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序 言

翟永華,山東東明人。中國書協會員,山東省書協理事,菏澤市書協常務副主席。他躬耕書壇數十載,諸體皆涉,尤擅鍾繇體楷書。在其臨帖、習書、創作和與師友、親朋的交往中,積累了大量“我親身經歷的故事”。這些故事行諸文字,無論大家的高風,還是親友的互動,均以細節呈現。通過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舉動,一個場景的描述,真實地再現了其時的狀貌。生動,形象,傳神,入目,入心,入腦,或莞爾,或動容,或悠思,給人身臨其境、味之不盡的感覺。今擷取部分“故事”,以饗讀者。


書法之道

1997年初秋的一個下午,經朋友引薦,我拜訪了山東大學教授蔣維崧先生。蔣先生是國內著名文化學者、金石大家,在書法篆刻領域享有較高聲譽。那天,先生面帶微笑,和藹慈祥,先和我聊了一些家長話,然後詢問了我學書法的經歷。我一一作了回答,並拿出一些臨帖和習作請他指點,先生認真看後,連聲說“路子正、氣息好”。之後又指出不足。片刻後,先生語重心長地說:“真正的書法不是寫出來的,而是養出來的。現在不少學書法的人,開始進步比較快,到了一定階段不進步了,什麼原因?我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是品質,二是修養。二者不兼備,就很難有突破。”蔣先生的這段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一直鞭策著我、鼓勵著我……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蔣維崧先生

筆到力到

2012年3月31日,“回家看看——劉守安教授書法展”在菏澤市博物館舉行,全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應邀出席了展覽開幕式。活動結束後,歐陽先生在市政協劉勇主席的陪同下到下榻酒店。剛一落座,歐陽先生就打趣地說:“先完成任務吧。”說完他走到書案前,脫去外套,把毛筆放在清水裡,將四尺宣紙裁成兩條,然後飽蘸墨汁,聚神靜氣,開始下筆,他行筆緩慢,能清楚地聽到殺紙的聲音。幾分鐘後,“中國牡丹之都”六個大字映入大家的眼前。他稍加審視,便落款蓋印。然後又謙遜地問周圍的人:“還可以吧?”大家給以熱烈的掌聲。這次有幸零距離觀看歐陽先生寫字,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落筆調鋒、中側互用,筆到力到、墨逸神飛。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歐陽中石先生(右一)

貴在啟示

上世紀90年代,我先後五次到沈鵬先生家裡拜訪、請教書法,那時他住在東單東堂子衚衕57號人民美術出版社家屬院內。沈先生清瘦儒雅,平易近人,每次去他家裡,都先聊會家常,讓我很快消除了拘束感。隨後我打開習作請他指點,他看得很仔細、很認真,提意見時話不多卻簡潔精準、切中要害,讓我受益良多。記得有一次看完作品,他說了這樣一段話:“看一部電影,或讀一本書、聽一場講座,內容不可能全都記住,但能記住觸動你的一句話或一個故事,並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就足夠了。”二十多年過去了,這段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沈鵬先生

濃墨為宜

2000年初春,我在中國美院研修期間,教學部搞了一次學生作品大賽。經過幾天的精心準備,我創作了內容為曾鞏《墨池記》的六尺條幅。一週後,聽同學說這件作品獲得一等獎,聞後我既喜且疑。不久中國美院首屆學生書法作品大賽展揭曉,證實了這一事實。開幕式上,章祖安、吳小華、王冬齡、白砥、張愛國諸位老師一一列坐,可謂群賢畢至。參觀展覽中,他們來到我的作品面前駐足品評,我趁機請老師批評指正。章先生看看我,微笑著說:“是你小子呀,這件作品是唯一的全票通過。鍾繇、二王、王寵的影子都有,還有點隸意和行書的味道。”他浙江味兒的普通話語音很重,但我聽得明白。

讚揚讓我愉快,但我還是堅持請先生提意見。章先生略一思索:“寫楷書以濃墨為宜,淡墨傷神。”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章祖安先生

忠言逆耳利於行

在書法藝術的追求中,能遇到明師是一生的榮幸。鄭州的毛秉乾先生就是帶我走向書法之路的恩師之一。

毛先生是河南省老一輩書法家,功力深厚,學識淵博,眼光高遠,誨人不倦。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拜毛先生為師,定期拿習作請他指點。當時我臨的是柳體,一開始他給予不少鼓勵和指導,我進步很快。直到1985年我都是拿柳體作品請他看,有次毛先生不高興地說:“柳體不要再寫了,改一個你喜歡的其他書體。”一開始我對先生的話不理解,總想著把柳體寫像再改書體。於是我又一次拿著柳體作品去他那裡,先生嚴厲地說:“一種書體臨像七八分就夠了,以後你再拿柳體別來見我。”這次訓斥讓我幡然醒悟。回來後,按照先生的建議我改寫魏碑和魏晉小楷,果然有柳岸花明的感覺。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如不是先生的嚴厲批評,我可能會走不少彎路……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與毛秉乾先生(右)

作品貴在品

2007年春天,我在中國書法院學習期間,石開先生為我們講授書法欣賞課。講課時石先生操著閩南口音,幽默詼諧,喜歡用生動的例子解讀深奧的道理。記得有次他談到什麼是好作品時說:作品貴在品,就像品人一樣:一看五官端正,這是形式美;二看穩重大方,這是有內涵;再一看聰穎智慧,這是有才華。經得起品的人才可交,同樣,越品越有味的書法才是好作品。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與石開先生(右)

難忘的一件事

1980年前後,我在東明縣焦園公社工作,那時我酷愛書法,工作之餘經常在辦公室練字。時任東明縣縣長溫新月先生得知後,很感興趣。記得有一次他還專門到我辦公室看我寫字,並鼓勵了一番。更讓我難忘的是,1981年春天,溫新月先生到焦園公社,忙完公務後又來到我辦公室,送給我一本泰山旅遊宣傳冊頁,上面印有不少泰山石刻書法作品,其中“五嶽獨尊”幾個大字印象深刻。我非常感動,還沒等我說感謝,溫新月先生就說:“上面有不少書法作品,對你可能有幫助,送給你吧。”

那時書法學習資料匱乏,得到這本冊頁後,我如獲至寶,反覆臨摹,書法上有了不少進步。每每想起這件事,就如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久久不能平息……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與溫新月先生(左)

這是我的心裡話

2013年的夏天,菏澤日報要為我發一個專版。經與報社編輯商討,決定採用“翟永華書法大家談”的形式推出,邀請六位書法名家分別為我撰寫一段文字。於是我首先找到了謝孔賓先生,當我把情況告訴謝先生後,他欣然應許。幾天後,謝先生將文稿寫好。其中有一段:“永華是當今青年書壇新秀,他常來我處討論書法問題,表現得平和坦誠,不疏不狂,見解高遠,使我倍受感動和敬佩。”還有一段是這麼寫的:“永華自幼習鍾繇、二王楷書,功力極深,常出新意,特別是中小楷書更是神韻燦然,動人心魄。”我看到文稿後十分激動,就問謝先生這樣對我評價是不是太高了。謝先生笑了笑說:“這是我的心裡話!”

謝先生閱歷豐富,為人正直,勤於耕耘,知識淵博,誨人不倦,他的這些優良品質和作風將會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與謝孔賓先生(左)

一諾千金

2015年初,東明縣策劃了“莊子故里翰墨香——中國書法之鄉東明縣書法展”,需要出版一本作品集。經編委會討論研究,擬請東明籍全國著名學者、書法家劉守安先生題寫展名和序言。3月14日,我為此事專程到北京拜訪了劉先生。劉先生是中國傳媒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工作繁忙,各地的約稿很多。當我說明來由後,他提出:“展名沒問題,序言就別寫了,答覆別人兩年多的文稿還在排著隊呢。”我笑著說:“我可是帶著任務來的,版面都給你留好了!”劉先生的夫人王甦英老師在一旁也說:“永華專門為這事來的,一定得當成個事。”劉先生笑著問道:“最遲什麼時間交稿?”我說:“按照出版社的意見,3月20日必須定稿付印。”他隨即翻開臺歷標註下來。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與劉守安先生(右)

第二天一早,我從北京趕往鄭州,再次審閱書稿。截止3月18日作品集的內容基本定稿,只差劉先生的序言了。給他發了兩次信息,一直到3月19日晚上也沒有回覆,我心裡有些著急。次日凌晨,我在半睡半醒中被短信鈴聲驚醒,一看是劉先生髮來的短信“序言已發郵箱,請收悉。”時間是4點8分。看到短信,非常感動,馬上回了一條信息“內容收悉,此時發來信息想必還沒休息,十分感謝!”

這個不怨你

2008年秋天,我在北京國家畫院學習期間,一天下午2時許,趙存昌兄打來電話說:“我正在北京出差,想去拜訪你的老師鄧嘉德先生,你預約一下?”放下電話,我就和鄧先生聯繫。他正好在國家畫院工作室。存昌兄正從東四環出發,計劃四點前能到國家畫院,所以我和鄧先生約的時間是下午四點。

結果存昌兄因為走錯路線直到五點半才到國家畫院,他感覺有些失禮,見到鄧先生時歉意地說:“因為不熟悉,走錯路了。”鄧先生風趣地說:“這個不怨你,如果國家畫院放在天安門廣場,就走不錯路了。”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與鄧嘉德先生(左)


讓人總想多看幾眼

2018年10月20日,中國書畫三十家巡展菏澤暨翟永華藝術研討會在曹州藝術館舉行。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分別對我的書法藝術進行了解讀。大家的發言長短不一,內容豐富,不乏真知灼見。接近尾聲時,唐山畫院院長左德福老師作了簡短髮言:“各位同道對翟老師的作品都做了很好的評價,我完全贊同。在此我只想說一句讓我感受最深的話:看翟老師的作品,猶如見到一位優雅的少婦,讓人總是想多看幾眼”。話音剛落,大家鬨堂大笑,繼而報以熱烈掌聲。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左德福先生(左二)在研討會上發言

著作等身的背後

2013年初秋的一天,我吃早飯後剛到工作室,就聽到急促的敲門聲。開門一看,原來是多日不見的好友康徵。康徵兄是國內著名的美術評論家、花鳥畫家,常年定居北京。我驚奇地問道:什麼風把你給吹來了,怎麼連個招呼也不打?他沒有回答,只是眯著眼乾笑。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與康徵先生(右)

他坐下後才慢慢悠悠地說:憑直覺過來的,想給你一個驚喜。與康徵兄相識多年,知道他是一位性情中人,喜歡獨來獨往、不拘小節,但做事認真執著。他說:今天沒有別的事,就是想和你聊天。我隨即答道:樂意奉陪。於是,我們煮好一壺茶,關閉手機,開始聊生活、聊書法、聊歷史,聊人生……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午,我們要了外賣吃完後繼續聊。越聊越興奮,不覺已到黃昏。這時,夫人送來幾個小菜,我們打開一瓶老酒,繼續暢談。接近子夜,我建議他到賓館休息。康徵兄表現出意猶未盡的樣子,說哪也不去,就在你工作室休息。我說,這裡又沒有床,怎麼能休息呢。康徵兄往沙發上一坐說:我就喜歡這種感覺。

我瞭解康徵兄的性格,只好說:“主隨客便吧!”第二天一早,我到工作室時,他正在電腦旁聚精會神地敲鍵盤。知道我到後,頭也不抬,嘴裡說著:“快了,快了。”一會兒,他打印出一沓厚厚的文稿,遞給我說:這就是我們聊了一天的成果。翻看著這沓文稿,我暗自驚歎:康徵兄在美術評論方面造詣頗深、著作等身,通過這件事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一碗胡辣湯

2013年初夏的一個早上,一陣手機鈴聲把我從夢中驚醒,一看是李雪晴弟打來的。五點剛過,這麼早打電話一定是有什麼不一般的事情,我猜想著……果然,一陣沙啞的聲音傳來:“永華兄,你近期給我講的故事以及對你的評論文章已寫好,你快過來看看吧!我就在工作室。”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與李雪晴先生(右)

與雪晴弟相識數年,他學識淵博,愛僧分明,為人仗義,做事執著,偶爾會在無意間給人以驚喜。我放下手機,洗刷完畢直奔而去,看到他正喝著茶水,神情有些疲倦,桌子上放著一摞剛打印出來的稿紙,有十多頁,題目是《踏天磨刀割紫雲》。我問他:“一夜沒睡吧?”他點點頭招呼我坐下說:“昨晚送走客人已十二點多了,毫無倦意,你講的故事一直在我腦海裡轉,我感覺是寫出來的時候了,於是我泡了一杯濃茶,開始了這篇文章的寫作,寫的時候很有激情也很投入。直到凌晨四點多才定稿,輕鬆了許多,也了了我的一樁心事!”他緩緩的口氣中帶著愉悅。我很是感動,感動他的真誠,感動他的執著,更感動他的敬業精神……這時我打趣道:“怎麼向你表示感謝?”他幽默地說:“請我喝碗胡辣湯吧!”

看望恩師

2016年2月19日,我和菏澤日報副總編趙統斌、《菏澤文化》主編肖若然等一行去東明縣看望了96歲的老書法家李溫良先生。李先生是我的恩師,他在東明縣書法界具有承前啟後的地位,學識淵博,德高望重,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書法人才。那天他紅光滿面,精神矍鑠,看到我們的到來十分高興。我指著統斌兄問:“您還認識他嗎?”李先生打量了一下說:“你是報社的記者,二十年前還採訪過我。”然後略一思索又說:“你叫趙統斌,菏澤的大作家!” 沒想到李先生的記憶力這麼好,招呼我們坐下後他又談起了不少往事。興奮之餘李先生提出要為大家唱一段大平調。只見他輕輕地拍著桌子一字一頓地唱了起來,聲音洪亮,底氣十足,完全不像一位鮐背之年的老人。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與李溫良先生(中)

今天才見到真人

2016年3月8日上午,與沿華兄、慶義兄在鄭州參觀河南硯文化館。進門的東側,懸掛著我書寫的四條屏作品,內容是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寫的一篇關於硯文化的散文《聚硯齋記》。

剛一進門,沿華兄驚奇地說:“翟老師,這是您寫的四條屏。”打量許久,忽然想起去年初春在北京時聖道文化董事長高炎先生邀請我書寫這篇文章的情景……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在河南硯文化館

這時,一位女工作人員聽到我們的交流,走了過來,以驚喜的目光看著我說:“您就是翟永華老師?”

我微笑著說:“不像呀?”

“像像,這裡參觀的人很多,總是站在您的作品面前評論一番,大家都很喜歡您的這種風格,今天才見到真人。”

我隨後答一句:“能讓大家喜歡,很榮幸!”說完在場的人都鼓起了掌聲。

何不多相聚

2015年1月25日,小妹從深圳到北京出差,特意回家看看。兄妹五人相聚於我工作室,手足之情難以言表,敘舊中留影存念。忽然想起小時候我們也曾照過一次合影。這張照片放在何處我一時想不起來,但感覺應該在老相冊裡,於是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終於找到了這張照片,我如獲至寶。看著這兩張照片,我思緒萬千——40年彈指一揮間……平時兄妹工作都比較忙,真正的聚齊還是在八年前的秋天。人生在歷史的長河中是短暫的,也是彌足珍貴的,我們平時何不放下瑣事,換來時間與親人多相聚!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一花一世界,一事一乾坤

讀永華兄《我親身經歷的故事》,這數十篇的文字,首先使我想到了《世說新語》,記述魏晉名士的那些言行情狀軼事遺聞。我喜雜書,喜歡這雜書的不端架子不裝高深,喜歡這些文字的活泛、立體、風趣、現場感。把這些拿來對標永華兄的《親身經歷的故事》,無不妙合無垠。永華兄的這些故事,是他幾十年學書經歷中的朵朵浪花,構成了他的半部成長史。

這裡面有一則關於魏啟後先生的故事,讀來感受頗深:“他鋪紙為我書寫了‘翟永華書法展’六個大字。寫完後,看到魏先生興致正濃,我又斗膽請先生題寫‘勤奮’二字作為對我的鼓勵。魏先生面帶笑容而又嚴肅地說:‘我讓你勤奮你就勤奮了?我可沒有那麼大的本事。我給你寫幅字,你如果能從中發現美,不讓你勤奮我也當不了家。’說完提筆書寫:‘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永華先生正腕。啟後。’那獨特的造型、多變的筆法、和諧的佈局,讓我大開眼界,驚歎不已。”

美是人追求藝術前行的動力,她召喚一代代的傾慕者,朝於斯暮於斯,痛於斯樂於斯;為一睹美之芳容,多少人形銷骨立,多少人磨墨成冢,通過永華兄的這個故事,你就會感到魏先生高揚的美是動力學,是人人為之追求的魅力所在。

永華兄的這些故事,借傳主之器,盛書法之魂,在娓娓敘述中,見世情,見警策。既有妙趣橫生,更有書家風骨,直擊藝術時弊。

永華兄的書法,蕭散,有魏晉風神,而他的這些故事,也直追魏晉時候的《世說》,《世說》裡有羲之獻之故事,那些故事千百年後,讀之,那些書家的聲口音容彷彿目前;永華兄的文字,也如《世說》,我以為名之為《藝林世說》也無不可。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散文家、詩人,教授 耿立

翟永華作品欣賞


△翟永華書法作品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翟永華書法作品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翟永華書法作品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翟永華書法作品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翟永華書法作品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翟永華書法作品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翟永華書法作品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翟永華書法作品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翟永華書法作品


藝術人生|翟永華ㆍ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篇)




藝術簡歷

翟永華,1962年生於山東省東明縣。先後研修於中國美院、中國書法院。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楷書委員會委員,菏澤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菏澤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菏澤市政協委員,菏澤書法研究會副會長,菏澤新聞書畫院副院長,菏澤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曹州藝術館館長。作品先後入展第六、七、八屆全國展,第七屆中青展,首屆、二屆扇面展,第二屆正書展,第四屆新人展,首屆全國書法百家精品展,首屆中國蘭亭獎書法展,首屆青年展,第三、五屆楹聯展,第二屆流行書風、流行印風展等二十餘次國家級展覽。2012年被評選為全國當代3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書法家。2016年在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舉辦“傳承與經典系列——翟永華書法展”。2017年應邀參加中國當代書畫30家全國巡展。2019年5月應邀參加在北京保利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時尚經典·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