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皇上和太后為什麼一定要殺曹貴人,誰看懂了?

在花叢中打野


其實皇上和太后決定殺曹貴人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曹貴人自己做事過於決絕。下面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原因:

1、皇上和太后一貫的處事風格

作為整部劇中最大的兩個BOSS,皇帝和太后一直在幕後掌控一切,前朝後宮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眼底。而皇帝一貫處事就是對自己懷有二心的臣子總會在合適的時機除掉。就如搶奪溫太醫時疫藥方的江城江甚,甄嬛只提及了一點關於這件事情的信息,皇帝就已經下了必殺的決心。從此可以看出只要不是為自己所用的人,皇帝都會將其除之。

2、曹貴人出賣舊主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

要說到曹貴人在這部劇中最大的用處就是在扳倒華妃的時候。其實曹貴人這一環與《琅琊榜》中梅長蘇扳倒謝玉一樣,並沒有直接在目標身上找差錯,而是藉助幕後的幫手將其拉下,只不過這個幫手卻是相當的不一樣。一個是懷著江湖情懷,恩怨分明的卓鼎風,另一個則是陰狠毒辣的後宮貴人。曹琴默將華妃扳倒之後,其實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不過曹琴默聰明就在,你們雖然借我的手扳倒華妃,但是我也能脫身。因此在交代全部的事情中,曹琴默永遠都是那個被主子脅迫,身不由己的母親罷了。其實只要曹琴默安分守己,沒有後面的一系列事情,也是能夠在宮中孤獨終老的。

3、對華妃過於決絕,讓皇帝太后不敢在將其留在宮中

一直沒有被捧過的曹貴人,在當時恐怕已經飄起來了。因此在看劇的時候,曹琴默被封為襄嬪的時候是多麼的意氣風發。在甄嬛正在擔心皇帝沒有將華妃處死的時候,曹琴默對於甄嬛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棋子,不管曹琴默後來建議處死華妃能不能成功,甄嬛都是贏的。華妃死最好,即便不死,曹琴默這個極度危險的人物能夠讓皇帝起殺心也是不錯的。因此在曹琴默建議皇帝處死華妃之後,皇帝立馬就和太后商量了關於曹琴默的事,狠毒是曹琴默的標籤,這樣的人留在溫宜公主身旁也是不行的。因此後來讓伺候曹琴默的宮女下毒,曹琴默卻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狠毒會害了自己。

4、沒有及時抑制住自己的慾望

其實曹琴默最真實的內心想法是在成為襄嬪之後說的:為了溫宜有個好的前程,不管前面是誰也不能擋住自己封妃,貴妃,皇貴妃德魯。在整個後宮中,壓制自己從來不敢反抗的就是華妃了,現在華妃垮了,心中的石頭落下,心情自然舒暢,看世界也就明朗許多了。自然出賣華妃都能得到襄嬪的位分,如果是將華妃趕盡殺絕那自然會得到更高的位分。當然曹琴默怎麼也不會想到,皇帝為什麼在明知華妃犯下如此多的過錯還不將其處死。

以上是大嘴巴的個人觀點,如果你有其他的看法請在下面的評論區發言。


觀點大嘴巴


劇中對曹貴人的評價是很準確的。如果說華妃是猛虎,那麼曹貴人就是猛虎上的利爪。

曹貴人在劇中智商能排前三,懷孕的時候能攀附上華妃,順利生下公主,華妃張揚,脾氣也不好,她能在華妃身邊那麼多年,深得華妃信任。

華妃得勢的時候,許多事都是曹貴人出的主意,比如勤政殿生事,讓皇帝對甄嬛有嫌隙。設計讓甄嬛跳驚鴻舞,設計嫁禍沈眉莊假孕爭寵,攛掇餘氏下毒害莞貴人等。每一次下手都乾淨利落,做事滴水不漏,於情於理都能把自己置身事外。

華妃強勢,霸氣,卻沒有曹貴人細心,如果沒有曹貴人謀劃,華妃也不能做那麼多壞事,害那麼多人。

可是當華妃顯出要失勢的苗頭,曹貴人馬上就給自己找後路。華妃故意殺死淳常在,曹貴人有意提醒甄嬛,同時又拖延了時間,賣給甄嬛一個順水人情,同時又不會暴露華妃殺人的計劃。華妃利用溫宜公主爭寵,曹貴人去給皇帝送蓮子,幾句話就讓皇帝明白華妃背後使的招。後來曹貴人直接倒向甄嬛,幫助她扳倒了華妃。

華妃倒臺,皇帝封賞曹貴人為襄嬪,暗示前朝年羹堯倒臺,後宮也需要有人出面扳倒華妃,所以曹貴人的告發是幫助了皇帝。

可是皇帝心裡也明白,很多壞事就是曹貴人給華妃出的主意,現在跳出來背棄主人,牆倒眾人推,怎麼說品行都有問題。所以皇帝封賞她,卻不寵愛她。

結果華妃被貶,曹貴人三番兩次的找機會進言,要皇帝處死華妃。皇帝對華妃是真有感情,也有這麼多年的虧欠,所以凡事對華妃留有情面,曹貴人幾次進言顯得自己格外心腸狠毒,不忠不義。

另外曹貴人知道太多事情,皇帝和太后也容不下她,所以曹貴人忍辱負重多年,一直隱藏鋒芒,也處處算計,選擇陣營戰隊,卻又常常為了自己的利益拋棄背叛隊友,這種人,皇帝心裡是非常厭惡的。最後皇帝和太后指使下人給曹貴人下藥,徹底殺人滅口。

曹貴人的死,源於她知道的太多,也源於她算計太過。可她最可憐的地方是她真的是一位好母親,她做的很多事都是在為女兒鋪路。

如果你們身邊有這樣聰明能幹,能幫助你成就一番事業,但隨時可能出賣你的人,你會選擇和她一起共事嗎?

如果你是曹琴默,你會願意為了給女兒鋪路,去機關算盡嗎?還是願意隱忍度日,一輩子平淡平安呢

《甄嬛傳》中曹貴人揭發華妃罪行,受到皇上嘉獎被封為襄嬪。但在這之後不久,皇上和太后就商量著要暗中把曹貴人賜死,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原因有:其一,皇帝雖然把曹貴人封為襄嬪,這也只是因為局勢的需要。皇上本人還是一直認為曹貴人為人奸詐,心思深沉。還有皇帝認為華妃本人心眼不壞,她之所以做了很多錯事,背後都是曹貴人挑撥的。皇上這樣想雖也有偏袒華妃的意思,但曹琴默也確實替華妃出了不少壞主意。所以這種禍水,太后和皇帝都不喜歡,也留不得。

其二,曹貴人不僅背叛舊主,還有趕盡殺絕的心思,這份毒辣連皇帝都做不到。因此皇帝認為她幸虧沒有什麼家室,否則後宮還不得亂成什麼樣。也正是因為沒有家室,皇帝才和太后決定要暗中下藥讓曹貴人慢慢地無聲無息地死去。

其三,皇上和太后認為曹貴人既然如此不堪,以後難免會帶壞溫宜公主,所以乾脆就給公主找一個思想純淨、端莊穩重的養母。所以皇上和太后才決定暗中指使太醫院給曹貴人的飯食中下藥,賜死曹貴人。


輕鬆一笑說八卦


皇帝殺曹貴人,一是心驚,臥榻之側豈能容得下這樣毒蠍心腸的女人;二是心疼年世蘭,原本心腸不壞的一個人,看走了眼拉攏曹貴人,如今落得這樣的下場。

太后要殺她同樣有兩個理由,其中一個和皇帝的第一個理由一樣,他們都痛恨不忠不義之人。

一個既無家世,又沒有容貌,更沒有才情的女子,如果不是攀附了如日中天的華妃,哪來的這麼多年錦衣玉食的生活?

可是曹貴人又是怎麼對華妃的呢?明著是為她出謀劃策,實際是捧殺。她為華妃謀劃的爭寵之路是靠踩著別人的屍體前行的,但劊子手這個惡名卻是由華妃背的。

比如淳兒之死。

如果不是曹貴人在看到淳兒時故意向池中投下石子,華妃怎麼會看到藏在隱蔽處的淳兒,又怎麼會在情急之下痛下殺手?

而此時的曹琴默卻陰惻惻的退開,深藏功與名。


主意她出,惡名華妃來背,曹琴默卻仍覺得自己處境淒涼,無限委屈。

華妃容不得別的嬪妃生子,曹琴默依附在華妃的身邊卻能生下溫宜公主,確實不易。華妃為了爭寵,將溫宜當做籌碼,在公主很小的時候給其喂下安眠藥,曹琴默更是痛苦。

可她卻忘了,華妃給予她的一切。

如果不是華妃將溫宜養在身邊,以曹琴默的位份怎麼可能天天見得到女兒。她最在乎的女兒,如果從小養在教養嬤嬤們的身邊,她不能時時相見豈不是更痛苦。

如果不是華妃的庇護,以她不受寵的地位,又豈能過上如今這樣滋潤的日子?她的處境,可能還不及安陵容。

這些恩情,曹琴默通通都沒有半分感念,在年羹堯被殺後,她因為擔心自己將來的處境,竟然倒戈相向出賣了華妃,並誓死要將其置於死地。

利聚而來,利散而去,多年的主僕情說棄就棄。

這樣一個賣主求榮,惡毒心腸的女人,今天可以出賣華妃,明天也可以出賣任何人,她只要活著,對後宮的安寧來說就是一顆炸彈。


所以曹琴默得死。

但在太后的考量裡,還有另一個理由。

曹琴默知道的太多,這些年她和華妃走得那樣近,保不齊知道多少年羹堯和前朝的細枝末節,但她又不像端妃那樣安分守己,這樣的人的存在對於皇家來說始終是一個威脅。如果她肯安安分分地守著名分,不會僭越到要給皇帝做決定,也許太后還能看在溫宜公主的份上暫時饒過她。

很遺憾,曹貴人似乎沒有發現自己危險的處境。

最後,太后吩咐了太醫院一致緘口,讓曹琴默的身邊人在其安神湯裡下了藥。

可憐曹貴人剛剛晉了位份,就被活活藥死。正如端妃所說,心機再深,也深不過皇帝和太后啊。


瑾湉mm


因為曹貴人野心太大,留下她,她會是個很大的禍害。

還記得她在扳倒年世蘭受封襄嬪時對她的貼身丫鬟說過的話:“華妃不可靠,莞嬪更不可靠。妃,貴妃她要一步步的爬上去,不論是誰擋她的路都要死。”

隨後她更在皇上提及如何處置年世蘭的時候鼓動皇上殺了她。卻不想這是皇上在試探她,她這一句,已經觸了皇上的逆鱗,可惜她自己尚不自知。最後在一次帶著溫宜玩兒的時候遇到了甄嬛,這時她在甄嬛面前還是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結果甄嬛好整以暇的點破了皇上封她襄嬪的用意時,她的氣焰瞬間洩了大半。

而另一邊皇上和太后說起曹貴人,對於她的行為也是忌憚不已。最後決定讓她身邊人給下了藥。

其實她要是懂得韜光養晦,徐圖後進,未嘗不會謀得一條活路。可是她太心急了,也高興的太早了。所以最後太后和皇帝不動聲色就要了她的命。她口口聲聲說要謀得高位是為了給自己的溫宜求一個好出路,其實都是為了她自己的野心找的藉口罷了。

圖片截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作者聯繫本人刪除!











皇甫重明


《甄嬛傳》中的曹貴人,是華妃身邊的軍師,若將華妃比喻成老虎,曹貴人就是利爪尖牙,最後卻倒戈,給華妃致命一擊,皇上不但沒責備她,還升她的位份,襄嬪。但卻悄悄下毒處死了她,原因有五

一、曹貴人是華妃死亡的罪魁禍首

為了搬到華妃,甄嬛一步一步綢繆,其中最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策反曹貴人,因為曹貴人知道華妃所有事情,所以當曹貴人在皇后宮中吐露華妃的事情時候,華妃沒有任何反擊之力,直接被皇上賜死了,所以因為曹貴人直接導致華妃死亡。

二、買主之人是萬萬留不得的

皇上雖然明面上升了曹貴人的位份,但是對曹貴人也是不滿意的,之所以曹貴人能有一席之地,都是華妃的幫忙,雖然華妃一直壓迫威脅曹貴人,但是溫宜得以養在身邊,全是華妃的功勞,所有計策大多是曹貴人想的,告狀的時候把自己摘了個一乾二淨,所以這樣的出賣舊主之人是留不得的。

三、華妃是皇上喜歡的女子

雖然華妃作惡多端,但是確實皇上喜歡的女人,雖然有年氏一族的原因在裡面,但是確實喜歡華妃張揚的性格,雖然在氣頭上處死了,的事後一定會回想起華妃的好,所以他只會更厭惡曹貴人。

四、這樣的母親早晚會帶壞孩子

曹貴人以為事情做的天衣無縫,但是皇上和太后這兩個後宮的老油條早已明白裡面的竅門關卡,只是表面上沒有懲分曹貴人,但是溫宜畢竟是公主,有這樣的母親做榜樣終究是禍害,必須處死她,但是不能明目張但,只能讓曹貴人身邊的人悄悄下毒。

五、心機深沉狠毒的人不能讓她存在於後宮

後宮的女人都有一定的算計,可以爭寵,但是心思狠毒之人絕不能存在於後宮,皇上和太后是容不得這樣的人存在的,就秘密給他殺了。

以上個人觀點










翻影如晴


曹貴人之死是皇上與太后的決斷,在此之前,皇上還因為曹貴人揭發華妃有功,賜予了襄嬪的位分,原本想要通過背叛華妃,攀上甄嬛這名潛力股時,卻被身邊的奴才下藥毒死了。

我認為皇上和太后殺害曹貴人的主要原因有4個:

1. 曹貴人本就是華妃的“謀臣”,作惡多端,本就該死

之前沒有處置這個曹琴默,就是怕打草驚蛇。

當時年羹堯的勢力非常大,華妃又得皇上的恩寵,曹琴默依附在華妃身邊,替她出了不少的餿主意,皇上與太后心知肚明,但就像皇上說的那樣,後宮與前朝的事,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一直沒有動這個曹琴默。最後殺她,也是因為她沒有家世,孩子也可以讓別人養,殺她沒有後顧之憂。

2.皇上想替華妃出口氣

曹琴默因為長期在華妃身邊,受到歡宜香的影響,差點生不出溫宜公主,是華妃救了她一條命,也正是因為華妃,溫宜公主才得以養在她自己身邊。但最後曹琴默居然把自己做過的壞事推的一乾二淨,出賣舊主(還進言要殺死華妃)。皇上處理曹貴人,也是替華妃出氣(雖然皇上廢棄了華妃,但對華妃還有點感情)。

3.以儆效尤,意圖掃除後宮不正之風

皇上做的雖然悄無聲息,但後宮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出賣舊主,作惡多端的人是沒有好報的,這也是在給後宮諸嬪妃一個警告。

4. 為甄嬛掃除不利因素

我們都知道,當時扳倒年羹堯的,甄家就是其中的功臣,曹琴默這樣做,明顯是在投靠甄嬛,皇上殺掉這個人,也是想給甄嬛一個清靜,不要讓曹琴默這種人,影響了甄嬛甚至迫害甄嬛。


五條蟲影視解說


1、皇帝要殺曹貴人的原因:

華妃指使他人放火燒了碎玉軒,皇帝必須要處置以下華妃,以正後宮風紀。但又不想讓外界覺得他薄情寡義,有了甄嬛這個新人便忘記了華妃這個舊人。就裝模做樣地問了問曹貴人怎麼處置華妃,哪知曹貴人直接就建議殺了華妃。皇帝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吃了一驚。

皇帝早就看出來曹琴默背叛舊主了。“忠心”在任何君王裡都是最重要的品質。本以為曹琴默會念在華妃昔日裡照顧她的情分替華妃說幾句話,哪知曹貴人翻臉比翻書還快。今日可以背叛華妃,他日難保不會背叛皇上。曹貴人是犯了君臣之道的大忌。

皇帝並不想殺死華妃,這麼多年總有恩情在,年世蘭只是有點小性子,有點霸道,但是本質上並不陰狠,後宮之中一心最愛皇帝的其實就是華妃,和其他妃子的爭鬥完全就是為了爭寵。反觀曹琴默,華妃這些年做的出格事全部都是她在背後出謀劃策。假如背後沒有曹琴默,華妃不是個陰毒之人。

所以皇帝把華妃的過錯全部加在了曹琴默頭上,皇帝是不可能留一個如此陰毒之人作為自己的枕邊人的,曹琴默必死無疑。

2、太后要殺曹貴人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曹琴默手裡有一個女兒,公主在這樣的生母手裡豈不是有可能學壞?太后因為這個原因必殺曹琴默。


歲月品人生


當一個後宮女人得到太后“背叛舊主,狡猾陰毒”的評價時,太后與皇帝還會留她嗎?



太后與皇帝對後宮中女人的品性瞭如指掌,當然也知道曹貴人依附華妃,為華妃出陰劃策,充當爪牙。但曹貴人能在華妃的悍妒之下生存,還能在歡宜香中生下溫宜公主,太后與皇帝也不得不讚嘆她的聰慧!


聰慧歸聰慧,做人要有道德底線。即便自己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也討厭痛恨身邊的人品行低劣。年羹堯死後,皇帝一邊利用曹貴人舉報年世蘭,一邊心裡罵著她。

皇帝對太后說:兒子不是不知曹貴人背叛舊主,只是這時候需要她去做這些事,唯有她在後宮揭發年答應,才能讓眾人心服口服。




祺貴人新貴得寵,恃寵而驕,路遇年答應,恰逢年羹堯三七心情不佳,口角幾句。祺貴人不但在皇帝面前撒嬌要懲治年答應,還吵嚷的合宮皆知。皇帝與皇后和幾個妃嬪在宮中閒聊逗弄溫宜公主,聊到此事,曹貴人說:祺貴人也不是無理取鬧之人,想來如此嘔氣也是事出有因。



欣貴人說:年答應也是,年羹堯已經這樣,還不省事。

曹貴人就說:年答應屢屢犯上,皇上一再寬讓,她卻變本加厲不知悔改,實在有負皇恩。年羹堯已死,留她已是法外開恩。

皇帝:依你說怎樣處置年答應?

曹貴人:既然年答應不知悔改,皇上不如殺之,以平後宮之憤。

皇帝把懷中的溫宜遞給乳母,起身說道:你倒很聰明,也夠狠心。


這時皇帝對曹貴人已經厭惡到了極點!皇上心裡有年世蘭,曹貴人讓殺她。此時,皇帝心裡想殺的人不是年世蘭而是她曹琴默。

轉身皇帝就對太后說:其實世蘭本性不算壞,許多事情還是襄嬪在背後出謀劃策的緣故。

太后:幸好她沒什麼家世,皇帝也不是那麼寵愛她,不然這樣狡猾陰毒的女人早就不能留了。

皇帝:兒子與世蘭到底是多年的夫妻,總有恩情在,許多事也是兒子對不住她,只要她不再生事,兒子以後會給她貴人的位分,讓她好好養在宮裡。




太后:只是年答應性子剛烈如火,只怕是難以辦到。

果然,沒幾天年答應讓肅喜火燒碎玉軒,終於還是得到賜死的恩賞。

皇帝與太后再不會留曹琴默了,她最後舉報華妃的任務已經完成,留下她沒有任何的意義!




皇帝對年世蘭心懷愧疚,心裡的那道坎自己邁不過去,現在蹦出來個背叛舊主的曹琴默,唯有殺她,皇帝才算對年世蘭有個交待,也只有殺她才能給自己一個解脫的藉口,殺她替年妃出氣,替自己出氣。


尋桂子


背叛舊主是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是,皇上看到曹琴默就會想到自己兔死狗烹的過去,曹琴默身上有過去的影子,提醒皇上他曾經做過的不仁不義之事,這樣的人放在身邊,礙眼又堵心。於是就尋了個藉口,賜死曹琴默。

在華妃拍肅喜縱火燒了碎玉軒以後,皇上連夜讓人審問肅喜,供出了華妃。皇上知道了華妃的所作所為,但是終究念著往日的情分,以及華妃懷孕流產的份上,他始終狠不下心殺華妃。皇上隨口問了曹琴默應當如何處置華妃,曹琴默說:殺之,以平後宮之憤。這是後宮眾人的想法,還是曹琴默一個人的想法?皇上對華妃的縱容真是縱容到心裡去,哪怕華妃犯了天大的錯,皇上也不殺她,日後還打算給她貴人的位分,好好在宮裡養老。直到華妃要殺甄嬛,戳了皇帝的痛處,朕留你性命、如此待你,你卻要殺了朕最在意的女人,實在可惡。

結局雖然是皇上的確也殺了華妃,但是皇上難過了好幾天。可見在皇上心裡,華妃是有一席之地的。那麼又是誰做了殺了華妃的推手呢?毫無疑問,曹琴默。

假如我是皇上,我看到曹琴默就會想到華妃,華妃有好的地方,但是更多是因為受到年家的牽連,華妃身上總是有政治的影子,他本心不想讓華妃死,但是華妃必然是跟年氏一族脫不開干係,年羹堯功高震主,自己不得不防,這都不是什麼光彩事。

看到曹琴默就會想到華妃死的枉然,想到自己對功臣的過去,皇上不願看到曹琴默是一方面,但是還有女兒養在曹琴默身邊,為了女兒的健康,曹琴默這個人恐怕不能留。

所以皇上殺曹琴默,真是有充足的理由。他畢竟是寧可錯殺三千,也決不放棄一個的人。


入行娛樂


我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1 )曹貴人絕頂聰明,作惡多端,心狠手辣,並且很有野心,留下她是個禍害

曹貴人依附在華妃身邊,替華妃出了不少壞主意,可以說是華妃的軍師,華妃在前期能夠打壓甄嬛,沈眉莊等人 ,曹貴人出了不少力。並且能夠在華妃眼皮底下生個小孩,可以說明她是個絕頂聰明之人。並且在華妃失勢時,她又背叛華妃,順勢揭發華妃的惡行,置華妃於死地,還把自己撇得一乾二淨。可見她是個心狠手辣之人;並且她是個野心極大的女人,後面被封了襄嬪,她的目標遠遠不在於此。這樣的人留在宮中就是個禍害。


2 曹貴人沒有家世,太后和皇上可以隨意處置

同樣是皇后作惡多端可以留在宮中繼續做皇后,華妃一開始也是做了很多壞事,但是都沒有被打下去,因為他們都是有家世的,皇上是不敢隨便亂動她們的。但是曹貴人是沒有家世的,所以她一旦做了壞事,太后和皇上就可以隨意殺她而不必擔心前朝。

3 怕帶壞公主

如前面所說,曹貴人心狠手辣,這樣的女人怎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呢?皇上子女不多,溫宜公主又很是得寵,所以太后和皇上必然不會讓曹貴人繼續撫養溫宜公主,肯定要給她物色一個德藝雙馨的母親,那麼殺了曹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