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濱區加快“五型”幸福村建設譜寫創新驅動鄉村振興新樂章

淇濱區加快“五型”幸福村建設譜寫創新驅動鄉村振興新樂章

桑園小鎮深受遊客喜歡的項目——玻璃棧道。 淇濱區委宣傳部供圖

□鶴報融媒體記者 李覬

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淇濱區緊跟全市鄉村振興戰略,統籌規劃,先試先行,努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淇濱樣板”,譜寫創新驅動鄉村振興新樂章。

日前,記者就淇濱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進行了走訪。

規劃先行,聚力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今年年初以來,淇濱區全面落實省、市工作部署,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線,以強村富民為目標,把鄉村振興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謀劃、統籌推進,所有工作向鄉村振興聚焦、所有資源向鄉村振興聚集、所有力量向鄉村振興聚力,舉全區之力、匯全區之智,強力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淇濱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趙玉海說。

實現鄉村振興,規劃先行是關鍵。淇濱區上峪鄉桑園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根良回想起這些年桑園村的發展感慨頗多。

“2016年之前,村裡常住人口154人,僅依靠種地、打工,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如今,桑園村在上級部門規劃指導下,全村得以快速發展,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返鄉創業,常住人口超過了300人,人均年收入近萬元。”劉根良說。

桑園村結合自身發展優勢搞旅遊,3年時間,從默默無聞的小山村成為淇濱區旅遊示範村,跑出了“桑園速度”,每週末接待遊客數量數萬人,每年創造村集體經濟收入數十萬元。2019年9月,農業農村部公佈的第九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中,桑園村成為我市唯一入選的村。

“淇濱區依託淇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遊。在規劃方面,我們先由各村結合自身特點規劃設計方案,之後區農業農村局聘請專家就全域旅遊發展進行頂層設計。”淇濱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尚運成介紹。

據悉,目前,淇濱區沿淇美麗鄉村示範帶和平原美麗鄉村示範帶正在規劃中,20個示範村正在謀劃各自產業佈局和“一村一品”特色發展。

“頭雁迴歸”帶動群眾共建幸福示範村

走進淇濱區鉅橋鎮冢兒章村,這裡的街道乾淨整潔,村居環境舒適祥和。但4年前,這裡卻是有名的“髒、亂、差”。

說起近幾年村裡的變化,老黨員林貞合不禁為村黨支部書記靳平安豎起了大拇指。

“自從靳平安回到村裡擔任黨支部書記後,帶著村民拆除違章建築,改善村居環境,很多棘手的事兒他都衝在前頭。”林貞合回憶,“2015年,村裡要修一條生產路,涉及六七十家農戶的耕地和幾口澆地用的機井。為了協調修路,保障全村人的利益,靳書記跑前忙後沒少出力。”

靳平安現在回想起當年修最後50米生產路的時候,直呼“太難了”。

“當時,牽涉到兩家人的地和墳,誰都不願意退讓。那段時間我想盡辦法,調動村裡的老黨員、老幹部一起去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最後我就待在他們家,協調到後半夜才走。”靳平安說,他也曾消極過,但轉念一想,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既然當了村幹部,咬著牙也得把這些便民利民的好事兒給辦好。

據悉,淇濱區為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步伐,加強黨建引領作用,充分運用“人的黨建”理念,突出抓好農村帶頭人、基層黨員、群眾骨幹3支隊伍,充分發揮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性作用,湧現出的一批“領頭雁”起到了很好示範帶動作用。

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勤勞致富

鄉村振興離不開脫貧攻堅,更離不開產業發展。淇濱區堅持將產業扶貧作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第一要務”,因地制宜、穩紮穩打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探索創新產業扶貧新模式、啟動鄉村振興新引擎、引來鄉村產業發展“活水”。

“我們村設立了‘返鄉青年創業園’,免費為有志年輕人提供場地,並組織村裡黨員幹部從農業發展角度給這些年輕人出謀劃策。”劉根良說,“為了帶動全村人致富,村裡成立了農業公司拓展業務、改造舊宅子開發農家樂……現在每年的村集體收入就有四五十萬元。目前還有一些項目正在規劃中,今後將有更多的產業帶動村子發展。”

在淇濱區大河澗鄉牛橫嶺村,多種多樣的水果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採摘。村委會主任牛福平介紹,通過土地流轉,村裡發展特色果木種植,實現了“三季有花看、四季有果吃”,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同時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淇濱區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的同時,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目標,全力推進幸福鄉村建設,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新格局。

趙玉海說:“下一步,淇濱區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加快建設富裕型、興旺型、花園型、和美型、活力型‘五型’幸福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新時代‘五個淇濱’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