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與戲曲上形象有出入,正史為他隱瞞一件事


包拯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與戲曲上形象有出入,正史為他隱瞞一件事

包拯,包青天,包龍圖,絕對是中國古代官員中一位標誌性人物,由包拯演繹的故事廣為流傳。

細扒包拯的仕途之路,確實屬於那種敢於諫言,能辦事,辦好事的好官,當然,小說、戲劇對包拯的功績有誇大其詞之嫌。

包拯是安徽合肥人,出生於宋真宗年間999年,仕途基本上在宋仁宗時期。29歲時包拯考進進士甲科,30歲被派往建昌縣任知縣,後來為父母守孝3年。

守孝期結束後,包拯先後在安徽省天長縣,廣東肇慶任知縣。

由於有一定業績,為官清正,慶曆三年,也就是公元1043年,包拯上調中央,被任命為監察御史。

宋朝的監察御史沒有實權,但是有建言權,特別在朝廷上人事任命上,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包拯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與戲曲上形象有出入,正史為他隱瞞一件事

當然,包拯不但在人事任命上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對皇帝頭疼的外交關係,也提出過許多批評和建議,並且還曾出使遼國。

包拯在中央任虛職的過程中,雖然沒有掌握實權,但很好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敢於說話,出使遼國任務完成得也很讓宋仁宗滿意。

從包拯上述仕途之路就能看出,包拯的基層工作經歷,協調溝通能力,敢於直言能力,都是非常出彩的。

三年後,包拯調任三司戶部判官,三司是中央財政機構,戶部掌管全國戶口、兩稅等,戶部判官相當於部長助理。不久,包拯又下放基層鍛鍊,先後擔任京東、陝西、河北轉運史。轉運史負責一個省的財政、監察等行政事務。

包拯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與戲曲上形象有出入,正史為他隱瞞一件事

包拯在基層鍛鍊工作中,非常體察民情,為老百姓申請減稅,讓農民休養生息。

包拯的民聲非常好。

兩年後,包拯正式提拔為副部,任戶部副使。

到了1050年,包拯又被提拔為天章閣侍制兼任知諫院諫官。天章閣是存放國家圖書文獻的地方,侍制是個官銜,有名無權。

兼任的知諫院諫官職務就比較重要了,可以跟皇帝零距離接觸,可以向皇帝進諫朝廷的弊端,可以涉及政治、經濟等多個方面。

在政治很民主的北宋,諫官一向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可能包拯過於激進,皇帝有點煩。兩年後,包拯改任龍圖閣大學士,脫離了諫官的行列。

包拯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與戲曲上形象有出入,正史為他隱瞞一件事

包拯當了不長時間的龍圖閣大學生後又一次下基層,當了多個地方的父母官。

公元1056年,包拯又回到京城,任開封尹,也就是首都開封城市一把手,戲曲評書上包拯的故事,應該都是在任開封尹任上。

三年後,包拯任三司使樞密副使,真正進入高官行列,行政級別相當於副宰相。

1062年包拯病死在工作崗位上,宋仁宗親自到包拯家中遺體告別,並追認他為禮部尚書。

這就是包拯革命的一生,偉大的一生。沒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沒有當上宰相,但是有能力,做了不少實事。

不過,正史為了樹立包拯剛正不阿,作風清廉的形象,卻隱瞞了保證60歲娶妾的歷史。

包拯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與戲曲上形象有出入,正史為他隱瞞一件事

包拯到了60歲時娶了一個十幾歲的丫鬟,生了第二個兒子。

過去的正史都替老包隱瞞,認為將60歲娶妾的事寫入正史,是在包拯臉上抹黑。

看來,歷史終究是人寫的,不是文學勝似文學,都是有選擇的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