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年輕人跳交誼舞的人越來越少,交誼舞廳也越來越少了?

Randall巴釐


年輕人跳交誼舞,NO!

都是中老年跳,好吧。

現在的工廠,公司都壓力山大,經常加班,996,年輕人忙了事業,忙家庭,還要充電。

每月房貸,車貸,子女教育,老人的贍養。

哪有時間跳交誼舞。

跳舞講究扭胯。

看下圖:

年輕的和年老的,哪個的胯,扭最活呢?

胯扭的真好。

右邊的那個第一,左邊的第二,中間的最次。



桔紅蘋果


在以前類似的問答中我曾回答過這樣的問題,今天在這裡再詳細講一下: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跳交誼舞的越來越少,交易舞廳也越來越少了,這種情況得從90年代說起。90年代的時候,我所在東莞工作的一個小鎮,經營歌舞廳的就有五六家,那個時候打工仔打工妹下班後的休閒娛樂生活基本上就是三樣:跳舞,溜冰,看錄像。那時跳舞,看錄像是要收費的,2元一票,溜冰稍微貴點,5元一票,每當夜幕降臨,下班後廠裡的(還有周邊廠裡的)工友們她們或三五成群無不是往歌舞廳(即交誼舞廳)錄像廳趕,當然也包括我自己,而人氣最旺最熱鬧的地方還是非歌舞廳莫屬了。記得鎮上有個最大的歌舞廳叫“浪*夜”的歌舞廳,能同時容納幾百人跳交誼舞,那場面用氣勢恢宏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每晚,霓虹燈下,舞池裡一對對俊男靚女她們或摟或抱翩翩起舞,暢快淋漓,陶醉其中,寫意人生...

大約幾個月後的某一天,這個鎮上最大的舞廳出事了,兩個男孩子為爭奪舞伴,一個男孩子把另外一個男孩子用刀捅死了,當晚來了好多警察。後來又曝深圳龍崗“舞王”歌舞廳出了一起特大的安全事故,一次火災燒死了幾十人的記錄,再後又曝全國其它城市也出現過“歌舞廳”發生火災事故的案例。結果就是國家公安部,文化部等部門聯合緊急叫停“歌舞廳”直至最終的取締,這也就是現在為什麼歌舞廳越來越少,年輕人跳交誼舞的人越來越少的真實原因!


AWhaZ


真正的情況,不是你們想跳不跳,而是投資的老闆,隨著經濟和發展轉行了,當時kTV流行了,舞廳就一年比一年少了,人門沒辦法,才轉入到廣揚活動,九幾年那時,還沒有廣場舞,十年以後,零幾年才有廣場舞!實際上交誼舞,是正規的舞種,只不過後來,給不懂的人,又帶不懂的人給,騙歪了,出現了,沒有統一的,各個地方,有不同的,舞跳發。


慈海表一


本人自七+年代後期在白樓跳私人午會,那時剛粉碎四人幫,跳午在社會還不認可,所以神神密密像幹下流事一樣避人耳目。改革春風吹來像幹俱科六玖瑰廳南體等營業性午廳陸續開放後,在津城的各區利用閒置場地也辦起了眾多賣票營業的午場,平常晨早,中午,下午,晚場均開放,更有下午開兩場的像紅橋孔雀午廳,當然開了一段後又改回下午一場了。當時津城市內午廳眾多,當然也有一些不正之風在此集中爆發,本人認屬社會發展之必經之路,有問題解決了就好。發展是硬道理。在玩時當然結識了當時有名號的真正的專家級別的真正的在午技上稱之為老師,並被大眾認可的人。像本人恩師顏宏佬,鄭三根等老先輩。現年輕人生活在新時代,選項多自不必說,生活節奏快、所以玩交誼午的少,社會進步也淘汰一些不合時宜的:東西此乃必然。…在此不論廣場午。請指正。


交誼午專家


舞廳在廈門現在已經面目全非,幾年前的舞廳我們經常在那裡感覺很健康快樂,可如今廈門的舞廳如原來的夜之夢,或是金尚天娜舞廳全是小鮮肉陪舞的舞廳,想正常去跳交誼舞的人去不了了,因為每個小鮮肉陪舞就得200元,舞曲也跟以前不一樣,想好好跳交誼舞的人大多不會去了,所以我也換了鍛鍊的思路學拉丁舞去了起碼自己開心,得到身體鍛鍊的目標。


茶香陪伴我


以前文娛節目少,空餘時間只有去公園或舞廳,單位也有組織職工報名,請老師回來教大家,學會了週末單位開放禮堂,給大家跳舞聯歡,這愛好堅持下來了,一跳就是30多年,退休兩年了,身體挺健康,醫院很難賺到我錢,現在繼續堅持鍛鍊,不跳舞就去旅遊,享受退休的樂趣。






用戶52936172050


現在跳交誼舞的老年人,就是七八十年代跳交誼舞的那些年輕人。那個年代只有少數會跳交誼舞,而且舞廳也很多,各單位都有舞廳,每到星期六就舉行一次舞會,增加職工之間的友誼和團結。一直到九十年代後期,工廠解體工人下崗,生活質量下降為生活四處奔波,人們哪有那份閒心去跳舞,交誼舞停跳舞廳關門解體。

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加大了民生改革的力度,工人增加了工資,老年人有了社保,人們的生活有了質的提高,無憂無慮生活好了自然對身體健有了重視,對精神追求有了奢望,交誼舞又重新回跳,當年跳舞的那些年輕人,已變成現在的這些老年人。

大城市有沒有舞廳我不知道,我們縣城是沒有。舞蹈的場地選擇到了公園。我就是那時學跳的交誼舞,那時的跳舞人都文明舞風也相當的好,那陣是會跳交誼舞的少,看的人多一直看到到交誼舞散場。交誼舞那時對一些人來說是渴望而不可及的!

交誼舞場地在外面夏天還好,等到了冬天那可就受罪了,穿著厚厚的棉衣帶著棉手套,等跳過一陣子暖和過來後,又熱了脫掉棉衣摘掉手套又得了感冒!那也堅持天天跳除非大風大雪外,我們那時還真沒有出現過家跳散打架這種情況。我們的心都放在了練舞上,怎麼樣把舞跳好,我們那麼大的縣城一個舞廳都沒有,我們曾集體找過縣委,要求給我們一個舞廳,一直到今天也沒有要求下來,一直這樣過了三年以後,學跳舞的人慢慢地增多,場地發展到了廣場。

隨著跳舞的人增多,跳交誼舞的水平也直線下降,把交誼舞跳的都變了味,什麼架型不架型基本步不基本步的,就向大秧歌一樣踩上點就行,也沒了舞風將交誼舞這個平臺,變成了一個亂搞男女關係平臺了,爭風打架,交誼舞照這樣跳的話以後不定什麼樣。

交誼舞亦稱社交舞,舞會舞,泛指歐洲文藝復興以來流行於宮延舞會和近代流行於各種社交場所的舞蹈。因而很快融入到平盡階層的文化生活。後來我改跳了國標舞,和拉丁舞,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娛樂場所的增多,特別是歌廳,是現在年輕人喜歡去的地方,打遊戲上網基木上年輕人跳交誼舞的很少。反而跳交誼舞的老年人越來越多,舞廳越來越少,因為現在的個人舞廳是收費的,進舞廳的一般都是中年人多而且舞跳的規範,而後跳的這些人水平不怎地不敢進舞廳況且還收費,現在跳舞這些人有不少是無業遊民,拾荒的,撿破爛的,殘疾的,他們捨不得那倆錢,只能是在外面混混場,所以說現在跳交誼舞的人越來越多,舞廳越來越少的原因。





用戶834160410427五哥


我個人愚見,跳交誼舞,其本身本意並不是壞事。交誼舞,故名思意就是交際會舞朋友,舞友文明結誼。該舞從十九世紀傳到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以健康,文雅,風度的穿著和優美舞姿與音樂,被人們所向往愛好。只是近二十餘年,交誼舞,尤其是交誼舞廳被那些不懂音樂和舞蹈的人摻雜搞亂套了。跳交誼舞本身就是以舞會友,以舞示人,展現個人風度和舞蹈水平。所以,我認為在現在這個物資豐足,生活好轉,社會文明提高的社會,多開設舞廳甚至上檔次的舞廳是應該的。對於豐富人們業餘文化生活,增強體質,修煉涵養,培養氣質都是有益無害的。至於舞場的個別汙濁之事,我們就當是空氣中難免有灰塵,不屑一顧罷了。音樂響起來!舞步旋起來!不要在乎別人說三道四,是舞者,大膽去舞,舞出自已的風格,舞出時代的節奏,舞出我們歡暢的心情!


瀟灑浪人111


舞種沒有錯,跳舞也沒有錯,任何事都有兩面性,決定於舞者,純粹鍛練身體,陶冶情躁,發揚舞文化,全身貫注投入肢體動作上,伴舞配合跳出讓人陶醉舜姿。

還有另類比較複雜,一類夫妻跳為了娛樂,一類朋友,同學為了擇偶來的,還有一類是情人,小三為了調情來的,

再者由於肢接觸,胸貼胸,舞者男手觸及到女方臀部。大腿根甚至陰部,胸乳房,跳出感情,如果伴舞不拒純反而更迎合,荷爾蒙起作用了,十拿九穩舞男提出開房,女方爽快答應。丈夫的綠帽子給戴上了。


青松287223667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交宜舞盛行之風的形成是有原因的!當時文革剛結束人們的生活文化娛樂活動貧乏,所以就形成了當時掃舞盲的運動,到處都在學跳舞。現在不同了科技發達,人們都使用上了智能手機,所要看,所要玩的視頻遊戲,網上五花八門樣樣都有!人們不缺少各種文化娛樂活動,早把跳舞淡化了!跳的人少了舞廳也就越來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