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前言:回顧蒙塵的歷史,人類文明每一步的前進往往是帶著血跡的,從社會的劇烈變革到國與國之間的鬥爭,人類無時不刻不在發揮著製造事端的天賦本領。而在無盡的歷史洪流碾壓下又深藏著多少悲慘、無奈的故事和人?我們不得而知,當時代與命運的車輪碾壓過後,留下的是無數血與淚的泣歌,也許如張藝謀作品《活著》裡的富貴一家,歷經混亂年代的悲歡離合;也許如管虎《鬥牛》裡的牛二,極盡所能同殘酷的現實戰鬥。

而在1998年,上映於意大利的《海上鋼琴師》同樣通過一個悲情天才的故事映射時代和命運的無情。

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電影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由意大利著名導演吉賽貝·託納多雷執導,也許你對《海上鋼琴師》很陌生,但你一定對這位導演的另一部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有所聽聞。

表面上看,《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關於一個天才鋼琴師在輪船上度過一生的故事,影片極具浪漫主義色彩,整體上充滿著反烏托邦風格,回憶性敘事方式將電影表現的極具張力而引人入勝,沒有華麗的場景和震撼的畫面特效,它極強的故事性便已經牢牢吸引了觀眾,即通過一段又一段戲劇性衝突演繹著精彩而深刻的故事。

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而更深層和值得探討的是導演託納多雷賦予電影的人文關懷內核,整片表面上看似溫情、平實,然而再深入電影的內在一些,便能感受到影片所帶來的悲情和消極,即通過講述主角1900的人生遭遇映射時代和命運的殘酷。

“1900”的含義蘊藏著悲劇的始末。

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1900年,一個嬰兒被遺棄於一艘往返歐洲和美國之間名叫維吉尼亞的豪華郵輪上,巧合之下,船上的一個名叫丹尼黑人煤礦工發現了這個小傢伙,

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我是新世紀第一年第一個月找到他的,所以就叫他1900吧!”他欣喜地對周圍同做著挖煤工作的煤礦工說。1900年,正是個動盪的年代,歐洲一片混亂,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而14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打破了新世紀人們所有的美好希冀。

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戰爭是他們最大的敵人,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只有無盡的痛苦和不安的現狀。就像影片裡的維吉尼亞郵輪一樣,船上運送的不缺歐洲飽受戰爭摧殘的難民,他們懷著對未來的美好向往踏上郵輪,在即將抵達他們心目中代表著希望和和平的美國時,總會有個惹人注目的人驚喜的大喊“America”!這是他們對美好希望的渴求吶喊。

影片賦予1900這個貫穿整片的名字兩層含義,一是1900象徵時代的符號,新時代的起點,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而另一層意蘊作為主角名字則暗示了他註定會淹沒在歷史的洪流裡。

而事實也是如此,這個孤獨的天才難以接受郵輪之外的世界,因為在他的心裡,他怕外界會給他帶來痛苦,誰也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於是他選擇了最消極的方式——以自我毀滅來結束未知的恐懼,在廢舊的郵輪即將被炸藥銷燬時,他義無反顧投進郵輪爆炸的焰火裡 。

鋼琴是他的唯一知己,解密主人公1900悲劇時代、命運下的心靈世界。

從被父母遺棄在船上的那一刻起,1900便間接地成為時代悲劇的承受者、混亂世界下被丟在船上的棄兒。與此時外界的戰火紛飛不同,維吉尼亞號輪船在影片裡則近似於一個“理想國”。

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在這個“理想國”裡,沒有外界的戰亂打擾,沒有勾心鬥角的政治鬥爭,每個人都是那麼的美好、善良,甚至擁有最高權力的船長也會放下架子和船員們共同擔當教育1900的任務。

從某種意義上說,1900一直處在外界與理想國之間的夾縫裡。在外界被戰爭肆虐期間,1900用美妙的音樂洗滌船上逃難的人們,撫平他們家園盡毀的傷痛,音樂不僅僅是他的愛好,更成為他通過船上的人們來了解外界的一種方式。通過音樂,1900體會到船上人們的人生百態,對那個時代有了清醒的認知,而這種認知透著對外界一種深深的絕望和消極。

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命運總是無常,走下船後,下一步是悲劇還是喜劇?

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1900不知道,但經驗告訴他,這個世界是無法預知的,紛亂的世界總免不了給人們帶來傷痛,而一旦下船走出來,便註定要接受命運的無情安排。

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就像八歲那年一樣,1900的養父丹尼在船上挖煤時遭遇事故而離開人世,他失去了最愛的人,1900又一次成為了遺孤,沒有身份,沒有國籍,這件事深深地打擊了1900。直到偶然地接觸到鋼琴後,便從此愛上這個能發出美妙聲音的樂器,試圖用音樂來撫慰命運給他帶來的傷痛。

1900無法預知未來會是怎樣的,年少喪父的經歷給他留下了這樣一個思想:即使在安全的船上也會遭遇死亡和絕望,更別提外面戰亂的世界了。1900不敢去賭,他害怕外面的世界會給他帶來傷害,這是一種對於未知的命運的恐懼。

比如在遇見那個名叫帕多萬的美麗女子時,1900心動了,他有了想下船去尋找幸福生活的念頭,在即將離開船梯之際,他看到了海岸線內巨大的工業城市,深深的無力感席捲而來。

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原來在他眼裡,眼前的城市就像是另一個“船”,可是對於他來說,這個“船”太大太大,他無法預知這個巨大的“船”能否給他帶來幸福。

從此以後,他便決定再也不下船了,即使在這個船即將被銷燬的最後時刻,他寧願隨著船一同被毀滅,也不願接受未知命運的擺佈,他選擇了自我滅亡。

時代的更迭少不了悲情,命運的無奈總是難以抵抗。

無論是天才還是普通人,當無力反抗整個時代的時候總會面臨兩個選擇:生存還是毀滅?

有的人選擇繼續生存,隨著歷史的進程隨波逐流,掙扎在人世間,默默忍受命運的安排。

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而有的人則選擇毀滅,用死來當作對抗命運最後的吶喊,就像影片裡的1900一樣,在自己生活了一生的船不得不被炸燬時,無力反抗這種情況下,他選擇了“自我毀滅”。

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其實這也是影片《海上鋼琴師》所蘊含的精神內核。

電影《海上鋼琴師》:天才的悲劇,揭露時代和命運的“無情車輪”

影片大部分著墨於主人公1900的故事,同時也塑造了一個極其特別的鋼琴師形象,他的鋼琴可以走進每個人的心靈,觸摸人心處最柔軟的部分,但自身卻一直藏身於這個象徵“理想國”的輪船裡,不願走出。

以我們正常人的視角來看,這麼偉大的鋼琴師應該受到人們的尊敬、受到全世界的追捧才對,然而影片裡的1900卻從不在意這些虛榮,他的心裡只有音樂。

直到1900最後選擇自我毀滅,我們才猛然醒悟,原來這是一個早已註定的結果,他被時代和命運造就的性格、三觀、認知等早已成為自身和外界的一條鴻溝,他跨越不過去,只能以悲劇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