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隸書如何免俗?中書協教授給方法

特約評改人:何昌貴

中國書協第六屆理事、

隸書委員會委員

寫隸書如何免俗?中書協教授給方法

丁震 隸書世有條幅

規格 138cm×35cm


丁震作品評語:

這件作品比較完整,章法基本合理,排列整齊,首尾一致,作者比較認真。隸書屬於正書,要求橫有行、豎成列,左右間距要近一些,上下距離略寬一些,這件作品基本符合這一要求。

不足之處在於:一是用筆弱,一是格調俗。

用筆的問題,是點畫沒有彈性,缺少節奏感,萎靡不振,乏力無神。點畫形態、開合關係、筆畫承接等都不在合理狀態,且有許多結字上的硬傷。

寫隸書如何免俗?中書協教授給方法

何昌貴示範作品

節臨《張景碑》中堂

規格 60cm×35cm

關於俗的成分,就是說總體格調不高,缺乏古意,個人的東西太多,古人的東西少,其原因是臨帖不到位,或者說根本沒有很好地臨過漢碑及其他碑帖,看不到清晰的師承。古人的精華沒有學,或者說根本沒學古人,何談創作?這是俗的主要原因。

建議作者選漢隸《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景碑》其中之一認真臨習,搞清點畫的狀態、結字規律,經過一段時間的臨習或請教行家指導方可入帖。如果還是這樣寫下去,在門外轉悠,反反覆覆重複錯誤,就不好辦了。

經典解讀

臨習《張景碑》之我見

■何昌貴

漢代將隸書推向極至,所以後人學習隸書必選漢隸,師承漢隸。《張景碑》(如圖)屬漢隸中的珍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被譽為上承古篆下開楷則的代表性作品。從其結字形體上看,類似《乙瑛碑》之規整,但又不是《乙瑛碑》那樣厚重;用筆類似《曹全碑》之飄逸,但又不似《曹全碑》那樣秀勁。《張景碑》有其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用筆方中帶圓,圓中有方,筆勢疏朗從容,體勢勻稱嚴謹,典雅端莊,秀麗多姿。在秀麗中有一種嚴正平和而舒展的風致,顯得落落大方。

寫隸書如何免俗?中書協教授給方法


《張景碑》拓片(局部)

我們在臨習時首先把握好此碑的氣息,一是高古,二是平正,三是趣味。所謂高古,就是橫平豎直,樸實無華,勿用什麼所謂“魚鱗法”往前蹭筆,故弄玄虛。本來很簡單一筆到位的筆畫,有的人非要在那裡左蹭右擰,將一個點畫弄得很累、很髒。當然,寫好一筆也不是那麼簡直,落筆不是沒有法則的,而是要科學地掌握筆法。所謂平正,就是整齊劃一,排列對稱,點畫平和,不激不厲,結字內部點畫均勻,開合適度。所謂趣味,就是用筆之技法,或者說是筆法,不是直白的點畫,而是需要點畫形成時注重筆鋒的變化,如託、攪、側鋒中鋒並用的手段。這些需要作者在臨習時自行體會,逐步總結經驗,找到入門的金鑰匙。《張景碑》非常適合初學者作為入門的範本。初學隸書宜先平正,勿求險絕。所謂險絕在某些人筆下形成了狂怪,故意把字寫成支離破碎的樣子或故意安排結構,失之自然,這是不可取的。我意還是先入帖,將字形結構臨像,熟練後再慢慢求其變化,這是正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