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與聖人孔子的一次會面,讓這女人成了兩千多年的終極網紅

只因與聖人孔子的一次會面,讓這女人成了兩千多年的終極網紅

阿元

只因與聖人孔子的一次會面,讓南子這個女人紅了兩千多年,這是為啥呢。

因為孔子是聖人,而且是最完美的聖人。

關於孔子是完美聖人,或者叫聖人中的聖人,是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的評價: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意思是從皇帝到王侯,中國人談到六藝的時候都得感謝孔子,所以孔子可以說是頂級的聖人,聖人中的聖人。

可惜的是孔子是人,是人沒有不犯錯誤的,更何況孔子還犯過一某些按聖人標準,是相當致命的錯誤。這個錯誤就是“子見南子”,或者按現在的流行說法叫“孔子與南子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子見南子出自《論語》,過程就賊拉簡單的一句話:“子見南子,子路不悅”。

子路是孔子的學生,是禮制的最忠實維護者和維護者。

因為要守禮,子路命都可以不要。

子路和一幫人打架,混戰中被人打掉了帽子。頭上有帽子是君子,沒了就是小人。帽子掉了,是不守禮的大事。刀劍相向中,子路把劍一扔,去撿帽子。結果,帽子是戴上了,身上多了十幾個大窟窿。

咱們說“子見南子”按孔子推崇的周禮,應該是件不道德的事兒,原因就是子路因此不高興。

而且按孟子“男女授受不親”的標準,(《孟子·離婁上》說過:“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孔子見南子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男女授受不親,意思是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言談,這個接觸可是包括見面的。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孔子見南子是私底下見的,肯定沒有見證人來證明他們到底幹了什麼,所以整的孔子面對“子路不悅”的時候,只能是詛咒發誓,我和南子真的是啥也沒幹啊,否則的話天打五雷劈。(《論語》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這裡把南子介紹一下。

南子是個有道德汙點的女人,類似現在豔照門的女主角,或者按東北農村的說法叫破鞋(誰都可以穿的意思)。她是衛靈公的夫人,宋國公主,生得十分俏麗,富有風情。

南子在宋國的時候,就和公子宋朝搞在一起。公子宋朝長得非常漂亮,是當時第一帥哥。

等南子嫁給衛靈公之後,雖然成了衛國第一夫人,但心情相當的不好。衛靈公比她大了三十多歲,按古代人標準已經是糟老頭子了。雖然衛靈公玩了命的努力,但南子還是感覺不到一點幸福。

衛靈公是愛美人超過愛江山的情聖。愛人不高興,比殺了他還難受。於是把南子的老情人,公子宋朝整到了衛國當大夫,兼職南子的面首。

但宋朝是個不老實的,和衛靈公的老媽宣姜又搞到了一起。衛靈公已經四十多了,他老媽起碼六十,可見宋朝的口味是非常重。

但口味這玩意兒,沒有最重,只有更重。宋朝還是衛靈公的男寵。

很有可能,衛靈公、衛靈公老媽、宋朝和南子,經常通過4p來追求極致的,幸福生活。

可能,在這種幸福生活中,衛靈公是最不和諧、最不受歡迎的一個。歲數賊老大不說,還長得賊拉磕磣。

也可能公子宋朝對權利有更大的野心,所以四個人搭夥過日子一段時間之後,宋朝發動了宮廷政變,把衛靈公趕到了晉國。

好在衛靈公也是有兩把刷子的,也不知道在哪借的兵,反攻倒算,把公子宋朝又給打跑了。

公子宋朝跑了,南子又失去了幸福生活,整天以淚洗臉,一點笑容也沒有。

歷史上處於愛情至上第二層級的衛靈公,心裡拔涼拔涼的。

處於處於愛情至上第一層級的統治者,連國家都要丟了的,比如周幽王、唐玄宗、溫莎公爵……

為了心愛的人能露出甜蜜的笑臉,衛靈公也是拼了。立馬給剛被他趕跑的公子宋朝發微信:哥們,回來吧,咱們的愛情需要你!

公子宋朝:別扯犢子,你想把我騙回去,沒門!

衛靈公:咱們倆是親密愛人,俺哪能那麼幹呢?你要不信,我拉個群,讓南子直接跟你說。

經過衛靈公、南子、公子宋朝三方協商,決定在中立區洮地會面。會議日程如下:

第一天:南子與公子宋朝追求幸福……

第二天:衛靈公和公子宋朝傾訴相思之苦……

第三天:以3p的方式,構建和諧家庭……

可能是因為愛情又回到了身邊,也可能是覺得這樣的生活,相當的刺激,更可能覺得自己的愛情,是如此的偉大,只有公之於世才能配得上。於是對整個過程,在各大平臺進行直播,結果整個周王朝轟動了。

當時衛靈公的太子去齊國出差,路過宋國的大野地。裡頭採蘑菇的小姑娘,都在羨慕這偉大的愛情:“已經滿足你們的母豬,為啥把我們漂亮的公豬還回來?”

母豬是指南子,公豬是指宋朝。意思是說,已經滿足了南子幸福要求,為啥宋朝歸還宋國,俺們宋國的女人還要用呢!(《左傳》: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

太子蒯聵感到老沒面子了,把小弟戲陽速找來,說:“跟著我見那個臭女人,給我殺了她。”

但南子太漂亮了,太子蒯聵回頭看了戲陽速三次,戲陽速多下不了手,傻哪裡了。南子看到太子蒯聵老給戲陽速,一個大男人送秋波,覺得不對,太子要殺額!於是找衛靈公告狀。衛靈公氣壞了,這不破壞俺感天地、泣鬼神的愛情嗎?把太子蒯聵趕跑了。

以上是綜合了各種史料,總結的有關南子的故事。不見得是真的,但說明她的名聲很大,當然也很壞。

就因為南子是個名聲很壞的女人,更是因為《論語》裡,對於子見南子這件事的說明極為簡單,只有兩句話:子見南子,子路不說(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意思是孔子去見了名聲不好的南子,惹得性子直的子路不高興了,孔子急得連連詛咒發誓,說自己沒做什麼壞事,絕對沒有給衛國的國君戴綠帽子,否則天打五雷劈,所以“子見南子”基本上是被人按緋聞來處理的。

像最近拍攝的電影《孔子》裡,就把“子見南子”整的相當的曖昧。首先是頗不正派的南子色誘孔子,而孔子不為所動,然後兩人又有點惺惺相惜,好象找到了知己。這樣的描述基本上把“子見南子”準桃色事情處理了,結果引發了孔子後人的抗議,要求劇組賠禮道歉,否則就告上法庭。

因為南子在男女關係上名聲太差,也因為《論語》中的記載過於簡單,容易讓人產生聯想,尤其沒有說孔子見了南子之後,子路為什麼不高興,這對於孔子的形象來說,十分的不利。於是司馬遷在《史記》裡拍了孔子一個大大的馬屁,希望能把孔子從“子見南子”的緋聞中拯救出來,從而保持孔子至聖的完美形象。具體的做法是在孔子和南子之間,加了道布簾子。

司馬遷的馬屁是這麼拍的: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

意思是什麼呢?意思是說孔子見南子的時候,南子是在一道布簾子後邊。孔子進門就給南子行禮,南子在布簾子裡回禮,只聽到夫人佩帶的玉器叮噹亂響。出來之後,孔子說:“我來就不願見她,現在既然不得已見了,就得還她以禮。”子路不高興。孔子發誓說:“我假若不對的話,上天一定厭棄我!上天一定厭棄我!”

之所以說司馬遷在《史詞》中描述“子見南子”的時候,是拍了馬屁,原因之一是連孔子的學生子路都不知道孔子見南子是咋見的,都不敢說“子見南子”是合乎禮法的,卻不敢確定孔子和南子之間到底幹了些什麼(否則子路用不著不高興),你司馬遷大人是咋知道的呢?難道司馬遷和孔子有心靈感應?要不就是和南子心靈相通,要不怎麼子見南子這麼個,讓孔子學生都挺生氣的事件,司馬大人咋整的跟親眼見過的一樣呢?

再有,如果孔子和南子見面的時候,中間是有司馬遷添上的這道布簾子(絺帷),而且兩人只是相互行個禮,一句話都沒有說,那麼兩人見面的過程就完全符合禮制的要求,那麼子路為什麼還要不悅呢?

雖然咱們說子路這個學生有點二百五,但還不至於傻到敢和老師亂髮脾氣的程度。

既然子路會不悅,那麼只能說明“子見南子”的過程要麼是有問題,要麼是因為不為人所知而讓人懷疑。所以司馬遷還原的,完全符合禮制的“子見南子”的過程只能是拍馬屁。

孔子和南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誰也不知道,咱們更不能象某些人(比如說孟子,公然篡改歷史)一樣,習慣於瞎編和瞎猜,所以不說了。但就是因為“子路不悅”了,所以也能說明孔子不是道德完人。也是因為這件事太怪了,所以在過去的時代,科舉考試把《四書》的章句作為題目出了個遍,但“子見南子”卻沒有考官出過。如果真的出了,考生都要罵的,因為實在不好演繹,一個不留神,說出孔夫子“寡人有疾”來,那可麻煩大了。

但這個馬屁還沒有完。司馬遷多聰明的人啊,咱們能看出來的毛病,也就是隻要“子路”還在“不悅”,那麼“子見南子”的事總是個汙點。於是為了更好地樹立孔聖人正人君子的形象,司馬遷又拍了更大的馬屁。這個馬屁也驗證了一句話,一個謊言總是要用更多的謊言去彌補。

這個更大的馬屁就是孔子在見了南子之後,因為衛靈公和南子一起坐車出去玩,結果生氣了,於是就離開了衛國。

司馬遷在《史記》裡是這麼說的: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巿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過曹。

把這段講成故事是這個樣子地,說孔子在衛國,雖然“子見南子”已經把孔子給整成粉紅色,都給整出緋聞了,但南子還是沒有放過他。有一天衛靈公要出去逛街的時候,南子又把孔子給想起來了,要求孔子陪著一起去。人家夫妻倆還有個太監雍渠坐頭車,讓孔子坐在隨從的第二輛車上,一起招搖過市。

分析一下,南子這麼幹可能也是為了正名。前邊說過,南子是濫交的代表人物,相當於東北農村說的破鞋。而孔子呢,絕對是名義上的正人君子了。南子大概是想通過與孔子的交往,沾上點正人君子的光,把自己的名聲改善一下。

但南子這麼幹,孔子受不了啊。和這麼個人整天膩在一起,你南子名聲可能是改善了,我老人家的名聲可要臭大街了。為了避免把自個兒的名聲給毀了,孔子在發出“我沒有看到象好色一樣愛好德行的人啊”的感嘆後,灰溜溜地再次離開了衛公。

司馬遷講這個故事,無非是強化他在“子見南子”中加的那道布簾子的力量,用孔子“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感慨來證明孔子是個正人君子,即便是見了南子,啥壞事也不會幹的。

而之所以說這段是故事,是馬屁,因為它和司馬遷自己的話相矛盾,裡邊的內容不完全真實可靠。不完全真實可靠的部分是,按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的說法,孔子不是因為衛靈公和南子坐一輛車,更不是因為陪著南子逛了一回街,才離開的衛國。

在司馬遷寫的《報任安書》中,關於孔子離開衛國的原因是這麼說的:昔衛靈公與雍渠載,孔子適陳……

意思是從前衛靈公與宦官雍渠同坐一輛車子,孔子感到羞恥,便離開衛國到陳國去了。

《報任安書》中說的,孔子是因為看到太監和衛靈公坐一輛車子,而離開衛國的說法,比《史記》中說他因為看衛靈公好色而離開要靠得住。

第一,《報任安書》是司馬遷的私人信件,而且是在情緒激憤的狀態下寫的,完全沒有造假的必要。

第二,衛靈公好色又是不是一天半天的,而他不僅好女色還好男色,更喜歡玩男女混裝的3P,這都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孔子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衛靈公是個好色的人,還去投奔他,說明孔子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更不會因為衛靈公是個好色超過好德的人,而離開衛國。

還有第三,如果按孔子是因為衛靈公好色而離開的衛國,那麼按理來說只要衛靈公還在位子上,還是衛國的國君,那麼孔子應該終身不再踏進衛國一步。(否則就用不著離開了)但事實是,孔子在跑了一圈求官未果的情況下,再次回到了衛國,並且和衛靈公聊的熱的乎的,就差把屁股貼上去了。

既然孔子不是因為衛靈公好色而離開衛國的,《史記》中這段內容便是假的,是司馬遷拍在孔子身上的馬屁,目的是證明孔子是個不好色的正人君子。

真不敢往下說了,司馬遷這麼幹,不是逼著俺們犯錯誤嗎?

只因與聖人孔子的一次會面,讓這女人成了兩千多年的終極網紅

關注《歷史有坑請注意》,《中的馬屁》,長篇連載,每日更新,精彩無限。

真心建議大家關注下《歷史有坑請注意》,因為是連載,所以很多內容很難在一章內說明白,不看上下文,就是一頭霧水。更何況阿元還會有更多的精采內容上線,《爆笑三國》為您解讀說阿斗到底是不是個笨蛋?諸葛亮是個陰謀家還是個偉大的統帥?劉備到底是英雄還是狗熊?關羽是高大尚的英雄,還是道德低下的混蛋?是諸葛亮還是劉備幹掉的關羽等等迷題;如何教育孩子,阿元與您交流陪伴孩子成長的感受。

《歷史有坑請注意》,歡迎您的光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