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創造出可以使智能手機發癢的“人造皮膚”

科學家創造出可以使智能手機發癢的“人造皮膚”

該原型旨在模擬和模仿人類皮膚,可對多種形式的人類接觸做出反應

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 人造皮膚 ”,他們說這種皮膚可以包裹智能手機等設備並使它們發癢。

該原型的設計旨在模仿和模仿人類的皮膚,它可以響應各種形式的人類接觸,例如撓癢,愛撫和捏捏。

它被稱為“ Skin-On”界面,可以連接到手機,可穿戴設備和筆記本電腦觸摸板。

研究人員說,他們能夠證明的一件事是使用表情符號產生的“觸覺情緒”。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巴黎電信科技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馬克·泰西爾說:“牢固的抓握力可以傳達憤怒,而撓癢的皮膚會顯示出笑的表情符號,而敲擊會產生令人驚訝的表情符號。”

“這種皮膚具有微妙的表面紋理-感知是在真皮和皮下組織層(脂肪層)中進行的,而彈性使我們能夠執行諸如捏捏之類的富有表現力的手勢。”

該技術是由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巴黎電信科技公司和巴黎的索邦大學合作開發的。

該團隊表示,他們的工作通過“擬人化設備”(具有人體特徵的小工具)為可能的未來打開了大門。

布里斯托大學副教授安妮·魯道夫(Anne Roudaut)博士說,人造皮膚“看起來可能不合常規,可能是因為我們習慣了無意義且堅硬的外殼,但我們覺得使用更具延展性的技術有很大的優勢”。

她補充說:“皮膚的熟悉度為最終用戶提供了更自然的界面。”

人造皮膚是用兩層硅膠製成的,分別稱為“真皮”和“皮下”層,中間的電極層由充當傳感器的超細電線組成。

將兩種不同類型的有機硅浸入顏料中並模製成型,使產品具有皮膚般的質感。

研究人員說,他們的人造皮膚可以使設備“感覺用戶的抓握”,並具有“檢測諸如撓癢,愛撫,甚至扭曲和捏捏等相互作用的能力”。

該團隊認為,他們的工作將在美國第32屆ACM用戶界面軟件和技術研討會上進行介紹,可以使人們在使用手機或智能手錶時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

Teyssier先生說:“當我們與某人面對面交談時,我們有時會使用觸摸來傳達情感,並且更廣泛地講授話語。現在,通過設備執行中介的通信,我們就失去了這種通信方式。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試圖將兩者的優點結合在一起。我們開發的原型為擬人化設備提出了可能的未來。”

當科學家嘗試開發外觀和行為類似於人類的機器人時,已經在機器人領域探索了人造皮膚的概念,但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對使用日常設備更加感興趣。

Roudaut博士補充說:“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嘗試用機器零件來增強人類的作品,在這裡,我們從另一角度來看,試圖使我們每天使用的設備更像我們一樣,即像人類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