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還田,為啥還要撒尿素?

新大風歌


大家好,我是秦農視野。玉米收穫以後,秸稈粉碎還田,這已被人們普遍接受,因為不但省去了人工處理秸稈的麻煩,秸稈還田還可以增加田地的肥力,使接下來將要播種的冬小麥茁壯成長。那麼,秸稈還田時為啥還要撒尿素?



第一,加速微生物對玉米秸稈的分解腐化。微生物的生長是以碳素為能源,氮素為營養的,而玉米秸稈碳含量較高,使得還田后土壤中碳元素徒增,造成碳氮比迅速升高,微生物的繁殖由於碳多氮少而失衡,對玉米秸稈的分解腐化能力也就下降。我們知道,尿素是由碳、氮、氧、氫組成的有機化合物,是一種白色晶體,同時,也是目前廣泛使用的含氮量最高的氮肥。這時候撒入尿素可以有效補充氮素,平衡微生物的碳氮比,恢復並加速微生物對玉米秸稈的分解腐化能力。


第二,補充麥苗對氮素的吸收,為增產增收提供肥力保障。玉米秸稈還田後,土壤中碳素比例迅速增加,微生物為了平衡自身生長所需的碳氮比,它必然會從土壤中吸取氮元素,這時候由於微生物的爭肥,麥苗從土壤中就很難再吸取到生長所需的氮元素,如果氮元素不能得到及時補充,那麼麥田就可能出現缺苗、苗黃、苗弱等現象,影響產量。所以這時候撒入尿素,可以及時補充麥苗生長所需的氮肥。

其實,玉米秸稈還田時,除了撒尿素,還有幾點需要注意:

1.粉碎的秸稈不可過長過粗,不然得不到有效分解,難以完全腐化。

2.秸稈還田後要深耕一遍,使土壤、肥料、和秸稈充分混合。

3.如果土壤墒情不好還需要澆水,但田地不能積水,保持土壤墒情良好即可。

大家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點贊哦,謝謝支持。


秦農視野


題主的這個問題很好,為了深刻理解這一問題,我們可以結合另外一個問題來談一下:畜禽糞便堆肥發酵的時候,為什麼要添加秸稈?一個需要加秸稈,一個需要加尿素(氮肥),看來二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繫。

無論是秸稈還田還是糞肥發酵,都離不開微生物的參與,都是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充分降解有機質的過程。而秸稈和糞肥中的碳氮比是不同的,需要額外添加輔料來使碳氮比達到合理的比例,從而使微生物充分利用。

例如玉米秸稈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即碳水化合物,比例高達30-40%,秸稈進入土壤後,使土壤中的碳素大幅增加,但是氮素也是微生物所需要的主要營養元素。微生物為了利用秸稈中的碳水化合物,必須從土壤中爭取更多的氮素,從而造成微生物跟作物競爭氮素。使作物營養不良。所以在秸稈還田的時候,需要向農田裡增施氮肥,如尿素,一般情況下,每畝秸稈還田的農田,需要施尿素20斤左右。

同樣,堆肥發酵的時候,糞汙中的氮素含量過高,需要增加秸稈,以提高發酵物料中的碳氮比,最大程度的降解糞汙中的有機質。

所以,在秸稈還田的時候,不要誤以為秸稈腐爛後可以充當肥料,秸稈的降解過程是一個複製的過程,需要科學地對待。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大鄉


玉米秸稈還田是一項重要的玉米秸稈使用舉措,過去農民收穫玉米之後都需要將玉米秸稈收回家,整齊的碼放在自家院牆外面或者空閒地裡,那時候每年冬天幾乎都會聽說哪家的玉米秸稈著火了,玉米秸稈不收回家的也會拉倒大坑裡放把火,或者地裡放把火。

玉米秸稈還田推出之後,雖然推廣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但還是逐漸的被農民接受並廣泛採用。玉米秸稈還田之前需要先將玉米秸稈粉碎,當然這在玉米收穫過程中就會粉碎秸稈第一次,不過粉碎度不夠爛還需要專業的粉碎機粉碎,然後被旋耕機混摻進土中。

玉米秸稈還田有兩個最低要求必須實現,不然影響下茬作物的播種,例如玉米秸稈粉碎的長度有一定要求,一般不能超過十公分,很多時候旋耕機最後作業的時候,農民還需要把地裡特別長的玉米秸稈和玉米根兒撿出來扔掉,方便整地平地和下茬作物播種。

其二是玉米秸稈還田之後,因為土壤比較疏鬆,農作物播種之後籽種容易被土壤架空不致密,就需要及時澆水而且是澆充足的水,以透水來緩解土壤疏鬆帶給的農作物生長弊端,很多時候玉米秸稈還田之後一些農民不注重這點兒導致播種的小麥冬季被凍死。

總結一下:很多時候玉米秸稈還田之後進行下一茬作物種植,種植戶都會撒攘一些速效氮肥例如尿素,或者使用大量的二胺,當然也有使用複合肥的種植戶。究其原因主要是秸稈還田之後玉米秸稈會破壞土壤之中的碳氮比,碳氮比對維持微生物生活環境有重要作用,微生物分解秸稈中的有機物需要氮元素參與,這樣會出現微生物與農作物生長搶奪氮元素的情況發生,再者說來氮元素缺失或者不足,也不利於農作物順利生長。


農耕隨筆


為了避免土壤氮元素失衡。

我們知道,在農作物收穫後會有大量秸稈.殘枝敗葉及雜草,另外為了土壤有更多腐質物,還特意種植綠肥,這些都需要粉碎後深翻埋入土壤。


我們稱之為秸稈還田,新疆兵團在這方面實行的比較早,而且更系統,嚴禁焚燒秸稈帶肥深翻是硬性規定。注:新疆焚燒秸稈會造成土壤板結,微生物減少,泛鹽鹼等,農作物產量會大幅下降。酸性土壤不在此例。

嚴禁焚燒是基於新疆許多土地腐質物少,貧瘠,又多年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結、鹽漬化非常嚴重,為了改善土壤結構,給土壤增加肥力,改良鹽鹼地,秸稈還田及壓綠肥就成為了最為有效的措施之一。

帶肥入田以尿素有效含量14公斤/畝以上為宜,畝/14公斤氮肥基本可滿足微生物碳胺氮素所需,不但加速了秸稈腐爛,而且還杜絕或減少了此理化過程對土壤中氮元素的攝取,增加了土壤的整體肥力。

如果不施用氮素肥料,會造成秸稈腐爛不足、土壤肥力下降,缺乏氮素,嚴重影響來年的農作物苗期生長和豐產豐收及產品質量。

這種措施特別適合於西北.東北地區,與地理氣候條件分不開,因冬季寒冷加入冬灌可以達到消滅絕大多數病蟲害,加之秸稈酸化過程的中合鹽鹼能力,上述地區秸稈還田利大於弊。

南方地區秸稈還田方法相同,重點是做好病蟲害防治,這裡就不再贅述。



西非華農


玉米秸稈還田雖然有一些弊端,但是對於改善土壤的物理丶化學和生物學性質,提高肥力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玉米秸稈的主要營養素含量(佔幹物重比例)%:氮0.5-0.9,五氧化二磷0.34,氧化鉀1.4-1.6,全國幾億噸秸稈的營養物質相當於數百萬噸化肥。

秸稈還田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1)玉米秸稈自然腐爛所需的時間較長;(2)由於秸稈還田造成土壤鬆散、易失水失墒和影響小麥等後茬作物耕作,以及種地成本的增加。

其好處是:(1)改善土壤結構性,微生物分解秸稈後會產成多糖和腐殖質,可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水穩定性。(2)固定和保存氮素養料,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3)促進土壤中植物養料的轉化,提升難溶性磷`鉀的釋放,提高有效肥力。(4)秸稈還田還能減少焚燒時的煙塵汙染。

但是秸稈還田還是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的:其一,秸稈粉碎,並翻深20釐米以上。秸稈粉碎較爛,利於秸稈腐敗。

其二,秸稈腐敗需要一定的墒情,比較適宜的土壤水分含量為20%左右。

其三,秸稈還田後,腐敗過程中需要氮素來滿足微生物分解秸稈,一般情況下適宜的碳氮比為25:1,而玉米秸稈的碳氮比為48:1,碳多氮少時,微生物繁殖受抑制,數量少,有機質分解慢,必須加入氮素來調節碳氮比,以加快秸稈的腐敗速度。以每畝適宜還田秸稈乾重200-300公斤計,一般情況下增施純氮2-3公斤,摺合尿素4-6公斤左右,碳銨11-16公斤左右。還可配合施入過磷酸鈣,能促進作物生長髮育。

另外,玉米黑穗病發生嚴重的地塊,秸稈最好不要直接粉碎還田,因為會增加來年玉米黑穗病的發生率。可以帶出田間集中深埋,並撒施一層生石灰等滅菌消毒。


102705716761五福


不只是玉米秸稈還田,其他的農作物秸稈還田之後,也需要在下茬或者下季的農作物種植中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基本上每畝地都需要增施至少一公斤的尿素才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和秸稈腐熟對氮肥的需求。

我國國內的耕地由於常年的過度種植和掠奪,土壤有機制含量水平大幅下降。在目前國內農業種植有機肥補充數量極度不足的前提下,利用政策來強制秸稈還田也是一個補充土壤有機質的手段。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改善空氣環境汙染。只不過,秸稈還田的效果如何,真的還有待商榷。

玉米在收割之後,需要再次將玉米秸稈粉碎成小段,並且通過深翻的方式將這些粉碎的秸稈翻扣在土壤的深層,在底層土壤相對封閉的環境下逐漸的腐爛、腐熟,來補充土壤中的有機質。既然是在土壤中逐漸的腐熟,就需要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來促進秸稈的分解、腐熟。脫離了土壤微生物,秸稈還田就是一個偽命題。

土壤微生物,適合在有機質豐富的環境下活動和繁殖。而還田的秸稈中,就有一定的有機物成分。這些有機物在土壤中經過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的雙重作用之下,也會逐漸的轉變成土壤中的有機質。所以,秸稈還田的區域土壤微生物的種群數量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繁殖也是需要能量來源的。能量從哪來?土壤中的一些養分,比如說土壤中的氨基酸、銨態氮等。所以,秸稈還田之後的農田對氮肥的需求量相對要大一些。如果秸稈還田之後還是按照之前的氮肥施用水平來使用的話,必然會造成農作物的缺氮症狀的出現。因為土壤微生物在與農作物爭搶土壤中有限的氮素資源。

因此,秸稈還田之後的農田種植農作物之後需要適當的增加尿素或者其他氮肥的用量也是必然的。所以說,有的時候秸稈還田也是矛盾的。本意就在於改善土壤達到減少肥料用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需要增施氮肥。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玉米秸稈還田的好處我們農民都是知道的,玉米秸稈直接還田能為我們農民省出不少人力,同時秸稈還田還可以大幅度提高田間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從而使土壤鬆散易於耕種,加強了土壤的通透性,提高農作物根系的呼吸分解,還減少了肥料的投入。由於農田大量使用化肥,現在的土壤結塊是非常嚴重的。

▎那麼,玉米秸稈還田這麼佔據優勢,為啥我們還要拌施尿素? ▎

秸稈還田我們農民是不能夠盲目進行的,也不是隨便堆放在田間後就會轉變為營養元素的。這需要秸稈腐熟,有機物質被分解,腐殖質礦化後,才可被農作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稈時,需要一定的氮素,易出現與作物幼苗爭奪土壤中速效氮素的現象。

秸稈還田後,腐熟的快慢受水分的影響比較大,所以在玉米收割後,要趁著秸稈含水量大時儘快還田。換句話說就是,還田時間越早越好,最好是邊收割邊粉碎還田。提前進行,可利用高溫加快微生物的活力,加速腐熟進程;還可在秸稈徹底乾枯之前,充分利用體內的分水發酵腐熟。

嚴格來說,在處理秸稈時粉碎的程度時,是越碎越好。粉碎後要在田間均勻撒施,並在秸稈上均勻撒施秸稈腐熟劑,畜禽分辨或尿素,防止因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而使田間缺少氮素。

拌施尿素其原因在於玉米秸稈粗長腐化慢,如果腐化不徹底,對來年的播種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還有病菌、微生物之類的,帶病的秸稈是不能直接還田的,不然翌年夏季若種植玉米易發生病害,這類秸稈應銷燬或高溫堆腐後再施入農田。我們農民可以選擇收割完玉米之後種其他作物,交叉種植能有效的抑制與玉米有關的微生物和病菌的繁殖。

如何運用玉米秸稈還田是最關鍵的保土措施,同樣也是影響我們農民下茬農作物亦或是之後田間種植其他農作物環境的一個關鍵因素。

因而,我們農民不但要重視玉米秸稈還田,還要做出正確有效的處理,這是保證我們農田土壤越來越有肥力的基礎,同樣也給農作物奠定了高產優質的重要“根基”。


農人顧流芳


每到農作物收穫的季節,很多農作物的梗子都被農民用各種方法處理後當作農家肥再次利用,這樣既可以解決農作物的梗子廢棄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又可以二次使用。可是,農作物梗子還田後要掌握好技術,才能充分成為好肥料。農作物梗子還田後部分農田裡的苗子出現枯黃、苗弱、甚至出現一大片的死苗現象。經向我們村的種植專家請教,才知道是因為碳酸肥比例失調引起的苗弱、苗黃、苗死的現象。因為農作物秸稈在粉碎時不夠細,過於粗糙,土壤又剛剛鬆土,沒有在短時間內溶解吸收,所以出現碳酸肥料的比例失調。

秸稈還田後怎樣防止碳酸比例失調呢?

一般土壤微生物在分解農作物秸稈時,需要一定的氮素,易出現與作物幼苗爭奪土壤中速效氮的現象。農作物秸稈碳酸比例還不適宜新農作物的生長需要,土壤中含氮素不足,微生物就與農作物爭奪氮素,各種苗子就會缺氮而黃化、瘦弱、生長不良。

解決方法:秸稈粉碎後,在稈表面每畝撒施尿素20千克,泡淹幾天後然後再行耕翻。秸稈粉碎後,一定切碎根的頭尾,耙後要及時深翻和壓蓋,以碎土覆蓋住秸稈,使秸稈、肥與土壤均勻混合,並分佈在3-10釐米的土層中。要做到全面翻、覆蓋嚴密,避免養分散失。後要耙平,以利於播種。還有些地方直接焚燒秸稈,這樣更好農作耕種。

耕翻深度要合理

農作物秸稈還田時,一般應深深埋土層中,並耙平壓實。秸稈還田後,由於秸稈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會降低土壤含水量。最好是用水先浸泡一星期左右,這樣可以充分把秸稈泡爛使秸稈與土壤相融一塊,充分分解成有機肥料。農作物秸稈還田時要選用生長良好的秸稈,以免病蟲害蔓延和傳播。

特別提醒:帶病的秸稈不能直接還田,否則翌年夏季農作物易發生病害,這類秸稈應銷燬或在高溫堆腐後再施入農田。秸稈還田的好處很多,減少焚燒的汙染和還田後改良土壤應該是最大的好處。


老趙談三農


據我所知,玉米桔杆含氮量並不高,但能防止土地板結。玉米桔杆在土裡腐化後,能提高一定的磷鉀比例,有利於作物果實飽滿。

焚燒玉米桔杆,對環保肯定造成汙染,用機械採收時將其碾碎撒在地裡,絕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既不影響環保也能增強土地肥力,對土地來說也是做到了可持續發展。

尿素是一種含氮量較高的肥料,在作物生長階段是必不可少的,作物在生長階段需要大量的氮肥,光靠土裡提供的氮是遠遠不能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

氮是決定作物生長的第一要素,氮滿足了作物生長的條件,只有植株強壯的長高長粗了,果實才會跟著往大處長,產量才會增上去。而桔杆被施放于田後,補充了一定量的磷和鉀,令作物的果實又大又飽滿,也就達到了增產的目的。

幾千年的土地循環耕種,令土地本身自帶的氮磷鉀早已消耗殆盡,桔杆入田和農家肥入田,是對土地肥力的有效補充,也是土地可持續利用的重中之重。


農民長弓


現在環保問題越來越深入人心,眾所周知,秸稈焚燒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甚至引起火災。如今秸稈還田被更多人接受。但可能有些農戶因為沒有完全把握秸稈還田的技術,反而下一輪農作物造成不好的影響,比如造成麥苗發黃,麥苗發芽率體,甚至出現麥苗死亡的現象。那麼秸稈還田應該有哪些注意事項?玉米秸稈還田又為什麼要撒尿素呢?



玉米秸稈還田撒尿素原因。

玉米秸稈還田撒尿素主要是為了防止碳氮比例失衡。因為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稈的時候會需要碳氮元素,適宜微生物分解活動的碳氮比例是25:1。而玉米秸稈的碳氮比例為65-85:1。這樣,微生物在分解玉米秸稈的時候,就會出現與作物爭奪氮元素的現象,導致作物缺乏氮元素而出現黃苗、弱苗甚至死苗的現象,所以在玉米秸稈還田的時候一般會在秸稈表面撒上碳酸氫銨或者尿素(每畝碳酸氫銨50kg或20kg尿素)以補充氮元素,防止碳氮比例失衡。



玉米秸稈還田其他注意事項。

玉米秸稈還田時粉碎玉米秸稈的長度不宜過長,因為如果粉碎長度過長會不利於翻耕土地和播種。除此之外還要充分將秸稈肥料混合均勻,最後將秸稈埋入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並將其壓實,把土地耙平。可向田地澆水,使土壤沉實。每畝還田秸稈量要適宜,以每畝地300-400公斤為宜,過多可能不能充分腐爛,影響小麥生長。玉米秸稈還田,一定要注意殺蟲,可向粉碎的秸稈撒一些殺蟲藥,以免造成下輪作物蟲害嚴重。





總結:玉米秸稈還田既可減少汙染,又可作為下一輪作物的肥料,一舉多得,但一定要掌握正確的還田技術,避免出現負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