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被矯情觀眾過度解讀的假經典

上世紀90年代末,影壇上映了兩部和船有關的著名電影,一部是風靡全世界的《泰坦尼克號》,另一部是《海上鋼琴師》。

1998年,《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時,好評的浪濤如錢塘江大潮,滾滾不落;而2019年,《海上鋼琴師》4K修復版終於在中國上映,滿足了眾多擁躉的期待。

我承認《泰坦尼克號》是一部催人淚下,蕩氣迴腸的絕好愛情片;但《海上鋼琴師》我認為這是一部被過度解讀的,不算太爛的假經典。

《海上鋼琴師》,被矯情觀眾過度解讀的假經典

《海上鋼琴師》

首先從獎項方面可以做個比較:《泰坦尼克號》拿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其他一些相對不重要的獎項;而《海上鋼琴師》在重要的電影節中幾乎缺席,只有一個美國金球獎的最佳配樂。

這個問題,是比較困擾人的,為什麼在中國觀眾心目中神一樣的電影,得不到各種獎項的認可呢?

原來這部影片在美國上映時,票房竟然不足30萬美金,而且國外影評網站“爛番茄”上的分數僅為53分,可見,在國外,是不怎麼待見這部電影的。

其次,這部電影的邏輯是混沌的。主人公1900不知其母,也不知其父,被人遺棄在輪船佛吉尼亞號上,被船上的工人丹尼收養。

隨著1900年數漸長,他的鋼琴天賦終於顯現,把鋼琴彈得出神入化,神秘莫測。不僅如此,他還是隨心所欲的創新者,打敗了前來挑戰的爵士音樂發明者。

《海上鋼琴師》,被矯情觀眾過度解讀的假經典

《海上鋼琴師》

郎朗也算是個鋼琴天才,但是他今日所取得的成就,可不是僅僅靠天賦兩字就可以打發的,在他的自傳中,他敘說了童年時學琴的艱苦,簡直是噩夢一般的經歷,他的父親是非常嚴厲逼他學琴的。

而1900,大概在船上看到其他鋼琴師的演奏,所以無師自通,可以理解,但是後來對於他彈鋼琴水平的拔高,太誇張了。為了塑造人物的需要,把邏輯拋到腦後,顯然不妥。

當陸地上的工作人員要找到1900給他登記信息,1900躲了22天無人能找到,看來,他不僅僅是鋼琴天才,連躲貓貓也是天才?

主人公是某個方面的天才,是很多故事中的必要設定。但天才的極限被無限放大,是不合乎邏輯的。

很多觀眾反映,《海上鋼琴師》是一部緩慢、沉悶的電影,是的,沒錯。它的節奏控制顯然有很多缺陷。

《海上鋼琴師》,被矯情觀眾過度解讀的假經典

《海上鋼琴師》

在電影的開頭,通過小號手和店老闆的對話,引出1900的故事,做了很多鋪墊,至少可以砍掉三分之一的內容,不僅不會影響電影內容,還能夠更流暢。

難道節奏緩慢就一定不是好電影嗎?不一定,這個節奏的快慢要看對電影的表達,人物的塑造有沒有幫助,如果能加分,當然是可行的。

比如電影《獨行殺手》,開頭十幾分鍾,畫面幾乎是停止的, 但是你看完電影就會發現,導演這樣設置,原汁原味體現了主人公的“獨”,這才是大師手筆。

而《海上鋼琴師》整部電影的拖沓是一種毛病,為了烘托人物有意但不算精心的佈置,除了給人囉嗦的感覺,對影片沒什麼幫助。

《海上鋼琴師》,被矯情觀眾過度解讀的假經典

《海上鋼琴師》

當男人遇見愛情,註定要淪陷,1900也不例外,但他和《泰坦尼克號》中的傑克不同的是,下船的梯子走完一半時,他後悔了,又回到了船上,終身不再下船, 甚至是船被炸燬時,也不改初衷。

看到這裡,我想完了,這個1900莫不是自閉症患者?這個是極有可能的,他出生在船上,長在船上,生活的一切都在船上,明明是個井底之蛙,但對陸地卻不屑一切。

這種自尊,敏感的特性,甚至用死亡來解脫,不能用僅有個性來形容了。

電影中的小號手求他下船,到城市裡組成一個樂隊,重新開始,未來的美好活生生展現在眼前。小號手說的有理有據,合情合理。

《海上鋼琴師》,被矯情觀眾過度解讀的假經典

《海上鋼琴師》

但這時,1900講出了一番似是而非的話:“88個琴鍵我可以彈奏出美妙的音樂,可以演奏出無限,而城市裡成千上萬條街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如何彈奏”。天才的腦洞非常人可以理解。

這些臺詞本來的用意我想是為了塑造1900的孤獨,他生活的世界全部被輪船所禁錮,在這裡,他獲得了滿足。而外面的世界,對他來說,可能是血淋淋的陷阱。所以,他畏懼了。比死還重的畏懼。

為什麼面對人生,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就懼怕了呢?人類最可貴的品質不是勇敢,堅韌,自信嗎?

《海上鋼琴師》,被矯情觀眾過度解讀的假經典

《海上鋼琴師》

當然,導演這樣安排情有可原,但這並不是令人信服的角色基因。

很多觀眾正是因為1900最後的悲劇和天賦的兩相對比,被打動了。但是魯迅說的妙,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所以,如果說你能和1900感同身受,只想送你兩個字:矯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