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的鬆塘村,有800多年曆史,在廣東真是少見


位於珠三角富庶地帶的南海,有一個松塘村,也叫翰林村,這裡歷代文才輩出,滿清一朝考中進士的就有四位。800多年前,村民的先祖輾轉移居到這裡,繁衍生息,逐漸成為地方上的望族。

下車後走不久就可以看到松塘村的牌坊,十分醒目有氣勢。門樓有一副對聯,上書:“松蟠朱頂鶴,塘躍錦鱗魚。”

走進村,古樹成林,還有一荷塘閃現眼前,荷葉亭亭,白蓮奕奕,池塘裡攜裹著清潤的荷香,撲面而來,如一股酒香,未嘗先醉。

大樹下,村民們三三兩兩在聊天,過著那種我們很多地方已經失去的村居生活。這種生活,與世無爭,益壽延年。怪不得,村裡老人特別長壽呢。

古老的井,有上百年曆史的老樹依舊守護著這一片土地,為人們帶來寧靜與祥和。

繼續沿月池畔漫步,大紅燈籠臨水照影,垂柳依然,一派青春古雅之風。村裡的房子圍繞水塘佈置,最重要的祠堂正對池塘的正面。

村中建有數十座氣勢恢宏的祠堂,大大的牌匾寫著,區氏宗祠,世大夫廟,東山祖祠,見五大夫祠等祖祠字樣,一字排開,環繞在池邊,雕欄畫棟,美輪美奐,大氣而肅穆,倒影在月池中,流光溢彩,纖毫畢現,如一副莊嚴的水墨畫。

經800年風霜洗禮古樸依舊,村內保存了大量明清古建築,最為著名的是區氏宗祠和孔聖廟。祠堂門前的空地上,建了一溜的旗杆石座,可見村中人才輩出,實在是值得自豪的。

這個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莊,從明朝出了一位翰林院學士開始,在明清兩代至少走出了4位進士、7位舉人,其中3人進入翰林院,松塘因此被人譽為“翰林村”,聞名遐邇。

我們經扭擰門樓,過存石祖祠、世大夫家廟、東山祖祠,至千年松塘孔聖廟。鑊耳屋,古巷碑刻,青磚黛瓦,典型的嶺南風情建築,無一不令人沉醉。

孔聖廟前古榕樹如蔭,面對青雲路、松塘翰林門。過孔聖廟左轉,沿青雲路,至翰林門牌坊,聯曰“桂子飄香鍾翰墨,名人接跡盛衣冠”,時雖為秋,木棉葉落,但牌坊愈發挺拔。

松塘村的整體建築風貌協調,具有嶺南村落的典型特徵,讓你能一同領略南粵建築的風采。這些街巷是隻要以青磚青瓦的基調為主,長街深巷裡,水松古榕蒼蒼,綠樹映襯下更顯清幽古樸。

村中傳統建築代表性建築有“區氏宗祠”、“六世祖祠”、“見五大夫祠”、“東山祖祠”、“樵侶祖祠”、“明德社學”,“養正書舍”、“培元書舍”、“匯川家塾”、“孔聖廟”等。

村中歷史建築充分體現了嶺南建築藝術的“三雕一塑”,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2010年12月,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這是南海首個歷史文化名村。

久在都市喧鬧中徘徊,如籠中困獸,突然間來到這田園古宅,如喝慣了苦澀的自來水之後突然喝到這帶著蜜香的甘泉,讓人從心底升騰起一股莫名的感動與興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