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個兒子不老,兩個兒子沒家”,你是怎麼理解的?

然子曰


眾所周知,現在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現在農村裡經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個兒子不老,兩個兒子沒家”,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一個兒子不老,兩個兒子沒家

其實,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所謂的一個兒子不老,指的是一個家庭裡面如果只有一個兒子的話,那麼父親想要老去都不可能,因為他還要想方設法地為這個兒子積攢家地。只要他還能幹活,他就會繼續幹下去。我們都知道現在有很多農民工,一看歲數全都是50歲60歲,甚至年齡更高。原本這些人可以在鄉下安度晚年,但是由於現實生活壓力很大,不得不再出來打工掙錢。不是說他們不會老,而是因為不能老。

所謂兩個兒子沒家,指的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不管在農村還是城市,有一些家庭對於老人養老問題十分的冷漠,對老人不聞不問,無動於衷。有時候一個老人生了兩個以上的子女,特別是兩個以上的兒子的話,最後卻沒有哪一個兒子願意給自己養老送終,因為兒子之間都互相扯皮,誰也不願意去負擔贍養老人的責任。最後導致老人無家可歸的悽慘悲劇。我們家親戚就有兩個兒子,兩個人都不願意給父母養老送終,基本上對老人不聞不問。現在老人自己身體還算可以,還能夠自食其力,真不知道以後老了該怎麼辦。

要合理的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農村養老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事情,現在是一種很大範圍內的社會問題。因為中國已經進入到了老齡化的社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老去。如何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已經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人養老仍然會以家庭養老為主,以養老保險和社會公共養老院及商業私人養老院等等為輔助,從而構建一個相對完善的養老體系。但是這條道路任重而道遠。

所以說,當家庭養老仍然是整個社會養老的主要模式的時候,老人們更多的只能自食其力。因為現在他們覺得弄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很大,而自己只要還能動,就願意繼續的去工作去掙錢,儘可能給自己多攢一點養老錢,儘可能給子女多留一點家底。這就是老人最偉大的地方,也是父母最偉大的地方,他們從來不想著自己,只想著自己的兒女。所以說這也是很多農村人調侃一個兒子不敢老的原因,就是怕兒女的負擔太重,自己繼續努力打工掙錢給自己養老。

而在家庭養老模式下,同樣又會出現一個難題,這就是兩個兒子無家可歸。當然這只是一種誇張和形容的說法,意思就是說有時候幾個兒子之間如果不孝順的話,不願意贍養老人,就會出現扯皮的現象,老人到頭來不知道去哪家好,也沒有人願意主動的來贍養老人,導致最後老人的晚年生活非常悽慘,孤苦無依。

在我看來,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空間,可以說將一生都奉獻給了我們。等他們老了以後,我們應該盡孝,應該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來。這是一個人作為人的道義和職責所在。大家說是不是呢?


止茶


表哥只有一個兒子,兒子高中畢業就到城裡打工。兒子已經30多歲成家立業,孫子都十來歲了。表叔還當兒子是個孩子。

表弟50歲那年,兒子勸他別在建築工地幹了。他說,就你掙那倆錢,怎麼給找孫子上學娶媳婦呢!堅持還在工地打工。一直在工地幹到63歲。也給兒子攢下了一筆錢。

63歲了,身體還可以。找到保安公司和保潔公司打工。嫌工資每月只有一千多塊錢少。自已種了一畝大棚蔬菜。白天在地裡幹活,早晨到早市賣菜。雖然辛苦點,但每年有三萬多塊錢的收入。

表哥今年70歲了,家裡都勸他別幹了。他說:孫子還沒有在城裡買上房子,怎麼能不幹呢!

鄰居有兩個兒子,鄰居也是能幹的人。早早地就蓋了兩處房子。這一年,老伴去世了。鄰居給兩個兒子分家,一人一處房子。鄰居由兩個兒子輪流養老,一年一換。

鄰居那年60歲,先在大兒子家居住。大兒子說:爸,你在家歇著也是歇著,不如跟我出去打工吧!鄰居打工的收入和大兒子一人一半。

苐二年,鄰居到二兒子家。二兒子有個小公司。鄰居保安兼清潔工。年底給了鄰居500塊錢。輪流了幾年,鄰居幹不動了。兩個兒子都怕一年時間太長,病到誰家太麻煩。就改成一個月一輪流。

鄰居住到誰家還沒太習慣又該換了。一直也沒有家的溫暖感覺。


朱增林呀


兒子多不是不好,媳婦多了就得難說,人老了輪流養,老人看臉色吃飯媳婦好的,老人不想走,媳婦不孝的老人不想去,媳婦好公公婆婆就好過,不在於子女多少,我們這裡有個媳婦成結婚,到婆婆死,都是仇家,媳婦沒叫過一聲媽,你看見我讓路,我看見你讓路,還有一個今年才死,她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子女多覺沒人養,家家條件好,熱天裡很熱有一個女兒還不讓他進屋,讓她在門外曬了幾個小時,今年古八月十四日,他倒在水田裡,起不來過了幾個小時,發現人不見了骨頭都斷了一根,找回家十多天人就死了,


徐雲霞83259


這是老人們的真實生活寫照。一個兒子不養老人,兩個兒子你靠我我靠你,各有理由。我在醫院住過院,有位社區環衛女工,已66歲,7O歲的老伴一直和女兒侍侯,出院手續都辦清了,還不想走。他說看兒打不打電話,兩個兒一個都不關心我,回到家裡,你在好都不一樣了。


黨書學


現在都是父母幫兒子幹活,看孩子,做飯,七十多歲還幹活呢,我奶奶90了還幫忙做飯,自己洗衣服,還沒用別人伺候過,。老人除非在病床上需要有人伺候,平時不是都是自己照顧自己嗎,養兒防老我沒想過,我是兩個兒子,以後每人給一套房子。我們攢好養老錢,老了可能生病住院需要兒子照顧幾天,其他不會給他們填負擔,我現在是想孩子們好比什麼都好。


漫步雲端70698


在以前的農村會生很多孩子,甚至七八個的都有,應該是在我爺爺奶奶那代吧,反正我們這裡在我爸爸那代兄弟姐妹都很多。現在到了我們這代很多家庭都是獨身子或者兩個孩子的,超過三個的也不多了。都說養兒能防老,為什麼現在農村會出現這麼一句

“一個兒子不老,兩個兒子沒家”這句戶呢?

一個兒子不老

為什麼說一個兒子不老。這裡的“不老”指的是老人到了應該安享晚年的時候確還在奮鬥著的意思,這個應該和我們現在的生活壓力有著很大的關係。雖然說老人只有一個兒子,但是現在的農村娶老婆比較難,首先是彩禮錢,然後房子、車子等等,都是需要很大一筆錢,而農村的上一輩人又沒有多大的文化,只能靠體力賺錢,收入平平。如果自己的兒子要結婚基本上都是欠一屁股債。生活在農村的經常會看到60歲以上的老人還在工作的很多。

兩個兒子沒家

現在的生活壓力這麼大,大家都是自己顧自己,如果只是平常的農村人,收入頂多只夠貼生活用。如果家裡還有個老人還要照顧就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因為老人的事情比較麻煩,人老行動不方便,如果帶有疾病還得無時無刻的看護著,估計比帶一個小孩子還有累。如果老人家裡的兩個兒子都不怎麼孝順的話,那老人很有可能就像是被踢皮球一樣的踢來踢去,最後兩個兒子家裡都不想留住老人,所以有這句話大概是這個意思。

我們傳統美德就是孝為先,不管自己過的再怎麼辛苦也不能將父母養老問題看做一個累贅,當初父母是把我們捧在手心裡養大我們,那我們也必須要用同樣的方式去回報他們。

以上是個人所答。


村裡的男青年


"一個兒子不老,兩個兒子沒家",這是對農村一些現象的總結,而之所以能夠被流傳開來,說明總結得實在,說到很多人的心坎裡面了。那麼,這句話到底表達了什麼內容呢?



"一個兒子不老,兩個兒子沒家"的字面理解

家裡養有一個兒子,父母很難享受晚年的美好。因為,一個兒子可能會因為溺愛,長大之後,自身能力不強,找工作,談媳婦都需要父母操勞,甚至孫子出生之後,還需要父母幫忙照顧,畢竟兒子兒媳要上班或者外出務工掙錢,不能將孫子帶在身邊,就留下給父母照顧,這樣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所以,只有一個兒子的父母到了晚年,還要為兒子的很多事情操心,"老"不了啊。

有兩個兒子的家庭,父母到了晚年卻出現"無家可歸"的情況。怎麼回事呢?父母上了年紀,吃穿需要兒子們照顧的時候,對於父母的養老問題,兩個兒子相互推諉,不願意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由此導致父母面臨"無家可歸"的尷尬境地。



實現有很多無奈,但是孝道必盡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需繼承和發揚下去。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其中的辛苦,總有一天我們也會體會到,到那時才後悔就晚了。所以,從現在開始孝敬父母,特別是步入老年的父母,衣食住行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候,應該主動承擔起贍養的責任,讓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不要出現父母到老,卻不敢老,到晚卻"無家可歸"的窘境。

當然了,現實之中,我們有工作要做,經濟壓力大,疲於奔命,真的是無暇照顧父母。可以理解,但是再怎麼無奈,也建議抽時間回到父母身邊,吃頓飯,聊會天,或者打一個電話也行。此外,對於父母應該給於吃穿住行方面的保障,不要讓他們到老了還為這些事情發愁,不應該啊!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我們農村老人畄下來的叫,養兒別養兩,養兩輪官馬。養兒別養三,養三叫氣殺。養二個兒子輪著養,養三個兒子,落個氣死。什麼事也不是都一樣,孝兒孝女多的事,一個兒的也有不孝的,二個兒三個兒四個兒孝順也很多,不過兒多要攤派均攤才對,都有推託之意。


用戶1029170603942武


答,沒聽說過這句話,怎麼一個兒子不老,兩個兒子沒家,胡扯淡嗎,一個兒子就長生不老嗎?兩個兒子沒家,什麼話啊,說實話吧,一個兒子也有不孝順的,兩個兒子也有好的,有些百歲老人不都是兒孫滿堂嗎,兒子不孝,是你教子無方,是你老子無能,你要有錢有勢,無論你幾個兒子都會孝順,你沒錢,一個兒子也會把你趕出家門的。這個與兒子多少無關,與你的教育素質以及社會風氣有關。


才子在農村


“一個兒子不老,兩個兒子沒家”,真實的寫出了農村的現狀。

先說一個兒子的父母們,他們多數都已六七十歲,自己的生活都能維持,打點工,種些地,如果沒有大病,錢還是夠花的。可是現實不是這樣,兒女們不知心疼父母,反而還嫌父母付出的少,想方設法算計老人手中的那倆錢。,給吧,還沒有多餘的(自己也想攢些養老),不給吧,兒子、嬉婦不願意,由此產生矛盾的例子很多,實在讓這些本該享福的老年人傷心,個別兒子、兒嬉給了還不領情,認為一切付出都是應該的。

再說兩個兒子的父母們。一個兒子啃難受,兩個兒子啃艱難,最後成為“無產者”,一無所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二O一七年五月端午節前後,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含著對兒子們的恨,自殺在兒子門前。生前自己的房子和錢給倆兒子分了,考慮餘下的幾年讓兒子盡孝,享享清福,兩個兒子輪班住,剛開始,倆兒子還算孝敬,可好景不長,日子久了就嫌棄了,兒子新翻蓋的房不讓他住,把他趕到了偏房,春、夏、秋還好說,到了冬季簡直成了冰窖,老人只好到鄰居家取暖,更讓人心寒的是兩個兒子出去打工,兩個兒嬉照顧也不周,飽一頓,餓一頓,常到親屬家找吃的,迫於生存的艱難,老人才選擇了故事開頭髮生的悲劇。

人到老年,上天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奔波勞累了一生,也該享享福了,天下的兒女們放手吧!不要再瞪大眼盯著老人的那幾個養老錢了,能出錢的出點錢,不能出錢的出點力吧,盡點孝心讓老人安度晚年,給兒女做個榜樣而不留遺憾。(網絡截圖,侵權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