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為什麼農村老人五六十歲,七八十歲了還在田間勞作?

如夢177753583


最近筆者當地正在趕收今年的最後一季稻穀,一眼望去,忙活在田間地頭的基本上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七八十歲的也有,不過沒幾個,他們只是打打下手,不像以前當主力或獨立幹活了。以本地的情況來看,五六十歲的人才是種田的主力軍,因為年輕的大多數都是外出賺錢去了,就算還有些在家裡的也不願意下田去幹活,這已經是普遍現象了。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老人在田間勞作?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現在五六十歲的人並不算老,不要說在農村,在城市裡面也一樣,比如說建築工地上。筆者有個親戚是開建築公司的,他那裡做泥水這一塊的人幾乎也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他們幹起活來一點也不會比那些年輕人差,而且在技術方面也更勝一籌。據他們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做泥水匠,因為比較辛苦,很多人根本吃不了那個苦。就和種田也一樣,真心累,尤其是趕農忙的時候。

2、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土地是我們的命,但是種田的收入和在外面打工的收入相差甚遠,這應該也是造成年輕一代不願意在家務農的原因之一。可是老人家看著自家的田地荒廢覺得可惜,畢竟他們那一輩都是苦過來的人。最重要的是幫後輩們減輕一些負擔,就拿筆者本地來說,娶個媳婦都要大幾十萬的,單靠年輕人自己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基本上都是先向親戚朋友借,所以結完婚後還要忙活幾年才能把這些債務還清。

3、是我們農民的勤勞本性,咱本來就是以種田為生。尤其是我們山區農村,除了種田地,其他根本沒有什麼收入的來源,雖然靠山吃山,但是世間萬物都有其規律性或季節性。生活要繼續,所以只要還有能力,五六十歲、七八十歲還在田間勞作再正常不過了,因為人都是靠自己雙手吃飯的,只是他們不像城裡人有退休金,退休後不用幹活都夠吃了。


農村蔣小蘭


我也是農村人,家裡的爺爺奶奶,外公都80歲了,但是依然在地裡幹活,我爺爺奶奶在家裡養了幾百只雞,土雞蛋能買到1.2元一個,每次能買100多個,買雞蛋的錢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還種了菜,自給自足,每年我們都會給生活費,我外公自己種花生,棉花,油菜,等,每次吃著外公自己種的菜籽油,心裡感覺無比感動和溫暖,也給點錢算是買的,但是外公總是不收,這樣親情是花多少錢都買不到的,那麼他們年紀大了,為什麼還勞作呢?

我分析了一下,有幾種原因

1:有一部分老年人的確實沒有生活來源,如果不種地就沒有吃的了,他們是迫於生計,沒有辦法。

2:有一部分老年人過慣了勞作的生活,土地就是他們的根,不種田地就是不習慣,我相信家裡很多兒女們都不願意父母種田地,但是他們還是堅持,這是一種習慣,刻在骨子裡的。

3.現在外面食物都不如家裡自己種的,很多老年人種田地也是為了給城裡的子女輸送健康食品,吃著自己的東西放心,而且老年人也覺得子女需要自己,體現自己的存在感。

4:以後我年紀大了也會回家裡種種菜,養養雞鴨,我純粹是自己愛好,享受自己種菜的成就感,不用什麼菜都去買,這也是一種生活吧!


享耳


土地是農民生活的根本,老一輩農民視土地如生命的一部分,與有沒有養老金沒有絕對的關係。我父親今年九十一歲了,退休後住農村,九十歲以前一直都在做力所能及的農活,只是去年開始腿疼實在下不了地裡去幹活了,就座在椅子上砍柴什麼的,總之,不讓自己閒著,這也是是我父親長壽的秘訣。城裡大媽沒有土地,也沒有適合的地方去受聘工作,跳廣場舞也是熱愛生活、健身強體的活動,有很大一部分城裡大媽既沒有退休金,又沒有土地,老了跳舞健身,這種生活態度應該予以肯定。所以,不是所有農村老人都是沒有活路才去種田,而是熱愛自己的土地,兒女們怎麼勸說他們任然他們都不放棄,至少我見過的身邊的老人們都這樣子,當然,也有一部分農民不種地讓田地拋荒的,這部分人裡一多半是出去打工了,少部分寧願天天泡牌桌上,而成了貧困戶。所有農村老人種田和城裡人跳廣場舞,都是熱愛生活的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


唐蘭英7


農村老人五六十歲,七八十歲還在田間勞作。

第一:下地勞作是農民的本質工作,這類老人,大多數由於60年代家寒,上不起學,也就是文盲,那個時代只能窩在生產隊當社員,讀過幾年書的都招去在城市當了工人。


第二:如今是金錢社會,物價暴漲,糧價低密,種糧在農村餘不了幾個錢,兒子娶媳婦彩禮十幾萬,年青人為了有個‘家’,不得不背上行禮到城市裡打工掙錢而外帖家用。


第三:農村的房子都是幾十年代土坯房,風吹雨浸都成了危房,東借西貨,欠一屁股責,就是糧食變不了幾個錢,其碼生活解決了,讓兒子去城裡掙錢還錢,自己苦點累點,只要兒女能成家比什麼都重要。

為了生活,只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田地裡忙碌著。


魏岔wgh


這個問得很好,我就囉嗦幾句解釋結你聽,一,農村老人有的五六十歲身體還很健壯而兒女不論結婚了還是沒結婚大多都外出做工了,而這些五六十歲的老人在農村也幫兒女們帶小孩送小孩去幼兒園,剩下的時間耕種一兩畝田種一些菜和農作物方便解決家庭的糧食和一些副食這樣對在外面打工的年輕人也感輕一些負擔,對於這些農村家庭的生活還算可以,那麼有少部分五六十歲身體欠佳的農村老人就有點麻煩了這一些老人身體著自身難保也幫不了兒女們照顧小孩更不要說耕田種農作物了,還要兒女媳婦們照顧這樣相比就差得遠啦。二,七八十歲的農村老人呢如果按上術講到身體健康的那種可能有的四代同堂了,生活好點的可能一大早上去散步後就喝早茶,上午在公眾場所娛樂了這些是比較輕鬆,而說到另一部分農民七八十歲的老人還要耕田,種菜種農作物,這些比較困難點的農村老人有個別特困的八十多歲了兒女也沒出息之所以對整個家庭的生活接濟不上還經常奇帶推著三輪腳踏車檢拉圾,對於這些農村老人是沒病沒痛是幸者,如果身體欠佳需是入了農村醫保但是不說也知道對整個家庭帶來的生活拖累。


冷暖76076


通遼達人愛琴琴解說——

為什麼在農村五六十歲了甚至七八十歲了,還會在田間勞作?

在農村五六十歲是非常正常的勞動年齡。在我們這裡五六十歲的農民也是農村的主要勞動力。像五六十歲的農民,他們出去打工找不到活兒,年齡已經過口兒了。如果在家種地還好。這個年齡段兒的農民,他們也有一定的種植養殖經驗,也只能來繼續種地。而在農村的農民們,因為沒有太多的知識,對於理財方面也沒有太高的認知。他們大部分不會為自己的養老考慮,養兒防老的觀念還是有的。沒有為自己儲備養老金。所以,他們五六十歲了還要繼續工作,掙取生活費用。

在農村,農民的收入每年去了要準備種地的支出,還要生活,如果家裡有學生,有老人需要看病,這樣的家庭基本上更不會有存款,而還會負債,那麼家庭中五六十歲的人是一定會在田間勞動了。七八十歲還在田間勞作的,在我們這裡基本沒有。因為這個年齡段兒的老人大多數都是體弱多病,已經不能從事勞動了。如果看到了七八十歲的老人在田間勞作的,那也是極個別現象。


愛琴琴


1、經濟原因:人只要還活著就需要用錢來維持生活,年紀大的還需要為自己的後事做一些準備。外公80歲的時候,還在種地,還在把竹子編成簸箕走十幾公里的山路去集市上賣。然後換回來他和外婆的財米油鹽,還給他和外婆修了一個體面的空墓。兒女們自己也過得很難,農村的人生活的依賴只有那些手段,無非都是用體力以及透支生命活在當下。

2、閒不住:忙碌了一輩子,突然有一天不忙了,會覺得無所適從。就像《肖申克的救贖》裡的老布,在監獄裡度過了幾十年,突然出獄了卻不知該做什麼,無法突然改變的生活,最後選擇了自殺。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需要終日忙碌以維持生活和家庭,以及父母子女。生活,很多時候,其實挺像坐牢的。

眾生皆苦,願善良的人離開的時候嘴角都有笑容。



王二麻子扯犢子


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只有一百幾塊的養老金,青壯年又外出打工養家餬口,只有老人去幹活了!











上林三里紅


為什麼農村七老八十的白髮老人還在田間地頭勞作?有些人說是因為勤勞閒不住,有些人說是因為借勞作鍛鍊身體。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養老金。試想有哪個人不想去外面去旅遊?有哪個人不想去消費?有哪個人不願舒舒服服的安度晚年?難道他們就是天生的賤骨頭?他們不知道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他們不知道高檔酒店的山珍海味遠勝家裡的粗茶淡飯?他們不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答案是肯定的。絕對不是!只因為他們辛勤勞作一生也無法給子女帶來與城裡人一樣的幸福生活。他們愧對子女。不願給子女增加負擔。雖然身有許多慢性病,也會對子女說你們放心去打工吧,不要惦記我。我身體沒什麼毛病,能照顧好自己。而在漫長的夜裡卻因思念親人而失眠。在寂寞的日子裡難過。為了給子女減輕點負擔去勞作,哪怕是有腰腿疼也會忍著。休息一會接著幹。勞作一天能有個十元八元的收益也心安。至於子女較多的老人和富裕人家的老人,有時也會偶爾勞作。但那種勞作更多的意義在於消遣。而大多數勞作的老人則是為了生活。縱使子女孝敬的錢也捨不得花在自己身上。習慣性的過作艱苦的生活。把本就不多的錢儘量舍下,過年過節給孫子和外孫一個紅包。有一寸熱發一寸光。真正象臘燭一樣燃燒自已照亮別人。直到永遠。唉,可敬,可憐又可悲的農村老人!


用戶杏雲16


為什麼農村裡農民五十,六十,七十,八十歲了還要去種田種菜,是原因要吃飯,要穿,病了醫院要錢,沒有其它來源,感謝黨和國家政策好,老人每月領得一點社保錢,現在兒女們沒多少錢給自己的父母,不像城市裡的人有退修工資,有吃有穿,有錢用,去遊山望水,開心去玩,這就是城鄉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