從而帶貨賣出去,也算成功的。

其實,做三農自媒體還是要不忘初心,不要只會拍視頻,而不會做好產品,產品價格也應該合適,不要利用自身影響力,把粉絲當成韭菜割,時間久了,信譽也會掉的,粉絲也會離你而去的。


茶哥顏國添


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這批三農自媒體達人

廣西這兩年確實出了很多的達人,並且遠不止三農方面的達人9妹等,還有很火的許華升等某手紅人。另外,您說的什麼小六、光哥我不太熟悉,估計是我看的比較少吧。

三農達人少

首先,這類三農自媒體達人,他們屬於一個新類別的“偶像”,他們不像以前那種光鮮亮麗,帥男靚女,他們非常的樸實,非常的接近一般人。甚至會讓很多人覺得他們就像自己的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會讓人覺得很親切。所以才會讓這些三農達人有了一定的粉絲,成了所謂的達人。

頭條三農用戶多

再者,因為現在三農類的題材在各大APP中還數今日頭條佔據的比重比較大,也比較火。加上今日頭條的用戶以三農用戶比較多,更容易讓他們接受。所以,今日頭條造成了這些三農達人,換成其它的APP,還真不能一定能推火他們。

空白期

最關鍵的是這些三農自媒體達人也確實抓住了機會,因為前幾年三農類視頻還屬於空白期。那個時候隨便拍一下三農題材的視頻都非常容易火、播放量也非常厲害。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這批三農自媒體達人。


農村王小霞


有人說廣西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達人,你怎麼看?

我應該是躺著看,為什麼呢?因為躺著舒服啊,哈哈!

開玩笑,廣西確實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達人,除此之外還有非常多的網紅,

那為啥廣西人對於自媒體坐的這麼好呢,我個人覺得首先是因為廣西人民是非常勤勞的,加上當地物產資源豐富,三農文化底蘊深,

然後就是廣西人說普通話的味道更有表現力,能吸引更多的人關注。


傳樂三農一號


為什麼說廣西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達人?廣西地傑人靈,自古就是人才輩出,現如今進入到自媒體的時代,同樣少不了廣西人。

一、廣西是農業大省,農業發展有有資源、有特色、基礎、有潛力。

廣西地處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交匯區域,北迴歸線橫貫中部,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多種動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環境。近年來,廣西依託區域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了一批較好的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糖料蔗、桑蠶、木薯、水果等等在全國排名靠前,同時廣西還是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蔬菜基地、全國最大的冬菜基地。近年來,廣西的砂糖桔、沃柑等柑橘類產品聞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豐富的物資,優質的農產品為這些三農達人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二、廣西人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以及接地氣的親民作風贏得全國人民的認可。

廣西人自古至今都具備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即勤勞善良,吃苦耐勞,即便如今社會發展了,很多人的觀念變化了,但大部分的廣西人仍然秉承了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大名鼎鼎的網絡紅人巧婦九妹,正是優秀的廣西人的代表,她勤勞、淳樸,豪爽,不做作,樂於助人等品質是她贏得300多萬粉絲的最主要原因。

三、廣西自媒體出了幾個大名鼎鼎的網紅大咖,很有代表性。他們的成功也會帶動周邊的人參與到這個行業中來。

近來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國家對三農的重視,越來越多從事三農直播的自媒體達人也進入到到大眾的視野。廣西也不例外,近年來出現了巧婦九妹、小六、光哥等知名的三農達人。他們都是老百姓身邊的普普通通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人們的勵志故事肯定會激發自己身邊的一些親朋好友也認真的沉澱下來,紮根農村,從事三農自媒體的發展或者其他三農工作。

我是愚人跳農門,喜歡我的觀點請點贊和關注!


愚人跳農門


如果你瞭解了廣西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廣西農業現狀,就一點都不覺得奇怪了。

第一,廣西這片土地,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不僅是劉三姐的故鄉,更是眾多文化藝人的故鄉。廣西籍的港臺藝人有不少,梅豔芳籍貫就是廣西合浦,羅文、趙傳、呂良偉等等一大批藝人,哪一個不是名氣十足的港臺藝人?從廣西走出的內地名氣較高的藝人也不少,張藝謀雖不是廣西籍貫,但大學畢業後不是在廣西電影製片廠歷練,哪來今天的成就?還有鬱金劍、韋唯等,他們可都是廣西或從廣西走出的哦。新生代的藝人也不少,張儷、弦子、汪小敏等廣西籍藝人,也不在少數。看了以上長長的名單,再想想為什麼廣了出了比如巧婦九妹、桂平光哥等三農自媒體達人就不足為奇。

第二,廣西是農業大省區,多種農產品產量全國第一,是自媒體最容易出達人的領域。在別人看來,廣西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地區,但事實上,農業並不落後。先說說農業體量,這個厲害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廣西,糧食產量排到非糧產區第二位。水果更不用說了,總量全國第三,亞熱帶水果產量第一,是全國亞熱帶水果的果園子。蔬菜年產3000多萬噸,是全國秋冬菜南菜北運的生產基地。甘蔗、蠶桑不用說了,佔全國的50%以上。中草藥更是,種類全國第二,八角佔全世界85%。再說現代農業發展,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建了7000多個,這點在全國沒有什麼可比性,因為廣西走在全國前列。講幾個有可比性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廣西均走在全國前列,優勢區更是全國第一。再講講農產品“三品一標”,廣西總量1300多個,西南華南地區第一,這個量也不算差。所以,農業是廣西最容易出自媒體達人的領域。

第三,廣西迅速發展起來的電商產業,是自媒體達人成長的寶貴土壤。廣西這個地方,經濟不是很發達,可以說是落後,但電商發展超乎你想象,這點很多人都想不明白。2013年,廣西電商產值1266億元,到了2017年,達到了7056億元,每年以53.3%的速度增長。廣西電商發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原因有兩點:一是政府扶持。廣西出臺了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實現電商交易額突破萬億元。第二,依託強大的農產品支撐。廣西不是工業商品發達的地方,電商之所以迅速發展起來,最牢靠的支撐就是農產品。所以看到這裡,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巧婦九妹、光平光哥等自媒體達人很火的原因了。廣西農產品賣得火,自媒體達人自然火。

最後想說的是,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三農領域自媒體達人很火是好事,只有更多人關注農業農村農民,農業才有未來,農村才有希望,農民才有盼頭。


三農通訊員


原本這樣的事情應該出在東北,可惜東北人沒有文化,只會混跡社會,大家看看各種網絡上的小視頻就能明白東北絕對是個人才輩出的風水寶地,為什麼三農自媒體沒有人做呢?因為他們只適合混跡社會,不能做正當營生,不入流。

如果東北人做三農自媒體會是什麼樣呢?肯定是一塌糊塗,他們習慣了海吃海喝,習慣了歌舞昇平,習慣了裝瘋賣傻,習慣了吹牛逼,所以他們不適合做三農自媒體,因為這個畢竟需要知識和文化,更重要的是需要用心。

廣西之所以出現那麼多三農自媒體達人,很大原因是文化,還有帶動,就像東北到處都是跳舞的小視頻一樣,別人拍自己也拍,後來就成了東北產業。

三農自媒體不同於東北的小視頻隨心所欲,三農自媒體需要題材,這是一個正規行業,所以東北人做不了,做三農自媒體的一般都有恆心,做事執著,更有頭腦。

哪裡越是出什麼就會盛行什麼,廣西出現一個三農達人就會層出不窮,這就是帶動,希望廣西出現更多達人,把頭條推向更高更遠。


大海傳媒


所謂的農業達人,農業大咖,網紅,幾乎沒有幾個真正的懂農業,說他們五穀不分有點誇張,但是隨便問他們中國的家養淡水魚有幾種,廣西四大名豬分別是什麼品種的豬,廣西有哪些出名的特產,有什麼出名的水果,他們絕對不知道。更不必要向他們請教解決什麼叫做非洲豬瘟,什麼叫做五號病豬。什麼稻瘟病,什麼紅蜘蛛等等等。

但是他們就是紅,粉絲動輒幾萬幾十萬,他們何德何能?不就是到河裡抓幾條魚,摘幾串葡萄芒果之類的嗎?

我在頭條看過很多專業人士,所撰寫的文章很有用,很專業權威,能學到不少各種農業的養殖種植方面的知識。但是奇怪的是他們的粉絲量都很少,寥寥幾個,難道就是他們不願意交費用就沒有粉絲量嗎?真正的農人應該有農人的職業素質,而不是那些譁眾取寵,博人眼球的網紅!


澤田鮮農業莫老爺


首先我個人不對他人做出評價和看法。我就個人說說對平臺“三農自媒體”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首先你得了解三農是什麼?答: 農業 農村 農民 我個人關注了很多三農領域的達人,優質三農人 三農合夥人。問:那麼為什麼平臺會有這麼一支媒體作者隊伍呢?答:(1)文化的傳播 (2)如同淘寶下鄉一樣,實現農民自我脫貧致富,與信息化時代接軌。(3)農村信息化帶頭傳播者。(就像戰地記者一樣,前沿信息的發佈者瞭解最真實的情況)
比如抖音,坐在家裡通過手機你就可以看到世界,你可以通過作者的介紹瞭解到異國風情。你可以通過作者的介紹瞭解到很多你不知道的事物,地域 文化。<strong>

下面我個人在談談的,為何有些內容導致讀者厭煩呢?

答:個人理解,是作者沒有真正審視自己的內容作品,大部分只是在記錄自己的生活,像極了超長微信朋友圈,沒有傳播價值。

(例如:學者之間交談的是對事物多面的看法與理解,交流之間產生了共鳴,這就是價值信息的誕生)讀者對作者:中國之大,處處是風景,讀者是通過了作者的文章或者視頻瞭解到了作者的家鄉。一些人文趣事,產生了好奇與興趣。所以三農自媒體應該是:作者與讀者的知識的分享 是家鄉文化的分享 是民族習俗的分享 是家鄉特色特產走出家鄉的出口,是家鄉與世界連接的橋樑


杞鄉小二哥


雖然成為了三農自媒體達人。我看其實大部分人,對三農問題根本不懂。實踐經驗根本也沒有。就是靠花眾取寵罷了。但他們會迎合觀眾心裡,鼓動能力強,能獲得大量粉絲群。動不動幾十萬上百萬粉絲。這樣也就會被頭條系統認可,推薦量自然超高。依我看.大都是徒有虛名而已。還稱什麼扶貧達人團,三農自媒體達人稱號了。主要是賣自己的東西為目的。

這個問題就和現在的農村地方上一樣。什麼精準扶貧,科技扶貧,思想扶貧,醫療扶貧等等。口號響亮,實事一件不幹。盡做些表面工作,糊弄上面檢查。


黎晨61


幫助苦命的孩子網紅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