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大雲寺古鐘造型古樸優美,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很高,舊稱“大雲晚鐘”,為武威八景之一。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大雲寺位於城東北隅,大雲寺,原名宏藏寺,為前涼昇平七年(363)張天錫所建造。據唐景雲二年(771年)《重修大雲寺古剎功德碑》載:“大雲寺者,晉前涼牧張天錫昇平之年所置也。西夏時改為皇家寺院護國寺。因則天大聖皇妃臨朝之日,創諸州各置大雲經,遂改號為天賜庵”。天賜庵即大雲寺的崇號,意思是則天皇帝賜的。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蒙元時西藏薩迦派首領薩班涼州會盟後改為藏傳佛教寺院德英寺,以此為中心創建了藏傳佛教涼州四部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明代永樂皇帝賜建“清應禪寺”,大雲寺至此分為兩個寺院,東為大雲寺,西為清應寺。後經地震等原因破壞,僅保存原大雲寺建築古鐘樓一座。現大雲寺是由原古鐘樓與外遷而來的火神殿、春秋閣等古建築組成。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到了元朝末年,武威各寺廟遭到兵燹,大雲寺被毀,據明天啟二年(1622年)。《增修大雲寺碑記》載:“重為鼎新,愛復古跡。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始,其募主則日本沙門志滿也,未有記者。”沙門志滿是日本和尚,在明朝洪武十六年募化,主持重修了大雲寺。直到清代大雲寺仍然是香火不斷,興盛不衰。1927年大地震以及後來人為的破壞,寺院再次被毀,唯古鐘樓巋然獨存。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大雲寺古鐘樓建築在十米高的磚包臺基上,臺基呈四方形,面積約三百七十八平方米。古鐘樓四周有繞廊,重簷歇山頂,結構嚴謹,挺秀堅固,具有宋、元時期北方建築的風格。古鐘懸掛在二層樓上,據鐘樓現存的清乾隆二十五年《重修古鐘樓碑記》載:“涼鎮八景大雲曉鍾其一也,相傳創自前涼王張氏,史乖莫載,實據莫考,然細按其形之奇異,徐察其聲之宏亮,乾隆二十五年(1761)重修大雲寺碑記稱此鍾若銅、若鐵、若石、若金兼鑄其中,真神物也。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銅鐘周邊有四根紅色撐鍾立柱,上有兩幅對聯,其一為:若銅若鐵若金若石,警世警迷警夢警心;其二為:千餘年佛土莊嚴大雲寺,八百杵人心覺悟海潮音。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釋教乃稱為吉祥菩薩,感應如響,震之,則遠聞數十里,”鍾高二點四米,下口直徑一點四五米,厚約十釐米,下鑄六耳,口耳較直,鐘體有圖案三層:上層飾飛天,頭戴花冠,著巾,袒上身,下著裙,手託果盤;中層飾天王鬼族,三天王頭戴塔兒帽,身著盔甲,腳踏夜叉,旁立兩小鬼;下層兩格飾蟠螭,一格飾武士,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鐘體沒有銘文,故鑄造年代不詳,專家從鐘體造型和所飾圖案分析,認為是唐代銅鐘。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每逢農曆傳統節日,如正月十六、當地都有登臺擊鐘的習俗。在武威人民的心目中,大雲鍾已為神物,在農曆佳節登上鐘樓,敲擊大鐘,鐘聲轟鳴,響徹雲霄,以此來祈求風調雨順,保佑全家平安。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為了使大雲寺的鐘和樓得到妥善保存,又能使城區殘存的古建築得以保護,1981年由現武威文物部門遷來明正德元年創建的原火廟大殿一座;由現會館巷小學遷來清乾隆年間創建的原山西會館春秋閣及東西兩廊。與古鐘樓組成了今日大雲寺的規模,後又對古鐘樓進行了維修、翻新。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1993年3月,大雲寺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組建築結構嚴謹,高大古樸,經過重彩,更加宏偉壯觀,再現著大雲寺往日風貌,為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光彩。

圖片供稿/甘肅品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千年古鐘樓一一武威大雲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