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營衚衕、鐘鼓樓廣場、明城牆……北京二環辦藝術展

新京報訊(記者 楊暢)藝術不應該是美術館裡高高在上的定義和標籤,而應如呼吸飲水般日常。近日,當代藝術走進了北京二環內的衚衕、廣場與城樓,也走進了人們的日常——10月24日至11月24日,情緒美術館聯合北京市東城區文旅局,請來6位藝術家在五道營衚衕、鐘鼓樓廣場、明城牆、前門東區、永定門、地壇公園6個地標上創作了裝置與觀念藝術作品。作為東城文旅“19小時尋找北京”品牌活動的一個單元,這個展覽可令觀眾在輕鬆打卡的同時,也可令大家細細端詳北京城的“變與不變”。

“生活就在你熟視無睹的瞬間”、“藝術就在你視而不見的地方”……在北京五道營衚衕的幾面牆壁上,藝術家郭鴻蔚將這些本該醒目的“標語”隱入環境。這件作品最初源於他對淹沒於日常中的轉瞬即逝的存在感的興趣,打破了藝術需要引人注目的慣例,而五道營作為北京目前文藝與商業融合較好的街區,恰好需要這樣一件融於日常的“隱形藝術”。

五道营胡同、钟鼓楼广场、明城墙……北京二环办艺术展

藝術家王恩來的作品“風塔”隱藏在地壇公園裡——材料很普通,只是尋常人家的屋頂上的無動力排風球。經過他的改裝,不同大小的排風球組成了一座流動的塔,塔身會隨自然風力的大小轉動。造型讓人想到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塔,為這個北方城市的公園帶來難得一見的江南氣質。

五道营胡同、钟鼓楼广场、明城墙……北京二环办艺术展

鐘鼓樓既是老北京城的報時機構,又是城中最有時代印記的街區。藝術家牛文博有感於自身80年代的成長環境,以民間老傢俱搭建了一個大型的屋形裝置,回溯北京普通人的生活在時光中留下的印記。“我出生在八十年代,伴隨成長的那個環境成為了記憶裡的一個瞬間,彷彿在昨天又彷彿很遙遠。人們都太忙了,根本都來不及回憶,但其實又每天都在製造一種昨天。”

五道营胡同、钟鼓楼广场、明城墙……北京二环办艺术展

克萊因藍的大圓盤在古老的明城牆上兀自彰顯著存在感,熒光的邊角溢出霧氣,如通向另一個時空的隧道。藝術展期間的夜晚,許卓爾的裝置作品將成為東城區夜晚的“新月亮”,與CBD遙遙相望,營造出處於真實和虛構之間的過渡世界。色彩和光影化為風景的要素,交由你任意解讀:天空、水、或是空間、生命、光。來自時空本身的原料,由此被組成了一個醒目的、內容豐富的巨大發問。

五道营胡同、钟鼓楼广场、明城墙……北京二环办艺术展

前門是老北京九門中的正南門,也是與市民生活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城門,周邊是民俗風情聚集地。劉懿萱試著將門神的傳統主題與當代元素結合,翻新“觀念”,更親切地演繹屬於當下的民俗。他認為藝術創作並不詩意,有時需要“有前提的盲目樂觀”,“舊物象既然避免不了的變成片刻的體驗,那我就做讓別人能多看幾眼的東西就好了。”

五道营胡同、钟鼓楼广场、明城墙……北京二环办艺术展

而永定門廣場上,由集裝箱改造的塗鴉盒子成了滑板少年們最新的背景牆。觀kwan clan 小組將東城中軸線上的代表性建築以塗鴉的方式重現演繹,縮影在盒子上,將傳統的中國風景轉化為來自西方的、年輕的街頭藝術語言,引發不同的時空與跨文化群體的共鳴。

五道营胡同、钟鼓楼广场、明城墙……北京二环办艺术展

新京報記者 楊暢

主辦方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