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砸3億激勵一線員工:要麼花錢搶人才,要麼省錢養廢材

京東砸3億激勵一線員工:要麼花錢搶人才,要麼省錢養廢材

京東又搞新動作了!

10月18日,京東物流對外宣佈:

正式升級“321一線人才建設項目”。

未來5個月裡,將重點針對一線倉儲、分揀員工、快遞員提供近3個億的補貼和激勵。

這樣大規模的人員漲薪,實屬罕見,難怪網友們一片驚呼:

又是別人家的公司!

京東砸3億激勵一線員工:要麼花錢搶人才,要麼省錢養廢材

兩個月前,8月14日,京東發佈了2019財年第二季度的業績報告。

淨收入為15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9%。

得益於618全球年中購物節,京東在第二季度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無論是收入、利潤、現金流,還是用戶數等關鍵指標都實現了強勁增長。

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8月,京東快遞員平均薪酬同比上漲了6%,僅員工五險一金的繳納,就已經累計支出超過10億元。

儘管如此,京東卻聲稱:

目前的薪酬結構已經無法對績優員工做出足夠激勵。

薪酬管理,一直是HR需要重點突破的模塊,也是任何一個有遠見的老闆都會關心的問題。

怎麼發錢?發多少錢?

既能讓員工覺得公平公正,還能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保證實現個人價值的基礎上,推動企業發展壯大。

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雖然說,有關薪酬管理的問題有很多,但從大的方面著眼,員工關心的只有兩個問題:

為什麼我只拿這麼點錢?

為什麼我拿了這麼多錢,依然不爽?

接下來,GHR觀察員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下。

京東砸3億激勵一線員工:要麼花錢搶人才,要麼省錢養廢材

捨不得花錢

怎麼得到人才

前兩天,一個HR小夥伴在後臺留言:

現在的銷售人員好難招啊。

其實坦白來說,相比同行,我們公司的福利好多了;

但是尷尬的是,底薪比他們低,在市場上確實沒有競爭力。

和老闆商量提高底薪,他又說:

一、人工成本太高;

二、計較底薪的銷售人員來了也沒用。

這個月再招不來銷售,我就該走了。

這位HR在一家醫療公司工作,這種細分行業的專業銷售人員本來就少。

企業還盲目自信,故步自封,只考慮內部因素,不及時關注同行的薪酬水平,不與市場保持接軌狀態。

說實話,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能否存活下去,也許都是問題。

決定一家企業能否快速壯大的關鍵在於,領導者的格局大不大?

是否能夠做到不惜重金求人才,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以預料到企業後期的發展軌跡。

2013年,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與中國平安創始人馬明哲,在一次高爾夫球賽間隙交流過。

楊國強問馬明哲:

你管理平安億萬資產,有什麼秘方?

馬明哲回答:

我能有什麼秘方?就是用優秀的人,我這兒有很多年薪千萬的人。

京東砸3億激勵一線員工:要麼花錢搶人才,要麼省錢養廢材

↑ 左:中國平安創始人馬明哲,右: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

楊國強聽了後,回去就找來人力資源總經理彭志斌:

我給你30億,你去招300個人來。

後來,彭志斌找來了這些人:

執行董事及聯席總裁朱榮斌,年薪553.6萬;

首席財務管理吳建斌,年薪619.5萬;

區域總裁劉森峰,年收入過億元;

......

此後,碧桂園的業績蒸蒸日上。

2013年全年銷售額首次突破1000億,到了2018年全年的銷售金額高達7287億元,穩居房企第一。

企業處於發展階段,如果領導者捨得花重金,為人才提供極具外部競爭性的薪酬,那麼“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結果一般不會太差。

京東砸3億激勵一線員工:要麼花錢搶人才,要麼省錢養廢材

薪酬慷慨

為何留不住人才

對於企業來說:

人才即效率,人才即財富,人才即錢財!

時代變了,優秀的人才,各個公司都在搶。

不僅要從外部搶別人家的人才,還要防備自家人才被別人搶走!

可有些公司明明花了錢,卻仍留不住人才。

這是為何呢?

10月10日晚,在拼多多四週年慶的動員大會上,創始人和CEO黃錚在總部大樓進行了全員大會講話。

在談到組織體系時,他說:

在過去的一年,拼多多對人和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儘管薪酬慷慨,但離職率仍相對較高。

京東砸3億激勵一線員工:要麼花錢搶人才,要麼省錢養廢材

↑ 拼多多創始人:黃錚

高薪為什麼仍然留不住人呢?

黃錚自己也承認了:

是因為對人和管理的重視度不夠。

在90後,95後逐漸成為職場主力軍的時代,他們不光看重企業的經濟薪酬,更看重從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滿足感、成就感、這就是所謂的非經濟薪酬。

很多企業的核心人員離職,往往不是因為經濟薪酬太少,而是因為非經濟薪酬沒有給到位。

2019年5月,近年來一直在風口浪尖的百度,又經歷了“難捱的一夜”。

三個月內,5位高管閃電離職。

從徐勇,到劉建國、俞軍、李明遠、吳恩達、向海龍,甚至陸奇,紛紛選擇離開了招攬他們來的李彥宏。

京東砸3億激勵一線員工:要麼花錢搶人才,要麼省錢養廢材

通常到了高管的級別,選擇加入或離開一家公司,往往不是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價值觀、自我實現等這些非經濟因素。

離開了諸多良將輔佐的李彥宏,到底能不能救百度,一切還是未知。

當企業出現了高薪留不住人才的現象,領導者確實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企業有沒有給這些人才足夠的尊重?

企業有沒有合適的土壤適合人才發展?

企業的發展理念是否與這些人才的價值觀高度契合?

京東砸3億激勵一線員工:要麼花錢搶人才,要麼省錢養廢材

發錢這件事

真的沒那麼簡單

按照經濟學上的定義:

薪酬的本質是,勞動力市場上的公平交易或交換關係。

也就是說:

員工為企業貢獻自己的時間、精力、學識和才能,企業以工資、獎金、福利、津貼等形式來回饋員工。

在很多人的固有認知中,將“薪酬”等同於“工資”,這是大錯特錯的。

一套有效的薪酬管理體系是組織茁壯成長的必要條件,那麼如何評價企業的薪酬體系好不好呢?

通常要具備這麼幾個功能:

1.保健功能

這是薪酬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功能,保健因子一般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人際關係、物質工作條件、工資福利等。

只有當同時達到內部公平和外部公平時,薪酬才具備保健功能;

2.激勵功能

研究表明,挑戰性的工作、成長和發展的機會,才是員工所看重的激勵因子,所以HR在設計薪酬體系時,要注意激勵的導向作用;

3.效率功能

簡單來說,就是投入產出比。企業不是慈善機構,高薪引進人才時,也無比要計算一下成本;

4.留存功能

引進人才不難,難的是將優秀人才留下來,並讓他們發揮出最大的創造力。

總之,好的薪酬體系,不但要體現“責、權、利”對等原則,還要讓員工充分地感受到“被需要和被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