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軟土地基處理

(一)軟土地基施工工藝流程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圖1 道路工程中軟土地基處理工序流程圖

(二)施工規定

1、表層處理法

(1)挖砂溝堆載預壓

1)本工法適用於軟土存在硬殼層、軟土底部埋深普遍不超過3m、填高不大於6m的路段。

2)砂墊層及砂溝採用無雜物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大於3%,細度模數不小於2.7。

3)砂墊層應設置至坡腳外50~100cm ,兩側用30cm厚的粘土封層,坡腳位置處的洩水管入水口設置土工布包裹碎石反濾層。

4)施工宜採用先橫向砂溝、後縱向砂溝,逐段開挖、逐段填築的原則。

5)砂墊層及基底的壓實度按不小於90%控制。

(2)砂墊層堆載預壓

1)本工法適用於軟土直接裸露於地表且軟土底部埋深普遍不超過3m、填高不大於6m的路段,或者軟土底部埋深普遍不超過3m,但不適合換填處治的路段。

2)按設計要求,在清理的基底上鋪築符合要求的水穩定性材料,分層鋪築、壓實。並寬出路基邊腳50~100cm ,兩側用30cm厚的粘土封層,坡腳位置處的洩水管入水口設置土工布包裹碎石反濾層。

3)砂墊層採用無雜質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大於3%,細度模數不小於2.7。施工中應避免砂受到汙染,嚴重汙染的應換料重填。

4)砂墊層及基底的壓實度按不小於90%控制。

5)具體見圖2砂墊層斷面圖和圖3圖砂墊層加土工布斷面圖。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圖2 砂墊層斷面圖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圖3 圖砂墊層加土工布斷面圖

(3)反壓護道

1)施工前應對原地面進行清理。

2)反壓護道應與路堤同時填築,如分開填築時,必須在路堤達到臨界高度前築好。施工工藝要求與路堤填築要求基本相同。

3)反壓複道方施工示意圖見4。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4 反壓護道施工示意圖

(4)土工合成材料

1)土工合成材料技術、質量指標應滿足設計要求。土工合成材料在存放以及鋪設過程中應避免長時間曝曬或暴露。與土工合成材料直接接觸的填料中嚴禁含強酸性、強鹼性物質。

2)土工合成材料施工應符合以下規定

①下承層應平整,攤鋪時應拉直、平順,緊貼下承層,不得扭曲、折皺。在斜坡上攤鋪時,應保持一定鬆緊度。

②鋪設土工合成材料,應在路堤每邊各留一定長度,回折覆裹在已壓實的填築層面上,折回外露部分應用土覆蓋。

③土工合成材料的連接,採用搭接時,搭接長度宜為300~600mm;採用縫接時,縫接寬度應不小於50mm,縫接強度應不低於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強度;採用粘結時,粘合寬度應不小於50mm,粘合強度應不低於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強度。

④施工中應採取措施防止土工合成材料受損,出現破損時應及時修補或更換。

⑤雙層土工合成材料上、下層接縫應錯開,錯開長度應大於500mm。

⑥當鋪設兩層以上時,層與層之間要夾10~20cm的砂或砂礫墊層,以提高基底透水性。

(二)換填法(挖出換填)

1、本工法適用於軟土埋深普遍不大於3m的一般路段以及局部埋深不大於6m的山間窪地、半填半挖路段路段。

2、按設計要求,將原地面以下的一定深度和範圍內的不良地基土挖除,換填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分層填築並壓實至設計規定的壓實度。填料分層松鋪厚度不大於50cm,壓實度90%以上。

3、換填材料:在當換填區底部50cm範圍內換填透水性材料,透水性材料可選用碎石、砂礫等,當採用隧道出渣或路塹邊坡開挖土石方時,應保證石料風化不嚴重,無崩解、可溶性等不良特性,其餘部分可採用一般填料等。

4、施工應用逐段開挖、逐段填築的原則,及時對開挖基坑進行回填,逐層碾壓。挖除的軟土和泥炭將用於綠化用土、中央分隔帶用土和復耕,閒置時需棄於指定的臨時棄土場。

5、回填的壓實度確認應與不同填料相適應。

(1)石渣填料由碾壓遍數進行控制,壓實標準以石料間密實狀態為判定標準,按振動壓路機振動碾壓2~6遍進行初步控制;現場以碾壓後無明顯標高差異,壓實層頂面穩定,不再下沉(無輪跡)時,可判定為密實狀態。

(2)回填碎石土或強風化石渣時,均採用灌砂法檢測。

(3)回填中粗砂時,以碾壓遍數控制(不少於3遍)

6、每填築一層都進行測量定線,回填完成後應對最終標高、頂面範圍等進行量測,測點佈置應與基坑量測時的測點相對應,並提交依據測量資料所繪製的縱斷、橫斷面圖(其中原地面線、基坑底線和填後地面線)。

(三)垂直排水固結法

1、一般規定

(1)本工法適用於填土高度不超過8m、軟基底部埋深普遍超過3m的一般軟基路段。

(2)排水體的間距一般在0.9~1.2m。

(3)豎向排水體要求穿透軟土層進入硬土層,當軟土埋深超過25m時,改用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最大打設深度不大於30m。豎向排水體橫向應打至路基坡腳範圍外一定距離,砂墊層也要相應超寬填築。

(4)路基穩定性不足時,可考慮鋪砌1~3層土工格柵作為路堤加筋措施。

(5)排水體的打入深度不得小於設計,處理深度通過試打確定。試打時每50m一個斷面,每個斷面三個點,業主、設計、監理及施工單位參加。

(6)排水體應在白天施工,監理必須全過程旁站,每個作業區必須配備一名施工員。排水體施工長度必須採用自動記錄儀進行記錄,當天記錄的原始數據必須在業主、監理、施工單位代表三方見證下倒出,並現場籤認。

(7)容許工後沉降:一般路基不大於30cm,涵洞、通道不大於20cm,橋臺與路堤連接處不大於10cm。

(8)路基填築控制時間為6~12個月,預壓期為6~24個月,對於複合地基及沉降很小的路段可根據監測情況減少。

(9)填土速率控制標準:路基中心沉降量≤15mm/晝夜,反開挖控制標準:路基中心沉降量≤3cm/月(連續三個月),卸載標準:路基中心沉降量≤3mm/月(連續三個月)。

2、袋裝沙井

(1)施工工藝流程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圖5 袋裝砂井施工工藝流程圖

(2)施工規定

1)砂裝砂井施工前,現場監理應檢查砂袋灌砂量、砂袋長度,並作記錄;施工時應確保灌砂量、砂袋露出砂墊層高度和灌砂密實;砂袋必須採用機械振動灌入。

2)中、粗砂中大於0.6mm顆粒的含量宜佔總重的50%以上,含泥量小於3%,滲透係數大於5×10-2mm/s。砂袋的滲透係數應不小於砂的滲透係數。

3)砂袋露天堆放時應有遮蓋,不得長時間曝曬。

4)砂袋應垂直下井,不得扭結、縮頸、斷裂、磨損。

5)拔鋼套管時如將砂袋帶出或損壞,應在原孔位邊緣重打;連續兩次將砂袋帶出時,應停止施工,查明原因並處理後方可施工。

6)砂袋在孔口外的長度,應能順直伸入砂墊層至少300mm。

(3)施工質量控制標準見表2.4.1

表2.4.1 袋裝砂井施工質量標準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3、塑料排水板

(1)施工工藝流程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圖6 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藝流程圖

(2)施工規定

1)塑料排水板技術、質量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露天堆放應有遮蓋,不得長時間曝曬。

2)現場堆放的塑料排水板,應採取措施防止損壞濾膜。

3)塑料排水板超過孔口的長度應能伸入砂墊層不小於500mm,預留段應及時彎折埋設於砂墊層中,與砂墊層貫通,並採取保護措施。

4)塑料排水板不得搭接。

5)施工中防止泥土等雜物進入套管內,一旦發現應及時清除。

6)打設形成的孔洞應用砂回填,不得用土塊堵塞。

7)排水板拔管迴帶長度應小於50cm,若施工中發現迴帶超標,必須予以補打。

(3)施工質量控制標準

表2.4.2塑料排水板施工質量標準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查施工記錄

(四)其他軟基處理技術

1、粒料樁

(1)施工工藝流程見圖7。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圖7 粒料樁施工工藝流程圖

(2)施工規定

1)砂樁採用中、粗砂,大於0.6mm顆粒含量宜佔總重的50%以上,含泥量應小於3%,滲透係數大於5×10-2mm/s。碎石樁樁體應選用一定級配且未風化的碎石或礫石,粒徑宜為19~63mm,含泥量應小於10%。也可使用砂礫混合料,含泥量應小於5%。

2)提前提供用於工程的砂、碎石材質檢驗報告、施工設備、施工方法,報監理工程師批准。

3)施工前應進行成樁試驗,確定施工工藝和參數。試樁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且每個工點不得少於5根。試樁每20m設一個斷面,每個斷面設三個點,試樁時業主、監理、設計、施工單位代表都應在場。

(3)施工注意事項

1)選擇振衝器型號應與樁徑、樁長及加固工程周圍建築物距離相適應。應配備適用的供水設備,出水口水壓應為400~600KPa,流量20~30m

3,起重機械起吊能力應大於100~200KN。

2)錘擊法施工應根據衝擊錘的能量,控制拔管高度、分段填砂量、貫入度,保證樁體質量。

3)施工中應選用適宜的樁尖結構。當選用活瓣式樁靴時,砂性土地基宜採用尖錐型,黏性土地基宜採用平底型。

4)當實際灌砂(或碎石)量沒有達到設計要求時,應在原位將樁打入,補充填灌砂(曳碎石)後復打一次,或在旁邊補樁。

5)砂(或碎石)樁施工時,砂性土地基應從外圍或兩側向中間進行,以擠密為主的樁宜隔排施工。軟弱黏性土地基宜從中間向外圍或隔排施工。

6)質量檢測應在施工結束後間隔一定時間進行。飽和黏性土宜為2周,其它土為3~5天。

7)砂(或碎石)樁處理軟弱土地基應檢驗成樁及複合地基質量,其複合地基的承載力應符合設計要求。砂(或碎石)樁處理後的可液化土地基,樁間土的加固效果應符合設計要求。

8)砂樁2m深度以下樁身密實度必須大於中密狀態(N63.5≥10),碎石樁樁身密實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圖8碎石樁施工圖

(4)施工質量控制標準

表3 砂(或碎石)樁施工允許偏差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注:碎石樁密實度抽查要求用重Ⅱ型動力觸探測試,貫入量10cm時,擊數應大於5次。

2.管樁

(1)施工工藝流程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圖9 靜壓管樁施工工藝流程圖

(2)施工規定

1)測量放樣,平整場地,清除障礙物。可視工點情況採用靜壓法或錘擊法施工。

2)靜壓管樁樁機選擇。靜壓管樁機見圖片7。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圖10靜壓管樁施工圖

3)按設計要求檢驗預製樁的質量。樁頭損壞部分應截去,樁頂不平時應修切或修墊(鋼筋混凝土樁)平整。

4)試樁按照設計要求及有關規定進行,確定施工工藝和參數,每個工點不得少於5根。試樁時業主、監理、設計、施工單位代表都應在場。

5)試樁時儘可能選在有地質鑽孔的位置進行試打,並進行單樁承載力檢測,以確定工藝參數,管樁施工完畢後,管樁頂高差應控制在15cm以內。

6)靜壓管樁應壓至設計標高,其承載力應符合設計要求。否則將按規定辦理加長或減短的變更。

7)樁機按設計樁位就位,接樁應長樁在下,接樁應符合設計要求。

9)焊接接樁

①接樁時,上、下節樁的中心線偏差應小於5mm,節點彎曲矢高不得大於樁段長度的0.1%。

②焊接時,應採取措施減小焊接變形,焊縫連續、飽滿。焊接後應自然降溫,嚴禁用水澆降溫。

③成樁過程中遇有較難穿透的土層時,接樁宜在樁尖穿過該層土後進行。

10)管樁與託板的連接

①對於沉入到設計標高後不需要截樁的薄壁預應力混凝土管樁,與託板連接可用託板連接筋與鋼筋板圈焊接後,將樁頂直接埋入托板內。連接筋和樁頂埋入托板內深度,應根據不同的工程情況,按設計要求確定。

②需要截樁的管樁與託板連接,管樁截斷後,將墊塊下入管內,並把連接用鋼筋籠插入樁內,用與託板相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灌注。

③託板施工時管樁與託板鋼筋的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靜壓管樁與託板鋼筋連接施工見圖11。

④每根管樁施打時底部必須用鋼板封堵,以在施工完成後時檢測樁長。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圖11靜壓管樁與託板鋼筋連接施工圖

11)管樁間距不超過2m時,須在樁間打設袋裝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等豎向排水體以消散擠土形成的超孔隙水壓力。豎向排水體設置在每4根佈置樁形成的矩形中心處,並應儘量打穿軟土層,如果軟土底面埋深超過20m,則豎向排水體按20m設置。豎向排水體在施工管樁前施工完畢。

12)當託板頂填土高度小於50cm 時,嚴禁用大型壓路機碾壓。

(3)施工質量控制標

表2.4.2靜壓管樁施工質量標準

道路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工藝大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