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配型成功,母親割腎救“心肝兒”,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雲上十堰訊記者 張貞林 特約記者 蔣輝 報道:“我能給他一次生命,也能給他第二次。”昨日上午,在國藥東風總醫院器官移植科病房裡,50歲的歐學華看著在旁邊病床上躺著的兒子賀洋洋,臉上終於露出笑容。醫生告訴她,她捐給兒子的腎在兒子體內運轉正常,換腎效果很好。記者瞭解到,這是國藥東風總醫院利用腹腔鏡技術摘取供腎,成功完成鄂西北地區首例腔鏡下親屬供體腎移植手術。


谷城小夥不幸患尿毒症

昨日是賀洋洋做完腎移植手術的第二天,他和媽媽住在一起病房。還不能下床的他們,由父親賀天安和姐姐輪流照顧。

今年56歲的賀天安是谷城縣石花鎮人,在病房外,他向記者講述了兒子患病的情況。“兒子沒上到啥學,一直在外打工。兩年前,他在應聘一家工廠的工人時,體檢結果顯示血壓比較高。”賀天安說,醫生看到體檢結果時也吃了一驚,因為兒子當時才26歲,這麼年輕的小夥子有高血壓肯定不正常。進一步檢查發現,賀洋洋的肌酐高,經過治療,一直降不下來,很快發展成尿毒症。

賀天安一家靠務農為生,女兒出嫁了,一家人本想努力奮鬥,給兒子娶個媳婦。然而,兒子的一場病,打亂了這個家庭的計劃。不能外出打工的賀洋洋就待在家裡,每週到縣醫院做透析。

兒子的病情就像壓在賀天安夫婦心頭的一座大山,“做腹膜透析時,肚皮上開一個洞,一根管子直接插進腹腔裡;做血透時,又粗又長的針頭從大腿的靜脈插進去,他該有多痛苦啊!”賀天安說,管子和針頭插在兒子身上,疼在他心裡,“在兒子面前,我們強裝笑容,眼淚只能在背地裡流……”

「十堰」配型成功,母親割腎救“心肝兒”,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網絡圖片


配型成功,母親選擇捐腎救子

醫生告訴賀天安夫婦,現在面臨兩個選擇:一是長期靠透析維持生命;二是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因為透析無法治癒尿毒症,只能維持生命,且必須忍受漫長的痛苦,生活質量差。歐學華和丈夫商量後,決定給兒子換腎。

今年春節後,歐學華給兒子提了換腎的想法,賀洋洋很反對,擔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經過歐學華夫婦反覆勸說,賀洋洋最終同意進行腎移植手術。

對此,醫生表示,如果用社會腎源,至少要排隊等一年半到兩年左右;如果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願意捐獻腎臟,只要配型成功,很快就可進行手術。

聽醫生講解後,歐學華和丈夫都願捐獻腎臟來救兒子,“我們不願看兒子受苦,哪怕只有一天。”配型篩查結果顯示,歐學華的腎臟可移植給兒子。“他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是我的心肝兒,我能給他一次生命,也能給他第二次。”歐學華說。

為了給兒子治病,賀天安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向親朋好友借了8萬元。在病友的介紹下,他們選擇到國藥東風總醫院,給兒子做換腎手術。


腹腔鏡下取供腎,鄂西北尚屬首例

對於賀洋洋的換腎手術,國藥東風總醫院器官移植專家經過慎重討論,最終決定應用腹腔鏡下摘取供腎。

在醫院器官移植科、泌尿外科、腎病透析室、麻醉科醫生的相互配合下,23日下午,專家們在腹腔鏡下從歐學華體內切取左腎,移植到賀洋洋體內,手術歷經一個半小時。當天,母親的腎臟就開始在兒子的體內發揮作用,賀洋洋能夠自主排尿了。

國藥東風總醫院器官移植科主任郭小軍介紹,“將供體受到的傷害和不良影響控制在最小”是親屬間腎移植術的國際醫療準則,現代活體腎移植的倫理強調供體優先,即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供體安全,儘量減少創傷,儘早康復。腔鏡技術能滿足這一要求。

“腹腔鏡下摘腎最大的優勢是創傷小,恢復快,但技術要求高。”郭小軍介紹,這種手術是在人腰部打四個孔,然後把連著電腦屏幕的一個攝像頭從孔中伸進去,醫生看著屏幕,最終開一個小口,把腎取出來。

“如果採取常規開腹取腎,將會造成一個30釐米長的創口,不利於供體的術後恢復。”郭小軍說,活體供腎的摘取不同於一般的腎切除術,其手術的方式和目的都要圍繞著保護腎功能進行,尤其是腎熱缺血時間,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此次手術的成功填補了鄂西北空白,標誌著鄂西北的腎移植技術又上新臺階。

目前,賀洋洋和母親都在康復過程中。“28年前,母親給了我第一次生命,現在,她又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賀洋洋說,母親的這份恩德,他無論如何都報答不盡。

為了給兒子換腎,這個家庭欠了不少債。看到兒子一天天好起來,賀天安和妻子盤算著,“多掙些錢,早點還清債款,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的。”

「十堰」配型成功,母親割腎救“心肝兒”,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器官捐獻讓更多患者重燃希望

獻出您的愛心,就有機會拯救一個即將逝去的生命;給生命一份承諾,就可能為一個被疾病摧殘的家庭重新帶去笑語歡聲。

郭小軍介紹,從1979年至今,國藥東風總醫院器官移植科一步步發展,成為鄂西北地區唯一一傢俱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移植手術的種類、數量以及手術患者的存活時間等各項指標均處於全省前列。

“手術結束後,患者家屬都會感謝醫護團隊,我認為,他們更應該感謝捐獻器官的人及其家屬。”郭小軍說,在目前的醫療水平下,大部分器官功能衰竭的疾病只能通過器官移植來挽救生命。器官捐獻必須是自願的,當捐獻者和家屬本身在面臨生離死別的悲痛時,還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很不容易,“有些捐獻是逝者本身生前的意願,但更多的捐獻決定需要逝者家屬來做,所以更應該感謝他們。”

記者從市紅十字會獲悉,十堰自2013年7月啟動此項工作以來,截至目前,十堰潛在人體器官捐獻信息700餘例,130多人成功捐獻人體器官,使280多人獲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注:13807280110,報料電話:0719-8110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