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捷傑耶夫率親兵再訪上海,不只有俄羅斯音樂

俄羅斯黃金組合——瓦萊裡·捷傑耶夫和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是上海的老朋友,11月21日,被中國觀眾親稱為“姐夫”的捷傑耶夫將率親兵登臺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這也是二者時隔七年後重遊舊地。

相較於近年在上海呈現的“全俄式”作品,捷傑耶夫此番將帶來一些別樣的音樂色彩,除了肖斯塔科維奇《第五交響曲》,還將獻演德彪西《牧神午後前奏曲》、門德爾松《第四交響曲》。

“姐夫”捷杰耶夫率亲兵再访上海,不只有俄罗斯音乐

瓦萊裡·捷傑耶夫

“姐夫”捷杰耶夫率亲兵再访上海,不只有俄罗斯音乐

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

擁有近200年曆史的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在俄羅斯古典音樂發展史上扮演著中流砥柱的角色,其對俄羅斯音樂的解讀和演繹,更在世界範圍得到廣泛認可。1988年,捷傑耶夫入駐馬林斯基,一手將樂團帶領到現在的巔峰狀態。

在俄羅斯,捷傑耶夫有“指揮沙皇”之稱,不僅因為他是俄羅斯音樂的捍衛者,“音樂王國”遍及世界,更因為他超於常人的旺盛精力。

平均2.8天就有一場演出,每年在世界各地指揮超過130場音樂會,他被戲稱為“這個星球上最繁忙的指揮家”。音樂學者王紀宴甚至形容捷傑耶夫是“永動機”,永不停止演出的腳步,“在你是瘋狂,在他是常態。”

捷傑耶夫對推廣俄羅斯音樂有很強的使命感,似乎把俄羅斯音樂的“百科全書”都放進了曲目單裡,按照他的說法,“家鄉是一個反覆出現的不變的主題”。

但此番在上海,捷傑耶夫打破常規,將以德彪西的《牧神午後前奏曲》作為開場,實力演繹印象派音樂的抽象感與複雜多變。這首夢幻一般的交響詩是德彪西的第一部代表性的印象主義作品,雖然其異國情調的旋律和難以捉摸的和聲讓許多人困惑不解,但卻成功獲得了普遍的讚賞。

隨後,捷傑耶夫還將揮棒門德爾松《第四交響曲》。這部作品是門德爾松在意大利期間創作的,採用了一些意大利民間素材,被作曲家本人稱為“意大利交響曲”。門德爾松寫完此曲才24歲,但作曲技術已經爐火純青,他用“日記”一般的四個樂章描繪了意大利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優美的自然景觀,曲調活潑又優雅。

音樂會的重頭戲是肖斯塔科維奇《第五交響曲》。這部交響曲規模宏大、風格鮮明,具有“貝多芬的精神”,因此常被比擬為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或被評為“新貝多芬風格”的交響曲。

近些年,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非常重視演奏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同時,花了大量力氣錄製一系列肖斯塔科維奇的專輯。

捷傑耶夫解釋,“我們追求精彩地演奏這位天才作曲家的作品。我們是肖斯塔科維奇交響音樂在世界的傳播人。所以在給這些重要的巡演選擇曲目的時候,我決定,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的音樂家也會在各地的巡演中有力地、充滿激情地演奏這些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