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淮北臨渙醬培包瓜製作工藝,工序繁多,也造就了其味香絕倫

揭秘淮北臨渙醬培包瓜製作工藝,工序繁多,也造就了其味香絕倫

揭秘淮北臨渙醬培包瓜製作工藝,工序繁多,也造就了其味香絕倫

清光緒初年(1875年),南京人潘孝武父子來臨渙集開設“元昌齋”醬園店,製成醬培包瓜這種獨特醬菜。潘孝武父子初到臨渙,就發現當地的女兒瓜很有開發價值,經過一番揣摩試製,醬培包瓜終於面世。它以香、脆、嫩以及醬味濃郁等獨特風味而聞名。清末有詩人題詩讚日:“瓜風送香氣,蜂蝶亂飛雲,食之包瓜後,忘卻故鄉人。”包瓜原名女兒瓜,其種系是由2000多年前相傳下來。包瓜的種植十分講究。擇其特定的土壤,僅施以農家肥和草木灰,春季播種,農曆7月採摘,鮮瓜華潤豐滿,呈青黃色。釀造包瓜所用鮮瓜每個500克,呈鼓形,青黃色,滑潤豐滿。隨採摘隨加工,不過夜,以保持瓜的鮮度和脆嫩。製作時將鮮瓜切蓋去瓤,入缸初醃,日曬夜露30余天後復醬(一層瓜一層甜醬),培40天后製作成琥珀色的瓜殼待用。然後將加工好的醬杏仁、醬花生仁、醬黃瓜、醬品蘭、醬苔、醬生薑、醬培瓜、鹹豆角、石花菜、陳皮等10餘種優質醬菜配料切碎調配,裝入醬培成熟的瓜殼內,蓋上瓜蓋。捆紮仍為原鮮瓜形,故名包瓜。成品包瓜瓜型似鼓,色澤光亮,脆嫩清香,入口清爽,鹹甜適度,醬味濃郁,南北皆宜。臨渙醬培包瓜富含維生素、氨基酸、糖類和礦物質,是純天然食品。1981年在

杭州舉行的華東地區調味品協作會上,銍城牌培包瓜當選最佳產品。1985年被國家評為最佳調味食品,包瓜產品遠銷海內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