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芝麻上市,收購價8塊1斤,還供不應求,農民為啥說明年就不種了?


芝麻是一種油料作物,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營養成分非常豐富,被稱為“八谷之冠子”,價格相比其它農作物也不低,但是農民們卻不願意種芝麻,原因何在?

我家磨香油幾十年,為了把控香油質量,都是自己種芝麻,非常瞭解芝麻的情況,有時畝產幾十斤也是常有的事情,下面簡單說一下。


一,產量太低

芝麻產量很低,畝產一般一百斤左右,最多三百斤,最少可以顆粒無收。市場價按每斤十元,風調雨順的話,三百斤也不足一千元,如果趕上自然災害收成減少,那這一季莊稼都等於白種了,所以農民不想冒險去種。


二,種植困難

芝麻的生長環境很苛刻,太乾太溼都不行,如果天氣大旱可以澆水,但是如果陰雨連綿就沒有辦法了,只能靠天收成了。今年我們老家大旱,地裡芝麻老父親一個暑假澆了好幾次,胳膊都曬的黑黝黝的,這樣精心呵護,每畝地才收了二百斤,真的是不夠功夫錢。

三,採收困難

芝麻收款不同於玉米黃豆,完全依賴人工,需要有經驗的老農,天天觀察,把握成熟的時間,及時收割。太早,芝麻沒有熟透都是篦婢子,不出油;太晚,芝麻都咧開口落到地裡可惜。年輕人沒那個經驗,也沒有耐心。



除了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人乾點其它活,都比種1地強,何況是不高產的芝麻,所以現在人們都不願意種芝麻了。


劉箮的村莊


芝麻一般畝產200斤,種一畝田芝麻毛收入1600元,除去機耕費用80元,混合肥和尿素100元,兩次治蟲農藥費30元,人工收割後,再一小把一小把的把芝麻秸稈捆紮起來,等曬乾後再人工打場,很費時間的,如果遇到持續幾天的陰雨天,收割後的芝麻在秸稈上有可能發芽,或黴爛。種芝麻是很辛苦的,從播種到收割,再到成品芝麻,一切都需要人工完成。芝麻油雖然好吃,所以種芝麻的人不多。


鄉村老農有話說


種芝麻產量低,一畝地產100斤就算比較好的了,尤其是今年乾旱芝麻產量更低了。芝麻容易發病,長勢靠天氣。還有一點就是收割芝麻比較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