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行者
蘇格拉底說過,未經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生。要想解答這個問題,不得不從考察李安的電影哲學開始。
李安,眾所周知,曾當煮夫6年,直到1991年創作《推手》而一戰成名。他與侯孝賢,一個是學院出身,一個是電影學徒。敘事形式也因而分為好萊塢和寫實主義路線的差異,都是知名的華人導演。他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影片屢獲奧斯卡最佳劇本和攝影獎。他個人也一直以謙和、隱忍的形象詮釋著他對電影的理解。他貢獻主要在於他既能在尊重西方電影技巧的基礎上,展開東西方文化的對話,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r
李安的華麗蛻變\r
從李安近年的電影《斷背山》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再到這次的商業鉅作《雙子殺手》,他在考驗與掌聲中完成華麗蛻變,從此成為華人心目中的口碑。可以說這次《雙子殺手》票房和口碑存在的爭議,正是基於觀眾對李安個人品牌的期待產生差異所導致。李安曾說過,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是他自己對當下生活的思考,是自我價值的認同。在李安看來,拍電影就是自己的宿命,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因此,在李安以及大多數導演看來,電影本來就是導演個人的藝術,本來就不是為了去迎合市場。可是這次李安拍的是商業鉅作,並不是小眾文藝片,因此就引起了巨大的爭議。\r
爭議最大的核心問題\r
莫過於《雙子殺手》的內容和形式不協調的問題。李安把重點放在了形式而不是內容上,導致觀眾認為內容和形式並不協調。李安追求的是120幀的4k3D上,追求的是電影的動感和清晰度,追求的是對眼睛和腦子的認知。然而觀眾並沒有買賬,我甚至認為被放大了的威爾史密斯的黑臉,看起來非常怪異,還不如看古天樂。對於電影的主題,如東方的父權觀念、身份的認同等的探討,並沒有與形式相匹配的突破,這就是存在爭議的地方。可以說,這次李安敗在了導演思維和觀眾思維的不對等。
電影究竟是形式重要還是內容重要\r
在觀眾看來,電影的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比形式重要。然而李安導演這次並沒有這樣認為,他把形式和內容看得一樣重要,甚至把形式看得更重要。他非常看重的120幀4K3D,對CG的要求是非常嚴格,他和高科技團隊是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去研究這個。可是觀眾根本不想去費勁理解高幀率、高立體對比度等,也懶得去思考什麼父權和身份認同,對於觀眾來說只有電影好看與不好看,喜歡與不喜歡之分。\r
任何一項新事物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誠然票房不是判斷電影好壞的唯一標準。當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導演開始不斷重複自己,向自己致敬,甚至還沒有找到討好市場的捷徑,而李安已經開始開拓電影的新領域了。\r
安叔,你的下一部,我一樣期待!\r
悅行者
李安導演的最新作品《雙子殺手》在觀眾的期待中終於上映,不過這部電影卻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特別是在電影的口碑上,《雙子殺手》率先在北美上映,但是票房和口碑都不是很好其實就已經說明問題了。在大陸上映後雖然有比較高的呼聲和期待,但是還是很難掩飾片子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雙子殺手》贏在技術,李安走在電影技術變革前沿。《雙子殺手》最大的看點在於電影的拍攝採用了高幀➕3D的拍攝模式,而且李安導演在電影中通過特效創造出了數字化人物。電影中年輕的威爾史密斯就是通過特效創造出來的數字化人物,而且《雙子殺手》的120幀加4K的放映格式也是非常超前,能夠完成120幀4K3D放映的影院實在是太少,所以很多影院都是放映了60幀的《雙子殺手》。
但是不得不說李安導演對於電影技術的執著是一般電影導演不具有的,將來的電影會走向技術的再一次變革,而李安現在已經走在了這條路上。李安曾說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因為直到現在為止,嘗試採用新技術的導演只有他一個人。我相信電影的技術肯定是不斷進步的,以後李安導演的這一套肯定會普遍存在,在技術上《雙子殺手》絕對是頂級的電影,不過電影本身質量的好壞不只是需要技術,更多的還是在於電影本身所講的故事與展現的內容,這也是為什麼《雙子殺手》遇冷的原因。
《雙子殺手》電影本身的質量並沒有體現李安導演的真正水平。《雙子殺手》現在的票房和口碑情況並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電影本身所展現的內容有關。說實話這部電影要是沒有李安這個名字出現,票房也不會達到現在的程度,相信不少觀眾是衝著李安導演去看這部電影的,但是看了之後卻覺得確實是比較失望。相比於李安導演的其他作品,實在是差的太遠。男主角是一個頂級的殺手,想要退休卻被自己人追殺,然後經過一系列的戰鬥,與年輕時的自己相遇,最後擊敗了黑暗的組織。
這個故事其實並沒有什麼新意了,這個劇本是90年代寫出的劇本,在當時或許很超前,當時放到今天就有點差勁兒了。而且《雙子殺手》在故事的敘述上出現了明顯的邏輯問題,這是電影的一大弱點,電影中的雙子組織的幕後主使人讓年輕的威爾史密斯去追殺真正的威爾史密斯,這一點本身就說不通,很像是為了讓他們相遇而特意的安排。電影在整體故事的講述上就存在問題,這也讓電影本身質量不會太高。
《雙子殺手》在技術上的嘗試是很值得肯定的,也反應了李安導演對於電影技術的探索與作用,不過《雙子殺手》這個故事與電影內容沒有什麼亮點,也讓這部電影不會有太好的成績!
閃電貓影評
《雙子星殺手》題材電影電視劇國內都出現過,電影《超時空同居》,電視劇《我在未來等你》,都是講時空穿越與另一個自己面對面見面的影視。所以題材上,並不是新的題材電影,能給觀眾帶來更多期待的,就在故事和演員上。主演威爾史密斯,多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演員獎,51歲的他也參演過我們熟知的經典電影,比如《全民公敵》,《拳王阿里》,《當幸福來敲門》等。
導演李安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多次獲奧斯卡獎的導演,從91年開始拍《推手》開始,作品頻率在兩年一部,到93年開始到95每年一部,97時再到兩年一部,直到99年連續三年每年一部。之後就沒兩年一部,從09年開始每三年一部,到12年時是年,16年才出《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由新人喬阿爾文出演的。到今年又變成了3年的頻率。影片的質量還算能保證。兩種模式,一種24幀2D電影,一種120幀3D電影,
《好萊塢報道者》影評說:效果真實,細節豐富,沉浸感也到位。就是電影風格古老,有點花大價錢做了廉價貨的感覺。我覺得李安還是為我們東方小夥伴考慮的,瑪麗伊麗莎白文斯蒂德,就有張略帶東方女性美感的演員。你們覺得李安的這一安排滿意嗎?
木水的牛不懶
原因之一在於,李安導演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雙子殺手》中對新技術的運用是探索性質的,甚至於很多下了很大功夫、難度頗高的電影場景中,普通觀眾未必能夠發覺其中的玄妙和新技術的優勢。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大量的特寫近景鏡頭讓演員臉部毫髮畢現,中場大秀的聲光表現在新技術改造下無比清晰、亮眼,但於觀眾而言,卻未必對情感上的入戲有正面幫助。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部細思之下頗為內秀的電影,光鮮之下其實是一部有著許多情感話題的電影,但新技術帶來的關注反而奪取觀眾了對劇情本身的細微思考空間。反過來從視聽語言上來說,《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又並非是一部強調視覺奇觀的好萊塢特效大片,也就是說,李安對技術使用的表現形式是低調內斂的,但技術本身又是被討論最多的話題。
《雙子殺手》同樣如此。這個劇本有一個具有90年代好萊塢動作片氣質的主線,粗看之下其實相當平平無奇。強大的退役特工、貌美的女特工,克隆退役特工的年輕殺手,再加上各種標配式的槍戰、飛車、打鬥戲碼,似乎沒什麼新意。但對電影瞭解較深的觀眾又能看到其中的不同——因為高幀率加入後,司空見慣的火車暗殺、摩托車追逐的橋段觀感變得全然不同,而在克隆特工故事背景下,李安導演讓大反派講出的那些質問,父與子之間對“走過的彎路”的不同理解,其實也影射了相當多的現實問題。
總結來說,《雙子殺手》雖然在類型片題材上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不同,但從李安對新技術的運用探索角度來看,其實是如出一轍的。
3D電影初期《阿凡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技術的角色既是宣傳傳播中的主角,也是電影讓觀眾“值回票價”的主力來源,他們都用奪目的視覺效果塑造了夢幻般的全新世界,但《雙子殺手》不同的是,李安導演試圖在一個現實化的故事中試探新技術的使用方式,呈現出的效果其實並非是奪人眼球的,《雙子殺手》的劇本也是光華內斂式,普通觀眾在被技術話題吸引的同時,未必能看到其中的閃光點。
《雙子殺手》裡用動作捕捉技術塑造了一個年輕版的威爾·史密斯,同樣是這種“觀眾未必get到”效果的另一個例子。不同於以往電影中的減齡技術,而是全部由CG打造的人物,這樣的角色在真人電影中成為主角之一而幾乎沒有任何違和,其實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在120幀+4K的規格下更是加倍提升了難度。回到上文的話題,這種暗地裡克服困難的過程,普通觀眾未必會當一回事——從觀感來說,與以往通過畫面修改、借位、替身等等結合的展現“同一個人出現在銀幕中”的效果相比,普通觀眾未必能明白其中技術層面的區別。
讀娛君認為,《雙子殺手》並非是一部老套的90年代動作片套上120幀的噱頭這麼簡單的電影,但未將技術的亮點在電影中突出展現出來讓大眾看到其中的妙處,卻是既定事實,不能為市場所偏愛也是正常的了。
李安的嘗試
不會是120幀電影的最終形態
顯然,李安對新技術的這種運用方式不會是終點。就以畫面幀數來說,24幀的電影之所以歷久不變,早期是膠片成本與清晰流暢度之間的權衡結果,並非是視覺體驗層面的最優解。24幀的標準歷史過於悠久,對整個電影製作、放映體系而言幾乎成為難以撼動的慣例,此前僅有《霍比特人》採用了48幀,就已經收到了“太流暢不像電影”的反饋,此外就是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雙子殺手》了。
120幀面臨的最大“敵人”其實是24幀電影歷史培養起的數十年觀影習慣。新的電影技術打開市場,李安兩部電影的選材就顯得有些不符合市場規律了——就像當年《阿凡達》帶來的3D熱潮一樣,突破性的、需要影院設備為之配合的電影,必須是能夠奪人眼球,給人以超越現實的體驗的。而李安導演的兩部作品的設定過於現實,很難給人這樣的衝擊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也可以暢想一下高幀數電影的發展方向。讀娛君認為,其極致高清的特點具備很強的真實感,在紀錄片領域或許有很好的發揮空間。同時從《霍比特人》48幀的效果來看,其實在創造魔幻世界觀方面,高幀數同樣有可取之處。只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許多在24幀下不易為觀眾發現的瑕疵會在高幀數中顯露無疑,對電影的製作而言是更高的挑戰。
60幀、24幀、模糊處理下的24幀的區別
從對票房的實際影響來看,《雙子殺手》很難讓觀影的主流滿意:技術性的話題遍佈全網,導致對該話題更為感興趣的男性受眾更為熱衷,燈塔專業版顯示,其預告片觀看的男女比例分別為67.4%和32.6%;但實際上沒有太多張揚視覺奇觀的電影內容,又容易讓被技術話題吸引而來的男性觀眾感覺不符預期,最終或許只有少部分的“硬核影迷”會完全滿意。目前其豆瓣評分7.1,在李安導演的作品中是居於下游的。
10月18日上映首日,《雙子殺手》以5571.37萬元的首日票房登頂單日第一,排片高達29.3%,但第二天就下降到了單日第三,10月20日下午6點已經落到第四,被國慶檔電影《中國機長》反超,上座率僅有6.6%。走勢逐漸不敵《沉睡魔咒2》和《航海王:狂熱行動》,淘票票評分8.1,也是三部中最低的,以這樣的趨勢下去最終票房成績不會太鮮亮。
總體來看,《雙子殺手》是李安用最新的技術拍攝的一部最不像“新技術電影”的作品。從市場角度來看很難成功,更多的意義或許還是對電影行業本身而言的創新嘗試吧。
喜子哥影院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前,李安一直是一名藝術大師,作品更偏向電影內容的創作,因此相對而言李安的作品也是受肯定的多,爭議很少。
然而李安又不是純粹偏向內容的創作,他又是個在技術上有創新甚至引領的導演,這也有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對3D技術的運用。而時至如今,這部3D電影依舊經典,海上漂流的段落依舊令人讚歎。
不過李安又不止滿足前人都用過的3D技術,他更想完成一次技術的革新引領,這才有了4K3D120幀首次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電影上的首次運用。
其實《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影片雖然無論在120幀3D技術上的革新,還是藝術的表達,均獲得業內不錯的好評,然而影片在商業上並不成功,李安在影片上做出的諸多技術嘗試並未讓其打開大眾市場,內地市場只獲得1.64億元的票房,國際總票房3億美元的成績,票房的相對失利未達外界預期。
如今,李安的最新作品《雙子殺手》在格式上依然是4K3D120幀,類型上則是科幻動作片,影片有著大量的槍戰戲與動作場面的戲,是李安繼《綠巨人》之後再次挑戰商業類型片的表現,只不過加入了技術運用。
不過影片的表現並未達預期,上映第二週,《雙子殺手》在北美的票房僅獲得3600萬美元,全球票房也只有1.18億美元;這一成績無論與影片高達1.38億美元的製作成本,還是與《小丑》上映如今全球7.37億美元的票房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
口碑上,《雙子殺手》同樣遭受滑鐵盧,影片在IMDB上的評分僅為5.6分;同樣的,影片在內地的呼聲雖然很高,然而在豆瓣評分上也只獲得7.1分,僅僅比他十多年前的《綠巨人浩克》略高,遠遠低於近些年廣受好評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上週,《雙子殺手》也終於在內地上映,影片票房高開低走,首日拿下五千多萬元票房位居單日票房冠軍,次日不升反降,單日票房已經被《沉睡魔咒2》等超越,週日票房更是隻有三千多萬元,如今首週末1.5億元的票房,以及預測不到3億元的收官票房,遠未達到外界的期望。
影片口碑和票房的失利,主要集中在內容。一方面,電影動作戲段落和120幀技術達到了很好的結合,也讓觀眾欣賞到精彩的動作戲,切身體會到其中的魅力,彷彿生活在影片當中;另一方面,影片的故事看起來有些簡單,故事上對觀眾衝擊力比較弱,這也讓普通觀眾很難有故事上的滿足。
其實對於主流大眾來說,電影仍舊停留在故事層面,也是衡量影片好不好的最重要的參考。因此,如果故事薄弱,技術上再創新,觀眾也很難對其有足夠的認可。而《雙子殺手》做到了技術上的呈現,故事上沒能讓觀眾驚豔有共鳴,最終帶來如今的爭論。
雪夜我獨行filmer
1.在於新技術的應用。導演本意是讓新技術更加凸顯真實感,奈何觀眾當前的觀影習慣,新技術都是為了看宏大的特效場景,反差之下,難免口碑不好!
2.故事情節不好看、甚至有些老套。影片最大的賣點還是李安導演、威爾史密斯主演。有觀眾戲稱這部影片就是90年代的劇本套了一張新技術的皮,口碑不好代表確實不好看!
3.但還是要肯定導演對於新技術的創新應用,不管是120幀再現演員的真實表演細節,還是cg捕捉技術讓人返老還童,都是為了電影工業的長遠發展!但還是請導演迴歸內容,內容好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