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土匪的“四樑八柱”?“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匪亦有道?

我們在影視劇裡,經常看到反映土匪生活的橋段,他們“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打家劫舍、嘯聚山林、綁票勒贖、攻城破寨、殺人如麻。當然,也有走上革命道路、奮起抗日的“義匪”。

何謂土匪的“四梁八柱”?“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匪亦有道?

人們把的這些拉起的一夥人,搞掠奪民財的成幫土匪,統稱綹子。匪首報什麼“字號”,這個綹子一般就叫什麼名,如“草上飛”、“小白龍”之類。綹子的骨架以“四梁”為核心,以“八柱”為骨幹,有如房子有梁柁、柱腳一樣。

何謂土匪的“四梁八柱”?“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匪亦有道?

那麼何謂土匪的“四梁八柱”?先說四梁:一是頂天梁:是一個綹子的總頭目,黑話稱“大櫃、二櫃”,又叫“大當家的、二當家的”,掌管綹子的全權,也管土匪的訓練教育,劫掠的重要財物的分配和迎來送往等事務。

何謂土匪的“四梁八柱”?“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匪亦有道?

二是轉角梁:即“搬垛先生”,通稱先生。這是匪綹的軍師,負責用唯心迷信的方法,如“推八門”、“算計”等伎倆,指揮整個匪綹行動的去向,決定攻守的措施等。

三是迎門梁:土匪稱“炮頭”,該人須有膽量大、槍法準、指揮能力強等特點,充當先鋒角色,遇到緊急情況負責“前打、後別”——先行和斷後。

四是狠心梁:匪話稱“秧子房掌櫃的”,負貴看管、拷打綁來的人質一一“票”,通過人質索取槍、彈、錢、物等。

何謂土匪的“四梁八柱”?“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匪亦有道?

再講八柱:一是總催:是攻打響窯或突圍的總指揮,也負責督察。二是水相:掌管各棚鬍匪的站崗放哨,一般是一炷香一換班。三是馬號:負責掌管鬍匪的坐騎分配和管理等。四是賬房:負責劫得財物的上帳、分配等。五是稽查:負責監督檢查匪徒執行匪規的情況。六是上線員:“負責偵探,掌管與所設“汗線”( 偵察員)的聯繫、攻打響窯或突圍時領頭指點等事宜。七是傳號員:負責給大櫃、二櫃、總催傳達命令,向匪首彙報軍情等。八是棚炮::類似軍隊的班、排長,負責管理他手下的那夥匪徒。

何謂土匪的“四梁八柱”?“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匪亦有道?

俗話說,家有家法,幫有幫規。土匪綹子有著統一的規矩和黑話。匪幫內不僅有權力和職責的明確規定,而且對土匪們的行為也有一定的規範和要求。匪首制定了諸如“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等很多規矩,嚴令部下執行。其中大部分規矩都是從前輩土匪那裡代代傳承下來的,只有很少部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而作出的新調整,或者是增加了某些新的內容。在“十不搶”中就很具體的規定:喜車喪車不搶;僧侶、道人、尼姑、佛家不搶;鰥寡孤獨不搶;單身的夜行人不搶;擺渡的不搶;揹包行醫的不搶;車店不搶;賭博的人不搶;郵差不搶;挑八股繩的不搶。所謂挑八股繩的是指鋦鍋的或是賣梨糖瓜子的人。

何謂土匪的“四梁八柱”?“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匪亦有道?

在“七不奪”中明確指出,娶姑娘送媳婦的不奪,送葬起墳的不奪,和尚道士不奪,妓女不奪,吹鼓手不奪,學士不奪,醫生不奪。

“五不準”是指:不準搶窮苦人;不準調戲、姦淫婦女;不準進產婦房間;不準走豬或驢在前面橫走過的路,不準動用娶親人家的酒飯等。當然,這只是一般匪幫中基本的規矩,其實,在不同的匪幫內部,還因為地域、組成成分或者是匪首本身的性格喜好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何謂土匪的“四梁八柱”?“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匪亦有道?

他們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來制定幫規的:一是為了避免不好的運道。因為土匪的生活中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他們非常忌諱那些有可能破壞運道的因素。比如說他們不搶喜車喪車、那是因為紅白事是人生的兩件大事,如果有人破壞反而對破壞者的運道不利。二是出於功利和實用的思想。有些職業將來可能對土匪有所幫助。為了以後能夠利用這些人,土匪們會放其一馬。三是出於一種不屑搶劫的想法。有些人確實是沒有什麼油水可撈,如“窮教書,苦郵差”不值得一搶。有些規矩似乎很“良善”,實則是出於迷信思想及匪性。例如,“不進產婦的房間”,是怕“血氣之災”衝了他們的運氣;“不姦淫婦女”,是因為他們認為幹了這等事就要攤“橫樑子”,不是逃跑被人抓住,就是打“響窯”挨槍子兒。

何謂土匪的“四梁八柱”?“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匪亦有道?

想知道更多關於土匪的內容,那就請打開今日頭條app,在上方的搜索欄輸入“土匪”關鍵詞。然後就會看到關於土匪的更多內容。

何謂土匪的“四梁八柱”?“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匪亦有道?

土匪的歸宿。有道是語“當一天鬍子,怕一輩兵。”對此,土匪們皆引為心病,因此他們也不能不考慮一下自己的命運,如何結局,一般不外“降、隱、死”三個字。一是降:大多數土匪,均願投降,匪首當個官,匪徒當個兵,不愁吃穿,不怕官捕,又何樂而不為? 九一八事變時,有些鬍子還很懂氣節,如李海青雖然也當過鬍子,但他不降敵而抗日,深明大義,因而受人敬愛。二是隱:有一小部分土匪,逃入了深山老林之中,隱姓埋名、擔驚受怕地了其一生。如有人揭發,亦不得善終。三是死:這是土匪深忌的一個字,但他們是躲不了的。不是老死、病死,而多是所謂“橫死”的。某些小匪在解放後,能改邪歸正的可爭取寬大處理,但有些不知改悔,且繼續作惡成為慣匪的,或被剿滅,或被人民檢舉,均被治以應得之罪。總之,土匪的末日,多無善終,常言道:“自作孽,不可活”誠則斯言。

參考資料:《近代中國土匪實錄》群眾出版社。

《舊中國三教九流》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