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原來這麼“高大尚”?難怪世界上只有9個國家能造出來

截至目前,魚雷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人類工業水平的提高使現在的魚雷製造技術也在不斷提升,而至今全球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以及瑞典這九個國傢俱備自主製造魚雷的技術和能力。

魚雷原來這麼“高大尚”?難怪世界上只有9個國家能造出來

最早的魚雷是一種誕生於十九世紀名為“撐杆雷”的爆炸型武器,海戰時被士兵們用一根長杆固定在小艇的艇艏並隨著小艇撞向敵方軍艦而引爆,之後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黑德借鑑了早期魚雷的設計方式研發出了現在這種外形似魚且具備更高航速和射程的魚雷。1887年,俄國的一艘艦艇朝著六十米外的一艘土耳其通信船發射魚雷並將其擊沉,這也是人類首次成功用魚雷將大型艦艇擊沉。

魚雷原來這麼“高大尚”?難怪世界上只有9個國家能造出來

隨後魚雷便開始受到各國海軍的青睞,並被廣泛使用於大型海戰中。各國工程師根據其海軍的作戰方式對魚雷進行改進,其中奧匈帝國為了讓其魚雷具備定向直航的能力,他們在魚雷上安裝了陀螺儀,大大提高了魚雷的命中精準度,隨後美國也發明出了裝有熱力發動機的熱動力魚雷,可以將魚雷的航速提高至每小時六十五公里以上,航程高達兩千七百多米。

魚雷原來這麼“高大尚”?難怪世界上只有9個國家能造出來

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德國研發出了無航跡電動魚雷並裝備在潛艇上,相比熱動力魚雷,這種魚雷可在航行過程中極大程度的減少排出的氣體,從而隱藏自己的行動路徑。之後德國又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了單平面被動式聲自導魚雷,可通過接收敵方艦艇的噪聲進行自動導航進攻,從而提高海下突襲時的命中率。到了五十年代左右,德國又先後發明出了線導魚雷和反潛魚雷,再一次提高了魚雷的機動性和抗干擾能力。

魚雷原來這麼“高大尚”?難怪世界上只有9個國家能造出來

美國也緊跟步伐,在六十年代左右研製出了著名的 “阿斯羅克”火箭助飛魚雷,可搭載火箭飛往目標周圍的海面入水自動搜索、跟蹤和進攻。為了進一步提高魚雷的自動化水平,美國甚至給魚雷裝備上了微型電腦,並升級了其自導裝置上的功能,使得魚雷具備更加精準識別目標的能力,並且極其不易被敵軍干擾,同時美國也將魚雷的航速提高到了每小時一百公里左右,航程能達到四萬五千米以上。雖然在當時不少國家已經擁有了反艦導彈,並且能夠對艦艇造成更大的打擊,但魚雷在海戰中的地位仍舊十分重要,尤其是用於打擊敵方的潛艇時更為重要。

魚雷原來這麼“高大尚”?難怪世界上只有9個國家能造出來

從最早的壓縮空氣動力魚雷發展到現在的自導魚雷和線導魚雷,如今在魚雷的製造上不能光靠早前單純的電子元件組裝生產,而是需要更加精準的設計和加工能力。尤其是魚雷的動力系統,目前全球最快的魚雷是俄羅斯的暴風雪魚雷,其水下航速能達到每秒一百米,近乎小型飛機的速度,並且還可以在四百米深的水下追擊以五十節航速行駛的潛艇。此外在魚雷的火力進攻方面也需要有巨大的改進,才能對現在上千噸排水量的潛艇造成有效打擊。要想同時提升魚雷的性能、火力和隱蔽性,技術難度十分大,因此不具備成熟且完整生產鏈的國家根本無法自行研發和製造能夠適應現代化海戰的魚雷。加上各國需要建立的是一整套的魚雷作戰系統,這更是要比製造反艦導彈困難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