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學生的家長看過來,你是佛系還是放棄?

之前發了《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要經歷哪些階段?》 文章之後,有些家長對號入座,有些家長說自己已經在佛系階段了。

也就是說,已經接納了孩子的狀態,孩子也在康復中了。

這是好消息,每個有抑鬱症的學生的家庭,都要經歷過脫好幾層皮的痛苦蛻變。如果真到了佛系階段,基本上已經走過最痛苦的黑暗階段,很快會迎來黎明。

最怕就是假佛系,真放棄。

抑鬱症學生的家長看過來,你是佛系還是放棄?


真放棄我見到很多。父母被迫接受,潛臺詞就是:好吧,你就這樣了,你活著就好,其他我也管不了了。

你想繼續讀書,可以;你不想繼續讀書,想無限期休息也行,反正我已經沒有任何辦法。

我知道許多學生,就這樣,先是被家長放棄,然後自我放逐。

你稍微留意一下也會看見身邊有這樣的案例。

成年人,不管是大學畢業還是中途輟學,他們不再接觸社會,成為永遠的啃老者,死宅在家裡,不工作,不交際。

當他們的父母老了之後會怎麼樣呢?

大致就是靠低保生活或者依賴親戚,有飯吃,有屋住,一輩子寄生。

抑鬱症學生的家長看過來,你是佛系還是放棄?


有一個案例就是這樣。他獨自住在父母的另一套房子裡,基本不出門,除了買水喝。

他連水都懶得燒,一般是喝飲料叫外賣,偶爾吃泡麵。

他不願意與父母接觸,更不願意與外界接觸,他的母親於心不忍,會趁他出去買東西時偷偷上樓幫他收拾房間,如果他太多天沒有出門,會去看看他是否還活著。

至於他的父親,早就放棄了,“當沒生過了。”

如果不知道情況的,看著這個案例的父母,倒是挺佛系的,你過你的,我過我的,反正家裡的錢養活你沒問題。

這是真放棄。

治療是一步步往前走,放棄是一步步向後退。

抑鬱症學生的家長看過來,你是佛系還是放棄?


幾乎每位家長,都有一段非常漫長的擰巴階段。

主要是卡在學業上,他們非常恐懼,孩子抑鬱了,住院了,休學了,廢了!這輩子完了!

為了克服這種恐懼,他們會想方設法地讓孩子“做點什麼”“學點什麼”,狀態稍微好一丟丟,就要孩子去補習,回校。

他們表面上會配合諮詢師的提議,完全地接納,充分地支持,實際上很難做到,因為他們被焦慮和恐懼控制住了,不做點什麼“實際行動”就無法正常呼吸。

所以,他們一邊說配合,一邊拖後腿。

就是這樣擰巴,怎麼看怎麼難受。

我不是說他們是故意的,只是客觀地描述狀態。

抑鬱症學生的家長看過來,你是佛系還是放棄?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非常艱難。他們沒有一個足夠好的治療環境,每週來諮詢師那裡一次一小時,在家的時間是24小時。有些個案我會感覺到極重的阻力,好像被強力膠粘住或者在泥沼裡,很費勁。

這種肯定不是佛系,更不是接納。

真正的接納是不帶期待。

我接納你出現了這個狀態,

我接納你的抑鬱你的不開心,

我接納你不想上學無法上學,

我接納你有負面情緒,

我接納你可能有新的選擇,

我接納你的無力無助,

……

抑鬱症學生的家長看過來,你是佛系還是放棄?


而不是我接納是為了你回去上學,重新考出優異的成績,給我考個好學校,再度為我爭臉……

這就等同於,如果你沒有做到後面說的這些,對不起,我不會接納你的。

家長其實沒有什麼變化,跟孩子抑鬱之前是一樣的,我現階段是忍著、裝的、不得已妥協的,我不得不暫時變成這樣,等你好了,我就可以做回真實的我自己了。

我知道家長的目的是好的,但對於康復卻有害無益。

諮詢師的治療目標和家長期待大致差不多,但是,如果沒有真接納,就沒有真康復,很快地,抑鬱會復發,好不容易好了一點點,又捲土重來。

反覆折騰幾次,家長慢慢失去信心,覺得治療沒有用,諮詢師不行,慢慢地以假佛系的姿態悄悄地放棄。

抑鬱症學生的家長看過來,你是佛系還是放棄?

最後以一個案例來結束。

一位高二女生,抑鬱症休學,接受治療,後來去學習舞蹈,沒有回到學校,也沒有走藝術生的高考道路,她說:我喜歡舞蹈,先學著,以後起碼可以靠這個養活自己,不至於餓死。

看起來有些遺憾,但是她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方向,也願意花時間努力去練習,意識上知道要“養活自己”,自我開始走向獨立。

如果你是這個女生的家長,你能接受嗎?你在什麼時候開始接受?你接受之後是支持孩子去學習舞蹈,還是想借著學舞蹈的名義把孩子擰到另一個方向?你在別人面前能坦然地談起你的孩子還是各種掩飾躲藏?你內在是放鬆的還是緊張遺憾悲傷?

把這些問題一個個問完,你就知道你是佛系還是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