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我國早期海關,被稱中國心臟,武漢海關在此辦公長達57年

我們繼續萬里茶道的行程,今天我們來到的目的地是湖北省省會武漢。其重要組成部分漢口,更是我國重要的港口。特別是在舊時中國,漢口港的吞吐量在國內所有的碼頭中也是位列前茅。因其地位重要,所以這裡是所有殖民國家力爭的一塊寶地,這也導致了武漢城建築風格的多樣化。而這其中又以江漢關最為突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江漢關,體會一下武漢城的歷史風雲。


這裡是我國早期海關,被稱中國心臟,武漢海關在此辦公長達57年


對於沒有來過武漢的人來說,可能提到江漢關,一時半會還比較迷糊。但只要給他們看江漢關的圖片,幾乎所有人都會說到“原來是這裡”。沒錯,在許多新聞圖片,天氣預報圖片上,提到武漢,都是用的江漢關的圖。它就是武漢絕對的地標。江漢關主建築樓的風格是典型的西式建築。而設計它的就是英國景明洋行,他們為漢口留下了數十座建築精品。


這裡是我國早期海關,被稱中國心臟,武漢海關在此辦公長達57年


江漢關作為武漢海關長達57年,2012年11月19日搬離。在2015年12月28日,江漢關正式開館迎客,從海關變為博物館。向世人展示半年中國的滄桑歲月。在藏館裡,第一幅圖就描繪了當時漢口港的繁榮。船舶穿梭其間,各國商人囤積於此。他們把中國的上等產品運出,也同時把自己國家的產品從這裡運到中國各地。當時的漢口港,說一句中國與世界相連的血脈,一點不為過。在這些貴重的商貿品中,中國的茶葉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這裡是我國早期海關,被稱中國心臟,武漢海關在此辦公長達57年


這裡是我國早期海關,被稱中國心臟,武漢海關在此辦公長達57年


我們此次重走的萬里茶道,途徑五峰,安化,武夷山等地區。但這些地方說到底都是中國茶葉的原產地。比如五峰出毛尖,安化出黑茶,武夷山有巖茶,它們各自的產地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地區理解的萬里茶道也有所差異。我們目前普遍認可的,是從福建武夷山下梅村開始運輸的。但無論你是從五峰,安化,武夷山,甚至其他地方,都要來到漢口彙總。在這裡,茶葉開始分包運輸運送到國外。所以漢口港的作用相當於是心臟,縱有千百萬的血管運輸,但最終彙總的是在心臟。由此可見漢口港的巨大作用。


這裡是我國早期海關,被稱中國心臟,武漢海關在此辦公長達57年


這裡是我國早期海關,被稱中國心臟,武漢海關在此辦公長達57年


江漢關的建立標誌著我國近代海關的成立。此關成立於1861年,當時並沒有這麼雄偉的樓宇,直到1924年才有該樓的問世。江漢關大樓的建立,不僅從建築水平,風格等方面位居國際先進水平。從內在來看,它更是中國從閉關自守走向開放包容的載體。它的作用有3個,1是徵收進出口稅,2是緝私,3是長江上下游航道的測量與建設。江漢關的建立,標誌著中國有了較為完善的海關制度,雖然我國的海關制度建立得坎坷,一度被外國人掌管海關長達半個世紀。但無論如何,海關的建立對於中國意義重大,海關是一個主權國家的重要象徵。


這裡是我國早期海關,被稱中國心臟,武漢海關在此辦公長達57年


這裡是我國早期海關,被稱中國心臟,武漢海關在此辦公長達57年


至2012年武漢海關搬離之後,江漢關似乎沒有了以前的繁忙。轉而變得更加的親民。這座曾經重要的政府部門大樓,如今成為了人人可觀的博物館。不僅如此,這裡還是許多婚紗攝影團隊的熱衷之地。因為建築風格的獨特以及代表性,所以成為必打卡的景點。


這裡是我國早期海關,被稱中國心臟,武漢海關在此辦公長達57年


百年滄桑,風雲變幻。江漢關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它見證了中國近代和現代百年的風雨。如今的中國國力強盛,海關制度更是領先全球。但回望歷史,再強大的現在都有努力打拼的過程。江漢關的存在,就是告訴世人中國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是通過了不斷的嘗試,努力,不放棄而最終得到的結果。我們秉承傳統,正視歷史,再接再厲,這才是江漢關大樓想表達給每個國人的重要信息。


這裡是我國早期海關,被稱中國心臟,武漢海關在此辦公長達57年


這裡是我國早期海關,被稱中國心臟,武漢海關在此辦公長達57年


傳奇落幕,但精神仍在延續。這就是江漢關,武漢最重要的標誌性地標!

(圖文均為老黃帶你去旅遊原創嗎,未經允許,不得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