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梃擊案,是鄭貴妃的明知故犯,還是朱常洛的自導自演?

大明王朝萬曆年間,就在皇宮之中發生了一起驚世駭俗的案件,這件案子看似簡單明瞭,但是背後卻隱藏著種種陰謀,最終此案被萬曆皇帝輕輕略過。那麼此案究竟是鄭貴妃的明知故犯,還是太子朱常洛的自保行為呢?

大明朝的梃擊案,是鄭貴妃的明知故犯,還是朱常洛的自導自演?

此事的起因還是因為萬曆帝年輕時犯下的錯誤而造成的風波,雖然不知道當時真正的情況如何,反正萬曆帝不小心親近了太后身邊的一個小宮女,並且因此而生下了一位皇子,也就是太子朱常洛。

當時王氏宮女的說法是萬曆帝強迫自己,可是萬曆帝卻因為是對方設計勾引了自己,最終結果雖然成全了這個小宮女,卻也害慘了這位宮女,因為此事的緣由,從此以後萬曆帝直接將王氏宮女當成了自己的敵人。

所以朱常洛就是在此情況下的產物,可以說萬曆帝因為朱常洛生母的原因,從來沒有喜歡過自己的這個兒子。

可朱常洛卻又是太子的身份,所以相當的尷尬,萬曆不知道盡了多少辦法另立太子,但是都被群臣給攔了下來。

大明朝的梃擊案,是鄭貴妃的明知故犯,還是朱常洛的自導自演?

可以說這件事就此僵了下來,而就在此時梃擊案發生了,一個叫張差的瘋子,手持木棒兇器衝進了太子的居所,打傷了無數的太監,如果不是被人攔下來,也許連太子也會受其毒手。

當此案發生後,直接震驚朝野內外,可是當此案查到可能跟鄭貴妃有關的時候,萬曆帝果斷將此事輕輕放下,最後直接處死了這個叫張差的瘋子了事。

可以說從明面上,此案就是鄭貴妃所為,因為朝臣們的反對,朱常洛的太子身份幾乎無法改變,但如果朱常洛自己生了意外,太子的位置不就有了新的變化了嗎?

也許這件事在別人看起來很愚蠢,但是正是這樣的想法,所以大家的目光很有可能會被誤導,就好像我們經常說的話,傻子都知道的事,鄭貴妃會去幹嗎?

這不是授人以柄嗎?原本這件事朝臣們就對鄭貴妃的映象不太好,現在直接就把事情火上澆油,另立太子的事還有可能成功嗎?

大明朝的梃擊案,是鄭貴妃的明知故犯,還是朱常洛的自導自演?

但是我們反過來想,因為這件事,朝臣們已經跟萬曆耗了足足十五年的時候,鄭貴妃已經對這件事絕望了,可以說通過正常的手段已經不足以改變整個件事的後繼了。

只能想另外的方法,比如說強行讓太子朱常洛出現意外,說實話這個方法,看起來很傻很幼稚,但是成功率卻相當的高,並且朝臣們就算是知道這件事跟自己有關,可真正的證據能拿得出來嗎?

查到最後,無非就是自己的屬下看不過眼了,所以派人去教訓一下朱常洛,只是不小心失手了而已,跟鄭貴妃有一毛錢關係嗎?只要萬曆不深究,這件事就不是個事。

而且這件事如果不成功還可以反過來推到太子朱常洛身上,就說他賊喊捉賊好了,所以說這件事看似簡單,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關係,從而將整個案件無限的複雜化了。

雖然最終的結果只是朱常洛受到了驚嚇,可是卻也太了晚明的三大疑案之一,因為大家都看明白的事,卻因為各種各樣的關係,從而撲朔迷離。

大明朝的梃擊案,是鄭貴妃的明知故犯,還是朱常洛的自導自演?

說實話這種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原因的案件,為什麼會定性為疑案,就是因為最終的受益人不是鄭貴妃,而是朱常洛,經過這件事以後,太子的安全措施加強了無數倍,因為這件事給朝臣們也提了個醒,那就是有人可能會從太子身上做文章。

所以說此案唯一得到好處的人只有朱常洛,那麼這件案子的真正主謀又是誰就更加難猜了。

畢竟我們查案的時候,都會把最終受益人定性為此案的幕後兇手,可是結果卻是太子受益了,這說明了什麼,可以說百分之八十的把握是太子自導自演。

可能這件事就此定性了,但是萬曆的強行結案,卻讓這件事又發生了變化,我們都知道萬曆一定是偏袒鄭貴妃的,而此案萬曆皇帝不想深究,這其中的問題就不太好說了,並且萬曆皇帝以最快的速度處死了當時的所有人員,比如說瘋子張差,還密殺了龐保與劉成兩位太監,可以說這件事到此為止,所有的相關人員都死光了。

大明朝的梃擊案,是鄭貴妃的明知故犯,還是朱常洛的自導自演?

於是這件案子就成了疑案,主要是因為萬曆皇帝的出手,直接將此案的所有相關人員都給消除乾淨了,所以幕後指使人又是一次變成了鄭貴妃,因為這是萬曆皇帝在保自己的愛妃。

所以我個人傾向於鄭貴妃是此案的主謀,只是沒有想到當時的守門太監太過於盡忠職守,所以才讓張差沒有得逞,可以說方法是好的,只是執行人有著種種的顧慮,畢竟這可是大明的太子,就算萬曆皇帝再不喜歡他,也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有人害死他。所以此案的幕後就是鄭貴妃,而萬曆也是為了保鄭貴妃,才會下令消滅所有證人與證據,讓此案成了晚明的三大疑案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