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永城這座面積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永城北有芒碭山,南有柏山。柏山位於河南省永城市東南10公里,澮水北岸。站在遠處觀望,柏山它太矮小了,很難看出它是一座山,面積僅0.1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6.9米,南北大約有500米,東西長約600 米。目前,柏山的主峰依然保留著,上面安裝了一個三角鐵架,據說是空中飛行做的地面標誌。在山頂上存在一層厚約1.5米的土層,土裡有漢代繩紋碎瓦,有灰土,有陶片之類,可以確定柏山頂在古代是有建築的。

探秘永城這座面積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山頂的南面是一個巨大的採石塘,南半個山都基本採完了,山的東側略微保留了一點山坡的痕跡,山的北面破壞最為嚴重,大半個山體被挖成大坑,山的西側初大坑外,還殘存破碎的丘狀地貌。現在整個柏山的採石都停止了,留下了千孔百瘡的傷痕。

探秘永城這座面積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柏山它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相傳,八仙之一呂洞賓就看中柏山,有詩為證:《題柏崖山》半空豁然雷雨收,洗出一片瀟湘秋。長空倒掛碧天外,白雲走上青山頭。誰家綠樹正啼鳥,何處夕陽斜倚樓。道人醉臥岩石下,不管人間萬事愁。

柏山在歷史上是頗有名氣,清光緒二十九年《永城縣誌》記載:“柏山在縣東南25裡,澮水之北。其下有柏山集、古宿城。按此山即宋梧臺,出(玉)石,即宋愚人得玉處。”這段文字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按語。按語的意思,柏山就是春秋時期宋國的梧臺,是著名典故宋人拾到寶玉的地方。關於宋人獻玉的典故,《歸德府志》上記載:“宋愚人得燕石於梧臺之側,歸而藏之以為寶。周客聞而往觀焉,主人乃齋戒七日,端冕元服以發寶,革匱十重。客見之,因掩口而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殊。’”而《左傳》對於這一典故是這樣寫的:“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者曰:‘以玉示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爾以玉為寶,吾以不貪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其人稽首而去。《春秋左傳疏》按:此玉出柏山。

探秘永城這座面積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永城還有一個流傳已久的民間傳說,說柏山的石頭每隔六十年就會變成玉石,老年人說這是千真萬確的,並講了柏山石化為玉石的故事,在清代光緒二十九年《永城縣誌》中,也有柏山石變為玉石的記載。難道這是真的嗎?為什麼建國以後70年再也沒有發生柏山石變為玉石的事情呢?看來雖然史志記載,也是不可信的。

探秘永城這座面積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但有一點可以印證柏山的石質是非常好的,青石色彩純,硬度大,在清《永城縣誌》中有官衙採柏山石作石碑的記載,民間也普遍流傳柏山石勝過芒山的石頭。筆者在柏山多次考察,沒有發現過化石的痕跡,連沉積岩也沒有,全是變質岩和火山岩,由此可知這種岩石的歷史可能要早於芒碭山,因為芒碭山幾乎普遍存在動物化石。

探秘永城這座面積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值得一提的是柏山中部有巨大溶洞和疑似火山口的火山灰半成巖大量堆積,溶洞可以容納數人,早些年規模較大,近些年由於採石破壞,僅剩一部分了。在柏山的南斷崖東側,有巨大的白色結晶岩,這種岩石呈乳白色,從地質學的角度看,可以作為玉石,經過拋光打磨之後,色澤如玉。古人說的玉石是不是這種岩石,不得而知。

探秘永城這座面積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柏山的南坡山腳下有漢代繩紋磚瓦和陶片存在,應有漢代聚落或漢墓分佈,東北角有不少漢代花紋磚,大都殘斷,應有漢墓存在。

探秘永城這座面積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據清《永城縣誌》記載柏山廟在山東北角,現在廟遺址猶存。柏山在古代風景是非常秀麗的,本地明清詩人為柏山寫了一部分讚美的詩篇,有詩文看,柏山有山泉、有流水、有奇石、有古樹,現在這一切早已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