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場曾經的青幫

鄉建系列,民國掌故。歡迎點贊!敬請評論!!尤喜轉發!!!最好關注!!!!

北碚有袍哥,也有青幫。青幫當然是抗戰期間從下江傳上來的。但青幫雖不是原生,卻因挾著官方勢力,在北碚強硬出頭,站穩了腳跟。

袍哥講兄弟夥,青幫講師徒傳承,所謂青幫一條線,袍哥一大片。民國時期的青幫,有四個輩分:大,通,悟,學。按總排行是第21,22,23,24輩。全國最著名的青幫人物,自然是上海灘的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杜月笙是悟字輩,張嘯林是通字輩,黃金榮呢?沒輩分,自封天字輩,比大多一橫。而青幫另有一奇人,河北人張樹聲,是馮玉祥的老部下,當過團長和交際處長,早年闖上海灘,入了青幫,為大字輩。退出軍職後,張樹聲便在上海收起了徒弟,抗戰軍興,他也來到重慶,更廣收門徒,並以堅持抗戰為基本要求。在北碚,就有兩個大徒弟:竇孟胥和熊幼明。竇孟胥是澄江鎮的士紳,熊幼明是北碚場的士紳。其實同為馮玉祥大將的張之江,也是青幫大字輩老資格,張之江、張樹聲、袁克文(袁世凱的次子)、錢寶亨是上海灘青幫有名的四“大”人物,只是張之江就沒這麼招搖了。

北碚場曾經的青幫

——北川鐵路時常人聲鼎沸

張樹聲不常住北碚,但每年要陪馮玉祥等到張自忠墓地參加紀念儀式,因而,對青幫發展組織產生重要影響。竇熊二人在北碚也廣收門徒,竇孟胥收了近三千,熊幼明收了一千多。據參加過青幫的盛鳳翔回憶,入幫要填表,填寫自己家庭三代姓名簡歷,交費五元,另辦酒席一桌認師,花費六元餘,共用去十餘元,得一印本和老師名片一張。印本是青幫專書,記有幫規,還有香堂禮語、會客問答及各種手勢等。

1946年底,由竇孟胥、熊幼明、李雲前,劉榮卿等發起,辦了個臨濟學會,對內亦稱臨濟社,經北碚管理局核准登記為民眾團體,實際就是青幫的北碚分舵。又在武昌路開設了天一茶館,作為日常活動的中心,執事人員辦事及聚會接頭均在此處。茶館內掛有“臨濟社”黑漆金字木牌,設有牌桌,賭博抽頭即為一項經費收入,由青幫管交際的人員兼管。臨濟社及天一茶館的主要負責人均是竇孟胥。其他執事人員分工管交際的有羅伯康、劉樹森等六人以上。

北碚場曾經的青幫

——自行仿製的火車頭

想來大家都知道,不僅有杜月笙的名頭,早年的委員長也是在青幫掛過名的,幸好拜在無輩分的黃金榮門下,後來把拜貼抽出送還了事。但青幫聲威之重,可想而知。國民黨的中下層黨政軍人員均以加入青幫為榮。原北碚管理局的科長高致中,警察所長陳能訓等,均參加青幫,名為“評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