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河下,被譽“全國進士第一鎮”,有副對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保留下來了眾多的文化遺產,其中古鎮就是其中的一種。在我國廣闊的土地上,分佈有眾多文化底蘊深厚且歷史悠久的古鎮,短則數百年,多則上千年,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江南六大古鎮,當然也有一些名氣不大卻歷史非常悠久,就比如千年古鎮河下。

千年古鎮河下,被譽“全國進士第一鎮”,有副對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提起河下古鎮,幾乎少有人知河下古鎮位於何處,我也是第一次到河下古鎮遊玩。河下古鎮,位於江蘇淮安市淮安區西北隅,淮安區也就是之前的楚州區,淮安歷史文化名城所在地,河下古鎮也是淮安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護區,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千年古鎮河下,被譽“全國進士第一鎮”,有副對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河下古鎮的歷史最早可追溯這公元前486年,當時吳國君王夫差在此開鑿了連通淮河與長江的邗溝,以方便向北方運輸糧草,長江與淮河相連接的位置就是現在的河下古鎮,當時稱為“末口”,之後這裡一直都是一處重要的水運中轉口,清朝時期朝廷曾派遣鹽運使入駐在河下,那時的河下古鎮已經是淮安重要的商埠之一。

千年古鎮河下,被譽“全國進士第一鎮”,有副對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除了商業繁華外,河下古鎮名人輩出、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明清時期,在這裡曾走出過67名進士、123位舉人、12名翰林、一名狀元和榜眼兩名,大多是對於社會有著突出貢獻的人物,是遠近聞名的“進士之鄉”,有“全國進士第一鎮”的美譽。

千年古鎮河下,被譽“全國進士第一鎮”,有副對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說起這裡誕生的名人,很多都是大家所非常熟悉的,秦漢時期有大軍事家韓信,唐代有詩人趙嘏、宋代時期的抗金英雄梁紅玉、明代時期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等等,走在河下古鎮的街巷之中,隨處可見的名人故居,非常之多。

千年古鎮河下,被譽“全國進士第一鎮”,有副對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相比那些知名古鎮,河下古鎮的歷史更為悠久,但名氣卻並不大,以至於幾乎少有遊客來到這裡,走在古鎮中,甚至給人的感覺非常冷清,這點很讓人不解,畢竟河下古鎮還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而且還不需要購買門票,對於那些動不動100元門票的5A級古鎮,千年古鎮河下顯然是非常良心的景區。

千年古鎮河下,被譽“全國進士第一鎮”,有副對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據地方誌《河下志》記載,歷史上的河下古鎮曾擁有108條街巷、44座古橋,園林、牌坊、寺廟更多多達百餘處,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河下古鎮,私家園林一座挨著一座,完全可與揚州的私家園林相媲美。不過,如今保留下來的並不多,主要有吳承恩故居、魁星樓、狀元樓、文樓等。

千年古鎮河下,被譽“全國進士第一鎮”,有副對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百餘條街巷如今也僅剩下這條長約2公里的石板路,好在石板路依然是最初的石板路,兩側的明清風格的建築也大多完好地保留了下來,是淮安保存最為完好的古街區之一。自古以來河下古鎮商業就非常繁華,至今這條古街依然商鋪林立,似乎可以感受到昔日的繁華,只是來往的遊人少了許多。

千年古鎮河下,被譽“全國進士第一鎮”,有副對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在這條石板路一側有一座樓房格外引人注目,門匾之上懸掛有“文樓”二字,這是一座建於清末時期的狀元樓,是為紀念當地兩位狀元而建起的公共樓閣,後來成了一處當地特色的淮揚菜館,其中文樓的湯包最為出名,許多名人都曾來到這裡品嚐。

千年古鎮河下,被譽“全國進士第一鎮”,有副對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院落中的一面牆壁上題寫有一幅殘聯,上聯是:“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東西”,下聯一直空著,至今沒有人能夠工整的對上下聯。據當地人說,乾隆帝曾與紀曉嵐一道來到這裡遊歷,即便才華橫溢的紀曉嵐也未能工整的對上下聯。

千年古鎮河下,被譽“全國進士第一鎮”,有副對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那天,長2公里的石板路還沒有走到盡頭,天便黑了,許多故居也大多在下午5點的時候關門而無法造訪,下次再來淮安一定要將河下古鎮慢慢逛上一圈。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千年古鎮河下”?以後有機會會來這裡遊玩嗎?歡留言評論哦~

千年古鎮河下,被譽“全國進士第一鎮”,有副對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