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數量關係:特值法的靈活應用

行測考試中哪個專項的得分率最低?恐怕大部分考生的答案是數量關係。參加過公職類考試的考生都知道,這個專項的題目著實有點難度,所以大家普遍把它放在最後,最後有時間就碰碰運氣,沒時間就隨便蒙,這是導致該專項得分率低的普遍原因。其實,大家都陷入一個誤區,這個專項並不是所有的題目都難,只要你把簡單的篩選出來做,不會做的去蒙,那整體會比全蒙的正確率高的很多很多。今天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介紹一種數學方法,可以讓這類題目變得非常簡單易做,而且掌握之後,能快速解題得出答案。它就是“特值法”。

“特值法”大家並不陌生,早在初中,甚至小學時候就接觸過,比如:在一個斜坡AB,一輛小車從A至B的速度是4 m/s,從B至A 的速度是6 m/s,問小車從A→B→A的平均速度是多少?還記得當時怎麼求解的嗎?

我們把全程看成一個“1”,平均速度V=2/(1/4+1/6)=4.8 m/s。是不是想起來了?其實,我們在這裡把全程看成一個“1”,就是在利用“特值法”解題。只不過,在數量關係裡面設的特值並不是僅僅侷限於某一個固定的值,具體設誰為特值,設特值為多少,我們要根據具體題目去看,但要把握一個原則:設的這個特值一定是方便我們計算的。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剛才這個題目設的特值並不好,因為裡面有分數,如果計算能力不好的童鞋,還需要對算式進行通分,然後在進行計算。這或多或少會浪費一點時間。

那設什麼樣的特值才能方便我們計算,甚至不需要動筆就能得出答案呢?這裡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我們設題幹中給的兩個速度的“最小公倍數”為AB長度,也就是AB=12,這樣一來,全程的平均速度V=總路程/總時間=(12+12)/(12/4+12/6)=4.8 m/s。這個計算就非常簡單,口算就直接的得出答案。你看,同樣設特值,答案同樣是4.8 m/s,第二個特值就顯得更有優勢。

類似於設特值的題目還有很多,如何快速辨別出題目是否可以用特值呢?這就需要大家瞭解特值的常見應用有哪些,這裡大家記住兩點即可:一是,題幹中含有任意字眼(包括純文字,純字母,幾何動點等);二是,題目中存在M=A*B關係(比如工程問題(工程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行程問題(路程=速度×時間)、利潤問題(利潤=利潤率×成本)等等)。當然,不是說只要存在這種關係就一定要用特值,我們要明白所設特值只是參與了運算過程,在結果中沒有體現的才可以用。

再比如舉個例子:某同學到農貿市場買蘋果,買3元/千克的蘋果用掉所帶錢的一半,而其餘的錢都買了2元/千克的蘋果,則該同學所買的蘋果的平均價是多少?在這個題目裡面存在:總錢數=單價×斤數,這樣一個等量關係,題幹中給了兩個單價,最後讓我們求得是一個總單價,那我們就可以用“特值法”來求解。因為我們不管設斤數為特值還是總錢數特值,它們僅參與了計算過程,輔助我們計算,對最後結果並沒有影響。所以,這道題我們可以設錢數的一半為6(兩個單價的最小公倍數),那總錢數為12,兩次買的斤數分別為6/3=2斤、6/2=3斤,故平均價=12/(2+3)=2.4 元/斤。

利用特值法解題是數量關係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中公教育建議大家學會這種解題技巧,加上適當的題目練習,增強對類似題目的敏感度,那考試時候對這類題目的解決就會非常快,自然而然這個專項的正確率就提上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