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歲月的經歷,感謝走過的每一段路,感謝生活給予的所有領悟

人到中年了,就喜歡費心思花時間去琢磨這自己曾經走過的路與遇到過的人。這對人生與生活感悟的多了,自己內心的浮躁與不安自然就減少了。

過去看不慣的人,現在都能欣然接受了;以前想不通的事,如今也能悟個明白了;曾經常有的激動,突然就發現不再屬於自己了。人生一切突如其來的變故,再遭逢到已是那麼的淡然。

自己心態這所有的轉化,也都切換的是那麼的自然。或許這正印證了老夫子所言的那句話吧:人四十始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人這一生啊,有時就像是一株植物。該萌芽時萌芽,該生長時生長,該開花時開花,該結果時結果。

人活在不同的年齡,都會伴隨著有這個年齡該有的心路體會與人生感悟,這也是歲月和生活,饋贈給每個年齡的人的一份獨有的智慧財富。

我們在童年時,大多是無憂無慮且快樂滿足的。雖然在那個時候我們也會因為沒得到一件玩具或覬覦的零食而難過哭泣,但所有的不開心我們都會很快就忘記,並馬上投入到另外一件能讓我們快樂的事情上。

為什麼呢?因為孩童時的我們,內心是單純的,欲求是簡單的。那時的我們,還不懂得什麼是虛榮做作,什麼是攀比計較,什麼是爾虞我詐,什麼是勾心鬥角,什麼是虛與委蛇,什麼是投其所好…

所以說,人心簡單,快樂來的自然也就容易。

反觀現在的我們,年齡增長了,閱歷的多了,心眼卻越來越小了。凡事都喜歡去計較、去攀比、去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結果讓自己煩惱不已,痛苦不堪。

大道理其實誰都懂,可我們就是做不到。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我們放不下的太多,想索取的更多。但是,這些煩惱與痛苦也是一個人邁向成熟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沒有真正感受過體味過品嚐過這所有的煩惱痛苦,人就不可能達成徹悟。

老夫子說四十不惑,想表達的並不是說一個人到中年了,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是說一個人經歷過人生的種種,見證過歲月的滄桑,才會有痛後的領悟。當人懂得不爭了,隨緣了,自然也就不再會迷茫困惑了。

感謝歲月的經歷,感謝走過的每一段路,感謝這生活給予的所有領悟。
感謝歲月的經歷,感謝走過的每一段路,感謝生活給予的所有領悟

感謝歲月的經歷,感謝走過的每一段路,感謝生活給予的所有領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