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儀
自古以來,統治者就和功績、民望高的下屬不對付;尤其是哪些行事說話肆無忌憚的下屬最是遭最高統治者猜忌和冷落,這種情況不管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都是如此的。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二戰期間,為蘇聯可謂是立下赫赫戰功;是柏林戰役中第一個攻打下國會大廈的蘇聯將領。當初他深受蘇聯總統斯大林的信任和厚愛,不僅給了他優先立功的機會;還給了他絕世的榮耀和極高的威望。就比如在二戰那場最後的柏林之戰,為了讓他成為第一進攻的將領;斯大林竟讓老資歷的科涅夫元帥給他讓路。這種偏愛的程度,不知讓當時多少將士對朱可夫極度羨慕嫉妒;簡直是恨不得取而代之。
然而二戰結束以後,斯大林就全力打壓這位蘇聯軍中唯一被授予四枚“金星勳章”,且被蘇聯人視為“勝利象徵”的朱可夫元帥。他不但接二連三地利用各種名目剝奪了朱可夫手中的權力,而且還揭制蘇聯人民對朱可夫的讚美輿論;直接讓朱可夫退出大眾的視野之中。導致這種局面,無疑是說明了斯大林不再重用朱可夫;甚至對他產生厭惡和不滿。曾經深受信任軍中重將是因何種原因才落得如此境地的?
其實不論是斯大林還是赫魯曉夫,他們決定打壓拿下朱可夫的重要原因就是朱可夫在蘇聯軍隊的威望實在太高;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統領和掌控軍隊。此外,還有一個非常的因素;那就是蘇聯軍隊一長制和雙長軍制的問題。所謂一長軍制指的是單一的軍事首長制度,也即是蘇聯的各級軍事指揮員是其所在部隊的唯一領導者即軍事首長。簡而言之,實行一長軍制整個部隊都是有一人說了算,政工部門只能是軍隊業務部門;負責提高軍隊將士的士氣以及士兵們的福利問題,在實際的軍事指揮中不能對指揮員進行干預。而雙長軍制說白了就是政委軍制,雖說一般情況下政委不能干預軍事首長的對戰決策;但是政委卻對軍隊如何行動有最終決定的權力。
若是政委發現軍事首長在對國家的忠誠度上有問題,對於上級下達的軍事命令公然違抗等;那麼政委就會使用手中的最終決定權否決軍事指揮員的軍事決策。這政委制其實是斯大林的政敵托洛茨基為揭制軍事首長的權力發明出來的,所以斯大林雖和他很不對付但是他卻並不反對這項軍制。當時托洛茨基之所以創出政委制度,是因為他在建立紅軍的時候發現布爾什維克根本就沒有軍事幹部。
這就導致赤衛隊鎮壓小規模的對戰不會出現問題,可一旦加入到大規模的戰役時就會出現極多的問題。而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各級軍隊中沒有專業軍官為軍隊骨幹,很難保證對戰時將領們對上級命令的執行度和忠誠度。要知道當時的蘇聯軍官很多都是沙俄時期培養出來,對於布爾什維克是否是忠誠有很大的不可把控性;於是用來監督各級軍隊的軍事首長忠誠的政委軍制就誕生了。然而雙長軍制雖然的確是有效地解決了忠誠問題,但它存在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會導致軍事決策產生一定的混亂。如果軍隊政委不懂多少軍事,只是生硬地執行上級派達的指令;那對瞬息萬變的戰事而言無疑是會產生極大的干擾,甚至有可能會導致己方戰事失利。
因此,朱可夫是極為倡導一長制;是這樣軍制的絕對擁護和支持者。他所在軍隊中,實行的就是一長軍制;他直接主導著軍團的軍事決策。而蘇聯上級之所以會同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是農夫兒子出身;並且還是貧農自小就到莫斯科謀取生計。在當時那個蘇聯時期,這種身份無疑是極為可靠的;加之他又是俄羅斯籍的紅軍黨員,所以蘇聯很是放心由他來擔任軍隊的軍事首長。不過朱可夫這種情況在蘇聯僅是少例,蘇聯紅軍中主要實行的是雙長軍制。
在二戰蘇德對戰之時,雙長制弊端很大。因為軍隊政委極大多數都是從地方派來的幹部,他們對於軍事決策和工作幾乎是一竅不通;可偏偏他們手中握有很大的權力。所以導致這些政委經常幹出非常荒唐的時期,比如士兵不能排成散兵隊形,必須要以緊密地隊形進攻;導致敵人一個炮彈下來就會死去一大批士兵。當蘇德戰局進入緊迫狀態,斯大林只能對朱可夫做出讓步,在軍隊中恢復了一長制減低政委的權力和地位。這個時期,可謂是朱可夫戰績輝煌的巔峰時刻;他的名聲和威望在蘇聯煊赫一時,就是斯大林都只能勉強蓋過他的光芒。
等到二戰結束了,斯大林自然是立即推行雙長軍制。然而朱可夫依舊堅持實行一長制,這種情況不管是斯大林還是赫魯曉夫都是無法容忍的;畢竟這會嚴重影響統治者在軍隊的領導權威。要知道國家軍權對於統治者來說是多麼重要,只有把軍隊權力牢牢把握在手中其政權才能穩固;所以朱可夫的這種行為簡直就是在挑釁斯大林。哪怕他心中對蘇聯在是忠誠貢獻在大,斯大林也是不能容忍他的狂妄舉動。
於是僅在迎來和平的三個月,朱可夫這人人稱讚的大英雄;蘇聯紅軍中的陸軍大元帥地位超過其他軍隊總司令,就落得被剝權下調受時刻監視的下場。若不是他當時在軍中的威望太高,斯大林不想因他的死而使軍隊產生混亂;絕對會用狠厲手段滅殺朱可夫。若是朱可夫多瞭解歷史明白功高震主選擇低調行事或是乾脆辭去所有職務,他也不至於遭到斯大林的猛烈打擊;鬱郁不得志地在一個小隊後勤工作。可惜朱可夫脾氣倔強又口無遮攔喜歡吹牛自誇,統治者無論如何都不會容忍他的存在;沒有落得一個悽慘而亡的結果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木劍溫不勝
二戰結束時 ,蘇聯元帥朱可夫的威名幾乎傳遍了全世界,在蘇聯的威望僅次於斯大林,1945年6月的蘇聯勝利閱兵,檢閱部隊本應該是斯大林的,可是在彩排時斯大林從馬上摔下來受傷了,於是換成了朱可夫,那一天朱可夫身穿元帥服,騎在白色的駿馬,檢閱著衛國戰爭勝利的部隊,朱可夫的威望達到巔峰,但好大喜功的斯大林心裡卻不是滋味。
圖為1945年蘇聯勝利閱兵,騎著白馬檢閱部隊的朱可夫,本來馬上坐著的應該是斯大林的。
朱可夫因卓越功勳,有時說話做事也有點口無遮攔,敢稱斯大林為小鬍子魔鬼,同時朱可夫太過矚目,斯大林身邊很多人就眼紅,比如早年就與朱可夫有矛盾的內務部長貝利亞,這兩人在1934年大清洗時就結下怨恨,所以貝利亞容不下朱可夫,想搞掉他,屢次給斯大林打報告,都被駁回了,不過卻在斯大林心裡留下了疙瘩。
朱可夫有兩段婚姻,3個女兒,前妻生2個,圖為當年朱可夫輕鬆拿下小30歲的軍醫,兩人相伴終老,並育的1女兒。
1946年開始,蘇聯內部出現了一些陰謀論,直指受全國民眾擁戴、威望甚高的朱可夫,對於斯大林來講,自己在蘇聯是絕對的權威,任何人越界,都是被打擊的對象。內部流傳的朱可夫搞分裂奪權,斯大林開始不信,但是功高蓋主的陣勢讓斯大林不得不在意這些謠言,有人說朱可夫對西方媒體大放厥詞,說了很多違禁的話,也有人說朱可夫貪汙腐敗,侵吞了很多戰爭財富,於是斯大林令人下去查。
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和貝利亞展開權力鬥爭,赫魯曉夫請軍中老帥朱可夫出山,除掉貝利亞,掌握權利。
結果還真是,朱可夫家裡有很多戰利品,玲琅滿目的,這些都是朱可夫率軍打到德國時,繳獲的戰利品,大家都拿一些,分一些,底下人再送一些,就都堆到家裡來了,這個事往嚴重了說,確實違紀了,因為繳獲的戰利品未充公,往簡單的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大家打了勝仗繳獲的東西,多少都會分一些,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但斯大林卻產生了猜忌,剛好警察頭子貝利亞又參了朱可夫一本,於是朱可夫從炙手可熱的陸軍總司令貶到一個小軍區當司令員,媒體上對朱可夫的報道越來越少,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朱可夫重回人們視線,擔任蘇聯國防部長。
圖文繪歷史
從總體上看,斯大林信任朱可夫,重用朱可夫,成就了朱可夫,為朱可夫發揮軍事才能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表演舞臺。
一、斯大林慧眼識珠,發現並重用了朱可夫
1939年前朱只是白俄羅斯軍區的副司令員,名不見經傳。在伏羅希洛夫的推薦下,斯大林任命朱可夫為蘇聯遠東特別軍司令員。在哈勒欣河一線,與日軍打了一仗,一戰成名。
隨後朱可夫又被斯大林提拔到烏克蘭軍區當司令,半年不到,又被斯大林任命為紅軍總參謀長。這種升遷速度是罕見的。可見斯大林求才心切。
二、斯大林與朱可夫的矛盾只是統帥與將軍都會遇到的矛盾
在戰爭期間,朱可夫充當了斯大林的救火隊員,哪裡有危急,哪裡就有朱可夫的身影。在很長時間內,朱可夫成為繼斯大林之後的蘇軍第二號人物。朱可夫在其回憶錄中詳細記錄了他在戰爭中的活動,以及與斯大林的關係。
至於戰爭初期,朱被斯大林撒去總參謀長之職,只能說是兩人意見不同而己。是朱可夫要求被撒職的。斯大林又任命他為預備隊司令員。
對於統帥與將軍這種矛盾,斯大林處理得還算恰到好處。因為他雖撤了朱的總參謀長職,但斯大林還是不斷徵求朱可夫的意見。兩人沒有因朱被撒職而交惡!這與希特勒對待他的部下形成截然不同的對比。眾所周知,德國畢竟因希特勒的瞎指揮而戰敗。
推而廣之,我們知道統帥與部下怎樣處理意見紛爭很重要,斯大林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三、歷史有時是一團迷霧誰是誰非說不清
只是戰後的1946年3月,朱可夫失去了斯大林信任,被免去陸軍總司令一職。這個細節被科涅夫詳細記錄,而朱可夫則隻字未提。
歷史有時也是一團迷,有人說朱可夫失去斯大林信任,但是1949年朱可夫又回到了斯大林身邊。有人為朱可夫打抱不平,但朱可夫回憶錄裡卻對斯大林充滿了尊敬之情。
反倒是斯大林去世後,朱可夫站隊到赫魯曉夫這邊,幫助赫魯曉夫鞏固了政權,而赫魯曉夫則把朱可夫打入冷宮,給了朱可夫一個悲慘的晚年,找誰評理去?
陽城導航
其實,無論是斯大林還有赫魯曉夫,在拿掉朱可夫的時候,除了一個朱可夫的威信太高以外,更重要的是一長制和雙長制的問題。
在紅場上的朱可夫雕像。
朱可夫和斯大林在一起檢閱部隊。
一長制就是單一軍事首長,說白了就是各級軍事指揮員是整個部隊的唯一領導,就是一個人說了算,政工部門只是一個業務部門,負責軍隊的士氣還有福利工作,但是對於實際的軍事指揮不能進行干預。
而雙長制,就是政委制,政委一般情況下是不干預軍事首長的軍事決策,但是政委對於軍事行動是有最終的決定權,如果發現軍事首長的忠誠會出現問題,對於上級的命令出現公然的違抗,那麼政委就要使用最終決定權,來否決軍事首長的命令了。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是政敵,但是斯大林並不反對托洛茨基發明的政委制度。
雙長制是蘇聯紅軍之父托洛茨基的發明,在創建紅軍的時候,布爾什維克根本沒有軍事幹部,而赤衛隊執行小規模的暴動可以,一旦要進行大規模的戰役戰鬥,那麼就必須要有職業軍官作為骨幹,而當時俄國軍官都是沙俄時期培養訓練出來的,對於布爾什維克是否忠誠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所以托洛茨基發明了政委,就是用政委來監督軍事首長的忠誠問題。
在蘇俄內戰結束後,紅軍還是實行雙長制,就是有一個權力很大的政委,象第一紅色元帥的伏羅西洛夫就是政委出身。
雙長制解決忠誠問題,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決策的混亂,尤其是如果這個政委一點軍事都不懂,只知道生硬的執行上級命令的時候,政委會對軍事首長的決心完成極大的干擾。
朱可夫一直是一長制的絕對支持者,在朱可夫作為團長的時候,他就是騎兵團的單一軍事首長,這個主要是朱可夫的出身好,朱可夫是一個農民的兒子,而且是貧農,很小的時候就到莫斯科謀生,做了皮毛匠的學徒。在蘇聯時期,這樣的出身被認為是可靠的,朱可夫又是共產黨員,而且又是俄羅斯人,所以朱可夫是作為單一軍事首長,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是,當時紅軍的主要做法還是雙長制,單一軍事首長負責制並不多見。而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雙長制暴露出來很多的弊端,特別是政委通常都是從地方上過來的幹部,對於軍事工作一竅不通,但是手中的權力非常大,經常是幹出來一些十分荒謬的事情,比如禁止挖掘掩體,不能排成散兵隊形,要排成緊密的戰鬥隊形進攻等等。在戰爭局勢的緊逼下,斯大林實際上是對於朱可夫做出了讓步,就是恢復了單一軍事首長負責制。而戰爭期間政委的地位是下降的。
這應該是朱可夫的巔峰時刻,在紅場上作為閱兵首長檢閱紅軍,但是巔峰過了就是下坡路了
到了戰爭結束,朱可夫還是堅持一長制,這個時候,無論是斯大林還是赫魯曉夫就都不能再容忍這種要求了,這關係到黨對於軍隊的領導權問題。朱可夫其實就是認為黨要對於軍人絕對信任,不要再有一個政委在後邊盯著了,但是對於政治領導人則是不能接受這種要求。軍隊是國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由於掌握武力,一旦軍隊發生情況,那麼很有可能就會有政權的更迭,這是政治領導人絕對不能容忍的。
朱可夫和家人在一起,其實朱可夫後來的生活也是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夫人先他而去,對他打擊很大。不過,對於朱可夫來說,他的兩個親家伏羅西洛夫和華西列夫斯基也是會一定程度上保護他。
對於軍隊的控制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古今中外,軍隊起來叛亂的事情都曾經發生,西方國家中,拿破崙利用軍事政變上臺,後來稱帝,中國就更不用說了,有槍就是草頭王。蘇俄也差不多,彼得大帝利用自己的近衛部隊鎮壓射擊軍的叛亂,都說明控制軍隊是非常重要,但也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對於軍隊的領導權這一點,任何政治領導人都是不可能妥協的。
有痰
朱可夫根本就沒有得到斯大林的信任,因為誰都不可能得到斯大林完全的信任,就連斯大林的女兒都曾經回憶過自己懷中抱著父親可能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替身。
其實關於這件事情,我們應該這麼問就是為什麼戰神朱可夫在斯大林拿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以後,會被斯大林閒置起來!
當然很多人都會說啦,功高震主嘛,這個題小學生都會,但事實確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功高震主,那這不可能,為什麼?斯大林在前蘇聯搞的就是個人崇拜,有誰功勞能打過他,前蘇聯拿到多少功勞全部算在斯大林的頭像,斯大林可以說是所有功勞的代表。
你要說朱可夫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百戰百勝,最後功高震主,這一點不可能,朱可夫拿到多少功勞,全部在斯大林的頭上,換句話來說,歷史和世人只記得斯大林如何在衛國戰爭時期如何努力,至於說朱可夫到底花了多少力氣,花了多少心思,又有多少功勞,一句話略過足矣,只要是沒有正確讀過歷史書或者是軍事方面感興趣的人就不會知道朱可夫究竟做了多大的功勞。
其實斯大林為什麼不放過朱可夫?我們去看一下朱可夫第二次下臺,(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也就是幫助赫魯曉夫拿到中央權力後,朱可夫又被赫魯曉夫拋棄掉。
赫魯曉夫或者是一大堆的前蘇聯領導人,為什麼嫌棄朱可夫?因為對於他們來講,軍隊是蘇維埃能夠在前蘇聯站穩腳跟的一個重要的穩定和支點,對於軍隊蘇維埃,一般是要求他們不要參與到政治活動裡面,不準對自己領導說三道四,只能夠自己幹自己的事情,導下達什麼命令,你就服從就行了,這一點從斯大林開始就是一個優良傳統,一直到軍隊裡面。
以至於在前蘇聯倒臺的時候,戈爾巴喬夫手底下的軍官想要發動叛變,結果被上面高層給攔下來了,為什麼別去,去了也是幫這些中央的那些高層在那打工,到時候自己就成了炮灰!那麼好,都撈不著連聲感謝都不說還把你往死裡打,這種和咱們才不去幹!
由此可見,無論是在哪一個時代,前蘇聯都要求自己軍隊內部對於上層所發佈的命令必須要百分之百的執行,可魯曉夫和朱可夫之間最大的爭執,便在於軍做的指揮權究竟歸誰的問題,那我也有理由相信朱可夫和斯大林就軍隊指揮權和軍隊自主權上面產生過爭論。
我畢竟參加過實際的戰爭,我指揮過全新的作戰軍隊,沒有自主傳談什麼去跟敵人作戰,這在和平時期國家領導人就要求你軍隊的自主權交出來。
你要是不交,你就直接下臺,說是陸軍的朱可夫了就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也照樣那一套程序!至於說有人說朱可夫功高震主,你看他下臺的時候有誰幫他說過話?
漩渦鳴人yy
朱可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他被蘇聯人民稱作“蘇聯戰神”,曾經四次榮獲蘇聯英雄的榮譽稱號。我們甚至可以說,蘇聯之所以能擊敗納粹侵略者,朱可夫是不可缺少的。
不過,這位幫助蘇聯獲勝的民族英雄,其戰後的政治生涯,卻十分的坎坷。而這一切,與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有著莫大的關係。
本來,斯大林是很信任朱可夫的,可是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最終導致朱可夫與斯大林逐漸走向了陌路呢?
(朱可夫舊照)
朱可夫並不是軍官家庭出身。他後來所取得的成績和地位,實際上全是靠他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朱可夫在十月革命爆發後加入了紅軍,在國內的戰爭中,他在與白軍的戰鬥中,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等到戰爭結束後,他成功晉升為騎兵連連長。
1923年4月,朱可夫晉升為騎兵團團長。隨後六年的時間裡,朱可夫進入了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高級進修班學習,全身心投入到了對於軍事理論知識的汲取中。等到畢業後,朱可夫已經成為了旅長。到1938年時,朱可夫成為了蘇聯正規軍的軍長。
1939年9月,朱可夫指揮了著名的諾門罕戰役,成功使得日本在領土上作出了讓步,並且就此打消了日本“北上”的計劃。
事實上,儘管諾門罕戰役是以蘇聯的勝利而告終,但在這場戰役中,蘇軍士兵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數,都遠遠超過了日本。這也讓朱可夫在贏得讚譽的同時,遭到了國內的一些批評。針對他的批評主要是說,除了最終結果以外,戰爭其他方面,都是全部落敗,這種勝利實在是顯得很廉價。
不過,斯大林對於戰爭過程卻並不在意,在他看來,凡是能打勝仗的將軍,都是好將軍。這樣一來,儘管朱可夫指揮作戰,會導致極大的戰爭損耗,但他依然得到了斯大林的重用。
(諾門罕戰役)
不過後來,朱可夫和斯大林卻產生了矛盾。
1941年6月,在德國入侵基輔的戰役中,作為總參謀長的朱可伕力主放棄基輔,將大部隊撤退到第聶伯河對岸,以防止被德軍包圍。但這一主張卻與斯大林的決策相違背。最終,斯大林一意孤行,導致西南方面軍陷入了德軍的包圍中,此戰蘇聯共損失66萬人,而朱可夫也被斯大林撤職,成為了預備軍司令員。
朱可夫雖然被降職,但卻並沒有因此而氣惱。在隨後的斯摩稜斯克會戰中,朱可夫指揮軍隊收復了葉利尼亞突出部,為蘇聯立下大功。這也成為了蘇軍在那場會戰中唯一取勝的戰役。
這樣,朱可夫以優異地表現,又重新贏得了斯大林的信任。
此戰之後,朱可夫被斯大林派往了陷入重圍的列寧格勒。在列寧格勒戰役中,朱可夫在極短的時間裡,穩住了列寧格勒的局勢,並將列寧格勒打造成了一座鋼鐵城池。最終,德軍只能放棄了短時間攻下列寧格勒的想法,並轉而向莫斯科進軍。
而在隨後的莫斯科戰役中,朱可夫幫助蘇聯軍隊重整防線,成功抵擋住了德軍的強大攻勢,並最終將敵人拖入了莫斯科的寒冬之中。
而後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和白俄羅斯戰役就更不用說,那些全都是朱可夫打出的經典戰役。
(斯大林舊照)
可以說,在1941年到1945年這段時間裡,朱可夫得到了斯大林的全力支持,而這也是他在蘇聯軍隊中最高光的一段歲月。
二戰結束以後,朱可夫在1946年4月回到了蘇聯。由於朱可夫在二戰中作出的巨大貢獻,他在軍中威望甚至一度超越了斯大林。對於喜歡搞個人崇拜的斯大林來說,蘇聯只有他一個絕對領袖,但凡其他任何人越了界,都會遭到他的打擊。
於是在同年6月,蘇聯國內開始出現了朱可夫陰謀奪權的謠言。本來斯大林是想要通過謠言將朱可夫一舉打垮。但由於華西列夫斯基等三位元帥站出來為朱可夫說話,斯大林清洗朱可夫的計劃,並沒有成功。
不過,斯大林很快便採用了另一個方案。他指揮貝利亞對朱可夫的公寓進行了搜查,並查獲了大量德國戰利品。與此同時,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貝利亞又指出了朱可夫的一條罪行。這條罪行是說,朱可夫把二戰勝利的功勞,都歸到自己一個人身上,顯然已經違背了黨的宗旨。
儘管在罪名出來之後,朱可夫立刻寫下了認錯信,但斯大林還是將他從黨中央委員會開除,並先後將他調到了敖德薩地區和烏拉爾軍區擔任司令。這樣一來,朱可夫就徹底遠離了政治中心,再也不會對斯大林產生威脅了。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蘇聯興亡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按我粗陋的理解,斯大林沒有對朱可夫失去過信任,而且一直重視朱可夫的成長。衛國戰爭時期,因為基輔的得失產生過分歧,也挺有意思。大概是這樣:
斯大林:朱可夫同志你發表一下對基輔的意見
朱可夫:深思熟慮過,建議放棄
斯:你在胡說八道什麼!
朱:如果您覺得我是胡說八道的話,那你開了我吧!
斯:可以,去做預備隊的工作吧!
不久,基輔陷落,精銳被圍殲,戰局更加被動。
斯:朱同志,來聊聊唄,不罵街的那種。。。。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憾
斯大林這樣的暴君是不可能對任何一個功勞卓著的人產生信任的,這一點不僅源於他的得位不正,更源於他對於權力的瘋狂痴迷。斯大林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有人在黨內的威望和勢力超過他,從而讓他失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地位。
朱可夫的政治悲劇其實也正是因為他是蘇聯歷史上的戰神,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沒有朱可夫的話,蘇聯幾乎就被德國滅亡了。當時斯大林都準備放棄莫斯科,逃往西伯利亞了。正是由於朱可夫的指揮使得蘇聯不僅守住了莫斯科,並且成功反擊了納粹德國,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朱可夫也因此被晉升為元帥,並且三次獲得“蘇聯英雄”的稱號,甚至在黨內的威望和聲譽也極高。這就讓斯大林產生了極大的危機感,甚至想在黨內掀起第二次大清洗,將朱可夫和他的勢力徹底剷除。只是這個時候的斯大林已經不是10幾年了,他可以輕鬆憑藉基洛夫事件掀起大清洗運動。
當年,列寧格勒地委書記基洛夫由於在一次黨內大會上的講話,掌聲持續十五分鐘,而斯大林獲得的掌聲僅十分,而遭到暗殺。於是,斯大林趁調查基洛夫死因展開的大清洗運動,將蘇聯軍隊的中高層指揮人員屠殺殆盡。然而,當他想要再故技重施時,三位蘇聯元帥立即就站出來阻止了。
斯大林雖然沒能清洗朱可夫,但他還是讓特務頭子貝利亞找到了朱可夫私藏戰利品的證據,逼迫朱可夫在黨內大會上做檢討,並且取消了他中央委員的資格,調任烏拉爾軍區司令,讓朱可夫徹底遠離中央。
傅斯鴻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副統帥,不好當。
德軍有點名聲的將領加起來都不是朱可夫的對手,一個莫斯科會戰,就有上到陸軍司令下到裝甲集群長官三十餘人撤職,當時蘇蘇因前期損失,兵力裝備都美德軍多。德軍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不是沒有聯手與朱可夫打過,庫爾斯克會戰都被打得丟盔棄甲,加上個幾萬人,非洲軍團隆美爾,只不過塞塞牙縫而已。曼斯坦因是推卸責任的老油頭,他總足向希特勒報告蘇軍是他的六,七倍,除了打仗損兵折將外,蘇一個師不過五,六千人,而滿編的德師人數幾乎是蘇的是一倍。按孫子兵法講,打仗關鍵是要立於不敗之地,隨著巴恪拉季昂等戰役消滅上百萬德軍,兩軍力量消長是必然結果。
先說這個並不是誇朱可夫有多厲害,而是側面證明朱可夫的功高蓋主。諾門罕真正的意義是實踐並驗證了大縱深作戰理論,傷亡大也是由於當時的蘇軍並不熟悉這套作戰方法導致的。此戰後,朱可夫升為蘇聯最重要的基輔特別軍區司令,蘇軍重新組建機械化軍,這些對蘇軍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歷史證明,沒有基輔阻擊戰,拖延時間,加上寒冷冬天來臨,德軍早就攻入莫斯科,二戰就會改寫,說明斯大林是傑出領袖,朱可夫是一代戰將,不是領導人!
斯大林在,朱是元帥,人生巔峰。斯大林沒了,朱是棋子,人生淒涼。斯大林黑了,朱也墨顏,雕像被推翻。雖然朱可夫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名副其實的是斯大林的救火員,為前蘇聯立下了赫赫戰功!並且朱可夫沒被清洗都夠幸運了,他如果有足夠的政治智慧的話應該在戰爭結束後放棄權利,退休養老,但是這些軍事將領好像都有這個問題,比如韓信、藍玉、年羹堯……。常人迷戀權力,軍事將領雖然在軍事指揮上超越常人,但這方面與常人無異。
不過斯大林始終還是對的起朱可夫的,朱可夫自己也承認的確收了部下送給他的一些戰利品,幾箱餐具、傢俱和名畫。這也與貝利亞與他的個人過節有關,斯大林有意壓制朱可夫,是從斯大林格勒會戰進入反攻前開始的。斯大林讓制定完反攻計劃的朱可夫將指揮權交給華西列夫,去組織輔助進攻戰役,讓華西列夫冒領了朱可夫的功勞。當瓦杜丁死後,朱可夫被留下指揮瓦杜丁的方面軍,讓他與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等,成為幾乎平等的方面軍司令員,讓他們與他競爭,只不過還掛著副統帥的頭銜,讓他繼續貢獻制訂作戰計劃的才能,而把指揮權給別人,讓別人領取功勞。
但斯大林還是記得朱可夫的好,讓這位保衛了首都的將軍去攻克德國人的首都。勝利大閱兵,主要是因為有畫家為朱可夫畫了一張騎馬相,朱可夫騎在白馬上,展示的與拿破崙一樣的動作,這觸動了斯大林的神經:你作出拿破崙的樣子作什麼?你想校仿拿破崙嗎?但斯大林還是念及他的功勞,只是將他貶到小軍區去養老。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是:斯大林是保護他。不存在功高震主,斯大林功勞最大。而且斯大林給他進攻柏林的機會,給他檢閱部隊的機會,這都說明斯大林並不擔心這個朱可夫功勞太大。我傾向於斯大林是保護朱可夫。斯大林太瞭解朱可夫,朱可夫不懂政治,不懂政治有喜歡參與政治,這就容易被人害死。而朱可夫又是一個軍事水平突出的人,所以乾脆降級保護,萬一打仗還可以重新啟用。朱可夫不懂這些,認為斯大林故意打壓,等赫魯曉夫上臺,朱可夫又參與政治,果然被赫魯曉夫擺了一道,這次是徹徹底底的退休。
歷史深度揭秘
蘇聯從1930年的大清洗開始,很多高層的人物,甚至普通人都被逮捕,或是被處死,大清洗帶來的危害,可遠遠比被侵略者入侵帶來的危害大,就比如蘇聯15大七人政治局,除了斯大林其他6人全部被處死,第1屆蘇維埃政府除了病逝的,其他人全被處死,這個的影響除了在政治上,也波及到了軍事上,很多優秀的軍官被害死了。
斯大林
從這個事情上,我們也可以明白一件事,在政治立場上,並沒有什麼信任不信任的,只有對自己有沒有威脅,和自己是不是同一個立場的。朱可夫很幸運,在大清洗期間,他只是個旅長,不久被升為了師長,本來按照這種速度,朱可夫有可能也會成為被大清洗的對象。在1937年,朱可夫又被升為了軍長,可以說朱可夫越來越顯眼,在大清洗時期自然也就越來越危險。
大清洗雖然會讓斯大林的統治更穩定,但是也就導致了斯大林手下,有才幹的人迅速減少了,而法西斯勢力在歐洲的崛起,德國準備對蘇聯出兵,遠東的日本也在北上,還是南下的問題上猶豫不決的,也就導致了斯大林要在東西兩方同時防禦著,1939年,諾門坎戰役爆發,朱可夫被任命為指揮官,讓日軍打消了北上和德軍兩面夾擊蘇聯的念頭,朱可夫在二戰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朱可夫元帥
造成這種現象的人主要還是斯大林,斯大林雖然開始提拔朱可夫,但是並不代表他完全信任朱可夫,就比如在1941年,斯大林不聽取時任總參謀長朱可夫的意見,還將他撤職了,也導致了蘇軍60萬部隊被圍殲。所以斯大林只能重新啟用朱可夫,之後朱可夫有接連指揮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指揮蘇軍全面反擊,朱可夫這個名字和斯大林一樣成為了蘇聯人民家喻戶曉的名字,帶領蘇軍逐漸擊潰了納粹德國。
在二戰結束後,可以說朱可夫是為數不多功高震主的蘇軍功臣,斯大林為了鞏固地位,怎麼可能還容得下朱可夫,斯大林本來想以朱可夫有陰謀企圖為由,逮捕朱可夫,但是幸好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和華西列夫斯基三位力保之下,朱可夫才沒有被逮捕,但是卻因為從他家族搜出了一些從德國帶回的財物,還是被從黨中央委員會中開除了,被放逐到較為偏遠的地區當司令員,朱可夫在斯大林時代,再也沒有得到重用。
朱可夫和斯大林
所以斯大林不在信任朱可夫,和朱可夫本身做了什麼事關係不大,換一個高級將領,腳踏實地好好幹,也取得和朱可夫一樣的成績,不管他有沒有想謀反,斯大林也一樣會猜忌他,功高震主就是罪行,如果在大清洗時期,朱可夫可能連命都保不住,只是被降職很幸運了。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