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NBA設立fmvp純屬多餘,這個獎項根本無法體現球員的真實實力,你怎麼看?

向日葵35055093


個人其實一直的觀點是:應該把FMVP改成“季後賽MVP”。

原因很簡單,FMVP的評選有兩個不足之處,一是無視總決賽之前的季後賽表現,二是總決賽這至多7場比賽偶然性更大。

第一,季後賽是淘汰制的,如果沒有之前的贏球,是不會有總決賽的。所以我覺得,以整個季後賽的表現為評選基礎更為合理。試想,如果一名球員,季後賽打得很好,但分區決賽甚至總決賽中受傷了,那最後的FMVP極有可能和他無緣,這公平麼?有說服力麼?

第二,總決賽最多不過7場比賽,而且面對的是一個對手,所以偶然性更大。比如,球員的表現會有起伏,也許總決賽中因為一些意外情況而表現不如人意,也是很有可能的。而我們平時評價一名球員,也是他很長的時間尺度來作為標準的,比如一個賽季,甚至是數個賽季,你才能說這是一名什麼水平的球員。那麼,怎麼能只憑總決賽只幾場比賽就給予一個分量很高的獎項呢?難道不是以整個季後賽的表現為標準更為合理?

而且,因為總決賽面對的是一個對手,那就有可能出現球風相剋的情況,也許在之前的季後賽中表現非常好的球員,在總決賽中被對手嚴重剋制,發揮一般,而另一名球員因為被對手戰略性放棄,反而發揮很搶眼,難道這後一名球員就該得到FMVP麼?

所以,個人認為評選出季後賽MVP其實更為合理,更能體現出球員的真實實力。總決賽畢竟只有那幾場,樣本數據太少。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真的不能否認球員在季後賽中的表現,因為它是淘汰制的,是因為有了前面的表現,所以才有資格打總決賽。


凌晨四點的名宿


這個獎項被質疑應該說也在意料之中,因為同mvp等其他榮譽一樣,mvp只看常規賽,而fmvp只看總決賽,所以這就產生了一些侷限性。

fmvp的設立

要知道fmvp的設立在1969年就有了,可以說年代十分久遠了,fmvp的獎盃也是由指環王拉塞爾命名的,而它所代表的東西就是總決賽的最有價值球員,而且僅限於在總決賽表現最好最突出的球員有資格獲得這個獎項,而無關於其他。


fmvp遭受質疑

就像我開頭所說的有侷限性,mvp也只是在談常規賽,和季後賽一點關係都沒有,它的設立難道不能夠體現球員的價值麼?不會的!在常規賽82場比賽的較量當中,選出一個最優秀的球員,這個獎項的含金量自然是實打實的。

同樣fmvp也是如此,進入總決賽的毋庸置疑都是東西部兩個半區當中最強的存在,那麼誰能夠在總決賽當中帶領球隊取勝,那麼他就是總決賽的王者,決定總冠軍走向的那個人。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

比如說有球迷質疑fmvp的侷限性很大,比如說有些季後賽表現也非常好的球員到最後卻沒能參加最後fmvp的評選,最近的比如說庫裡,比如說詹姆斯等等。

所以一碼歸一碼,有些獎項劃分的自然也是很清楚,設立也必然存在著他的道理,fmvp的含金量也是不言而喻的,首先要進入總決賽,並且在總決賽當最後的王者,決定比賽走向,大多數的時候能夠獲得這個獎項的不會是水貨。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相互交流討論,喜歡的可以點個贊,謝謝!


關於球的事


首先,我不太同意這種觀點,我覺得既然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FMVP是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final most value player)的英文縮寫,一般會頒發給贏球的球隊。顧名思義,最有價值球員就是在總決賽中表現最出色的球員。我的觀點如下:

一、既然能拿下FMVP,那麼這個球員就肯定是有實力的,總決賽至少打四場比賽,FMVP的獲得者肯定綜合了這四場比賽的表現,是看綜合實力的。遠的不說了,咋們就看21世紀以來,每一年的FMVP的獲得者都有誰?大鯊魚奧尼爾、託尼帕克、比盧普斯、蒂姆鄧肯、韋德、皮爾斯、科比、德國戰車諾維茨基、小皇帝詹姆斯、KD、小卡。看看歷年獲得FMVP的球員,這些運動員基本都是每個球隊的當家球星,談何說沒有實力?這些球員都是全明星級別的,有的甚至是超級巨星,所以說反觀問題說獎項無法體現球員的真實實力,這是不對的,這些獲得者將來都是要進NBA名人堂的。

二、總決賽的防守強度跟一般的常規賽更是上升了幾個檔次,要想得分,要想取得勝利,那還得靠實力了啊,FMVP真的不是白給的。


多夫籃球


說起NBA聯盟中設立的MVP獎項,其實是眾多NBA球員所向往拿到的獎項。

首先,我們先簡單瞭解下MVP,

MVP分4種:

1:常規賽MVP

2:總決賽MVP

3:全明星賽MVP

4:新秀挑戰賽MVP

以上4種MVP 的評選標準是:能夠率領球隊取得好的成績;身為球隊的核心人物,對比賽的作用要顯著;能夠幫助隊友變的更好。

至於說FMVP,它指的是總決賽MVP,這個獎項設立於1969年,在每年NBA總決賽打完後,由9位媒體評成員進行投票決定,票數最高者得。

我個人認為,這個獎項並不多餘,存在即合理。

總決賽MVP獎盃(即FMVP),其實也能很好的體現一個球員的價值,因為在NBA的總決賽上,每個人都肩負著球隊的使命和個人的榮譽。心裡壓力可想而知。

在眾多壓力的交織下,臨場發揮還能那麼的好,最後帶領球隊獲得總冠軍,這其中體現了很強的個人素養。

這裡的個人素養,我的理解是:個人球技、心裡素質、抗壓能力等等。


憤怒的籃球


NBA從68-69賽季開始評選總決賽MVP,至今,已經誕生了50人次(喬丹、奧尼爾、科比、詹姆斯等人不止一次捧杯),這些人,幾乎無一例外是名人堂球員或者未來的名人堂球員。由此可見,沒有點過硬的實力,還真別想染指這項NBA最高的個人榮譽。

所謂的爭議,實際上都是少數人的觀點。爭議的焦點,並非當選總決賽MVP的球員是否有實力,而是評選的規則是否合理。

眾所周知,NBA第一個總決賽MVP給了輸球一方的傑裡-維斯特,自那以後,總決賽MVP就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獲得者必須是最終勝利的球隊的球員。所以,總決賽MVP也可以理解為,贏得最終勝利的球隊中在總決賽裡表現最好的球員。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評判標準,是沒有太多問題的。畢竟,籃球是五個人的運動,核心、二當家、首發、輪換,每個人的角色,都相對明晰,要想贏得總冠軍,除了齊心協力,還需要各司其職,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樣的角色定位,決定了核心球員,更容易拿到總決賽MVP。

然而,凡事無絕對。

首先就是是否要固守總決賽MVP一定要頒發給勝利方的問題。這個問題,在2017-2018賽季總決賽中,表現得非常明顯。當賽季季後賽,詹姆斯的表現令人歎為觀止。在球隊常規賽少了歐文,一路磕磕絆絆的情況下,詹姆斯憑藉一己之力將騎士帶進總決賽。總決賽雙方實力懸殊,最終,詹姆斯所在的騎士毫無懸念地輸球,但是,詹姆斯卻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給詹姆斯總決賽MVP的呼聲在當時非常高。

其次就是如果給到的不是球隊老大怎麼辦的問題。

03-04賽季,活塞奪冠,比盧普斯成為總決賽MVP,引發輿論譁然。畢竟,和前輩們相比,比盧普斯的名氣實在太小了。但是,比盧普斯確實是那支活塞的“老大”。

而隨著近代籃球的發展,特別是2010年以後NBA球星抱團成風,一支球隊,往往有兩個實力相當的核心,這時候,以七場四勝論英雄的總決賽,變數就越來越大。2014-2015賽季,勇士奪得總冠軍,總決賽MVP的評選陷入了糾結的狀態中,因為,當賽季總決賽,騎士的詹姆斯身邊少了歐文和樂福兩員大將,孤軍奮戰表現不俗。而勇士的絕對核心庫裡則低迷很多。最終,總決賽MVP給到了成功限制詹姆斯的伊戈達拉,也是引發了熱烈討論。

現如今,還有一些論調討論,是否取消總決賽MVP,設立季後賽MVP,以表彰在季後賽中表現最出色的球員。

個人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也許,總決賽MVP的評選規則並不合理,但是,50年來,這個榮譽,熱度不減。所謂存在即合理,總決賽MVP實際上早就證明了自己的價值。相反,一些新設立的獎項,名稱可能很好聽,評選規則可能更完善,但是,未必得到球迷的認可和關注。就好比如今NBA將常規賽MVP的公佈時間推後,並且設立了很多獎項,然而,三年過去了,熱度卻非常可憐。

一個獎項,就好比一個品牌,需要時間的沉澱。打造品牌不易,相反,毀掉一個品牌卻很容易。所以,好好珍惜,每一個總決賽MVP的背後,都是整個聯盟所有球員努力奮鬥的結晶。


知閒君


FMVP的意思是指總決賽最有價值的球員,既然在NBA歷史長河中這個獎項存在多年,那勢必有他的道理。

能獲得總決賽mvp的球員,肯定都是能從季後賽一路打上來的球員,並且在最後的一輪季後賽,也就是東西部冠軍決賽當中表現亮眼的球員。他們對於球隊的貢獻有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名球員,那麼這支球隊基本是很難獲得總冠軍的。這其實也是對於球員的認可,同時也是為了褒獎在總決賽做出的表現。

有人說可以把總決賽mvp改成季後賽mvp,這是很難實現的,首先要獲得季後賽mvp的話那正常就是達到總決賽並且獲得總冠軍的球隊了,但是在季後賽遇到的球隊都是聯盟中實力強勁的球隊,有時候自己的位置容易被針對,特別是球隊當家球星,在季後賽更是容易被針對,也容易導致發揮不穩定,那麼遇到發揮不穩定的又拿到總冠軍,但是發揮超強發揮又拿不到總冠軍的該如何選擇這個獎項。

像17-18賽季的季後賽的詹姆斯,一人帶領球隊前進,直到總決賽,可謂是當爹又當媽,奈何在總決賽遇到了四星勇士,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總冠軍,如果要選擇季後賽mvp或許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給詹姆斯,但是畢竟球隊輸球了,沒有給總冠軍球隊任何球員褒獎好像有點說不過去,雖然歷史有先例,但是像傑裡-韋斯特那樣的畢竟不可能重複上演,這無論怎麼選擇都會讓球迷有意見,倒不如還是按照總決賽mvp來頒獎。


大雄話球


一哥的總決賽mvp變得完全沒有價值:16分6板4助,對比庫裡的27分5板6助1斷簡直笑尿了,美國媒體不待見庫里人盡皆知,那也沒必要給16分的一哥,完全可以給場均33分的詹姆斯啊,又不是沒給過失敗的一方fmvp(傑裡韋斯特)

再者,當年魔術師的fmvp也很水,當時攻防核心是湖人的賈巴爾,當時湖人3比2領先,賈巴爾剛好受傷了,在魔術師的帶領下湖人戰勝對手拿下了總決賽mvp,當然最後一場魔術師打的相當精彩,但是前五場攻防核心勝負關鍵以及數據都是賈巴爾佔優勢

再說一個小卡的第一座fmvp,毫無疑問當時的馬刺攻防核心是gdp,小卡在對方疏於防範的前提下拿下了場均17分6板,攻防作用就是一個3d,負責對詹姆斯的防守

依我看,這三個fmvp讓這個獎項毫無意義

常規賽mvp經過全聯盟幾百位球員中經過82場鏖戰決出的最高榮譽,nba幾十年歷史上可以隨便找,絕無一個水貨


達也982


聽上去像是科密言論呢🤔


SpicyQueso


確實,fmvp的含金量一直備受爭議,應該以季後賽和總決賽的綜合表現來評fmvp比較靠譜


三分劍客


美國人設獎項的本事跟蘇聯人發軍功章的本事有的一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