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一戰二戰都是受益者,這是它成為世界強國的本錢?

阿個貴州人


最關鍵的原因在於美國的本土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殘,或者說摧殘的程度非常低。而這一點又給美國帶來了很多的紅利,分述如下。

1.首先是本土的安全在大戰中吸引人才前來避難。因為美國本土受損情況非常低,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處於相對安全的位置,這一點吸引了很多人才前來。比如像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為了躲避戰禍都前往美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有技術有水平的人才都前往美國避難,後來他們紛紛為美國的建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老電影《卡薩布蘭卡》當中就提到過有不少歐洲人為了躲避納粹而借道北非,輾轉前往美國。

2.其次是美國本土的安全保護了它的生產力,甚至因為大戰產生的巨大需求,大大刺激了美國的工農業發展。在大戰期間參戰國家的工業生產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相對較嚴重的破壞,以至於到了兩次大戰結束時,都出現了全世界差不多隻有美國為全世界提供所有工業製成品,而其他國家幾乎找不到東西來對等出口的情況。

3.第三是美元的金融霸權。因為美國本土處於相對安全的地位,因此在戰爭時期全世界都儘量將自己的黃金儲備運往美國。這為美國在戰後實施金本位制度奠定了基礎。結合第二點所說的,美國能夠向全世界出口產品,全世界都要向美國購買產品,故美國有資本要求全世界都使用美元來購買。於是全世界都開始放心風行使用美元做國際收支乃至外匯儲備的工具。再加上美元的金本位制度,使得美元極為堅挺,從此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全世界的通用貨幣,美國的美元金融霸權時代到來。


唐律疏議


確切的來說,美國在一二戰之後確立了政治影響力上的國際地位,而正兒八經的本錢是它的經濟體量、工業產能這些。但美國這些硬實力早在19世紀末就已經是妥妥的世界第一。


再回過頭來看美國國父華盛頓當年說過:在擴大我們的貿易關係時,美國應該儘量少同外國發生政治上的牽連,所以美國在早年一直奉守孤立主義信條。因此我們也能理解為啥到19世紀末,美國的經濟工業實力第一,但國際地位很低。


一戰誠然讓美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且戰後在重構國際秩序的時候美國總統威爾遜也提出了十四項和平原則,但由於美國國內還是堅守孤立主義,堅持悶聲發大財,不管窗外事兒。所以沒實行下去


但到2-30年代的金融危機讓美國發現,這世界已經一體化了,如果其他國家太亂,自己生意也會遭殃。這讓美國開始逐漸覺得需要以自己的實力去介入世界,加上二戰後,蘇聯的崛起以及蘇維埃的意識形態擴張對美國的自由貿易主義是很大的衝擊,如果這時候再不站出來,那自己真沒錢賺了。


所以二戰後的美國再也不像以前一樣玩孤立,而是更多的站到了國際舞臺上


我的意思是,一二戰是讓美國覺得需要站出來了,因此在國際上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而從實力來說,美國一直都是夠格的。


瘋狗的輕武


回答問題:美國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均受益,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自己擁有優越的地理環境。美國偏居北美,西有太平洋與亞洲阻隔,東有大西洋和歐洲阻隔,完美的地理環境,始終讓美國遠離戰爭策源地,而較早完成工業革命的美國,就有了隔岸觀火的實力。

此外,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很好的找到了戰爭的切入點,既讓自己免於較大的損失,又恰當的展示了自己的重要性,從而贏得了歐洲盟友的重要肯定,使得自己擁有了戰後劃分國際秩序的發言權。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事實上已經取代了英國的霸主地位。

然而,此時的大英帝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然在世界上居於重要地位。不過,當德國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英帝國仍然沒有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恢復過來,接踵而來的戰爭,讓日不落帝國疲於應付實力大減,由此,美國順理成章的接過了領導世界的‘指揮棒’。

作為當今的超級大國,美國的成功有著不可複製的偶然性,遼闊的疆域和無可比擬的地理位置,都是這個超級大國崛起的必要因素,而兩次挑戰世界霸權的德國,正是因為,居中中的特殊地理位置,始終面臨兩線作戰的尷尬境地,從而功敗垂成。





西域漢軍


至於兩次大戰是否成就美國強國地位的原因,只能說是其中之一,而且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老人家早就教導我們,影響事物的有內因和外因,但是內因是決定性因素。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獲利的國家不少,不光是美國,其他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等,但是它們最終也沒有成為世界強國。能成為世界強國靠的是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科技水平和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構成的綜合國力,而不僅僅是一時的機會。準確的說,兩次世界大戰給了美國成為世界強國的機會,加快了其成為世界強國的速度,但並非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成為世界強國。


古風93814281


該說的朋友們都說了,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龐大的經濟體量,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以及上億的人口數量,都成為美國稱雄世界的本錢。

除此之外,美國的政治制度,科技文化,發展機制也為美國稱雄世界奠定了基礎。

政治制度是美國稱雄世界的重要保障。三權分立制度是美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特色。單是確立三權分立制度,當初美國的制憲會議就吵了四個多月。這項制度使得美國變成世界上典型的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它所確立的各項原則為世界各國所效仿。只到今天,美國仍在世界各地發起民主攻勢。擁有大量的粉絲。

它所確立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原則,吸引了歐洲各國上至資本家,下至平民百姓前來定居,投資與勞動。以致在十九世紀後期,歐洲大量的資本,技術與科技人員湧入美國。以便使得美國在十九世紀後期,經濟高速發展,不但工業產量居於世界首位,而且科學技術蓬勃發展,各種發明創造層出不窮,和德國共同領跑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在二十世紀初,美國就有挑戰老牌帝國英國與法國的實力。

但是美國統治者奉行孤立主義的政策,因為有東西大洋阻隔,美國遠離戰火,歐洲的任何戰爭都波及不到美國。而且從十九世紀晚期,美國開始重視自己的國防力量。它主要是發展自己的海軍,建設自己的防火牆。1898年,美國人初試牛刀,與沒落的西班牙幹了一仗,奪得了菲律賓等重要地區,將自己的力量伸向國外。

二十世紀初,歐洲大陸磨刀霍霍,後起的德意志帝國憑藉自已強大的科技力量,經濟力量與軍事力量挑戰老牌帝國英法的霸權,因此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美國也想挑戰英國的霸權。因為德國這樣做了,美國就採取了另一種方式挑戰英國,即坐山觀虎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利用自己的孤立主義政策,與交戰國雙方做生意,輸送戰略物資,大發戰爭財,嚐到了戰爭經濟的甜頭。一方面極大地增強了自己的經濟實力,將交戰國的硬通貨吸引回了本國,幾年時間,美國就將一個戰前的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另一方面極大地發展了自己的工業能力,軍工能力,積累了巨大的戰爭潛力,一旦需要,龐大的人口加上先進的武器,就會變成望而生畏的軍事力量。到1917年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天平明顯向著英法傾斜,於是美國公開撕下偽裝,加入英法一方對德宣戰。結果兩年後,德國戰敗,美國成了戰勝國。

到1920年巴黎和會時,美國己經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世界大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英國雖然也是戰勝國,但經過四年戰爭,嚴重“失血”,無論軍事,還是經濟都十分疲憊,不得不唯美國馬首是從。就這樣,美國利用“巧實力”通過德國嚴重削弱英國,又聯合英國幹翻德國,從而初步達到自己目的。

這就是美國稱雄世界的本錢。

當然,美國要想號令天下,還要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能正式登位。所使用的“套路”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套路相同。所不同的是,這次遇到了希特勒與斯大林這對老對手。結果,希特勒在充當完“打手”這個角色後,走進了墳墓,而“斯大林"卻讓美國擺不平,最終成為戰後雙雄。不過英國卻是徹底完蛋了,它是不敗而敗,輸得只剩下一條褲叉,美國順利取得了世界領袖的霸主地位。


陽城導航


美國無疑是兩次世界大戰後確立了世界強國地位的。這過程中不但死了幾百萬人花了許多錢,也積累了處理世界事務的經驗,在各地樹立了形象。

如果以為只要經濟上去了,就能當上老大,那恐怕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