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些老人願意守著三分地,也不願意隨自己孩子到城裡享福,為什麼?

三農小管家


因為老人家搬到新的地方不習慣,人生地不熟的,而且沒有在農村自己家裡方便,首先,老人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習慣了在農村廣闊的天地生活。農村有他熟悉的一切:農村有他的田、農村有他的地、農村有他念念不忘的樁稼、農村有他的家。雖說城市裡面各項公共資源都比農村要豐富,又能陪伴在兒女的身邊,但那裡畢竟不是他的家,離開家就會想家,所以很多老人都不原意跟子女到城裡住,而且農村裡可以串門聊天,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也比較深,還可以打發時間,愉悅心情。在農村裡吃的糧食蔬菜都是自己種的,吃起來舒心。農村生活環境好,空氣新鮮,自由自在,與世無爭。住在城裡什麼都需要買,生活壓力也大。最主要的是過得不開心,老人晚年就圖個清閒、快樂,城裡再好,農村老人真的不適應。現在很多城市生活的老人,都向往農村農村生活,因為在農村生活真的是很幸福。


農村出來的打工仔吳少


農村有些老人願意守著三分地也不願意隨孩子到城裡享福,為什麼?

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農民,老了隨孩子到城裡生活就是享福?此言差矣!


我二叔二嬸今年都是七十一歲,五個子女均在市裡買房定居,看老人歲數大了,春節剛過,就決定把老兩口接到城裡,但誰家的房子都不大,只有大哥家是三居室,可是也和兒子兒媳擠在一起,四世同堂表面看倒是其樂融融,短期還行,時間長了矛盾就出來了,甭說別的早晨上廁所都成了大問題!無奈之下,弟兄五個一合計,就在附近小區,給老兩口租了一套兩居室,然後五人輪流過去照應。

可是住了不到一個月,老兩口打死也不肯在市裡呆了,非要嚷嚷著回老家,子女怎麼勸就是不行,無奈之下,只好又把他們送回了那個略顯破舊的四合院。村裡人問為啥住這麼幾天就回來啦?有福不享!二叔一語道破天機“俺就一把賤骨頭,享不了城裡那份清福”!


原來老兩口識字不多,說話口音太重,又人生地不熟,交流出行多有不便。房子空間又不比農村寬宅大院,下樓遛彎兒又辯不清方向,一天天憋屈的難受。另外整天啥事不幹,卻還要處處花錢,水電費、煤氣費、物業費,還有房租錢,省吃儉用大半輩子的老人揪心的疼啊,自己農村好好的房子空著,卻跑到城裡花錢買罪受,這不是缺心眼嗎!再加上開春了,家裡的兩畝地還沒耕呢,於是老兩口越合計越不是滋味,所以才不顧兒女反對,鐵了心必須回老家,否則非得憋屈出病來不可!

我想二叔二嬸的“遭遇”,或許正是很多農村老人,寧可守著農村三分薄地,也不願意跟兒女去城裡享福的原因吧!別人眼裡的所謂“享福”,或許正是自己的“遭罪”,珍惜眼前過好自己喜歡的生活就好!


紅姐說鄉村


一般農村老人都是比較吃苦的,子女賺錢了,再城市買房子,讓她們享福,可是老人閒不下來,已經習慣了,再說去城市裡,周圍又沒有認識的,在農村,吃個飯,能把飯拿到屋外吃,還能和鄰居聊個天。沒事還能去地裡種地,種菜,雖然辛苦點,但是生活過的很幸福,家裡還可以養個雞鴨,還能吃土雞蛋哦。我外婆89了,還要去地裡找草藥去賣,和她說了,不要去,怕她受傷,不聽我們的,身子骨還很硬朗。老人喜歡呆農村,我們應該支持,他們開心就好,像我們仙居的農村,山特別多,空氣也好,環境優美。


仙居小輝


農民一輩子生活的地方他已經習慣了這種環境,熟悉了身邊的人,他喜歡這種生活!真的是這樣,我身邊有老多這種例子,兒女們都在城市裡住著高樓,把父母接到城裡想讓他們享享福,結果沒想到父母住上兩三天,實在是住不下去了,他們都聲稱太憋得慌,還是在自己的農村老家待著舒服!

確實是這樣,他們在老家有自己喂的雞鴨鵝的,有自己種的一畝三分地,雖然收入不多,但他們很充實,真的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小窩,哈哈,應該是“狗窩”,他們住得習慣了,習慣成自然,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你讓他們去了一個新環境,人生地不熟的,左鄰右舍都不認識,確實是不習慣。老人在家生活得開心,住得舒服我們就放心,作為兒女有時間多回家看看就是最大的孝順了,你說呢?






南山小周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生活習慣的巨大差異造成的,我出身農村,小時候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我深知農村和城市生活習慣的巨大差異。

比如吃飯,我們北方老家農村,早飯上午10點多就要吃了,而城市裡一般要12點左右才吃,記得我剛上班會兒,一過10點就餓。晚飯我們老家農村是4點過後就要吃了,上班後要等到下班6-7點才能吃。還有上廁所、洗衣服、晾衣服等等生活習慣都大為不同,農村空間大,可以時常出門到院子裡、村子裡透透氣,而且村子裡鄰里街坊,都知根知底很熟悉,出門都可以不鎖大門,城裡的環境就相對陌生很多,就算到小區裡去轉悠,可連個說話的騰都沒有,還有的地方可能飲食結構,語言環境也大不相同,所以老人通常都很難適應。

還有一點,就是婆媳關係,翁婿關係等也不是很好相處,所以就寧願留來老家農村裡。


北方小先生


我老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我哥和嫂子在城裡教學,有房有車,什麼也不缺,叫他去住一段時間,說什麼他也不肯去。

人到老年,什麼也不求,只想求個清靜,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比住五星級酒店還快樂,到了那個年紀,他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曾經有一位長壽老人,一輩子都是住在農村,活了一百多歲也沒見過城市的樣子。有一年,有人請他到城市裡給人們講講他的養生之道。於是他開始忙碌起來了,今天接受電視臺採訪,明天要在講座上講話,後天又有人請他去參加某個活動。剛開始還沒什麼事,但是過了一段時間,老人受不了了,吵著要回家。

為什麼?老人在農村每天過著悠閒自得的生活,吃粗茶淡飯,做做力所能及的農活。但是到了城裡就不一樣了,每天過著別人安排好的生活,一日三餐也都是山珍海味,這一折騰,老人那裡受得了。


老人不願意跟隨兒女住城裡,各有各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飲食不同

老人和年輕人的飲食不同,年輕人喜歡吃煎炒類的,而老人喜歡吃清淡的,容易嚼、好消化的食物。

2、有代溝

老人和兒女也是有代溝的,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老人又比較固執,有時候發生了一些矛盾,又不好溝通。年輕人的生活,很多老人不理解,甚至看不慣,有時候想說兩句,但又怕得罪兒女。這種有話不敢說,憋在心裡的感覺不好受,倒不如眼不見心不煩。


3、怕給兒女添麻煩

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不容易,做兒女的都希望能在老人身邊盡孝,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可憐天下父母心,老人可不是這樣想,他們認為,兒女過得好自己就放心了,能不麻煩他們就儘量不去麻煩他們。

由於有這種心理,老人在兒女面前很多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每天過著這樣的日子,還不如在鄉下過自由自在的生活,想兒孫的時候再去城裡住一陣子。在鄉下可以種點菜,養點雞和鴨,做點農活,活動筋骨,對他們保持身心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


4、環境和語言的變化

鄉下的環境是寧靜而和諧的,那裡山青水秀,空氣清新。住在村裡都是知根知底的人,說話也比較隨便,能有共同的話題,所以一般都能聊得到一塊。再一個就是語言問題,像我父親那一輩的人,連基本的普通話都說不好,更不用說和他人交流了。

5、念舊和歸根情懷

鄉下的一草一木,在老人眼中再熟悉不過了,那裡有太多太多的回憶。人都有戀舊的情懷,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每當他們說起以前的人和事,心情就特別的興奮。

“入土為安”是鄉下大多數老人的心願,人走後能埋在自己生活一輩子的土地上,走的時候心裡也許會安然一點。

大家好!我是小滿阿忠,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喜歡我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我哦!同時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個人的觀點。


小滿阿忠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生活習慣的巨大差異造成的,我出身農村,小時候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我深知農村和城市生活習慣的巨大差異。

比如吃飯,我們南方老家農村,早飯7點多就要吃了,而城市裡一般要8點左右才吃,記得我剛上班會兒,一過9點就餓。晚飯我們老家農村是4點過後就要吃了,上班後要等到下班6-7點才能吃。還有上廁所、洗衣服、晾衣服等等生活習慣都大為不同,農村空間大,可以時常出門到院子裡、村子裡透透氣,而且村子裡鄰里街坊,都知根知底很熟悉,出門都可以不鎖大門,城裡的環境就相對陌生很多,就算到小區裡去轉悠,可連個說話的騰都沒有,還有的地方可能飲食結構,語言環境也大不相同,所以老人通常都很難適應。

還有一點,就是婆媳關係,翁婿關係等也不是很好相處,所以就寧願留來老家農村裡。


康先笙


是的,我公公就是這樣的人。每次回家講要他跟我們到城裡來都不願意,說家裡的地不能荒廢掉。

更可笑的是有次我們回家去看望他,講他年紀大了記性不好,非的帶我老公去山溝溝裡面去認自家的地😂。其實因為地質的原因地裡根本就種不了什麼,我老公講你就閒下來享享福不好嗎?生怕給我們造成負擔,做不了還要去種地,半開玩笑的講你希望我回家來種地嗎?那我會一家人都養不活,公公沒有講話。

老一輩的人在那種環境下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薰陶,已經根深蒂固要想改變的幾率很小。也許等到哪一天真的走不了動不了才會消停,我想老一輩的人都是這樣的吧!



軒軒美美生活筆記


我們這裡農村進縣城幫子女帶小孩的人比較多,因為他們也不願意去,在農村生活了半輩子忽能進城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人際交往,到陌生的城市,不像農村沒事的時候可以在村前屋後閒聊,住樓房的人家兩對面可能都不認識,農村就不一樣挺熱鬧的大家在一起,還有在農村家家都有地可以種種菜,自己過吃的放l心,城裡面就吃不到我們農村的這種蔬菜了。像我爸媽也是在城裡幫弟弟帶小孩,雖然己經在城裡呆了幾年,他們還是不習慣城裡,一放假就要回老家來。畢竟生活了一輩子的的地方有感情。


豐山生活記錄


我的父母曾在我孩子出生時來深圳照顧我孩子一年時間,為什麼農村父母不願意來城市,實際並不全是張守著一畝三分地,最大的問題還是孤獨,沒事做,偌大的城市,沒有一個認識的人,語言不通,連超市買菜,坐公交都成問題,孤獨加上沒有事情做,就是年輕人也受不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