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鏡子,背後蘊藏著很深的文化!你知道第一個鏡子是誰發明的?

對於女孩子來說,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照鏡子”!每天坐在梳妝鏡前,化妝打扮最少都得一二十分鐘,而且出門還要帶一個小鏡子,在公交、地鐵上沒事都得拿出來照一照,塗塗口紅之類的。不過大家可千萬別小瞧這個小小的鏡子,它不僅僅是生活的點綴,同時也反映著中國歷史上生產力的發展過程。經歷了石頭磨製的石鏡、銅鏡,再到從西洋傳過來的玻璃鏡,同時它還承載著每個時代背後人們的審美和文化。今天咱們就順著鏡子發展的歷史來說一說那些跟鏡子有關的背後故事。

小小鏡子,背後蘊藏著很深的文化!你知道第一個鏡子是誰發明的?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話說中國人整理儀容儀表的習慣能追溯到原始社會,那個時代的生產力還不夠發達,人們多以採摘狩獵為生。不過那時的人對審美的追求跟今天的人們相比也毫不遜色。為了整理自己的儀容儀表,我們的老祖宗們就用水來當鏡子使用!那用水怎麼照呢?如果是在室內就得先打一盆水,如果是在戶外那得站在水邊,看著水中自己的倒影,可以想象這效果肯定好不到哪去,但凡是起點風那就看不清了。

歷史上第一面鏡子的誕生

那麼歷史上第一面鏡子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相傳是在5000年前,咱們古代華夏部落的首領黃帝的第四任妻子“嫫母”用石頭磨成了鏡子。據說“嫫母”長得很醜,但是黃帝作為五帝之首,自然不能這麼膚淺,只看顏值。黃帝覺得“嫫母”品德賢淑,所以娶她作為自己的次妃!這嫫母也知道自己長得醜,所以很少拋頭露面,也不怎麼跟別人一樣去水邊梳妝打扮。有一天她和好友一起前往山中去挖礦時,突然發現了一塊晶瑩剔透的石頭,她的面孔全部被映照在上面。

小小鏡子,背後蘊藏著很深的文化!你知道第一個鏡子是誰發明的?

因為這個石頭凹凸不平,所以她的面孔看上去也皺皺巴巴的,她自己都被嚇了一跳。我有這麼醜嗎?於是她悄悄地把這塊石頭帶回了家,還找了塊磨石,將石頭打磨得非常光滑,於是歷史上的第一面鏡子就這樣誕生了。可惜“嫫母”用了這枚石鏡也開心不起來,因為她打量完鏡子裡的自己,發現自己的面貌還是那麼醜。不過有一次“黃帝”意外發現了嫫母的這枚石鏡,對於她的發明是非常的高興,把嫫母誇獎了一番。再有了歷史上第一枚石鏡以後,一直等到了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才有了銅鏡的出現。

小小鏡子,背後蘊藏著很深的文化!你知道第一個鏡子是誰發明的?

中國銅鏡的起源和發展

中國最早的銅鏡是在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遺址”中發現的,跟後來的銅鏡相比,因為當時的技術還不夠成熟,所以銅鏡都比較粗糙,紋飾簡單,表面光澤也不強。不過最晚到戰國時期,銅鏡就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發展高峰。我們在上學時學過一篇語文課文《戰國策》中的一篇,《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提到說“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翻譯一下就是說“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豔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問出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問題”。這個故事說的什麼,就不多說了,但是 從這個故事一開頭出場的鏡子,我們可以推斷,那個時候銅鏡就已經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了。

小小鏡子,背後蘊藏著很深的文化!你知道第一個鏡子是誰發明的?

不過當時銅器還是稀缺資源,所以銅鏡主要還是流行在貴族之中,一般的百姓還是用不起的。一說起銅鏡,必稱漢唐!漢代絕對稱得上是銅鏡發展史上的又一高峰。這個時候社會經濟繁榮,手工業發展迅速,銅鏡的鑄造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有漢代黑科技之稱的“透光鏡”,它是西漢中晚期製作的具有特殊效果的魔鏡。當光線照射到這種銅鏡的鏡面的時候,銅鏡背面的圖案銘文會奇蹟般地反射到牆上或者地上。遺憾的是,透光鏡的製作方法已經失傳了,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難解的謎團。

小小鏡子,背後蘊藏著很深的文化!你知道第一個鏡子是誰發明的?

從我國宋代的沈括到清朝的鄭復光,從中國到大洋彼岸,無數學者都曾絞盡腦汁要揭開這透光鏡之迷。由此可見,漢代銅鏡在鑄造和加工方面已經相當先進了。現在您如果到上海博物館還能見到兩面這樣的透光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關於鏡子的愛情故事

等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各個階層的人都對自身的舉止容貌非常的注重,那麼鏡子自然也就變成了愛美人士日常生活中的必備神器。這段時期在一些大城市已經出現了專門鑄鏡的作坊和專門從事銅鏡生產的工匠,這其中圍繞銅鏡還發生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也就是咱們所熟知的成語“破鏡重圓”的由來。

話說陳後主陳叔寶有一個妹妹被封為樂昌公主,是當時有名的才女和美女,嫁給了當時陳國的太子舍人“徐德言”。夫妻二人那是情深意重,非常的恩愛。在陳國即將被隋文帝攻破之際,徐德言和樂昌公主擔心兩人會在戰亂中失散,於是把一枚銅鏡摔成了兩半,夫妻二人各藏半邊。萬一將來要是失散了,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就把半片銅鏡拿到街市上去賣,這樣就可以找到另一半了。果然,後來陳國滅亡,兩人受盡了分離之苦,樂昌公主被隋文帝賞賜給了隋朝的開國功臣楊素為妾。

小小鏡子,背後蘊藏著很深的文化!你知道第一個鏡子是誰發明的?

雖然楊素很寵愛樂昌公主,還專門為她建了宅院,但公主還是鬱鬱寡歡。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徐德言經過千辛萬苦趕到都市大街,果然看到有人在賣半片銅鏡,而且這個要價也是高的離譜,他趕緊詢問賣鏡之人這個鏡片的來歷,並且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銅鏡,比對之後發現兩片銅鏡果然能合在一起!楊素後來得知了這一切被他們的真情所感動,決定成人之美,也就成就了這段破鏡重圓的佳話。這個成語也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小小鏡子,背後蘊藏著很深的文化!你知道第一個鏡子是誰發明的?

隋唐時期鏡子的樣式多元化

到了隋唐時期,因為絲綢之路的發達,中西方的交流非常繁榮,那麼反映在銅鏡生產上,不僅鏡子的形狀打破了以往圓形的模樣,從而出現了菱花鏡、方形鏡、八角形鏡等新的鏡子形狀,還發展出新的紋飾和工藝,比如鑲螺鈿、錯金銀等新的工藝。據史料記載,唐太宗時期有一位大臣叫做高季輔,任吏部尚書,因為他能知人善任,公正清廉,業務突出,因此唐太宗賞賜他了一面“金背鏡”,以表揚他的清廉能幹。這“金背鏡”顧名思義也就是在鏡子的背面有貼金,這些在鏡背上覆以金銀的技術在唐代就有很大的提高,紋飾都精美異常,還有高浮雕的效果,題材也非常的豐富多彩。

小小鏡子,背後蘊藏著很深的文化!你知道第一個鏡子是誰發明的?

宋朝鏡子以實用為主

從這種鏡子上我們也不難感受到雍容華貴、大氣磅礴的盛唐氣象了。到了宋元以後,銅鏡就變得比較接地氣了,更加註重實用性,紋飾也比較簡單,不像唐代那麼華麗。這個時期在浙江湖州,也就是現在吳興地區已經出現帶有商標性質的銘文了,也就是銅鏡生產商會在銅鏡背面標明鑄鏡作坊的字號,相當於早期的品牌廣告。有趣的是,這些銘文裡大多是把鏡子稱呼為“照子”,原來是因為宋太祖的祖父叫趙靜,大家為了避諱,將鏡子的“鏡”改為“照”或“鑑”,

所以又把銅鏡稱為“照子”或者“銅鑑”。

小小鏡子,背後蘊藏著很深的文化!你知道第一個鏡子是誰發明的?

明清時期,玻璃鏡進入中國

再往後數,到了明代末期,我們熟悉的玻璃鏡終於現身了。當時來華的傳教士從歐洲帶來水銀玻璃鏡,給當時的人們帶去了全新的照鏡子體驗。起初傳教士以歐洲玻璃鏡和鏡盒等作為進獻的禮物送給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對這些小玩意兒愛不釋手,覺得非常的新奇。後來在1696年,康熙皇帝設立玻璃廠,致力於生產包含玻璃鏡在內的玻璃器,中國這才告別了以銅鏡為主的傳統。然後慢慢的造價低廉的玻璃鏡也開始走入了尋常百姓家,取代了銅鏡的主流地位。

李夫子說鏡子

如此看來這小小的鏡子還真是不簡單,尤其是這銅鏡在中國存在了4000多年,可以說是見證了中國社會的發展,看盡了人們的悲歡離合。而通過鏡子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以銅文化發展的,其銅器的生產工藝達到了世界的巔峰,即便到了今天,在博物館中也能看到古代中國青銅器的工藝器皿,由衷的為中國的文化感到自豪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