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只有3萬兵馬,為何能擊敗擁兵10萬的劉璋呢?

用戶4474643002


真正厲害的人並不是需要多少兵馬才能夠去打敗比自己多的人,而是需要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擁有厲害的手下。真正的領導是不會做事的,而有一個厲害的手下就可以去幫助自己做好一切的事情,而劉備就是一個很好的領導,他只要把這些事情交給他的手下去做就可以了。



他手底下厲害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能夠上陣衝鋒的就有蜀國五虎將,雖然有些人沒有來到,但是關羽和張飛早就在劉備的身邊了。關羽一個人就比所有人都要厲害,可以說是三國中最厲害的將軍,而且劉備手底下還有一個最厲害的謀士,那就是諸葛亮可以在三國中呼風喚雨,就算擁有幾千兵力打敗十萬大軍也是可以的。

劉備是一個真正的領導者,他比劉璋好的太多了。

在三國裡面,劉備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的,剛開始他家裡過得非常的窮,小時候父親就死了,完全是靠著他家族裡人對他的資助,他才能夠活得這麼久。可是他也只是活著而已,日子也過得非常悽慘,我們都知道劉備可以說是一無所有,比一些種地的老百姓還要苦,那就是他自己沒有田地,只能夠編一些草蓆賣草鞋為生,真的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但是有一天卻發生了改變,那個時候劉備都快要30歲了。


劉備在這個亂世之中經歷了這麼久,自然是明白了這個社會上的規則,當他看到關羽和張飛的時候,他就知道他的機會來臨了。關羽和張飛是一個厲害的猛將,現在他們爭鬥,只要自己能夠調和他們,並將他們收到自己的手下,那麼自己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然後劉備做到了。然後再一次的遇到了諸葛亮,他可是厚臉皮的去追了上去,終於是把諸葛亮是三顧茅廬給追到手了。

就這樣他可以說是從一無所有到了什麼都擁有了,從前是一個賣草鞋的小東西,最後是當上了皇帝。在三國中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就算是真正的曹操,也沒有他厲害。而劉璋這個昏庸無道的人怎麼能和劉備相比呢,完全是在侮辱劉備,劉備可以說是靠著自己打拼,而劉章是擁有自己祖輩留下來的東西,雖然都是漢室宗親。當真正交手的時候,一定是劉備取得了勝利,他可是經歷了磨難,而劉璋卻沒有。



就算劉備打仗並不怎麼厲害,但是他擁有很多厲害的手下,比如關羽比如諸葛亮。

劉備打仗的確是非常的不怎麼厲害,但是也在戰場上經歷了很多事情,他知道自己雖然不怎麼厲害,可是那個時候有諸葛亮和關羽,並不像在攻打東吳的時候,只能夠靠自己,而現在擁有這些強大的手下就能夠解決很多事情的。


關羽能夠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而諸葛亮就可以出謀劃策,就算劉章擁有百萬大軍也不能夠打敗這些人,就像曹操這麼厲害的人,在赤壁之戰中擁有百萬雄師,最後還不是被劉備搞的要死。而劉璋這麼弱小的人怎麼能夠和曹操相比呢,自然是會被打的落花流水。

你們認為劉備到底是有多麼勵志,歡迎在下面評論。


史研三國


劉璋也是認為劉備兵少,翻不了天,才敢放心“引狼入室”的。可是,劉備卻巧妙破局,一舉翻天。

劉備的劣勢,遠遠不只兵少。

211年底,劉備應邀入川,劉璋親自迎接。


兩位宗親兄弟互訴衷腸後,劉備率3萬軍前往葭萌,並授權他指揮白水軍一起進擊張魯。

劉璋雖然“闇弱”,但也是權遊圈子裡摸爬滾打幾十年的人物。他願意引劉備入川,當然是有把握控制風險的。

首先,劉備進入葭萌時,率3萬軍,但這3萬軍,卻並非全部是劉備可用之兵。

這3萬軍隊中,包含了劉璋給的軍馬,這些軍馬,畢竟是益州軍,劉璋認為他們不會跟從劉備打劉璋。

同時,劉備最大的困難,不是兵馬不多,而是後勤供應。


劉備駐紮到葭萌後,已經遠離劉備的荊州大本營,後勤補給,全部依賴劉璋軍補給。

連吃飯都沒保障的軍隊,劉璋有理由認為他翻不了天。

最後,劉備的駐紮劉璋軍的包圍之中。

劉備駐紮葭萌,南面是涪城、綿竹,北面是白水關。儘管白水軍名義上由劉備指揮,但守將楊懷、高沛忠於劉璋。

因此,劉璋認為劉備翻不了天。

劉璋的軟肋

劉備敢來參與這個賭局,就是看出了劉璋的軟肋:智能之士,思得明主。

由於劉璋本身的政治能力,益州地區的本地派和東洲派矛盾重重,益州士族認為劉璋保護不了他們的利益,一直在給益州“物色主人”。

早在赤壁之戰前,連遠在隆中的諸葛亮都知道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主”(隆中對)。


他們先後物色過曹操、劉備。甚至部分士族、守將還聯絡過孫權(周瑜控制南郡期間)。為了換個新主人,可謂費盡心機!

因此,法正在選定劉備後,說話很直接:“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耾,響應於內,以取益州,猶反掌也”。

劉備破局,就是要從這個軟肋開始!

劉備破局第一步——收買人心

劉備進入葭萌,沒有進擊張魯,駐紮下來,接近一年時間,都在廣樹恩德、收買人心。

首先,他統領的三萬軍,不管是劉璋軍還是劉備軍,都統一洗腦了。


怎麼給別人的兵洗腦,老混子劉備是有豐富經驗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孫權的兵,他都嘗試過洗腦,其實踐經驗無人能及!

其次,進一步結交士族。

益州士族對劉璋失望,劉備可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沒說的,劉備從徐州到荊州,一路結交士族的路數也門清!

從後來征戰效果看,劉璋軍許多將領投降,也與這些結交密不可分!

最後,營造仁德之名,鋪墊“有道伐無道”的大義名分。


以孤微之軍伐人之國,名正言順是最重要的。反客為主,奪人土地,沒有足夠的大義名分,是很難獲得更多道德觀念強的人才支持的。

劉備起兵的理由,是劉璋沒有完全答應他補充兵馬、物資的要求,這本來就是有些強詞奪理的起兵理由。因此,只有打起“仁德”之名,才可能“有道伐無道”。

因此,劉備不斷散發錢財,救濟貧民,營造仁德之名(當然,其中很多錢本來也是人家劉璋給劉備的)。

後來,劉備攻取涪城後,組織歌舞慶祝,龐統說:“伐人之國,卻載歌載舞,不是仁德!”劉備則以“武王伐紂,前歌後舞”抬槓。


可見,劉備集團十分重視自身仁德形象,以此來彌補“伐人之國”的道德硬傷。

劉備破局第二步——除後顧之憂

收買人心的結果有兩個:1、收買了可以收買的人;2、明確了不能被收買的人。

劉備決議起兵時,龐統獻了三個策略:上策是直接偷襲成都;中策是先把白水軍控制下來,再進軍;下策是退回白帝,徐圖後舉。

劉備選擇了中策。

白水軍楊懷、高沛,顯然是不能被收買的人!有他們在劉備的屁股後面,劉備屁都不敢放!

老子想放屁!除掉他們!

劉備佯稱退軍,楊懷、高沛來送,劉備迅速藉機指責他們沒有主客之禮,解決掉了!

隨後,劉備起兵時,先讓黃忠等人率軍進攻涪、綿竹,自己親自反身到白水關,利用造反還未洩露的時間窗口,控制了白水關將士們的家屬!逼迫白水軍一起造反!


劉備扣押白水軍家屬,白水軍投降;呂蒙控制關羽軍家屬,關羽軍人散;鍾會控制魏軍將領,結果遭遇反殺。可見:男人往往不會因為自身安危而膽怯屈服,卻往往因為心中牽掛而身不由己。劉備、呂蒙,深諳此道!

這些作法,說起來有損劉備仁德之名。但劉備分得清輕重,不愧梟雄!

劉備破局第三步——快速進軍,突破瓶頸

劉備起兵後,劉璋手下曾建議:堅壁清野,把巴西、梓潼的百姓全部趕到涪水以西居住,這樣,劉備缺糧,不出一個月就會失敗!

這個建議被劉璋拒絕,未能實施。不過,這也點出了劉備的危險處境:在突破綿竹之前,劉備軍後勤補給十分脆弱!

因此,要迅速突破綿竹!


劉備擊敗了張任、冷苞等人的軍隊,攻取涪城。隨後,利用吳懿、李嚴先後投降的時機,控制了綿竹!

吳懿、李嚴的投降,是突破綿竹的關鍵,這很可能是收買人心的結果。

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劉備在涪城擊敗的張任等軍,後來在雒城抗擊劉備軍一年。這次在涪城被輕易擊敗,很可能是因為劉備起兵迅速,張任等倉促抵抗的結果。

這說明:劉璋總兵力雖多,但卻多分散各地,戰略機動兵力並不多。倉促組織需要時間,劉備得以迅速突破綿竹,進入平原!

劉備破局第四步——荊州入援,掃清各地

劉備突破綿竹後,面對手下敗將張任等人堅守的雒城,攻不下!


龐統陣亡於雒城之戰!

此時,劉備已經佔據了主動,但卻依然危機重重。一旦劉璋完成動員,戰局將十分複雜。

劉備以諸葛亮率關張趙入川!諸葛亮軍入川后,兵分三路,各地望風而降!

至此,劉璋困守雒城、成都,強弱徹底易勢!

劉備破局第五步--恫嚇唬,和平解放

劉備軍經一年激戰,攻克雒城後,直逼成都。

成都尚有兵三萬,糧草充足,強攻不易!

劉備派兵圍攻,耀武揚威,城中震怖!

此時,馬超來降,這給了劉璋軍的意志以致命打擊!


作為曾經的諸侯、猛將,馬超的威望很高。劉備為了增加馬超到來的恐怖效果,增了很多兵到馬超軍中(裝作是馬超帶來的援軍)。

當猛人馬超帶著浩浩蕩蕩大軍到達成都城下時,成都城內的抵抗意志到了崩潰邊緣!

壓倒劉璋抵抗意志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成都內部的人心。

蜀郡太守許靖試圖翻牆出去投降,沒有成功。劉璋卻沒有出發許靖——這在同仇敵愾的環境中是不可想象的。這隻能說明:此時城中縱然有許多抵抗派,但也會有更多的投降派!


如果同仇敵愾,即使城中人不多,也不怕。

如果人心離散,即使城中人多糧足,也無用。

劉備把握機會,派出簡雍前往勸降。劉璋跟著簡雍一起乘車出城,被迫投降。

總的來說,如果單純說兵力,劉備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擊敗劉璋的。可是,劉備卻始終抓住了劉璋的軟肋:人心離散。因此,劉備得以以看似不可能的方式攻取了西川。


當劉備坐在成都城上賞賜功臣時,也許他想不到:若干年後,他的政權也將人心離散。一個叫鄧艾的傢伙也因此得以從涪城、綿竹攻入,以不可能的方式,攻滅蜀國!

名義上有多少人,不重要;有多少人和你一條心,才重要!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這就是劉備的高明之處以弱示敵

劉璋也是看到劉備兵少,容易控制,才邀請劉備入川的。

其實劉備這3萬人也不全是他自己的人,這其中還有劉璋借給他的兵

此外,劉璋也是看準了劉備沒有後勤供應,一應用度必須靠劉璋來供應。

劉璋認為,只要劉備不聽話,就掐斷他的糧草,讓劉備乖乖就範

劉備也不傻,他之所以敢來,就是看出了蜀中人士,“思得明主”

劉璋由於自身原因,一直處理不好和益州本土利益集團的關係

益州本土集團認為劉璋會損害他們的利益,所以也在暗中尋找“外援”。

劉備的到來,讓他和益州本土集團一拍即合

劉備入蒹葭關後,就還是主動和本土士族接觸,收買人心。

接著劉備收服手下不屬於自己的白水軍穩定了內部

劉備接著迅速攻打綿竹,此時

吳懿、李嚴投誠,讓劉備如虎添翼。

攻下綿竹後,劉備開始進攻平原腹地

雒城下,劉備久攻不下,龐統還意外身亡

於是諸葛亮率兵入川,兵分三路,

直撲成都

可是成都城堅壁厚劉璋還有3萬大軍在手,城內糧草充足,一時僵持不下。

此時,馬超來投,劉備急招馬超入蜀

馬超素有“殺人如麻”的傳聞,在關外,馬超的名號,甚至能讓小孩不敢哭泣

馬超的到來,終於讓劉璋受不了了,城內瞬間崩潰,只能開城投降。

劉璋雖然坐擁10萬軍隊,但是太過分散,召集起來時間太長,讓劉備鑽了空子,一一擊破。

像劉備這種老狐狸,勝敗不是只靠人多人少才能決定的。


九哥談歷史


先引用一句名言:“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在這裡我們回答3萬兵力的劉備為何能擊敗擁有優勢的劉璋,要從兩個方面分析。

第一要從劉璋入手,劉璋請劉備入川,小環境是處於漢中的張魯入侵,大環境來看,曹操、劉備、孫權對益州虎視眈眈。赤壁之戰後曹操開始經營西北,劉璋帳下謀臣紛紛尋求出路,比如張松原準備向曹操獻圖,由於受到曹操的冷落,他轉身投向了劉備。也就是益州統治內部人心已經混亂。

再者劉璋統治的基礎是流入益州的東州兵,這群人憑藉特殊的政治地位,劉璋又黯弱,他們表現的相當飛揚跋扈,百姓是苦不堪言。當然這群人對外也表現的相當遜色,不能對抗張魯的入侵。所以說,兵不在於多,在於精。這也加重了內部的離心離德。

第二要講劉備,不論諸葛亮出山前是如何給劉備謀劃的,但赤壁之戰後,劉備要維持三足鼎立,站穩於天下,開拓新土地是他必須要做的。原本他也有覬覦益州的念頭,恰好張松等人向他洩露機密,甚至出謀劃策,這也給劉備入川創造了條件。

再者劉備入川后,立即開往葭萌關,他沒有猛攻張魯,成為劉璋請的打手,反而是駐紮下來,收買人心。葭萌關是益州的門戶,在這裡收買人心,我認為更多的是益州本土軍隊的人心,將益州可能是敵人的力量化為自己將來的盟友,也可以說是加強了自己的力量。結果兩人剛鬧翻,劉備聽從龐統的建議,先殺了幾個將領,再領著這群人攻向了成都。原本是客的劉備結果利用益州這棵大樹,吸收了足夠的養分後,踢下了劉璋成了主人。這招“反客為主”的策略讓劉璋措手不及。


夜讀歷史


劉備只有3萬兵馬,為何能擊敗擁兵10萬的劉璋呢?

下面我將要根據演義和正史的記載,分析為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劉璋昏庸無能。

這個答案,諸葛亮早在隆中的時候,就已經回答過了。當時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討教天下大事。諸葛亮給劉備提出了著名的“三分天下”的策略:曹操用兵百萬,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之爭鋒,江東已立三世,可以為援不可圖也,荊州之主劉表不能守。在提到劉璋時,諸葛亮特地用了四個字,即“劉璋闇弱”,也就是昏庸無能。這四個字,就是隻有三萬兵馬的劉備,能戰勝擁兵十萬劉璋的根本原因。

那麼,劉璋有多昏庸無能呢?

①聽不進勸諫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將要攻打漢。劉璋得知此事後,立即誠惶誠恐,因為他知道漢中是益州的門戶,一旦漢中有失,益州就危險了。正在這時,張松給劉焉提出建議,讓劉備率兵前來益州,由他進攻漢中。如果他能攻下漢中,益州也就無虞了。

劉璋想著,劉備能幫他看守門戶,是一件好事,於是就採納了張松的建議。當時劉璋有很多謀士都是反對的,其中代表人物是黃權。黃權認為,劉備素有大志,怎麼可能甘為人下呢?再加上他手下個個是人才,文有諸葛亮、龐統,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和魏延。一旦請劉備前來,無疑是引狼入室。不得不說,黃權有遠見,他說得很正確,可是劉璋不聽。

建安十六七年(公元212年),劉備以曹操攻打孫權為由,要去營救孫權,並向劉璋要一萬精兵和大量輜重。劉璋一開始打算滿足劉備的請求,後來聽了部下的建議,只給了劉備四千精兵和一半輜重。誰知道劉備並沒有去營救孫權,而是倒戈一擊,向劉璋進攻。

②不戰而降

劉璋其實是可以不敗的,他當時鎮守成都,城內還有精兵三萬,糧食可撐一年。如果居高臨下,拒不投降,劉備集團是無可奈何的。誰知劉璋卻說,他不想再看到百姓傷亡,覺得對不起他們,於是開門投降。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董和曰:“城中尚有兵三萬餘人;錢帛糧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劉璋曰:“吾父子在蜀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攻戰三年,血肉捐於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

第二,劉備佔據了天時、地利和人和。

話說劉璋請劉備入了川,並給了劉備一些軍隊,讓他去攻打張魯。劉備這時候一共有三萬軍隊,車馬器械也很充足。按理說,劉備可以攻下漢中。然而當他率軍走到葭萌時,停了下來,廣樹恩德,收買人心。《三國志·先主傳》相關記載如下:

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劉備攻打益州的時候,下令士兵不準搜刮民脂民膏。而反觀劉璋,他治理下的益州,是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用諸葛亮的話說,是:

今劉璋闇弱,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君臣之道,漸以陵替。

也就是說,劉備以德服人。張松和法正,都背叛劉璋而投靠劉備,就是因為劉備比劉璋更有人格魅力。

此外,劉備雖然只有三萬軍隊,但都是良將精兵。趙雲、張飛、馬超,個個驍勇善戰,勇冠三軍,有萬夫不當之勇。劉璋這邊,諸如冷苞、張任、鄧賢等人,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將軍。就連原本依附劉璋的馬超,也因受到猜忌,而轉投劉備。而行軍打仗,兵力並不是取勝的唯一因素,還要看兵是否勇猛,將帥是否會用兵。劉備和劉璋相比,高下立判!

第三,劉備早就覬覦益州,並且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攻取益州,是劉備集團既定的軍事策略,劉璋請劉備入川,不過正好給他提供了方便。想當年,諸葛亮在隆中,就跟劉備說,要先取荊州和益州,再等天下有變,然後兩路出兵,進而奪取天下。也就是說,劉備入川就是準備奪取益州的。為此,他已經做好了十足的準備。劉璋這方,則幾乎沒有任何準備。所以,劉備能夠出其不意,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就全據益州。

總結

劉璋昏庸無能、劉備集團軍事強大、劉備早就做好了準備,是劉備以少勝多的三個原因。

那麼,大家怎麼認為呢?

專注三國史,喜歡三國的朋友,歡迎關注、轉發和評論!

元哥說三國


個人觀點,各位盡情評論。劉備能以少敗多,擊敗劉璋,奪取益州,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從軍事上看。劉備雖然兵馬少,但天天在打仗,手下士兵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兵,作戰經驗豐富,領兵主要將領有張飛、趙雲、黃忠、魏延四猛將,都是在當時赫赫有名的將領,更有神人軍師諸葛亮出謀劃策。劉璋呢,長期居於天府之國,不求發展,只求自保,頂多就跟北面的張魯偶爾打上幾次,實戰能力較弱,所以劉備擊敗劉璋,並不是很難的事。




然後,從目的上看。劉備進軍益州,主要目的是想奪得益州,以求安身之所、發展之地,是鐵了心的要拿下益州,是有備而來的。而劉璋呢,他的目的是請劉備來幫忙打張魯的,對劉備毫無防備,所以說,這就給了劉備良好的絕佳機會。



最後,從各自自身情況看。隆中對裡諸葛亮曾說過:“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劉璋這人,心慈手軟,庸弱無能。而劉備呢,劉皇叔的名聲早已名揚天下,信義著於四海,深得民心,所以劉璋手下的法正、張松等能人都願意作劉備的內應,這給劉璋的失敗給了致命一擊。



南影小生


劉備和劉璋之間,無疑是劉璋實力強大的多。劉備剛入川的時候,劉璋曾經調撥部隊給劉備,“增先主兵”,又命白水軍也歸劉備統轄,這樣劉備總兵力不過3萬多人。而劉璋即使接連戰敗,在成都被圍時,城中尚有精兵3萬。顯然在開始時雙方兵力差距巨大。而劉備能擊敗絕對優勢的劉璋,主要還是劉璋太無能所造成的。

劉璋能繼承他父親劉焉的位子,是因為趙韙等人擁戴,而趙韙等人擁戴劉璋,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他性格軟弱,易於控制而已。而劉璋做事情也確實“明斷少而外言入”,先後和張魯、趙韙、龐羲等人發生矛盾,結果張魯割據漢中自立,趙韙起兵反叛,龐羲也是擁兵自重。後來在劉備入川這件事上,黃權等人苦諫他也是不聽,所以作為一個領導人來說,劉璋是不稱職的。

而蜀軍兵力雖然不少,但是戰鬥力堪憂。張魯割據漢中後,劉璋曾經多次派人去討伐張魯,但是都以失敗告終。而在和劉備的戰鬥中,劉跂、冷苞、張任、鄧賢等蜀將也是先後戰敗,派李嚴去綿竹,結果李嚴乾脆帶著部隊投降了。可以說蜀軍對劉備的荊州軍是屢戰屢敗,唯一出彩一點的,也就劉璋兒子劉循在雒城堅守了一年,算打的比較好。

到這我們就能發現了,劉璋雖然兵多,但是為人軟弱,愛聽信讒言,和部下關係不好,部隊戰鬥力不行,二五仔還多。其實這也是劉璋當初要請劉備入川的原因,他的力量看著大,其實不堪一擊,所以需要找劉備來幫忙。

如果劉璋能打敗劉備,哪需要那麼麻煩去找劉備,所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


不沉的經遠


“父子在州二十餘歲,無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戰三載,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這是劉璋在開城投降劉備的時候說的話,從此,益州還是益州,益州還姓劉,但此劉非彼劉。說起來,劉備能佔據益州,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劉璋的引狼入室。

亂世就在一個亂字,你攻我打,戰火不斷,一個地方今天屬於你,說不定明天就易主了,爭奪地盤是主旋律,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敢說自己笑得最燦爛。而在眾多的亂世中,似乎人們對於三國更情有獨鍾,梟雄明主、文臣謀士、猛將武士,一個個輪番登場,給後世奉獻了一個饕餮盛宴。

當然在這樣的亂世中,也有人只想著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但這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想在亂世中據一塊土地龜縮,其結果一般就是失去這塊土地,劉璋的失敗就是最好的例子。

劉璋對爭奪地盤不感興趣,他想據守益州,但是劉備、孫權和曹操,都盯上了益州這個好地方,都想佔為己有,就看誰動作快,誰佔有先機,誰先得到益州了,當然我們都知道結果,那就是劉備最終佔有了益州,而劉備最初是被劉璋“請”來的。

劉璋為什麼請劉備助陣呢?要知道劉璋的勢力在當時是勝過劉備的,這就要說到益州的情況。劉璋能成為益州的老大實際上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父親劉焉益州的上一任老大,正是這樣的身份得到了益州人的“認可”。

雖然劉璋既不是劉焉的嫡長子,相反還是幼子,又不是朝廷任命的益州牧,但是架不住益州人覺得劉璋“溫仁”好控制,於是將劉璋推上了益州牧的位子。

當然,劉璋也的確仁慈懦弱,雖然在繼位的前幾年將益州的局勢基本穩定了下來,但是政權並不十分穩固,而他本人又沒有太大的野心,並不想參與中原的地盤爭奪,本身益州內部就已經讓劉璋心力交瘁。

益州的情況比較複雜,劉璋也僅僅是將局勢穩定了部分,內裡還是四分五裂,尤其是益州豪強和東州兵之間勢同水火,而後來劉璋還樹立了漢中張魯這個敵人,眼看著曹操對益州有了興趣,劉璋不免有捉襟見肘之感,就被勸說著引劉備來幫忙。

劉備在收到了劉璋的邀請後,自然沒有絲毫的猶豫就帶兵前往,當然帶的兵並沒有三萬那麼多,頂多就是萬餘人,到了涪城,劉璋當時帶了大約三萬人歡迎劉備,他們推杯換盞達百餘日,然後劉備領著大約三萬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劉璋的人)駐紮在葭萌,劉璋給劉備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為的就是讓劉備打張魯。

那麼問題來了,劉璋真的不怕引狼入室嗎?他還真不怕,他本身是有辦法穩住劉備的,比如說劉備本身帶的兵力就不多,有一大部分都是益州兵;再比如劉備到益州去,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糧草供應,這些全靠劉璋支持。所以僅靠這兩點就能難道很多英雄好漢,但是劉備不包括在這裡面。

劉備太擅長抓住機會了,既然益州就在眼前,不幹點什麼都對不起他的長途跋涉,他為什麼要幫著劉璋打張魯,難道還真的為那點宗親關係?還是他劉備就是喜歡助人為樂?

所以當劉璋回去靜等消息的時候,劉備並沒有急著攻打張魯,而是以張魯勢大,不宜冒進的理由拒絕了劉璋要求他進攻漢中的要求,很快兩人兵戎相見,兵戎相見之後,實際上劉璋是有機會除掉劉備的,畢竟劉備有一個的弱點,即供給。但是劉璋錯失了機會。

而反觀劉備在三年中的表現,他到了益州之後迅速摸清了益州的情況,然後就開始結交益州的豪強,收買人心。我們都知道,劉備收買人心是一把好手,說起話來情真意切,那叫一個仁德,讓人忍不住歸順,而劉備確實在益州收買了不少有用的人才和士兵。

許多劉璋手下的謀臣都暗中投靠了劉備,併為劉備送去了許多的情報,這也是劉備能夠以少勝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益州內部本就不平靜,這個時候劉璋的處境就是內憂外患,所以即便劉璋的總的兵力遠勝於劉備,但實際上能調動的兵力未必比劉備多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璋性格上的軟弱仁慈又沒給他留活路,所以敗給劉備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說起來,劉備也是以“仁德”自稱,不過這種仁德更多的是一種政治需要,雖然不能完全將其歸之為作秀,但是也差不離。如果劉備真的實實在在仁德的話,在靠拳頭說話的三國,他不可能走很遠。


蕭曉四姑娘


當年官渡之戰,曹操不也是以3萬兵馬大破袁本初的11萬軍隊嗎?從某種意義上說,劉備擊敗劉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璋太過仁慈。

劉璋仁慈的名聲在東漢末年,跟袁紹非常類似,在對待百姓的態度上,劉璋一向仁慈,所以東漢末年的益州,就成了諸葛亮隆中對所說的“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一方面是因為益州較少經歷戰爭的洗禮,另一方面自然就是因為劉璋在益州的治理,這讓益州成為東漢末年較為平安的一方淨土,不僅長安附近三輔的流民大量南下益州避難,就連荊州地區也有不少逃到益州,從人員的流動也能看出劉璋治理的益州,至少在當時算得上和平之都。

所以儘管益州因為劉璋的治理而富甲一方,戶口百萬,帶甲武士近十萬,這個實力,爭霸天下也未嘗不可,但是那可是在亂世,亂世之中的仁慈無異於讓益州成為天下英雄爭相蠶食的一塊肥肉,所以孫權和周瑜想吞併益州,劉備和諸葛亮也要攻取益州,甚至連遠在中原的曹操也想拿下益州。



都知道劉璋闇弱,闇弱的意思就是不明事理,昏暗微弱,沒有主見,劉璋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他一定是治世之能臣,可惜的是劉璋生在亂世,只能成為別人砧板上的肥肉。亂世之中的仁慈之君都死了,比如劉虞、袁紹、劉表,取而代之的是公孫瓚、曹操、劉備。

劉備是劉璋在聽信手下之人的讒言而迎進益州的,從劉璋下這個決定來看,他就已經失敗了,這叫引狼入室,請神容易送神難,劉備是打著仁慈旗號的梟雄,而劉璋卻是打著梟雄旗號的迂腐之人,兩人如果真的較量,誰贏誰輸不是明擺的嗎?



良禽擇木而棲,從人才的流動,也能看出劉備遠勝劉璋,在劉備入川前,劉璋手下的益州別駕張松就已背叛劉璋而投降劉備,接著是法正、李嚴、孟達、吳懿等等,一場戰爭,劉備在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前,大批的骨幹人員投降,意昧著什麼?意昧著這些人用腳做出了符合自已的選擇,他們認為劉璋就打不過劉備。

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廣,在謀,劉備入川后,滿打滿算應該是沒有3萬軍隊的,即使加上劉璋給的軍隊和白水關守軍,劉備在益州的實力也不及劉璋三分之一,可是劉璋就這麼毫無道理的敗了,除了說劉璋技不如人,還能說什麼呢?



還能說劉璋的仁慈。

劉璋是主場作戰,糧食、物資都有穩定的供應,但劉備沒有,他是客場作戰,沒有補給,只能從劉璋那裡搶,或者從益州其它地方搶,當時的益州從事鄭度勸諫劉璋堅清壁野來對抗劉備,可惜劉璋不聽。

什麼是堅清壁野?



堅清壁野的意思就是轉移戰爭附近的人口,銷燬所有物資,包括家裡藏的和田裡種的莊嫁,堅守城堡,讓敵人既攻不下城池,又無法獲得物資,敵人就會不攻自破了。

這個辦法是當時劉璋能力不如劉備,但能抵抗劉備的一個好辦法,但是被劉璋以擾民為由拒絕了,劉璋的這個拒絕與當年劉虞打仗因為顧忌到百姓的財產和生命安全不敢下手而導致失敗是一樣的原理,因為劉璋仁慈啊,所以他會失敗!



好辦法劉璋不用,好人才劉璋也不用,那麼最後就只剩下失敗了,到劉備兵圍成都時,成都城中尚有精兵3萬,糧食、金銀、物資無數,劉備後來用以賞賜功臣的金銀財寶都是當年劉璋留在成都的,當時的成都是相當的富有,可惜劉璋投降了。

當劉璋部下仍然願意抵抗時,劉璋卻抗不住了,他想的還是百姓,擔心因為戰爭而導致百姓受苦,到了這個時候,劉璋還在想百姓,不得不佩服劉璋的仁慈,和對百姓的恩惠,如同當年的袁紹去世後,冀州百姓都痛哭流涕一樣。



相比較之下,劉備可是打著仁慈的名義,沒幹多少仁慈的事,比如成都投降後,劉備就放縱士兵搶劫百姓,還想著把百姓的財產分給功臣,後來又接收了劉巴的建議,發行五誅錢,造成通貨膨脹,以經濟的方式掠奪百姓的財產。

所以說,劉璋敗給劉備的主要原因就是仁慈。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璋的失敗,表面上是因為叛徒張松、法正的引狼入室;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聽聞曹操將派兵征討張魯,劉璋心存恐懼,於是聽從張松的建議,派法正率軍迎接劉備入蜀,共同抵禦曹操。

其實,劉璋手下的黃權和王累等人也早就看出其中的禍端,他們認為劉備素有志向,絕對不甘於人下,而其麾下也都是能征善戰之兵,迎接劉備入蜀,無疑是引狼入室之舉。所以,他們都極力勸阻劉璋。結果,劉璋寧願聽信早已心存異志的張松、法正。

並且,在劉備入蜀後,不僅給予劉備軍資助大量的物資,還將麾下名將楊懷的白水軍也一併交給劉備指揮。之後,劉備翻臉後,馬上就用計殺了楊懷,吞併了白水軍。

之後,劉璋接連派軍前去抵禦劉備的進攻,但結果都失敗了,而吳懿、李嚴等將更是相繼率眾投降劉備。就這樣,在引狼入室的情況下,劉璋又一再的損兵折將。所以,最終劉備是越打越強,而劉璋則越打越弱。這也就是不難解釋,為何劉備能以3萬兵馬擊敗擁兵10萬的劉璋了。

其次,劉璋的失敗,根本是他為人過於“闇弱”;

當初劉璋父親劉焉死後,益州官吏趙韙之所以扶持劉璋,就是看中他的“闇弱”,做事沒主見,便於掌控。而劉璋繼位後的種種表現也確實如趙韙所預料的一樣。

先是,沈彌、婁發、甘寧三員大將反對劉璋,最後被趙韙擊敗而轉投荊州。再而,趙韙也反了,並且得到蜀地多處響應,最終還是靠劉璋老爹留下的鐵桿精銳“東州兵”的拼死作戰下,才勉強平息。

再之後,劉璋扶持的張魯看他如此無能,也開始不聽號令。於是,劉璋便把張魯母親給殺了。導致張魯也反了,成了與他不共戴天的仇人。

也就是說,在張松、法正變節之前,劉璋陣營中的叛離之事就時有發生。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他們兩人會“引狼入室”了。同時,也都不難理解為何吳懿、李嚴等將領都紛紛改投劉備了。

而且,從劉璋陣營投向劉備陣營的文臣武將,絕大部份日後都能為蜀漢政權竭盡全力,並無二心。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劉璋手下的相繼叛逃,完全是他個人的原因。所謂的“引狼入室”,實際上也是他咎由自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