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船”正式合併 中國船舶集團啟航

全球船舶製造業的新巨無霸正式誕生。

10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發佈消息,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下稱“中船工業”)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下稱“中船重工”)實施聯合重組。這也是央企間重組合並的最新落地案例。

當晚,中國船舶、中船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對該事項進行了進一步披露。據公告,中船工業與中船重工實施聯合重組,新設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船舶集團”),由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中船工業和中船重工整體劃入中國船舶集團。

據媒體報道,中船工業董事長雷凡培、總經理楊金成將分別出任中國船舶集團的董事長、總經理,而中船重工總經理吳永傑則出任中國船舶集團董事、黨組副書記一職。

中船工業與中船重工均脫胎於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分拆為中船工業和中船重工,並同日掛牌成立。自此,以長江為界,兩大集團開啟長達20年劃江而“據”的局面,中船工業、中船重工也分別被業界俗稱為南船、北船。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偏重船舶設計與系統配套的中船重工,是我國海軍裝備科研生產的主體力量,在船舶全產業鏈上皆有佈局,目前擁有48家工業企業、28家科研院所,以及中國重工、中國海防、久之洋、中國動力、中國應急等上市公司,去年營業收入3150億元、利潤總額88.6億元。

在民船及船舶製造能力上更勝一籌的中船工業,能夠設計、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級社規範,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適航於任一海區的現代船舶,旗下工業企業31家、科研院所9家。旗下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國船舶、中船防務、中船科技等。

20年間,中國造船業成功趕超日韓,“南北船”也逐步成長為世界級的造船企業。但市場風雲變幻,近年來,全球船舶行業持續低迷、產能過剩。面對新局面,同根同源的兩大集團合併勢在必行。“南北船”合併不僅有利於內部優勢互補、減少無效重複競爭、提升效率,還可以統籌發揮產業協同效應。

今年1月14日,國資委負責人就表示,要積極穩妥推進裝備製造、船舶、化工等領域企業戰略性重組。持續推動電力、有色金屬、鋼鐵、海工裝備、環保、免稅品等領域專業化整合。彼時,即為“南北船”的戰略性重組提供了明顯信號。

今年7月1日,是兩大造船集團成立20週年的紀念日,“南北船”合併終於迎來了“官宣”。當日,“南北船”旗下的8家上市公司集體公告:中船工業與中船重工籌劃戰略性重組。

一個多月後,中國船舶率先公佈了重組方案,並隨後進行了調整。中船工業旗下將形成中國船舶的造船平臺、中船防務的動力平臺,以及中船科技的高科技平臺,與中船重工旗下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國海防的定位基本對應。

根據方案,中國船舶首先向中船工業、中船防務、中船投資等多方發行股份,購買它們持有的江南造船100%股權、外高橋造船36.2717%股權、廣船國際51%股權等資產。這一步驟實施時,將同步啟動步驟二(組建動力平臺),中船工業以持有的中船動力100%股權、中船動力研究院51%股權、上海中船三井15%股權出資,中國船舶以持有的滬東重機100%股權出資,共同設立中船動力集團。

在前兩個步驟完成後的6個月內啟動步驟三(資產置換)。中船防務以持有的黃埔文衝54.5371%股權、廣船國際46.3018%股權與中國船舶及中船集團持有的中船動力集團控股權進行資產置換。

除了資產收購,中國船舶還擬募資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38.7億元,其中19.7億元用於投資廣船國際和江南造船項目建設。此外,還有17.5億元用於補充中國船舶流動資金。

10月24日晚,中國船舶公告稱,重大資產重組及配套融資方案近日獲得了國資委的批覆同意。本次資產重組及配套融資完成後,中國船舶總股本不超過44.98億股,其中,中船工業等股東的持股數量也得到了明確。(記者 劉向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