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紅蛋白代表了什麼,為什麼會比空腹血糖高呢?

懸葫問藥


糖化血紅蛋白代表一段時間(3-4個月)內的血糖控制情況,與空腹血糖數值高低,一般沒有可比性,但存在一定的關係。

但不代表糖化血紅蛋高,空腹血糖就一定高。

在我的一篇微頭條裡面曾經詳細的描述過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的關係,感興趣的可以瞭解下。


註冊營養師辛夷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目前來說國內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達到了1億,這樣算來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糖尿病患者。雖然得這個疾病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瞭解糖尿病的人卻不多,在大多數人眼裡糖尿病只是血糖升高而已,並不知道糖尿病的危害。


之前我在內分泌科輪轉的時候,就有一個老爺子曾經查出了血糖升高,但是以後也沒有在意這個,該吃吃,該喝喝,好像自己的血糖和自己無關一樣,就這樣掩耳盜鈴了5年多。突然有一天頭暈、肢體乏力、吐字不清楚而被送往醫院,被診斷為腦梗死,當時我老師告訴他這個腦梗死就是因為長期的不控制血糖造成的。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防治糖尿病,我來分享一下相關的知識。

1.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

首先呢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應人體血糖平均水平的一個量,聽這個名字大家應該能夠想到它是我們人體內的血紅蛋白和葡萄糖結合以後的產物。血紅蛋白是我們血液中紅細胞的一個結構,它的兩條β鏈和葡萄糖在相關酶的作用下會生成糖化血紅蛋白,這種反應是不可逆的,因為它比較穩定,所以常常用來反應血糖的控制情況。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紅細胞的壽命是2~3個月,所以糖化血紅蛋白也可以反應出糖尿病患者3個月以後的血糖的平均水平。糖化血紅蛋白從開始形成到穩定狀態需要的時間大約是30天,近期的血糖波動對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不大。

2.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糖相比有什麼優勢呢?

在臨床上我們診斷糖尿病主要依靠的是靜脈血糖,可能很多人會有疑惑,既然有可以測量靜脈血糖了,那要糖化血紅蛋白有什麼用呢?

我們需要明白,平時測量的靜脈血糖只能反應當時的那個時間的血糖水平,而且它的數值很容易受到吃飯和情緒等的影響。而糖化血紅蛋白就不同了,它不受抽血時間、吃飯和是否使用胰島素等條件的影響,可以很穩定地反應出120天內血糖的平均水平。

雖然糖化血紅蛋白的數值和一時的血糖波動的關係不大,但是它的水平卻可以和血糖的數值平行。糖化血紅蛋白的生成過程比較緩慢,既然慢那就意味著它比較穩定,不容易分解。

正常情況下,人的糖化血紅蛋白比值是在3%~6%之間,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要求是控制糖化紅蛋白比值<7%。有很多的研究證實,糖化血紅蛋白比值每降低1%,各種疾病的死亡率能夠下降10%以上。

3.糖化血紅蛋白代表了什麼?為什麼比空腹血糖高?

糖化血紅蛋白比值代表了糖尿病患者3個月以內的血糖的平均水平。

我們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水平是3.9~6.1mmol/L,而糖化血紅蛋白比值是在3%~6%之間,從這可以看出對於正常人來說,它們二者的數值是差不多的,如果糖化血紅蛋白明顯高於空腹血糖,那肯定是血糖控制不好了。

另外我們在去醫院檢查糖化血紅蛋白比值的時候需要注意不要口服維生素C和E以及喝酒,否則都會對糖化血蛋白比值的測定造成影響。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到一起的產物。它一般代表近三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血紅蛋白的平均壽命是3個月)。

正常情況下,健康人空腹血糖3.9~6.1毫摩爾每升,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是4~6%,可以近似的認為,這兩個指標在數值上是相等的。

那為什麼糖化血紅蛋白比空腹血糖高了呢?什麼情況下,會出現糖化血紅蛋白比空腹血糖高的現象呢?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某個人,原來他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都正常,可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他發現空腹血糖正常沒變,而餐後血糖升高了,到了11點多。餐後血糖11點多,這是要診斷糖尿病的。所以,這時候,他實際上是患了糖尿病。如果這時候再測個糖化血紅蛋白,肯定就比正常值增高了。這樣,空腹血糖沒變,還是那個正常值,但因為近階段餐後血糖都比較高,所以,他的糖化紅蛋白也是增高的,超過了正常值6%。

您看,這種情況下,糖化血紅蛋白就比空腹血糖值增高了。這主要是因為餐後血糖高了一個時間段,而不是隻增高了一次。是餐後血糖在一段時間內的增高,使糖化血紅蛋白這個值提升了的緣故。

還有,在控制糖尿病的過程中,如果這個患者空腹8.5,餐後15,糖化6.9%左右的話,那經過治療一段時間以後,病情會好轉,血糖會下降。假設治療了三五天以後,空腹血糖降到了6,餐後10左右,那這時再查糖化血紅蛋白,它會跟原來相差無幾或稍微低一些(畢竟血糖下降才有幾天的時間),它仍然要比空腹血糖6要高。這種情況,也是糖化血紅蛋白要比空腹高的情況。

總之,空腹血糖或者餐後血糖,它代表的都是一個點的血糖值,就是當下測的這個時間點的血糖值。而糖化血紅蛋白,它代表的是近三個月這一個時間段的血糖情況。

我們再舉這樣的一個例子,可能就更容易理解了。

比如高中學習吧,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好,且成績穩定,這三年高中,每次考試他總是前幾名,連續3年。我們用一個指標:平均分來表示,他這個平均分就會很高。
另一個學生卻成績變化非常大,這次考了個前三名,結果下一次又考了個30名,上下非常不穩定。這樣,我們在比較他們的學習成績時,往往就不能憑一次的學習好壞來判斷,而是要看這三年他們的綜合表現,看他們這三年的平均分如何。
空腹血糖,就有點類似於某一次的考試成績,而糖化血紅蛋白,就有點類似於這三年高中學習的平均成績。只不過,糖化血紅蛋白它代表的時間段是三個月,近三個月血糖的控制水平而已。

糖化血紅蛋白,代表的是近三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偶爾一次血糖升高了,並不會導致糖化血紅蛋白也跟著升高;偶爾一次血糖降低了,也不會導致糖化血紅蛋白跟著降低。只有這一個時間段,血糖都升高時,糖化血紅蛋白才跟著升;這一個階段血糖都降低時,糖化血紅蛋白才跟著降低。如果血糖高一次,低一次,那糖化血紅蛋白可能還跟原來差不多。
所以,糖化血紅蛋白對血糖的這種即刻變化、即時變化是反映不出來的。血糖突然高上去一次,糖化還是原來的水平;血糖突然降到了低血糖的數值,糖化血紅蛋白也不能反映出來。

我突然又想起一個不知是否恰當的比喻:空腹血糖、餐後血糖這一類,就像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機敏、靈活、富有朝氣,喜歡“上躥下跳”地“折騰”;而糖化血紅蛋白,就像一位穩重、閱歷豐富的智者、老者,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殷殷期盼話健康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糖化血紅蛋白代表了什麼?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液中血紅蛋白與糖的結合產物,形成過程具有緩慢、持續、不可逆的特點。

糖化血紅蛋白的臨床意義主要是:有效反應糖尿病患者在過去1-2個月內血糖控制的情況,與患者的飲食、抽血時間及注射胰島素等因素無關,所以糖化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標準,是診斷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在糖尿病治療的過程中,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對血糖的情況進行總的評價,而且能發現治療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指導臨床方案的調整。

為什麼糖化會比空腹血糖高呢?


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4%-6%,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9~6.1mmol/L,其實跟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值是差不多的。

如果您的糖化血紅蛋白值比空腹血糖高,一旦超過6%說明血糖控制欠佳,需要進一步監測空腹血糖和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情況,同時調整降糖藥物及胰島素的治療,若糖化大於7%則易發生慢性併發症。

通俗點說,血糖是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的,所以測得的空腹血糖或餐後血糖會有變化,但糖化血紅蛋白值是相對穩定的,可以看出一段時間的血糖控制情況。

純手打,碼字不易。若您贊同文中觀點,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留言或邀請“三諾講糖”回答!


三諾講糖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對糖尿病人來說,血糖控制的好不好,通常會用兩種方式做評判,一是經常測量空腹血糖與餐後2小時血糖,二是定期檢測糖化血紅蛋白,而糖化血紅蛋白代表的是一段時間內血糖的平均水平,要求的標準是小於6.5%。

既然如此,為啥還同時要求空腹血糖也要達標,還不應超過6.1mmol/L,平均血糖有要求了,對平常的相對最低血糖還要做要求,而且比6.5還低,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常走進的誤區,是將兩個概念相混淆而導致的結果,事實上:

更平常檢測的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一個濃度概念,用mmol/L為表示單位;而糖化血紅蛋白是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葡萄結合的比例,比如說你身體裡有100個紅細胞,其中有6個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葡萄結合在一起了,結合率就是6%,而這種結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一旦結合了就不會分離,直到紅細胞死亡,而紅細胞的壽命大約是120天。

人體中紅細胞的數目數以億萬計,血糖中的葡萄糖總量不足以與所有的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只會有部分結合,結合率相對就高一點,但當血糖較低時,已經結合了葡萄糖的紅細胞仍然存在,所以不會對糖化血紅蛋白的比率產生影響。

由此可見,二者其實是沒有可比性的,只有兩者結合在一起才有意義,才可對血糖控制效果做較全面的評價,對日常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最理想的控制目標是:

  • 空腹血糖小於6.1mmol/L

  • 餐後2小時小於7.8mmol/L

  • 糖化血紅蛋白小於6.5%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營養師小糖來為大家解答。

糖化血紅蛋白,英文代號為HbA1c,它是評估血糖控制情況的一項金標準,能夠比較可靠地反映出近三個月的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跟我們平時測的血糖主要區別就在於,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階段性的血糖控制情況,而平時測得反映的是即時性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值,也能夠反映出患者患上併發症的風險性,當糖化值高於8.5%認為併發症風險很高。一般要求糖友們把糖化控制在7%以內,能控制住6.5%以內更好。

如果大家真的要把糖化值和血糖值進行對比的話,它們之間的確有一個可以參考的換算關係,如下表所示,當糖化值高於7%的時候,平均價血糖在8.1-12.1毫摩/升之間,這意味著血糖控制不太好,需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對應表

糖友們如果測得糖化值偏高,應及時跟醫生溝通確定病情。當然,糖化值也不是100%準確的,因為它跟如鐮狀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等貧血性疾病,還有某些藥物或補劑的過量使用,如水楊酸鹽、維生素C和維生素E、抗病毒藥物等,以及妊娠等因素都有關。一般建議,糖尿病人每3個月查一次糖化水平,血糖控制較好的也可以每半年查一次。

只有當平時測的血糖和糖化值都在達標範圍內時,您的血糖才是真正控制達標的~

希望小糖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糖尿病百科知識歡迎關注我們!


糖人健康網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形成。其在人體中主要有三種形式存在,GHbA1a、GHbA1b和GHbA1c。GHbA1c最為重要,佔正常人血紅蛋白總量的4-6%。1969年首次發現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化血紅蛋白濃度與血糖濃度呈正比。也就是說患者的血糖越高,血糖化血紅蛋白濃度就越高。

血糖化血紅蛋白濃度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近3月平均血糖濃度。2010年美國糖尿病協會將糖化血紅蛋白大於等於6.5%定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我國的標準應隨著年齡的增加略有不同。監測血糖僅能反映一過性血糖變化,不能客觀反映糖尿病病情控制情況。

空腹血糖濃度很高時,餐後血糖不易控制。同時控制空腹及餐後血糖才能使糖化血紅蛋白<6.5%。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慢性血糖濃度的穩定指標,不僅能用於診斷、檢測病情和療效觀察,還能預測慢性併發症。


Dr上醫治未病


糖化血紅蛋白主要是葡萄糖和三種血紅蛋白之一的血紅蛋白A 發生反應的產物。

這個反應的過程連續而緩慢,一旦糖化血紅蛋白生成,一般不會在分開,不會暫時出現血糖升高的干擾和影響,所以糖化血紅蛋白是在血糖波動較大的時候有相當高診斷價值。



一般情況之下,高血糖持續的時間越長,血糖濃度越高,糖化血紅蛋白的產生越多,那糖化血紅蛋白代表什麼?

1、篩查糖尿病,只能預測糖尿病,排除糖尿病,但就是不能確診糖尿病,確診糖尿病需要依靠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狀+靜脈血糖。

2、判斷和評價糖尿病控制得好不好,糖化血紅蛋白越高,提示最近2~3個月血糖控制得不好,也就是糖尿病病情控制得不好,而且糖化血紅蛋白越高,糖尿病也就越嚴重。



3、可以和創傷等嚴重打擊導致血糖升高區別開來,應激導致血糖升高糖化血紅蛋白不會升高,在大部分情況下,應激引起血糖升高,在應激去除之後,血糖會逐漸恢復正常。而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是升高的。

4、預測血管的併發症,主要是因為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很好的和氧氣結合,長期如此會導致組織器官缺氧而發生血管併發症,糖化血紅蛋白越高則提示血管併發症越嚴重,預後越嚴重。


佳園道


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最近三個月的血糖綜合情況,沒個年齡段的值要求的略有不同,一型和二型的要求也略有不同,一型糖尿病一般是兒童,為了避免經常性的低血糖造成的危害所以要求的寬鬆一些,糖化在3.9到7.5以內都可以,注意這是糖化血紅蛋白的值,不是血糖值。而成年人和孕婦要求的相對嚴格一些,成年人的日子還比較長,又有控制能力為了避免過早的產生併發症,孕婦妊娠型糖尿病控制的嚴格是因為怕嬰兒畸形或者嬰兒成為巨大嬰兒。所以根據你的提問糖化血紅蛋白值比空腹血糖高這也是正常的,嚴格意義來說他倆沒有對比性,空腹血糖也是隨時變化的不是穩定的,但是積極控制好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肯定是會有一個好的糖化血紅蛋白值。


熱心觀眾19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