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繪畫,是畫得越像越好嗎?

Nguyen_You


形似而無像,是繪畫最忌諱的,我講個自己的故事。

我從5歲左右開始學畫,就是那種少年宮的大班教學,每節課都是老師先畫大家看,老師畫完了掛起來,然後大家臨摹。

這樣的學畫體驗相信所有上過興趣班的朋友們都有吧。

一節課最高興的時候就是開始自己動手畫的時候,其實還是很好奇和有創作欲的。自己腦洞大開發揮後,總被長鬍子老師劈頭蓋臉地批評一頓:“你看看我這片樹葉是怎麼畫的,看看我的脈絡,你畫的像嘛,一點都不像!”

所以那時,畫畫好壞的標準就是【像與不像】。

後來逐漸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堅定的認為:

畫得像一定不單純是畫的好,畫得好並不一定要畫的像。

再後來,遇見很多大師,身邊同學也基本是大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就更堅定我這種心理了。

臨摹可以畫的像,但創作一定不是!!!

藝術素養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本身就是形而上學,虛擬縹緲的,是根植多年的積累和人文修為。

沒有美術基礎的人,會無從欣賞你的筆觸、視角、抽象的概念、想表述的內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美術人士都要學會理解。

美是愉悅內心的,豐盈自己的,不該成為任何人的枷鎖!

很多家長會問:“老師,孩子畫的我都看不懂,一點都不像,怎麼辦啊?”

我都會不厭其煩地解釋,不用畫的像,不用給範畫,就讓他天馬行空,以畫傳話,去表達和釋放自己的情緒……


繪彩間


學習繪畫,是畫得越像越好嗎?

坦誠地說,在過去很長時間裡,人們對繪畫的認知確實是畫得越像越好,至今恐怕仍有不少人持有這樣的觀點。認為畫畫就是將要畫的客觀對象真實的描繪下來,當然是畫得越像越好了。甚至就連西方早期的古典主義寫實油畫也是把畫得像“真實精準”做為創作的基本理念,而且古典寫實油畫很多時候還擔負著“畫像”的功能。

但是隨著繪畫藝術的發展變革,畫畫“畫得像”已不是評價一幅畫的主要標準。比如傳統的中國畫,注重寫意傳神,突出畫的文化內涵和意境,提出“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因此中國畫有了“書畫同源”,有了“畫書詩印一體”,有了深沉曠遠或朦朦朧朧的意境之美。

西方油畫一開始是追求“畫得像”的。“寫實”油畫從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上半葉一直主導引領著西方油畫的發展。但是照像技術發明並應用以後,“寫實”油畫在西方一統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了,印象主義油畫和抽象主義油畫的產生改變了人們對繪畫認知上的傳統觀念。“畫得像”不再像過去那樣被視為一幅畫好與不好的評判標準。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百裡挑一”。學習繪畫,能夠把要畫的客觀物體“畫得像”,說明已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巧和功底,但“畫得像”並不一定就說明畫得好,畫得有思想有風骨有氣韻有精氣神而且有自己的風格特色,讓人觀之眼睛一亮,心為之共鳴,為之感動,這樣的畫才能稱之為好畫。




燈影書畫


時至今日,有關繪畫藝術的理念和技法,都發生了巨大改變,其中,突破傳統的抽象畫派緊隨時代潮流一路向前,抽象畫派到底意義價值在哪?各種聲音、各種爭議依然不斷,當然了,人們對“照相式寫實主義”也有爭議,那麼,學習繪畫,是畫得越像越好嗎?


學習繪畫,是畫得越像越好

開篇簡單提到了,在當下,“以醜為美”的抽象畫派和“以照片為標準”的“照相式寫實主義”這兩種畫派都是存在很大爭議的,這兩種畫派,也是用來解釋說明,學習繪畫,到底是畫得越像越好,或者說畫得似而非似、越不像越好的關鍵點,很顯然,既然是學習繪畫,肯定是畫得越像越好,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問題的關鍵詞是“學習”,處於學習階段,肯定是畫得越像越好,作為一個繪畫初學者,首先要以提升自己的繪畫技法為第一目標,體現技法的方法是畫什麼要像什麼,畫得越像越逼真越好,這也是在打穩基礎,就好比,只有先學會走路,再來練習跑步,路都走不穩,怎麼跑呢?對吧,



而且,就算是一個畫家,在學習模仿別人的作品時,也要追求畫得越像越好,這話也容易理解,模仿別人的作品,也只有模仿的越像越逼真,才叫高效率的模仿,至於為什麼要模仿別人的作品,那肯定是因為別人的作品優秀、是名畫,一幅優秀的名畫中,蘊藏了諸多的繪畫精髓,比如,構圖方式、色彩的處理運用,


要注意的是,學習繪畫,一開始最好是學習傳統的繪畫技法,就油畫而言,那就要從寫實畫派入門,將人、物以及場景的形態特徵,描繪的越像越好、越逼真越好,即便是和攝影照片一樣逼真,也無所謂,繪畫中的“似而非似”的藝術理念,是針對畫家自身的創作而言,而不是針對剛學習繪畫的人,或是在模仿別人作品而言。


詩夜城主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學習畫畫,是不是畫得越像越好?

不一定,分情況而定吧

如果親在學習繪畫基礎時期,畫頭像素描,或者油畫頭像,面對一個模特,你模仿得惟妙惟俏,說明你抓形能力很強,寫實功底很強

但是對於藝考生而言,畫像一個模特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抓住一個模特頭部的比例,透視,形體,結構

你藝考考試時,你面對一個模特,或者照片你畫得很像,但是評卷時模特不在現場,所以你畫準一個頭部的比例,結構,形體,光影明暗是最重要的。

如果有朋友,或者陌生的客戶,想讓你幫忙畫一幅肖像畫,然後付錢買你的作品

你當然是畫得越像越好

如果你畫不像,沒人買你的肖像畫

如果你想通過自己的肖像畫,實現繪畫變現的話,那麼你肯定需要畫像一個模特

但是,你創作一幅肖像畫,就拿油畫肖像來說,如果想上升到藝術的境界,就不一定畫得像是肖像畫就是藝術品,為什麼?

創作一幅油畫肖像,如果照搬照抄模特的臉型,輪廓,五官,衣飾,膚色的話,未免太過膚淺

創作一幅肖像油畫,如果你畫得和模特一模一樣,那麼只能說明你寫實繪畫功底很強

而西方美術史上,載入史冊,永久流傳的名畫肖像畫是

達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

維米爾的作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布歇的作品《蓬巴杜夫人》

安格爾的作品《布羅格利公主》

這些肖像畫,能夠載入史冊,名垂青史,並不是僅僅靠畫家紮實深厚的寫實功底,最重要的是畫家畫出了肖像畫的靈魂和神態

肖像畫,寫實油畫功底是必需的,要麼靠神態取勝,如達芬奇畫筆下的蒙娜麗莎,維米爾畫筆下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要麼靠氣質取勝,如布歇畫筆下的蓬巴杜夫人,安格爾畫筆下的布羅格利公主,要麼靠創新的誇張變形取勝,如畢加索畫筆下的女人形象。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應悟空小秘書邀請來答。

學習繪畫,是畫得越像越好嗎?—— 不是的。

繪畫是一種藝術,畫面上呈現出來的樣子都是經過藝術加工處理的,即—— 經過繪畫者思考、處理過的,並不是越像越好,有的時候甚至是越“像”越糟。

這種處理,有明暗虛實的處理,有取景的構圖,也有抽象的色彩誇張或者是水墨的畫面概括氣勢表達。

首先,繪畫藝術看的是情感的表達

一副畫的靈魂是思想,一味追求畫面如實景的是“拍照”,連攝影都不算。

豐子愷先生說過:

所謂描畫者,是吾人有感於天地間的美的景象,觀賞之不足而用丹青描寫此感激的光景於平面的紙上的一種工作。

由古至今,能打動我們心絃的從來都不僅僅是“畫得像”的作品,而是整幅畫的藝術處理和人物個性刻畫,它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是否能和觀者產生共鳴。


法國著名畫家雅克·路易·大衛曾說:

繪畫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構成畫家。

圖:拿破崙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禮

畫家:雅克·路易·大衛


其次,畫得越像並不是【寫實派】

對於“寫實派”的通常定義/理解是:力求和實物一致,按照眼前的景物、人物的實際狀態如實繪畫到畫面上。—— 極端形式為:照相。

寫實派的知名代表為十九世紀畫家Millet(米勒)和Courbet(庫貝爾),他們的畫法有3個特點:1. 注重形,務求形準。2. 注重明暗,畫面富有立體感。3.題材開放,關注“平凡的生活”。

注重形,務求形準。寫實派雖然追求畫面貼近實物,但畫面的整體是有個整體調子的,遠景必模糊,細節描畫集中在主體靜物/人物。

與之對比的是十九世紀之前的古典派,也是力求畫面如實物。然而古典派不論近大遠小、畫面上所有的內容都是精緻再精緻,精心刻畫,如照相無異。雖說功底深刻,但未免偏於匠氣。


國畫追求的藝術境界更加不能停留在像與不像的層面了,而是注重於“神”的表現。齊白石先生說:

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阿喵不才,這裡就不班門弄斧了。


希望這個回答對題主有所幫助。

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評論告訴阿喵,我們一起學習討論吖~

祝各位諸事順利。


AMEOW阿喵書房


錯誤

你說的是畫像

過去民間畫匠 常為之,

炭精粉

九宮格

放大鏡

慢慢磨之。

可謂畫像。

但匠氣十足。

不可為繪畫。

繪畫者

畫作有其靈,

像是其一也。


凡界故事


從1839年照相機發明開始,繪畫脫離寫實,藝術創作真正開始,從印象派到野獸派,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後期印象派的代表是梵高,塞尚,高更。

以梵高為例,以其藝術前瞻性和獨創性,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殿堂級的神作!冷暖色的對比,視覺衝擊力震撼,顏色的搭配巧妙絕倫,高雅浪漫,筆下的花卉動感十足,釋放飽滿的情緒,粗獷的筆觸,獨特肌理如星光流淌,梵高借鑑了日本浮世繪,而日本藝術來源於中國,梵高的作品梅花借鑑了國畫的雙鉤技法,枝幹穩健硬朗,印象派和中國的大寫意是類似的!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自明朝徐渭開創水墨大寫意,至今保存下來無數國畫藝術佳作,光芒萬丈!氣韻生動,意在筆先,天人合一,大寫意國畫植根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土壤之中,畫家用獨創的藝術語言,表現中華的民族精神,收放自如,言簡意賅,既繼承傳統,又大膽創新,既有時代精神,又有鮮明的時代感,中國經濟地位在全球的鞏固,只有大寫意國畫能代表中國文化立我國威!震撼世界!近年來市場上流行的超寫實,畫得再像和藝術沒有關係!只是基本功。西方油畫舶來品,無法代表中國文化輸出國際!西方早在相機發明以後就不推崇寫實!白石老人說:藝術妙在像與不像之間!當代藝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國家經濟繁榮,各行各業發展迅速,藝術工作者要求極高,繪畫技巧的綜合運用,國畫,油畫,素描,筆墨,色彩研究,光影透視,十八班本領樣樣精通,有想法,有格局,有情懷,繼承傳統基礎上大膽創新,唯美浪漫都不夠,要有內涵,有奉獻精神,有毅力,和世界藝術較量的魄力和決心!單純畫的像只是基礎,和藝術還差一個宇宙銀河系的距離!畫的像是畫匠,沒有靈魂,千篇一律!藝術家是萬里挑一,作品氣韻生動,感人至深!一件好的藝術品對藝術史的影響最少幾百年!潔淨靈魂,啟迪思考,得到美的享受,對祖國無限熱愛和民族自豪感,藝術無限魅力,誰能不陶醉呢!

王凡飛國畫欣賞:




綠葉帶刺


寫實主義者和超寫實主義需要深厚的基礎和耐心,當然有些磚家叫獸會說不是抽象的藝術不是藝術,不是醜書的書法不算書法!但我依然喜歡寫實主義風格,並堅持努力著。








創e派


繪畫的三個境界,就像人生的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畫山是山,畫水是水。一開始學畫畫儘量要模仿,當然是越像越好。這種境界已經可以有一技之長謀生了,當一名少兒培訓老師,或做一名大芬村職業畫師。

第二境界,畫山不是山,畫水不是水。你已經有一定的藝術造詣,可以進行繪畫的創造和創新,學畫小成,在圈子內小有名氣,舉報小型畫展。

第三境界,畫山還是山,畫水還是水。已經具有大師級的繪畫造詣,作品可以來拍賣了,具有收藏的價值了。



英語磨耳朵


繪畫,當然不是越像越好。比如中國畫,如果能做到“錐畫沙”、“屋漏痕”、“折釵股”這些用筆,那就是一幅好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