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鏡謀殺案》:若一個女人死了,那麼最大的嫌犯就是她丈夫

《破鏡謀殺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部偵探小說,偵探是馬普爾小姐,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太太。

《破鏡謀殺案》:若一個女人死了,那麼最大的嫌犯就是她丈夫

馬普爾小姐年紀一大把了,也許正是因為年紀大了才具有看透世事的的智慧,關於謀殺案,她有一條準則掛在嘴邊:

兇手總是最明顯的那個人。——馬普爾小姐

讀偵探小說,人總是有個直覺說某個人是兇手,但一旦運用理智去推演,又覺得不像進而否定自己的第一判斷,可是讀到最後往往會發現兇手還是自己最開始懷疑的那個人……

《破鏡謀殺案》:若一個女人死了,那麼最大的嫌犯就是她丈夫

為什麼會這樣呢?個人揣測其原因大致如下:當一個人想去害另外一個人的時候,除非他是想著玉石俱焚,否則他肯定要給自己留條後路,這樣的話他一方面要了解被害者的生活習慣以便於作案,另一方面又要製造不在場證明或者掩飾作案動機。所以當一件有預謀的兇殺案發生時,讀者的第一反應就是兇手是被害者的身邊人,但如果這個身邊人夠機智可以將作案動機掩飾地很完美的話,讀者一時之間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把罪名安插到他頭上。矛盾的產生使得讀者不得不重新尋找新的作案人,而這個時候真正的作案人往往脫離了讀者的視線。

(兇殺案發生以後)人們通常都會最先懷疑妻子或丈夫,而真兇往往就是妻子或丈夫……毫無疑問,在很多情況下,丈夫們確實都想要除掉妻子。儘管有時,他們只是想想罷了,不會真的去做。——馬普爾小姐
《破鏡謀殺案》:若一個女人死了,那麼最大的嫌犯就是她丈夫

這個邏輯我個人是有點不太理解的,什麼叫做“在很多情況下,丈夫們確實都想要除掉妻子”?或許是因為馬普爾小姐破的案大多如此?這裡先不糾結這個,說《破鏡謀殺案》。

《破鏡謀殺案》:若一個女人死了,那麼最大的嫌犯就是她丈夫

《破鏡謀殺案》裡的第一位死者是位女性,她是在參加宴會的時候被人下毒死掉的,她有老公,於是她老公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但經過調查發現,被害人喝那杯毒酒完全是出於偶然,她本來要喝的那杯酒被意外撞灑了,是女主人把自己的酒讓給她喝的。

順理成章的,人們認為是有人要害女主人,於是女主人的老公又成了嫌疑人。經過一番排查,被害人的老公和女主人的老公作案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那麼誰才是兇手呢?

《破鏡謀殺案》:若一個女人死了,那麼最大的嫌犯就是她丈夫

在這個案子裡,阿加莎·克里斯蒂算是放了丈夫一馬,她沒有安排丈夫作為兇手……相反的,這兩個丈夫倒是溫柔體貼,而兩個女人反倒一點不讓人省心。被害人是位熱衷於好心辦壞事的主,她總想著幫別人的忙卻總是無法及時領會別人的感受,當馬普爾小姐第一次跟她打交道的時候就預感到她會吃這方面的虧。而宴會的女主人是個神經質的女人,她是位明星,有過五次婚姻,每一次都好景不長,一直想有個自己的孩子卻難以圓夢,好不容易懷了一次孕,結果又生下個低能兒。

當人們將重點轉移到女主人身上時,發現她的確得罪了一批人,首先女主人長期在影視圈混,自覺不自覺就得罪了一批人,然後她的其中一次婚姻是橫刀奪愛,逼那個男人跟自己的原配離了婚,那原配曾揚言不會放過她,另外多年前她還領養過三個孩子,但懷孕後就將孩子們拋棄了,現在孩子們長大以後也可能心懷怨懟。當警察們將注意力轉移到這個方向後,他們發現這是一個無底洞,但馬普爾小姐告訴他們:兇手總是最明顯的那個人。

讀後感:其實這部小說的結局於我來講,並沒有太多驚豔之處,甚至有點草率,感覺還沒交代完整就已經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