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打造城郊型鄉村振興樣板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農村新報 時間:2019-10-26 10:48

沙市:打造城郊型乡村振兴样板

近年來,荊州市沙市區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緊緊圍繞打造城郊型鄉村振興沙市樣板目標,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良好開局、穩步推進。

創新三個機制

壓實振興責任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責任落實。沙市區切實擔起政治責任,健全完善領導、工作、保障機制,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

一是創新領導機制。成立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各相關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沙市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市率先成立區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辦公室,配齊配強工作力量,確保工作高效運轉。

二是創新工作機制。完善區、鎮、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區委書記每逢雙月帶隊開展比點觀摩,營造了爭先恐後、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健全鄉振辦牽頭抓總、五個振興專班分工協作、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5個鄉鎮、26個區直部門參與,形成了齊抓共管、合力攻堅的良好局面。

三是創新保障機制。健全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保障機制,整合全區各類涉農資金,重點投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生態工程等領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實的財力支撐。堅持目標導向,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納入年度績效考核,推動了工作落地落實。

沙市:打造城郊型乡村振兴样板

強化四個堅持

激發振興動力

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要科學把握各地差異和特點,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沙市區精準發力、靶向施策,激發了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邀請中國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專家團隊編制《沙市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科學定位“江漢平原城郊型鄉村振興試驗示範區”,重點推動“三帶”(長湖沿線“農文康旅”結合體驗帶,318國道沿線“現代農業和休閒農業”示範帶,定向-木垸-桂花一線“田園綜合體和文旅結合”體驗帶)“五區”(蒙華鐵路以西、城北快速以北區域;蒙華鐵路以東、滬漢蓉高鐵以北區域;蒙華鐵路以東,滬漢蓉高鐵以南、豉湖渠以北區域;豉湖渠以南,蓮花渠以北的岑河區域;蓮花渠以南的岑河區域)發展。

二是堅持示範帶動。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坮林村成功創建全省美麗鄉村試點村,漁湖村、定向村等4個村成為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制定出臺《沙市區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爭創“特色第一村”實施方案》,2018年區財政專項撥付2500萬元,重點推進5個示範村、10個試點村建設,向湖村秀美向湖、關沮村生態觀光、木垸村岑參故里、新陽村千年漁村、坮林村蓮花第一村等一批留住鄉愁的特色村競相湧現,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三是堅持協調推進。一方面,充分發揮長湖等自然資源以及楚文化等人文優勢,鞏固提升針紡織服裝(嬰童裝)等優勢產業,加快推進岑參田園綜合體、江南春田園綜合體等項目,著力推動觀音壋鎮、岑河鎮的鄉村錯位發展、加速振興。另一方面,藉助市區重大項目建設的東風,著力推動沙北新區、關沮新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壯大,加快推動城鄉融合、共同繁榮。

四是堅持改革創新。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與集體產權改革,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採取租賃、託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轉土地,全區土地流轉率達70.3%。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核發林權證面積佔應發證面積的比例達98.55%。深入推進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改革,泥港湖糧庫糧食收購數量創歷史新高。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以鄉鎮為單位設立發展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引導村黨組織通過“土地眾籌”“服務創收”“抱團發展”等模式發展村集體經濟,全區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的村達到100%,湧現出了徐橋村等一批集體經濟過百萬的村。

推進五個振興

夯實振興基石

“五個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遵循。沙市區堅持把“五個振興”貫穿於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全過程,繪就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振興畫卷。

一是著力推進產業振興。按照

“做特色、做精品、做休閒”的農業發展理念,建成蝦稻共生、稻漁種養基地8.7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3萬畝,荊香緣10萬隻小龍蝦助力俄羅斯世界盃;新增綠色食品2件、無公害產品1件,“皇冠”獲評首批“荊州老字號”,振飛養蜂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

二是著力推進人才振興。大力實施“三鄉”工程,吸引能人返鄉創業、帶動農民就業;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培育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型職業農民;大力培養農村電商人才,農產品網上企業、網上交易專業合作社、農民創業網店達70多家。

三是著力推進文化振興。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實現鄉鎮文化站、農村文體廣場、農村書屋全覆蓋,岑河鎮文化站獲評全省“最美文化站”,3個村文體廣場入選省級示範點。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訂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形成文明和諧、精神煥發的農村新氣象。積極開展文明村鎮創建,關沮鎮獲評省級文明鄉鎮,槍桿村獲評全國文明村。強化文化傳承,荊河戲、挑擔圍鼓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突破性發展文旅產業,荊州海洋世界、鑼山書院等重大項目建成開放。

四是著力推進生態振興。強力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禁養區內養殖場全部關停,長湖退垸全面啟動,沙北排渠、馬蹄港渠等33個河湖水質持續好轉。紮實實施“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2018年新改建農村戶廁6918戶,鄉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基本建成,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運轉有序。深入推進“綠滿沙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9.9%,西湖村、向湖村、皇陵村獲評湖北省綠色鄉村。

五是著力推進組織振興。強力推進“紅色陣地”建設,農村陣地基本實現全面達標。大力實施“紅色頭雁”工程,選送村黨組織書記赴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院開展鄉村振興專題培訓,村主職幹部發展能力不斷提升。著力打造“紅色堡壘”,紮實開展農村“鏟霸行動”,積極發揮鄉賢作用,健全完善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鄉賢理事會“三會治事”體系,鄉村更加和諧有序。堅持抓黨建促脫貧,全區1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基本實現整區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