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歸來,不負等待

前幾天,突然有人說,那部四個字的電影,回來了,而且,定檔了。

在我印象中,撤檔的、逃票的有不少。如此倉促定檔上映的,《少年的你》好像是第一部。它也率先拉開了秋冬季,年底好片一籮筐的帷幕。

少年归来,不负等待

《少年的你》有許多攔路虎。

開片就是對校園欺凌的文字介紹。如此一來,令電影的方向不會偏移到青春早戀(《青春派》),也不是滑向更加危險,社會新聞化的少年犯(《少女佳禾》)。凡事有因果,少年的眼淚、校園樂土的過去式,都是起於黑暗、無來由、令人無端恐懼和難以忍受的校園欺凌。

周冬雨飾演的陳念,她作為一名好學生,捲入校園欺凌食物鏈的起因,也是不太尋常的。準確說,她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受害者。

少年归来,不负等待

她是由不敢有動作的旁觀者,目視好友同學被欺負侮辱,迅速被推到了下一個受害者的位置上。當她獲得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跟蹤保護後,又有新的同學,成為欺凌團體的新目標。換言之,弱肉強食的欺凌食物鏈裡,陳念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而是隨機被選中的那個,是一籠子小白鼠中的一個。你,我,他,任何人都可能是,或者曾經是下一個人。

緊緊抓住這個核心,才能理解最後審訊室裡,陳念反嗆女警官的那番話。你可以認為,這就是少年少女的青春意氣,但他們也只能如此。

片中黃覺和尹昉飾演的警官,在火鍋局上有番對話。

”出了事情,警察去找校長,校長去找班主任,班主任去找家長。結果呢,家長找不著了。“

少年归来,不负等待

爸媽不在家。最後需要承受惡果的,還是一個個具體的,有名有姓的少年人。

《少年的你》對充當施害者那一方的幾個人,描述並沒有太多。名為魏萊的女生,成績不錯人漂亮,但早早學得大人世界那一套。虛偽,冷漠,飽受社會達爾文主義洗禮,喪失了起碼的,作為人的共情能力。

”我們只是玩玩的,大家就這麼過去了,可以嘛。“

她最後的求情,不只是兩面三刀,而是暴露了許多校園欺凌中的常見病症,許多人並不知道要承擔後果,沒有對於生命的敬畏,對死亡的殘酷,更是一無所知。另外一個女生,在家長上學校求情時,被父親拳腳相加。顯然,暴力只會滋生暴力。

少年归来,不负等待

鼓勵陳念做得對的班主任,辭職了。看起來比陳念深陷更大麻煩的母親,躲藏得無影蹤,甚至需要女兒的鼓勵。警察呢,要管更大的事。只有捋清這條線,你才能接受陳念會一頭倒向校園外,小混混出身的小北那邊。

我對《少年的你》印象最深的,是聲音的設計處理。

多年後的陳念,站在輔導班的講臺上,解析 was 和 used to be,反覆讓學生誦讀”那曾經是一片樂園“。一遍又一遍,過去時,過去式,帶來了過去的校園回憶。

少年归来,不负等待

這種聲音,慢慢變成被放大的,欺凌群體的語言辱罵。陳念無疑是敏感的。作為失聲,沒有站出來的旁觀者,她摘下英語聽力的耳機。被自殺事件震動,第一個走上前去。

從這時開始,無論走進校園,還是回到家門,陳念開始被各種恐怖的聲音所襲擊,任何風吹草動,交頭接耳,催債拍門,屋頂落雨,都會變成可怕的存在。包括手機來電的鈴聲,在陳念一次被襲擊,不得不躲進路邊垃圾箱的過程中,也充當了相當緊張的驚險元素。

少年归来,不负等待

然後是來自密佈在全片,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特寫鏡頭。特寫鏡頭,以最後隔著拘留所玻璃的對視,兩張臉的鏡像疊合為最。一般說來,觀眾容易認為,這是心心相印、你我心知的意思。但在劇情邏輯上,它傳達的意思,不僅僅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這也是曾國祥在《七月與安生》的電影母題)。少年與少女,他們兩個人其實是”共犯“。一方充當了另一方的影子,一方願意為另一方信守諾言、揹負責任。

周冬雨在電影裡,是青春不適合粉黛,毛孔雀斑畢現的高中生形象。她瘦弱的外形,似乎承受著不應有的大山重負——尤其是高考後被警察苦口婆心一番勸言帶騙之後的背影。

與她對手的易烊千璽,是潮流髮型,喜歡打架鬥毆泡網吧,文身抽菸的不良少年形象。兩個人在共處一室的對話,”不是沒有想過“之類,來得特別好笑,也算是片中為數不多的輕鬆時刻。畢竟在其餘地方,電影都壓抑得讓人不太舒服。

少年归来,不负等待

拋開欺凌現象不提,《少年的你》似乎也有意把高考,設置為通關遊戲的大BOSS,似乎只要跟這個不可名狀之人生大事件對峙過後,少年就能成為大人。可是,除了考試,除了飄渺的遠方的北京的大學的夢想,沒有人真的會告訴少年人,怎麼樣,才是一個正常的大人。

青春校園時代,你不許這個,不許那個。只要把成績考好了,那麼,你就是對的,就是好學生。

可沒有人告訴你,少年的你,如何孤身試險,釋放愛情,更不要說,怎麼去面對無來由的欺凌。

到頭來,許多人變成了有罪的受害者。一定是你做錯了什麼,才會遭致這樣的結果。

少年归来,不负等待

口號、合影、漫天紙屑,在那組快速切換的答題卡試卷上,塗滿著ABCD、之乎者也、sin,cos,tan的答案。機器告訴你,什麼是正確的答案。分數告訴你,誰是好學生。可是,真正的人生答案,對的,或者錯的,卻要每個人往水裡跳。閉著眼睛,往下跳。

陳念是中國青春片裡,少有的,考如此高分(二哥注:甚至比我高考分數還高!),命運卻落得如此悲愴暗淡的主人公。好學生如此,那些成績一般的呢(魏萊對小蝶的形容詞),還有成績差的——大概只能作為背景板出現的人呢。不敢想象。

絕大多數人,是橫下一條心,就像那個似乎對陳念有點意思的斯文眼鏡男生。忍一忍就過去了,過了高考,什麼都會好了。高考大過天,其他不過浮雲。

少年归来,不负等待

電影賦予一個未受過良好教育,卻努力去保護他人,信守諾言的少年以正直形象(兩個人的第二場戲,就是還錢+修手機)。他出現在城市的灰色地帶,在警察的盤問和監控攝像頭下出沒,在底層的江湖生活。

《少年的你》,是暗色系的青春片,它不能代表整個青春的光譜。可是,透過陳念這樣的好學生,穿過小北這樣的小混混,它們這道稜鏡,也是這個時代不可被忽視的存在。太多未成年人的社會新聞,還有把刀口對準了校園,戾氣不斷的成年人,似乎都缺失了人生的重要一課: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寫給二十年後的自己,老師可以押中這樣的高考作文題。可是,你又如何猜中二十年後的結局。

還有,電影的幾場落淚戲印象深刻。我不是說拍得不好,或者電影要煽情。我是想說,你們已經比多數人要堅強和勇敢。眼淚,還是留給觀眾吧。

少年归来,不负等待

作 者

《浪跡:電影與旅行》簽名本

/

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